中医结合康复对脑梗死早期护理的影响

2018-06-20 03:47
当代临床医刊 2018年3期
关键词:患侧康复训练神经功能

黄 静

(宾阳县中医医院,广西 宾阳 530400)

脑梗死是因脑部血液微循环障碍诱发的脑部细胞缺血或者缺氧性坏死,是脑血管常见疾病,已成为危害人类健康的三大疾病之一[1]。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升以及社会经济的发展,脑梗死发病率呈现出逐年上升的趋势,且至残率对患者日后生存质量造成严重影响。现对我院本次研究收治的90例脑梗死患者经不同护理干预后的结果予以报道。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的90例样本数据均从我院2016年1月至2016年12月期间收治的脑梗死患者中选取,所有患者经核磁共振成像以及头颅CT检查之后均被确诊,且均不存在意识障碍以及均神志清楚,所有患者发生不同程度的肢体运动障碍,所有患者在对本次研究内容了解之下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分组形式为计算机表法,组别为两组,每45例为一组,实验组患者中男性患者22例、女性患者23例,最大年龄75岁,最小年龄55岁,平均年龄约(61.32±5.81)岁;对照组患者中男性患者29例、女性患者16例,最大年龄77岁,最小年龄54岁,平均年龄约(62.35±5.87)岁。利用统计学软件处理分析两组脑梗死患者性别以及年龄等基础资料,差异不显著且P>0.05,统计学表示无意义。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予以常规康复训练干预,观察组患者予以中医结合康复护理。由我院专业康复护士对患者实行一对一康复训练,每次45分钟,每天2次。(1)早期予以床边康复介入干预,主要为被动活动与按摩,正确摆放患者良肢位,避免患肢发生关节脱位以及挛缩现象,采取患者仰卧位适当采用棉圈或者软枕予以患侧头、髋、肩等支撑,促使患者肩部始终位于外展与外旋位,髋位于内旋、内收位,采取患者侧卧位的时候不可以压陷患髋、肩在身体下,患髋伸直,患侧上肢向前[2]。(2)在稳定患者病情之后后,由康复护士予以正确指导,依据康复设备进行辅助训练,通过bobath疗法与Brunnstrom训练法,康复护士为患者进行康复训练。为了避免患者关节挛缩,被动运动缓和全身各关节,每日锻炼二次,每个方向进行10~20次运动。随着不断改善患者肢体运动功能,逐渐变为床上体位变更以及主动运动训练,从仰卧位变为坐位。(3)对于坐位平衡患者选择坐位且利用健手托握患侧肘关节之后进行各方向阻挡外力推动的运动。(4)给予患者站立平衡训练,采取站位,利用健侧下肢对体重进行支撑,向患侧转移重心,且维持身体平衡。给予患侧上肢进行适当负重训练,保持上肢肩关节外旋、外展,在前臂旋后支撑床面之后,向前、后、左、右移动身体重心。(5)应用针灸理疗与穴位按摩进行干预,按摩患侧曲池、肩井、内关、手三里、外关、合谷等穴位,每次10min,每天一次[3]。选取患者患侧肩井、曲池、臂臑、内关、手三里、外关、合谷、太冲等穴位进行针灸,经消毒皮肤后利用豪针进行针刺,以患者感受到麻、酸、胀为得气,以患者肌肉微颤为适宜电流强度,每次20min,每日一次。

1.3 观察指标 经治疗后患者临床体征与症状均消失,功能缺损程度<91~100%,病残程度为0级显示为显效;经治疗后患者临床体征与症状部分消失,功能缺损程度<46~90%,病残程度为1`3级显示为有效。经治疗后上述体征与症状改善不明显为无效。

1.4 统计学方法 此次对我院进行参与研究的90例脑梗死患者均采取SPSS19.0统计学软件予以处理分析所有数据,以率(%)的形式表示两组患者临床护理总有效率,予以x2检验,以(均数±标准差)形式表示两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检验结果P<0.05且差异显著表明统计学存在意义。

2 结果

实验组患者临床护理总有效率97.78%对比参照组总

有效率84.44%,实验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显著低于参照组,组间差异比较显著且P均<0.05,经统计学分析有意义。

表1对比分析两组患者临床护理效果

3 讨论

脑梗死是常见且多发的临床疾病,对老年生活质量以及生命健康造成严重影响,具备致残率高与死亡率高的特点。在经过前期积极治疗之后大部分患者都能够挽回生命,但是也有不少患者由于严重的脑组织损伤进而出现神经系统功能障碍,促使患者丧失运动能力以及社会活动能力。此外患者往往因自身疾病变得自卑,形成严重心理情绪,导致失去继续生活的信心,对神经功能恢复以及康复锻练造成严重影响。中医学理论中指出脑梗死归属于中风病范畴,是因忧思恼怒、精血亏耗、情绪波动等引发的经脉阻塞、阳亢于上、气血逆乱的症状,最终发生半身不遂的疾病[4]。康复护理医学中指出如果患者生命体征稳定以及意识清醒可以进行康复护理训练。

在对患者实行早期康复护理的时候需要给予被动按摩、姿位摆放、被动关节运动护理,可以有效重建患者神经功能;对于免疫系统、呼吸系统以及消化系统而言康复训练都有一定作用;早期康复训练护理患者的时候可以降低瘫痪侧发生肌肉萎缩的几率,避免肢体挛缩,起到改善生存质量以及预防并发症的作用。在现代康复训练基础上演变的中医康复护理主要就是结合功能训练以及穴位按摩来进行干预,穴位按摩具备疏通经络之功效,可以达到预防韧带粘连以及肌肉萎缩的效果,可以起到醒脑开窍的作用[5]。

研究发现,实验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以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等指标对比参照组数据差异比较显著且P<0.05,统计学显示存在意义。

中医康复护理方案,可促进脑梗死患者功能恢复,显著减少神经功能缺损症状,改善认知功能,提高生活能力及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

[参 考 文 献]

[1]李乐军,陈丽萍,刘晓丽,等.中药泡洗结合针灸推拿康复治疗脑梗死后肩手综合征62例[J].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13,29(3):283-286.

[2]钟华萍,吕志宇,唐兴江,等.早期针灸结合康复综合治疗脑梗死的疗效观察[J].陕西中医,2012,33(3):340-342.

[3]梁带香.健康信念理论结合中医特色康复护理对脑梗死恢复期患者的影响[J].护理管理杂志,2016,16(8):553-555.

[4]麦海芬.中医康复护理对脑梗死偏瘫病人早期功能康复的影响[J].全科护理,2014(33):3105-3106.

[5]申斌.中医药结合康复、针灸综合疗法治疗脑梗死恢复期或后遗症期的临床疗效[J].中国处方药,2016(1):101-102.

猜你喜欢
患侧康复训练神经功能
更 正
间歇性低氧干预对脑缺血大鼠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
多功能智能康复训练床的设计与仿真
穴位按摩与康复训练治疗周围性面瘫的疗效观察
脑卒中康复操患者常做好
上肢康复训练机器人的研究
偏瘫病人良肢位摆放的秘密
不同程度神经功能缺损的脑梗死患者血尿酸与预后的相关性研究
辛伐他汀对脑出血大鼠神经功能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探讨
乳腺癌术后患者患侧上肢置入PICC导管的临床应用及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