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校园访学”与舞蹈人才培养

2018-06-21 16:26缪弘毅
艺术评鉴 2018年7期
关键词:培养

缪弘毅

摘要:“第二校园访学”是在校学生提升自身能力,开拓眼界,了解其他学校教学的重要途径。笔者作为“第二校园访学”项目的受益人之一,在国内外访学过程中,不仅拓展了自身的知识体系,还提升了专业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同时,在不同平台、不同文化的环境中,促使了笔者从“小我”到“大我”的转变,增强民族文化感与使命感。

关键词:“第二校园访学” 舞蹈人才 培养

中图分类号:J70-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359(2018)07-0141-02

随着全国人才培养项目的推进,各大高校尤其是地方高校,在大力开展“引进来”的同时,也注重开展“走出去”。例如,开展“第二校园访学”项目,让更多优秀的学生走出校门,开阔眼界,提升个人专业素养。因此,“第二校园访学”项目作为学生的第二课堂,在培养专业人才上,起着不可忽视的力量。2016年6月,笔者有幸参与为期一周的广州大学“第二校园访学”项目。访学期间,对北京舞蹈学院和中央民族大学舞蹈学院这两所舞蹈名校进行访问学习,观摩了考试课,参加大型讲座,观看了精美的演出,并与舞蹈名家进行交谈。正是有了这次访学的经历,笔者深刻认识到了提升自己能力的重要性。在不断努力下,经学校选派有幸于2017年2月作为访问学者前往美国卫斯理安学院教授中国舞,半年的美国访学生活,无疑在笔者的人生中留下了艳丽的一笔,也让笔者在访学中收获良多。

一、访学机制和开展情况

我校大力推行开放式发展战略,积极组织学生进行校外名校的访学与交流活动,不仅有国内各学科的知名大学,还先后与30个国家和地区的近200所大学和科研院所建立教育与科技合作关系,开展了近50个联合培养项目和交换生项目。据统计,我校每年均选送约700名学生赴国外,如澳大利亚西澳大学、美国密歇根州立大学、英国伯明翰大学、加拿大西安大略大学、德国海德堡大学、法国昂热大学、意大利帕多瓦大学等世界高水平大学交流学习,形式包括2+2项目、1+2+1项目、3+1+1项目、国际学生交换交流项目、海外研修项目、带薪实习项目等合作项目。为本校学生提供了形式多样的海外学习机会,丰富了学生的海外学习经历,开拓了学生的国际视野。2009年以来,建立国内名校访学平台数个,国际合作平台15个,其中国家级国际合作示范基地1个、省级国际合作平台4个,并且合作开展城市发展重大问题和国际学术前沿问题的研究,在提高学生研究能力同时,提升了学校国际影响力。

二、“第二校园访学”开拓了思维

笔者有幸于2016年6月前往北京舞蹈学院和中央民族大学舞蹈学院进行了为期一周的访问学习。这两所名校是舞蹈教育的领军者,在舞蹈学科的有关课程上,专业性更强,涉及面更广,再加上其严谨的教学与规程,注定让我们不虚此行。

笔者一行在北京舞蹈学院的访学中,观看了《中国民族民间舞新剧目展演》的演出,观摩了古典舞系、民族民间舞系、现代舞系和芭蕾舞系的考试课,参加了孙颖先生的舞蹈作品发布会与《孙颖学术思想研讨会》。除此之外,还聆听了英国著名舞蹈编导家马修·伯恩的讲座并与其拍照留念。不禁深深感叹:时间能被如此利用的感觉真好。俗话说:“纸上得来终觉浅”,将书上看到的知识,呈现在眼前,了解与感受一个民族不同地域,不同流派的特点与特殊的意味。在观摩考试课中看到:光藏族一个民族的舞蹈,就分为玉树的卓,玉树的依、谐、堆谐、卓且,各类型舞蹈的特点与节奏不同,动作的感觉也不同。在观摩的过程中,不仅使笔者对民族的地域性与风格性有新的认识,还对舞蹈中的社會性有更深的理解。舞蹈的社会性,有意味的形式,是指舞蹈不仅仅是一门表演艺术,还是一门民间艺术,与人民生活宗教信仰与传统文化息息相关。如:在汉族的民间舞的展示中,除了不同地域与流派各自的特点以外,组合中还加入民间的“俗”,表演一些民间段子,在贴近生活的同时,突出了民间舞的社会性与意味。而在孙颖先生的学术思想研讨会中,聆听各大名校教授,从语言形式、文学、舞蹈、艺术等多个方面解读孙颖先生创作的作品。孙颖先生的文化教育观、创作观,再一次被各个老师的智慧与学识折服,原来文学艺术中任何一门类都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纵横相交的,我们只有用多元的角度,才能看到较完整的一面。

中央民族大学作为一所多民族的综合性大学,历史悠久,进入校园后,就被大礼堂别具一格的设计给吸引了,后才得知,原来是梁思成先生设计建造。一所文化底蕴深厚的大学,舞蹈的专业性也丝毫不弱,反而为舞蹈更增一丝文人气息。我们在中央民族大学舞蹈学院,同样观摩了民间舞、古典舞、编导和剧目的考试课,同样精彩,并且独特,何为独特呢?原因是少数民族舞蹈中舞者个人的风格性与特点更强,同样的动作,在不同舞者的舞动下,竟不相同,却别有风味。

