椎间孔镜TESSYS技术治疗LSS合并神经根管狭窄疗效探析

2018-06-21 08:44陈广儒卫建民王军峰王小明
西南国防医药 2018年6期
关键词:孔镜椎间根管

陈广儒,卫建民,夏 斌,段 豪,王军峰,王小明

腰椎管狭窄(LSS)和神经根管狭窄症都属于慢性退行性疾病,后纵韧带骨化、腰椎间盘突出等均可引发神经根管狭窄、腰椎管狭窄[1]。传统的手术治疗主张切除病变的椎间盘,实施减压、内固定及融合等,虽然可取得一定的疗效,但手术给患者造成的创伤较大,并且出血量较大,术后恢复慢,还极易复发[2]。经皮椎间孔镜技术是源自德国的TESSYS新型椎间孔微创技术,其独特的优势弥补了既往传统手术缺点[3]。因此,本研究探讨了腰椎管狭窄合并神经根管狭窄行经皮椎间孔镜TESSYS技术治疗的临床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病例资料 选取2014年1月~2017年6月医院收治的经保守治疗无效的腰椎管狭窄合并神经根管狭窄患者72例。纳入标准:均通过腰椎正侧位片及腰椎CT、MRI检查证实腰椎管狭窄合并神经根狭窄,且腰椎未见滑脱;双下肢肌电图证实均有神经根压迫;患者已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脊柱结核、肿瘤、腰椎真性滑落及重要器官功能不全、血液系统疾病、妊娠和严重精神疾病者。

按照收治时间段进行分组,2014年1月~2015年6月收治的患者为对照组(30例),2015年7月~2017年6月收治的患者为观察组(42例),对照组中,男 12 例,女 18 例;年龄 25~78(51.48±10.47)岁;病程 2~18(8.46±1.35)年;病变部位:2 例 L3-L4,24例L4-L5,4例L5-S1。观察组中,男17例,女25例;年龄 21~79(52.32±12.07)岁;病程 1~19(8.62±1.85)年;病变部位:4 例 L3-L4,32 例 L4-L5,6 例 L5-S1。两组一般资料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已通过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批。

1.2 治疗方法 (1)观察组:采用经皮椎间孔镜TESSYS技术行腰椎间盘髓核摘除并椎管成形术治疗。患者取患侧向上卧位,腰部垫枕,在腰椎后正中线做标记,在C型臂下克氏针定位,突出节段为L3-L4、L4-L5及 L5-S1时,分别选择旁开中线8~10、10~12、12~14 cm由皮肤进针。0.5%利多卡因局麻,采用德国joimax椎间孔镜,采用18G穿刺针沿标定穿刺线方向穿刺到目标椎间隙下一个椎体上节突尖部,然后将18G穿刺针芯拔出,经18G穿刺针将22G穿刺针插入椎间隙,注入4 ml碘伏醇+1 ml亚甲蓝的混合液2 ml行椎间盘造影,对病变椎间盘和拟破坏的纤维环进行染色。置入导丝,在进针点皮肤处做一8 cm切口,沿导丝向关节突出位置逐级插入三级扩张管扩张软组织,置入蓝色环锯达下一椎体上节突尖部,用手柄旋转环锯(顺时针),磨除部分上关节突、小关节突的增生骨质,保持导丝不动,然后逆时针推出环锯。按照上述方法再次置入绿色、黄色及红色环锯扩张椎间孔,同时在C臂透视下观察椎间孔深度,并注意环锯尖部不得超出椎弓根内缘连线。扩张椎间孔后,置入工作套管。手术方法:通过工作通道,将椎间孔镜与光源及摄像机连接,并将其置入工作套管,调节水流量,在椎间孔镜观察蓝染的髓核,采用直钳、45°钳和弹簧钳将其摘除,并摘除增生骨化组织以及肥厚黄韧带等。采用双极射频止血,电凝破裂纤维环,探查椎管,待硬脊膜波动正常、且神经根无卡压后,关闭电源,拔出椎间孔镜。(2)对照组:采用传统开放手术,切除病变的椎间盘,实施减压、内固定及融合等常规手术方式。

