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源CT冠状动脉造影对新发心肌梗死的诊断价值分析

2018-06-21 08:44张春煜李会莹
西南国防医药 2018年6期
关键词:波群双源造影

张春煜,李会莹,孙 磊

人体冠状动脉严重持续的心肌缺血致部分心肌坏死称为心肌梗死(MI),以明显的剧烈性、持久性胸骨后疼痛为主要症状,可以引起多器官受累,致使器官衰竭,危及生命[1]。心电图检查为临床常用的诊断MI方式,但有一定的漏诊及误诊率[2]。冠状动脉造影为临床诊断MI的“金标准”,但费用较高。双源CT冠状动脉造影(DSCTCA)属无创检查,以血管成像技术为原理,扫描速度极快,心率因素影响小,且空间和时间分辨率很高,但目前用于MI检查的研究报道较少。为此,本研究探讨了DSCTCA对于新发MI的诊断价值。

1 资料与方法

1.1 病例入选标准 纳入标准[3]:新发胸痛症状;

无心肌梗死病史;临床资料完整。排除标准[4]:心脏瓣膜疾病;心肌炎;出血;感染;电解质紊乱者。

1.2 病例资料 以医院2014年1月~2017年1月收治的、符合上述入选标准的新发MI患者为研究对象,共纳入符合条件患者130例,其中男85例(65.38%),女 45 例(34.62%);病发至就诊时间 0.3~6.3(3.2±0.4)h;年龄 34~72(58.3±2.9)岁。

1.3 检查方法

1.3.1 常规心电图 暴露胸壁,连接导联,注意导联顺序,记录患者常规心电图。MI诊断依据:J波:出现驼峰状波与圆顶状波,基线水平向上抬高>0.2 mV,时间>20 ms;QRS波群碎裂:两个连续导联QRS波群有超过两个R波或S波底部与R波顶。如果发现J波和QRS波群碎裂同时出现,则可诊断MI。

1.3.2 DSCTCA方法 采用西门子双源CT进行检查,设置准直,管电压,旋转速度等参数,扫描前患者禁食4~6 h,取仰卧位。取患者常规左冠状动脉投照6个体位、右冠状动脉投照2个体位。导管从一侧股动脉插入主动脉窦部,以泛影葡胺为造影剂,造影显示左冠状动脉前降支和回旋支、右冠状动脉。MI诊断标准:1支主要冠状动脉内径狭窄程度≥50%。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 SPSS 17.0软件分析数据,计量数据以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数据以例和百分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心电图MI检出率低于DSCTCA,而误诊、漏诊率高于DSCTCA,但心电图检查时间及检查费用明显少于 DSCTCA(P< 0.05,表 1)。

表1 两种检查方式检出率、检查时间与费用比较[n(%)]

3 讨论

MI严重者多引起心力衰竭、心律失常等,是威胁人类生命的首要杀手。有研究表明,MI所致病死率为12.5%,为致死重要因素[5]。有文献指出,MI患者猝死前,有超过70%的患者出现恶性心律失常[7]。心肌梗死是一种严重危害人体健康的心血管疾病,在很多发达国家医学界将它视作威胁人体健康的头号杀手,是致死的重要原因。也导致我国需付出大量人力财力来对该病症进行治疗[8]。

目前临床多采用心电图检查来诊断患者是否发生MI[9]。吕蓉等[10]的研究指出,QRS波群宽度增加、QRS波群碎裂可为心律失常及急性心肌梗死心电图最明显的表达,反映心肌瘢痕所致传导折返并非稳定性现象。J波形成的原因在于心肌内膜与外膜存在复极电位差,是严重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的关键标志。郑光卓[11]研究指出,心电图对MI的显示性不高,临床常见误诊、漏诊现象。但是心电图检查时间相对较短,费用低廉,且可反复检查。

临床诊断MI的“金标准”为冠状动脉造影,因其费用高且为有创检查,因此,临床适用较局限。而冠脉CT先后出现了16排CT、40排螺旋CT、64排CT,CT诊断技术取得了很大的进展,新一代的机器在患者配合方面也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改善[12]。目前,西门子双源CT检查过程中,患者屏气时间仅需6~9 s,静脉注射造影剂的量仅为50~90 ml,由于呼吸运动及心律不齐产生的伪差也相应地减少,即使存在心律不齐以及明显的动脉钙化,也能获得高质量的图像,因此,诊断效果理想。