此次访学,拓宽了思维,让笔者对舞蹈有了进一步的思考,单一的舞蹈元素往往在时代的更新中被淘汰,只有多元的舞蹈形式与内容,才能渊源流传。而作为一名舞者,也需要拓宽自己的思维与禁锢,综合全面的发展,才能顺应时代的发展。

三、不同环境,不同收获

第一次访学的经历使笔者收获满满。在不断努力下,2017年2月,笔者踏上了第二次访学之路。这次的访学目的地远在大洋彼岸的那头——美国,访学时间也为半年,在异国他乡笔者将在不同语言、不同文化的环境下开展访学活动,这无疑是一个挑战。但作为炎黄子孙,面对挑战,愈战愈勇是我们的精神。

笔者在美国卫斯理安学院访学期间担任中国舞教师,负责教授卫斯理安学院学生中国舞。笔者惊讶地发现,在舞蹈机制方面,舞蹈在美国已经不仅停留在社会范畴而是作为一门真正的学科,贯穿学生从幼儿园到大学的所有学习生涯,舞蹈的种类也是丰富多样,有芭蕾舞、现代舞、性格舞、踢踏舞、爵士舞和街舞,并且普及性和学生的自主选择性较强。在教学方式上,美国采取的较多是鼓励式自主式教学,习惯于老师慢慢地启发学生去创造与发现知识点,而不是一味的灌输,按照老师的模式按部就班。在中国舞教授课堂中,笔者不断调整自己的课堂,丰富教学内容,除了民族舞蹈文化的教授外,还加入了即兴舞蹈的部分,让学生在游戏中感知自己的身体,开发身体中的更多可能。笔者还充分利用周边资源,天天在图书馆阅读舞蹈书籍,了解美国舞蹈历史文化。俗话说:只有知己知彼,才能百战百胜。同样,只有了解了美国舞蹈文化,才懂得舞蹈该以怎样的方式去教学,中国舞该以怎样的方式去融合。中西方两种不同的文化,在相互碰撞与摩擦时,早期我国都一味地选择主动去吸收西方文化,可当中国各方面发展得越来越好时,面对这种碰撞应相互吸收对方精华,取长补短。

不同环境下,只有不断学习,与时俱进才能不辱使命。笔者积极参与当地活动,切身的感受不同文化,查阅相关文献,开始与当地人交流中国文化并在每次表演后与观众沟通,谈他们的观后感,学习研究方法,并尝试用在课堂中。在过程中,笔者发现外国人对于中国舞的认识,仅仅只停留在表层,并不明白中国舞舞蹈中深层次的含义,也不懂为何这个民族要做这个动作,更无法区别其类型。因此,笔者认为首先必须明确中国舞自身的舞蹈符号,芭蕾与现代舞都有其自身的符号。如:芭蕾的开绷直立,现代舞的光脚与气息的下沉,但中国舞自身的符号不明确,让人容易混淆。其次,在传播中国舞时,应注重文化内涵的传播,让每一个外国人,知其然也知其所以然。最后,规范中国舞传播,让其向着更好的方面发展,是我们的夙愿。

美国作为访学的第二站,对于笔者自身能力的塑造与思维的拓展,提供了极重要的养分。让笔者看到不同的舞蹈机制与类型,也引发了笔者对中国舞能在外更好传播的思考。不同的平台与不同的环境,同样只有运用不同的思维角度,才能看到最独特的东西,从小我到大我,重在你迈开的那一步。

四、结语

访学项目作为人才培养计划的组成部分,应被重视起来。在访学中应扎实贯彻国家精神,规范访学双向制度,保证学生安全,完善访学人才的选拔方法,明确访学目标,使各学院学生有机会参与到访学中来。并且能在访学中开阔自身的视野,勤于学习、善于学习,在访学中努力再学习再提高,拓展思维,明确未来方向,为未来的工作学习注入新能量。

而作为一名舞蹈学生,在访学中应不断更新认识,汲取新能量,学习新体制与教学新方法,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遇到困难不气馁,勇往直前。就像马修·伯恩曾说过的一句话:“好的艺术,一定经得起时间的磨练与考验。”不忘初心,砥砺前行,为舞蹈事业而奋斗!

参考文献:

[1]史晶歆.游走在传统与当代的语境中——探寻以肢体为主的表演艺术的多元性[J].艺术评论,2012,(02)

[2]康瑞军.全球化时代的他者眼光——赴美访学见闻与学科反思[J].人民音乐,2014,(07).

[3]史晶歆.纽约大学访学考察报告[J].北京舞蹈学院学报,2013,(05).

猜你喜欢
培养
中等职业教育名师培养与名师成长探析
小学数学学习兴趣的培养
浅谈高中数学教学中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
高中化学教学中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
浅谈学生数学阅读能力的培养
武术搏击训练的运动反应能力探讨
浅析加强物理实验教学 培养学生实验探究能力
高中数学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
浅析新形势下航空计量人才培养
培养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