1.3 观察指标 (1)VAS、JOA评分:比较两组术前、术后即刻、术后3个月时的VAS评分(0分表示无痛、10分为剧烈疼痛,得分越高表示疼痛越严重)和日本骨科学会(JOA)评分(下腰痛评分标准,共29分,其中 0~4 分为严重,5~8 分为重度,13~16 分为轻度,≥17分为无症状,得分越高疼痛越轻)。(2)手术指标: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3)影像学指标:术后3个月随访时,摄腰椎正侧位X线片,测量并比较两组椎间高度和滑脱程度。椎间高度:2个椎体间前部与后部高度的平均值;滑脱程度:经过两腰椎后缘两切线间的距离。(4)临床疗效:临床改善率=(治疗后JOA评分-治疗前JOA评分)/(29-治疗前JOA评分)×100%。临床疗效评价标准[5]:改善率≥75%为优;改善50%~74%为良;改善25%~50%为可;改善≤24%为差。(5)并发症:比较两组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19.0软件分析数据,计数资料以例和百分率表示,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以±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VAS和JOA评分比较 术前两组VAS和JOA评分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术后两组VAS评分均显著降低,而JOA评分均显著升高(P<0.05),且观察组的VAS及JOA评分均优于同时间对照组(P< 0.05),见表 1。

2.2 两组手术指标和影像学指标比较 观察组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术后3个月时,观察组椎间隙高度高于对照组(P<0.05),而滑脱程度低于对照组(P< 0.05),见表 2。

2.3 两组疗效及并发症比较 两组均顺利结束手术,对照组1例发生神经根损伤,5例发生切口感染,1例发生血肿,1例硬脊膜囊发生破裂,并发症发生率为26.67%,观察组未见相关并发症,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随访3个月时,观察组治疗优良率为88.1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6.67%(P<0.05),见表 3。

3 讨论

椎间孔镜TESSYS技术采用多角度双极射频电极,能在低温下直接消融髓核,修复破裂的纤维环,目标直接,具有切口小、恢复快、安全有效等特点,临床应用越来越广泛[4]。

本研究结果显示,采用TESSYS治疗腰椎管狭窄合并神经根管狭窄,观察组术后即刻及术后3个月的V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JOA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提示采用TESSYS治疗的患者术后疼痛减轻更快,患者活动能力恢复更早,且疗效稳定,与陈付强等[5]的研究结果一致。本研究还发现,观察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影像学指标和治疗优良率均优于对照组,且无不良反应发生,提示采用TESSYS治疗具有创伤小、术中出血少、手术时间短及并发症少等优势,临床效果和安全性均优于传统手术,与TESSYS术在椎间孔镜下可清晰观察病变组织,提高操作安全性有关。

表1 两组不同时间VAS和JOA评分比较

表2 两组手术指标和影像学指标比较

表3 两组治疗效果比较[n(%)]

TESSYS术通过外侧入路,采用特制的环锯扩张椎间孔后除去病变关节突、部分增生的骨赘和侧隐窝增厚的黄韧带等组织,对侧隐窝背部部分减压,置入的椎间孔镜可进一步对引起侧隐窝狭窄的腹侧组织进行切除或修整,从而松解受压的神经根[6],该术式可作为腰椎管狭窄合并神经根管狭窄微创治疗的首选[5],但该手术对操作技术的要求较高,需要长期的经验积累。

综上所述,腰椎管狭窄合并神经根管狭窄患者采用经皮椎间孔镜TESSYS技术治疗不仅疗效确切,并发症少,且安全性高,临床应用价值高。

[1] 禤天航,曹正霖,关宏刚,等.PELD与TLIF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并神经根管狭窄疗效比较[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5(28):3085-3088.

[2] 孙根文.经皮椎间孔镜技术治疗腰椎病变的研究进展[J].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4,22(5):422-425.

[3] 赵伟,李长青,周跃,等.经皮椎间孔镜下TESSYS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J].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2,20(13):1191-1195.

[4] 周跃,李长青,王健,等.椎间孔镜YESS与TESSYS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J].中华骨科杂志,2010,30(3):225-231.

[5] 陈付强,于洋,杨文荣,等.经皮椎间孔镜技术治疗老年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的临床研究[J].中国疼痛医学杂志,2015,21(10):759-763.

[6] 李广松,乔荣慧,刘伟.经椎间孔脊柱内窥镜技术治疗腰椎键盘突出症合并神经根狭窄[J].中国微创外科杂志,2015,16(6):522-526.

猜你喜欢
孔镜椎间根管
脊柱椎间孔镜治疗在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价值
经皮椎间孔镜技术联合选择性神经根阻滞术对单节段DLSS术后患者腰椎功能及疼痛程度的影响
经椎间孔镜一次性治疗多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分析
经皮椎间孔镜技术与传统椎板开窗术式治疗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对比
锥形束CT结合显微超声技术诊治老年钙化根管的应用
椎管减压并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治疗腰椎滑脱症的疗效分析
经皮对侧椎间孔入路全脊柱内镜椎间盘切除治疗游离型腰椎间盘突出症
根管治疗联合瘘道刮治治疗慢性瘘道型根尖周炎的疗效探讨
根管治疗意外治愈面肌痉挛1例
单侧和双侧内固定联合髓核摘除椎间融合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效果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