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D-STI评价肺动脉高压患者右心室功能的效果分析

2018-06-21 08:44史登刚支芬燕陈道芳任晓玲邵兴然
西南国防医药 2018年6期
关键词:右室心尖室间隔

徐 芳,史登刚,姚 宏,支芬燕,陈道芳,任晓玲,邵兴然,郭 强

肺动脉高压是一种病理因素下以肺动脉收缩、肺血管阻力增加为主要特征,进而右心室负荷加重的一类心脏血管性疾病,如不及时进行诊断和治疗,可引发右心功能不全、难治性右心衰竭,甚至死亡等不良后果[1]。右心室由于解剖位置特殊、形体不规则及运动复杂等特点,传统超声检查仅在几何假设的基础上对其参数进行评价,准确性较低。二维斑点追踪显像技术(2D-STI)基于高帧频二维图像,可以准确测定心肌的速度、应变及位移,是一种可定量评估心肌功能的新技术,具有操作简便、准确性高等特点[2-3]。本研究探讨了2D-STI在评价肺动脉高压患者右心室收缩、舒张功能中的应用效果。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择医院2015年12月~2016年12月收治的肺动脉高压患者41例为观察组,均符合肺动脉高压的诊断标准,心电图显示为窦性心律者,并对本研究知情同意,排除先天性心脏病、肺动脉狭窄、房颤等患者。其中,男23例,女18例,年龄30~71(47.9±3.8)岁。 另选择同期 40 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均经心电图、X线、心动图等检查无心功能相关疾病,均知情并同意本研究。其中男24例,女 16 例,年龄 29~73(48.3±4.1)岁。两组一般资料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本研究已获得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的批准。

1.2 检查方法 使用飞利浦iE33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采用S5-1探头,频率1~5 MHz,配套Qlab9.0软件进行定量分析。受检者取左侧卧位,待呼吸平稳后,进行超声心电图检查。检查3个心动周期,分别测量收缩末期、舒张末期右心室的上下、前后和左右径、右室流出道内径、游离壁厚度、射血分数、肺动脉主干内径等指标。采用腹部探头,经下腔静脉测量右心房的内径,计算下腔静脉的塌陷率,并估测其右心房收缩压;采集心尖部四腔切面二维灰阶动图,储存并脱机进行分析。进入“CMQ图像分析”模式后,手动定位至右心室游离壁和室间隔,分别将其分为基底段、中间段和心尖段,追踪每一段的心内膜、心外膜斑点,由软件自动输出右室壁的速度和应变率。

1.3 检测指标 (1)超声参数:右心房内径(RAD)、右心室舒张末期内径 (RVEDD)、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舒张末容积(LVEDV)、左心室收缩末容积(LVESV)。(2)右心室收缩功能参数:右室游离壁和室间隔基底段、中间段和心尖段的收缩期峰值速度(Vs)、右心室基底段应变量(S)、右心室收缩期峰值应变率(SRs)水平。(3)右心室舒张功能参数:右室游离壁和室间隔基底段、中间段和心尖段的舒张晚期速度(Va)、舒张晚期应变率(SRa)、舒张早期速度(Ve)、舒张早期应变率(SRe)水平。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均数±标准差)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超声参数比较 观察组的RAD、RVEDD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但两组 LVEF、LVEDV、LVESV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见表1。

2.2 两组右心室收缩功能参数比较 观察组的右室游离壁和室间隔基底段、中间段和心尖段的S、SRs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表 2)。

2.3 两组右心室舒张功能参数比较 观察组的右室游离壁基底段、中间段Ve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右室游离壁基底段、中间段和心尖段SRe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室间隔基底段、中间段Va、SRa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室间隔基底段、中间段和心尖段Ve、SRe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 见表 3。

3 讨论

肺动脉高压是一种主要发生于20~40岁年龄段的极度恶性疾病,其发病隐匿,发展较为缓慢,且初期并无特异性症状,大多数患者确诊时已发展为右心衰[4],因此,及时诊断和治疗是提高治疗效率,确保患者生命安全的重要保障。

