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钢琴小品《牧童之乐》

2018-06-21 16:26潘琪
艺术评鉴 2018年7期
关键词:牧童演奏技巧田园

潘琪

摘要:《牧童之乐》作曲者是老志诚先生,这是一首具有中国风格的钢琴曲,描绘了牧童放牧的场景,表达了作者对秋日田园景色的感受。该曲在“征求有中国风味的钢琴曲”大赛中荣获二等奖,并且大赛倡议举办人齐尔品特别喜欢这首曲子,还将此曲列入了自己独奏音乐会的必备曲目,不管在世界各地举报音乐会,都要演奏这首《牧童之乐》。老志诚先生的《牧童之乐》与贺绿汀先生所作的《牧童短笛》并称为“南北牧童”,在当时广为流传。本文通过对作者情感及曲子结构的分析,来探究这首钢琴小品《牧童之乐》的演奏技巧,为广大演奏者提供一份可借鉴的演奏资料。

关键词:牧童 田园 演奏技巧 老志诚

中图分类号:J6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359(2018)07-0008-02

《牧童之乐》于1932年被创作出来,这是老志诚在学生时期去香山度假后的游后感作品[2],他将体验大自然的感受和看到牧童放牧的场景写进了谱子里,整首曲子充满了喜悦之感。这首音乐拥有着一种画面感,人们听的时候就似乎是看到了一幅中国画,牧童悠哉悠哉地放牧,体现着田园的风格。《牧童之乐》作为第一首成熟的中国钢琴曲,老志诚先生创作时借鉴了中国戏曲以及中国民间音乐的表现手法,成为一首具有独特的中国风格的钢琴曲,其弹奏方法也有其独特之处。

一、作者简介

老志诚先生生于广东顺德,是我国的钢琴家、音乐教育家、作曲家。他与王洛宾、曹试甘并称为北京师范学校的“音乐三杰”,他从小就热爱民族音乐,从民间艺人那里学习二胡、琵琶等乐器。1925年,他考入北京师范学校开始学习钢琴,曾于1932年担任京华美术学院音乐系主任和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就在这一年创作出了《牧童之乐》,建国后又担任北京艺术学院副院长、中央音乐学院教授。他在20世纪20-30年代展现出他的作曲才华,30-40年代达到他创作的高峰期,许多作品随之诞生。虽然当时老志诚所处的环境和条件都非常的艰难,他还是创作出了许多可歌可颂的作品,如提琴曲《叙事曲》《钢琴小品集》,舞剧音乐《在森林中》《草原上的春天》等[1],他的这些作品在各方面都追随着民族风格。《牧童之乐》是他在没有任何创作经验的基础上,通过在钢琴上的摸索,用西方乐器展现出了中国田园生活的意境,他由此被称为“钢琴作曲双绝的自学才人”。老志诚先生大胆借鉴、敢于创新,创作出风格独特的民族钢琴小品,值得广大音乐人学习。

二、乐曲结构分析

《牧童之乐》采用了并列复二部曲式,同时每个乐部又是单三部曲式,两个乐部包含的音乐元素各不相同,看似散杂的音乐元素,组合到一起却有其独特的风格。

本首曲子A部的第一乐段开始于高音区,调性为c羽,运用了四度和弦、五度和弦等,有一种空间感,让人觉得自己处在一个恬静的田园风景中。第二乐段中随着d角五声调式及短小的音型的出现,牧童嬉戏以及羊群缓缓移动的画面印入脑海,这段以c商七声清乐调式歌唱主题旋律结束。第三乐段主旋律在右手,整体降低了四度,调式是降E五声调式,突出对比色彩,为再现北方田园风情的段落。B部的第一乐段运用了a角F宫的调式,结构整齐,速度较快,音型及节奏型采用了三连音和跳音,其中还进行了转调,整体复杂变化多样,表现牧童的欢乐。第二乐段与第一乐段比起来结构不整齐,速度也较慢,这一段的调式采用了g羽、g商和F宫,借用的是戏曲的表现手法,适合抒情,歌唱起来较为轻柔,表达出老志诚先生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第三乐段的调式是F宫七声清乐调式,以长线条乐句为主,末尾多加了四、五级和弦来充实这一部分,这部分整体的速度趋势为“快—慢—快—慢”,在对比中展现出独特高雅的意境。

三、乐曲创作特色

《牧童之乐》采用的和声不是传统的西方和声,而是融入了我们中国音乐的特色,运用了五声性和弦结构,更有中国音乐的味道。旋律上借鉴了传统民歌,却又不同于传统民歌的旋律,听起来特别流畅、带感,结合本曲表达的内容来听,用心感受,似乎能看到牧童放牧的场景,恰似亲身体验田园生活。A部巧妙地将中国琵琶、二胡的音程与西方和声特色融会贯通,演奏起来中国风味十足。另外这首曲子的调性变化很频繁,用不同的调性来营造不同情感的音乐氛围,节奏上的变化也很多,整体像是被分为一个个的小片段,不同的片段诉说着不同的故事,展现着不同的画面,但是组合到一起似乎就是一个动态的场景,让人深陷其中,体味其中的乐趣。老志诚先生将不同音乐流派的文化内涵提取出来,结合中国的传统文化,打开了钢琴创作的新思路,这首钢琴小品《牧童之乐》就是最好的展示。

