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北传统村落旅游规划设计研究

2018-06-21 11:24江雨豪刘浪于文雯褚兴彪
美与时代·城市版 2018年4期
关键词:桂北传统村落

江雨豪 刘浪 于文雯 褚兴彪

摘 要:桂北传统村落资源丰厚,地域特色鲜明。运用田野调查法,分析桂北传统村落的文化、形式以及旅游现状,发现其旅游规划设计中的优势与劣势,并提出建立圈层式核心保护区,加强对传统文化的探究与开发,建立静态民族生态博物馆的观点,为桂北传统村落旅游规划设计提供思路与借鉴。

关键词:桂北;传统村落;旅游规划设计

改革开放以来,旅游业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快节奏的生活,使人们渴望回归自然,掀起了古村落旅游的热潮。桂北是广西传统村落分布最密集的地区,处于桂北及粤港澳黄金旅游线上,拥有桂林、阳朔等多个旅游圈。通过对程阳八寨、龙胜、大圩古镇、秀水状元村、黄姚古镇这五个传统村落实地调查,分析桂北传统村落的旅游规划设计现状,并针对现存问题提出相对应的旅游策略。

一、桂北传统村落旅游特征分析

(一)文化分析

桂北地区是壮、瑶、侗等少数民族聚集地,各个民族的历史造就了各民族独特的文化,形成了以不同文化为核心的民居文化和民俗文化,构成了独特的旅游资源。

1.民居文化

桂北地区古民居形式多样,风格各异,形成了功能不同的建筑,如程阳八寨中供祭祀与娱乐功能的鼓楼、交通功能的风雨桥等。因环境的不同,出现了不同类型的古民居。在丘陵地区,人们多依坡地建房,建造了与环境相适应的干栏建筑。平原地区平地面积大,人们多居于平地与河边,建筑材料因地制宜,用土、石、木材等材料建造不同于干栏的房屋。桂北民居承载着两千多年的历史,具有丰厚的文化底蕴。

2.民俗文化

桂北地区民俗文化丰富,以手工艺、节日、习俗为主。如瑶族新年抬狗、六月六晒花衣的特色节庆,侗族的侗戏等。大圩古镇因其优越的地理位置,在发展经济的过程中形成了赶圩文化。秀水状元村重文化教育,形成了以毛自知为崇拜的状元文化等。除此之外,桂北地区的生活起居、民歌唱腔等民俗,无不具有旅游吸引力。

(二)形式分析

1.聚落形态

汉族村落的风水观念比少数民族地区强。汉族村落讲究“枕山、环水、面屏”的理想环境。如黄姚古镇背靠酒壶、真武等数山,姚江作为黄姚的生命之源,清流环绕,被认为能够留住财气,黄姚有靠山也有朝山,是完美的人居自然环境,吸引人们聚此安家乐业。少数民族世代务农,建村筑寨时尊重、顺应并保护自然,龙胜金坑瑶寨山势巍峨,依山而建,向阳面筑台建屋,顺应地势层层而上。为了保证田地面积,瑶族人依地势创造出了独特的梯田景观。

2.建筑布局

汉族地区讲究秩序感,少数民族地区相对自由。汉族地区受儒家思想的影响,在村落的整体布局上多呈规矩排列,用巷门、墙等元素来界定范围。如大圩古镇的“一”字型布局,而少数民族的村落则随地形自由布置,无明显的几何形状,且村寨边缘模糊。在单体建筑形式上,汉族地区以中轴线居中对称且由外而内依次增高。而少数民族建筑的外形和内部空间都无对称性,以實用主义为主。多样的建筑布局丰富了传统村落的物质景观,增强了古村落的旅游吸引力。

3.建筑形式

少数民族建筑主要以横向发展,汉族建筑主要以纵向发展。少数民族的干栏建筑,木柱作架,木枋为梁,木板为壁,无需钉铆,极具民族特色。且一般为三到五开间,如需扩展,便将三五开间横向扩展到七开间。而汉族建筑以砖木结构为主,如需扩张,纵向地扩张为三、五、七进等。同时,汉族民居的布局也根据需要做出改变。如大圩古镇和黄姚古镇,为了满足商业需求,民居呈“前店后院”的形式:临街的房间为店面,而后为房间,房间旁设过道通天井,天井内为居室。

二、桂北传统村落旅游现状分析

(一)优势分析

1.自然景观优势

桂北地区形成了以喀斯特地貌为主的自然景观,各个古村落散布在远离城市的乡村,形成了以山、水、田为元素的旅游景观。同时,各个村落由于对山和水的不同利用,形成了独特的自然景观,如龙脊的梯田景观、黄姚古镇的姚江景观等(图1)。