右心系统是一个低阻低压腔系统,易受到容量负荷、压力负荷的影响。同时,由于右心几何形态的不规则、运动复杂,以往常规的超声并不能准确地分析右心功能。2D-STI技术是近年来临床上评价较好的新型超声心动图技术,该技术无角度依赖性,受呼吸、心脏搏动的干扰较小,可准确地定量分析心肌功能,且获得任意方向的运动信息[5-6]。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的RAD、RVEDD均低于对照组(P<0.05),右室游离壁和室间隔基底段、中间段和心尖段的S、SRs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表明2DSTI技术可准确评估肺动脉高压患者右心室收缩功能的变化,其原因可能与该技术的检测原理有关,其可通过逐帧追踪感兴趣区内小于入射超声波长的细小结构在心动周期中产生的散射斑点信息,反映心肌组织的功能变化,从而准确得出应变量、应变率等参数。本研究结果与文献报道一致[7]。

在多种病理因素影响下,肺动脉高压患者右心输出的后负荷增加,除心室收缩功能受到影响之外,其舒张功能亦随之改变。本研究也发现,观察组的右室游离壁基底段和中间段舒张早期速度均低于对照组(P<0.05),右室游离壁基底段、中间段和心尖段舒张早期应变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室间隔基底段、中间段舒张晚期速度、舒张晚期应变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室间隔基底段、中间段和心尖段Ve、SRe均低于对照组(P<0.05),表明2D-STI技术评价肺动脉高压患者右心室舒张功能的敏感度较显著。分析其原因为,2D-STI技术可通过从不同切面对心肌运动进行定性分析,可真实反映右室心肌的运动情况,从而有效评价心肌功能。同时,舒张早期的应变率与肺动脉收缩压相关性较好,从而为肺动脉高压患者右心室舒张功能的评价提供了有力依据。

表1 两组超声参数比较

表2 两组右心室收缩功能参数比较

表3 两组右心室舒张功能参数比较

综上所述,应用2D-STI技术可准确评估肺动脉高压患者右心室游离壁和室间隔各节段的功能参数,具有操作简便、数据可靠的优点。

[1] 闫瑞玲,郑俊平,陈昆迪,等.斑点追踪技术评价肺动脉高压患者右心室舒张功能的研究[J].西北国防医学杂志,2013,34(6):524-526.

[2] 庄磊,王伟娟,张霞,等.二维斑点追踪成像技术评价肺动脉高压患者左房功能的研究[J].临床超声医学杂志,2016,18(8):521-524.

[3] 冯益萍,芮逸飞,范莉,等.二维斑点追踪成像对肺动脉高压患者右室长轴收缩功能的诊断价值[J].临床超声医学杂志,2014,16(5):322-324.

[4] 梁玉,吕秀章,段福建,等.超声心动图评价肺动脉高压患者的左心功能[J].中国医学影像技术,2012,28(6):1117-1121.

[5] 余芳,孙艳娟,纳丽莎,等.二维斑点追踪成像评价成人房间隔缺损患者右心室整体与局部收缩功能[J].宁夏医科大学学报,2016,38(8):892-896.

[6] 周贵明,黄灿亮.超声斑点追踪显像技术评价肺动脉高压患者左心室功能[J].医学综述,2013,19(24):4515-4519.

[7] 孟祥丽,李一丹,李虹,等.二维斑点追踪技术评价肺动脉高压患者右心房功能变化的研究[J].中华超声影像学杂志,2017,26(6):553-557.

猜你喜欢
右室心尖室间隔
儿童右室流出道微静脉性血管瘤1例
肺动脉闭锁合并室间隔缺损不同术式的疗效分析
超声斑点追踪技术评价肺动脉高压右室圆周应变
欢乐过大年
栽种了一个长在心尖尖上的花园
甜蜜养颜季
七氟醚对小儿室间隔缺损封堵术中应激反应的影响
经胸微创封堵术在治疗小儿室间隔缺损中的应用
S状室间隔与肥厚型心肌病
临床实用心电图入门第十一讲 右室肥大及双室肥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