四、演奏技巧

中国钢琴曲是中国民族音乐与西方器乐钢琴结合产生的音乐曲,所以弹奏起来就需要了解中国音乐的特色还有钢琴的特点。《牧童之乐》融入了二胡、琵琶等乐器的音型,所以在钢琴上弹奏也要尽量靠近这些乐器的发声特点。不同的乐器音色不同,所以要求演奏者可以通过辨别音色的不同来安排使用不同的触键方法。

本曲前四小节左右手的节奏型相似却不同,所以左右手的配合尤为重要。第一小节要弱,第二小节要强,第三小节由弱到强,强弱音要對比明显,有起有伏,才能突出曲子的特点,而且这四个小节以和弦为主,下键要快、要准。从第五小节开始,音符以八分音符和十六分音符为主,节奏整体比较缓慢,弹奏时要注意放慢速度,聚集指尖的力量,触键要稳,遇见停止符要留空,左手音与右手音以及左右手齐下的音都要弹奏的饱满。第二十三和二十四小节与前四小节类似,弹奏方法一样。第二十五、二十六小节混用了二分音符、四分音符、八分音符和十六分音符,短短两个小节,变化极快,要注意控制好右手的拇指,该起的时候起,该落的时候落,不要被其他手指所影响。第二十九小节到第三十七小节,出现了三十二分音符和六十四分音符,用快速的音串来模拟吹奏唢呐的滑音,这一部分对手指灵活度要求特别高,不仅要下键快,离键也要快,还要稳,保证每个音简短又清晰连贯。第四十三小节到六十六小节,又以四分音符和八分音符为主,长时值的音符类似二胡的长线条乐句,速度放慢了,弹奏这一段要与前面那部分区分清楚,极快的演奏转变为舒缓的弹奏,像是激烈运动后的休息。从第六十七小节往后,主旋律速度再次加快,但左手的伴奏还要保持正常的节奏,弹奏这一段让人的神经再次紧绷起来,感觉自己看到了牧童放牧之余嬉戏的欢快景象。最后以连贯的和弦结束,让人的意识一下子从美好的画面回到现实中,意犹未尽。在演奏时,演奏者要做到心平气和,不要因急躁忘谱,同时要心怀激情的去演绎,内心与音乐融为一体,才能达到理想的演奏效果。

在触键力量方面,演奏者要结合曲子的结构特点进行,速度较快节奏较快时,触键力量要重,弹出短促有力的声音,多个小短信连成的旋律就像琵琶的音色,听似长音,其实都是短促的音快速跑动达到的效果。而速度较慢节奏较慢时,就如二胡绵长的音韵,手指需要慢落慢抬,同时可以轻踏延音踏板,让不同的音交錯出现又同时存在,听起来意境悠远。想要演奏好曲子,就要学会不同力量的触键,触键力量的把握还需要强加练习,在演奏前需要训练手指的力量,可以高速连续的弹奏五个连续的白键,使钢琴发出的声音结实饱满,训练手指的爆发力。击键时要以手指关节做支撑,以指尖为击键点,集中力量才能弹奏出具有穿透力的声音,而手指的力量需要手腕、手臂传送,所以弹奏时,手腕要保持状态,不要下塌,这样手臂的力量才能顺利达到指尖。钢琴演奏可以称作是一个从头到脚的全身“运动”,正式演奏一首曲子前也需要“热身”,所以手指的灵活练习是必不可少的。

五、结语

老志诚先生把自己在北京师范学校所学的音乐理论知识与中国传统音乐的特色结合起来,即兴创作出《牧童之乐》,他走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钢琴曲创作之路,他用西洋乐器钢琴向全世界展示了中国传统音乐特有的魅力,表现出中国人的审美情趣,中国钢琴曲也得到了世界的认可,他的作品推动中国钢琴音乐史从萌芽阶段过渡到繁荣阶段,不仅有划时代的历史意义,还具有极大的文化价值[3]。有了他的先例,其他创作者学会将自己国家丰富多彩的音乐文化与钢琴结合起来作曲,人们都意识到了拯救传统民族音乐的重要性,各民族的音乐文化都得到了一定的发展。《牧童之乐》作为中国钢琴曲的领头曲,不应该被遗忘,我们要重视并继承这首曲子,保持老志诚先生的精神,学会创新,学会取其精华,择其优,发扬光大中华民族的传统音乐,让中国钢琴曲走出国门,走向世界。

参考文献:

[1]姚思源.老志诚先生和他的音乐创作[J].人民音乐,2002,(02).

[2]魏延格.他依然谱曲不止、抚琴不辍——老志诚先生访谈录[J].钢琴艺术,1997,(04).

[3]莽克荣.老志诚传[M].北京:中国文联出版社,2004.

[4]吴晓娜.中国风钢琴语境的拓荒者、先驱者——论老志诚20世纪30年代初的钢琴创作[J].中央音乐学院学报,2005,(02):36-43.

猜你喜欢
牧童演奏技巧田园
牧童学画
书童垅上行
浅谈低音提琴在演奏中的技巧问题
浅谈二胡传统作品与移植作品演奏技巧的特点及异同
牧童与老牛
夏日田园杂兴(其一)
夏日田园杂兴(其七)
田园美景
田园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