2.人文景观优势

少数民族地区和汉族地区的传统村落,都具有丰富的人文景观,有特色鲜明的传统建筑如侗、瑶族的干栏民居,大圩古镇的砖木地居,还有丰富多彩的文化景观,如大圩古镇的赶圩文化等。这些人文景观具有鲜明的地域特征,极具开发潜力。

(二)存在的问题

1.建筑景观遭到破坏

新式建筑格格不入,古屋破败无人修复。目前,村民为了提高居住条件,修建新房,使村落建筑风格混杂,影响村寨的协调性和美感度,破坏了旅游吸引力。程阳八寨在旅游开发时,村民将房屋改建成旅馆,由于经济和工期受限,在用料以及装饰上缺失文化内涵。新民居失去建筑文化,这是古镇在开发中的负向效应[1](图2)。与此同时,有价值的传统建筑年久失修,最终坍塌失去价值。传统建筑是传统文化的载体,桂北地区传统建筑保护问题迫在眉睫。

2.特色文化的流失

传统文化受到冲击,少数民族被同化的问题越来越严重。年轻人错误地视传统文化为落后,导致传统节庆消亡,传统工艺无人传承。在龙胜瑶族的青少年中,鲜有人会制作传统花衣,穿着已变得十分现代。此外,他们打破在生人面前不梳头的禁忌,展示头发已经发展成商业运作。[2]甚至,城镇化进程使得大圩古镇民居大门紧闭,大部分居民搬走,只留下了极少数老人,当地的桂剧、彩调早已衰落,出现“空心村”的状态。此外,桂北地区古村落还有许多特色文化,如干栏式建筑等,如果这些文化失去传承,灰飞烟灭的命运就难以避免了。

3.旅游产品单一

桂北地区古村落以观光游为主,形式单一,缺少体验性,无法带动旅游经济发展。同时,旅游商品多以家庭作坊为主的手工艺品,档次较低,缺乏包装设计,未能激发游客的购买欲。甚至,大圩古镇的旅游商品为“义乌小商品”,缺乏文化内涵,与当地文化不符。传统村落的旅游产品应使游客参与其中,增强体验性。

三、桂北传统村落特色旅游规划设计策略

(一)圈层式核心保护区

核心区即留存有古建筑且能展现村落空间形态的区域。核心保护区即保护核心区的建筑、环境及整体轮廓线等,保留原始的建筑、街道肌理,以传统的手法修复已损坏的古民居等。建立核心保护区有利于保持传统村落的原始风貌,对旅游开发意义重大。例如,黄姚古镇在建立核心保护区后,再在周边建立供游客吃住的现代村落。这种现代村落与传统村落相结合的保护模式,保护了传统村落的风貌与环境,有利于传统村落的长期发展。

(二)加强对传统文化的探究与开发

古村落旅游开发要结合自身特色,加强对传统文化的挖掘。如大圩古镇可对其赶圩文化进行开发,恢复商业性。丽江古城与凤凰古镇,由于没有注重对传统文化的挖掘,过度开发,同质化严重,吸引力降低。文化是旅游的灵魂, 若不结合自身特色,打造特有的旅游模式,最终会失去竞争力。

(三)建立静态民族生态博物馆

20世纪70年代,生态博物馆作为一种全新理念诞生于欧洲。在世界范围内,以生态博物馆为代表的融文化、自然、传统保护与动态发展于一体的新博物館理念, 不仅在博物馆领域,而且在整个遗产界都演变成了一场不可忽视的“运动”。[3]桂北地区传统村落静态生态博物馆主要是对传统村落所在地的文化、建筑、风俗、歌舞及集体记忆等文化形式“就地”保护,具有巨大的旅游吸引功能。

四、结语

在传统村落旅游开发的过程中,要以“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为基础,对当地自然景观进行保护,对当地优秀传统文化进行深度挖掘,建立具有当地特色,有文化内涵的旅游传统村落。

参考文献:

[1]褚兴彪. 和顺古镇空间特征及传承研究[J] 安徽农业科学,2014,(06):1757-1758.

[2]梁振然等.龙胜金坑红瑶文化的挖掘及其旅游开发对策[J].沿海企业与科技.2007,(07):112-115.

[3]王际欧等.生态博物馆与农业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可持续发展[J].中国博物馆,2007,(01):91-96.

作者单位:

广西大学

通讯作者:

褚兴彪,广西大学艺术学院副教授,博士,主要从事景观设计、设计文化研究。

猜你喜欢
桂北传统村落
“桂师人画桂北”2023年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美术系教师桂北写生美术作品
廖煜玲
桂北乡贤所撰《资深集》及《资深集补篇注释》相关问题述略
民族地区传统村落文化安全建设的新视角
桂北红色资源嵌入思政课实践教学导向研究
2016 年5 月桂北地区一次对流性暴雨过程诊断分析
桂北特色野生食用菌资源调查及开发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