双源CT(DSCT)对于CT扫描时间分辨率提升较大,最高达83 ms,将心率对CT图像影响降至最低,且图像质量优异,可达到1次心跳内完成整个心脏的扫描,且患者射线量吸收率亦较低,属微创诊断技术范围。但其亦有不足之处,DSCT毕竟属于大型仪器,且检查费用较高,不适用于基层医院。且检查时间相对较长,对于急性病症患者,可能延误其最佳治疗时间。本研究中可看出,心电图和DSCT对MI的检出率分别为82.31%和98.46%,心电图的误诊、漏诊率均高于DSCT,但心电图检查时间及检查费用明显低于DSCT(P<0.05),与王培等[13]研究结果相近,表明心电图和DSCT两者在临床应用中各有优势。

对于疑似新发MI的患者,应优先采用常规心电图检查,诊断不明确时,可辅助DSCTCA检查以明确诊断。

[1] 周跟东,胡永胜,周炳凤,等.双源 CT冠状动脉成像与冠状动脉造影的对比研究[J].安徽医药,2013,17(7):1182-1184.

[2] 单衍刚,王振光.CT冠状动脉成像在诊断致心肌缺血性冠状动脉狭窄中的临床价值[J].泰山医学院学报,2015,35(7):729-731.

[3] 孙凯,韩瑞娟,马利军.大螺距双源CT前瞻性心电门控扫描评价冠状动脉狭窄的临床研究[J].中华放射学杂志,2012,10(1):562-563.

[4] 徐锋,卜元园,邹宝明.双源CT与冠状动脉造影评估冠状动脉狭窄对照研究[J].介入放射学杂志,2015,12(12):714-715.

[5] 戴李华,虞菱崴,路薇薇,等.冠状动脉双源 CT与冠状动脉造影成像对急诊胸痛患者诊断冠心病的价值[J].内科理论与实践,2012,7(1):25-27.

[6] 陈晓琳,胡越成,李艳妮,等.基于双源 CT与冠状动脉造影对冠状动脉狭窄诊断的对比研究[J].天津医药,2016,44(9):1150-1152.

[7] 李勐,晏子旭,范占明.320排容积CT冠状静脉对比剂浓度对评价冠状动脉狭窄的影响[J].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2014,10(7):393-394.

[8] 刘金磊,张孟姝,张祥林.多层螺旋CT诊断老年冠心病冠状动脉狭窄程度与左心室收缩功能的价值[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7,20(3):438-439

[9] 苗振伟,张璋,李东.宝石能谱CT冠状动脉造影评估不同程度冠状动脉狭窄的动态体模研究[J].天津医药,2016,12(7):901-902.

[10] 吕蓉,王迪,韩宇欣.双源CT锐利卷积核重建诊断钙化性冠状动脉狭窄的价值[J].实用放射学杂志,2017,9(9):275-276.

[11] 郑光卓.常规12导联心电图与24 h动态心电图诊断起搏器植入患者心律失常检出率的对比观察[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16,15(9):905-907.

[12] 张凤梅,任国成,许长存,等.碎裂QRS波和缺血性J波与冠心病患者临床特征及预后的关系[J].山东医药,2016,56(12):51-53.

[13] 王培,刘继鑫.双源CT冠状动脉造影在冠状动脉狭窄中的诊断价值[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4,13(14):827-828.

猜你喜欢
波群双源造影
迎浪随机波中C11集装箱船参数激励横摇对应波群特性分析
《思考心电图之176》答案
输卵管造影疼不疼
《思考心电图之168》答案
输卵管造影疼不疼
《思考心电图之159》答案
双源采购跳跃-扩散库存控制模型
输卵管二维超声造影与碘剂X线造影的临床研究
超声造影在妇科疾病中的应用
双源信号深组合导航在新一代运载火箭制导系统中应用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