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沿江地区大豆新品种筛选试验研究

2018-06-22 02:43刘少文安徽省华阳河农场农科所安徽省安庆市246531
上海农业科技 2018年3期
关键词:安徽新品种性状

江 忠 刘少文 (安徽省华阳河农场农科所,安徽省安庆市 246531)

华阳河农场地处安徽沿江地区,属北亚热带气候,气候温和、雨量丰沛,自然条件较为优越。随着安徽沿江地区农业种植结构的调整,通过比较各种农作物的适应性、种植效益后发现,大豆在安徽沿江地区的适应性、种植效益均较好,且机械化程度高,既能节本省工,又能实现种养结合。近年来,安徽沿江地区的大豆产业发展迅速,常年大豆种植面积稳定在3333.3 hm2以上。为鉴定近年来新育成的大豆品种在安徽沿江地区的适应性、丰产性、抗病性、主要性状特征及利用价值,筛选出适合当地种植的高产、优质、多抗、广适的大豆新品种,笔者于2017年进行了安徽沿江地区大豆新品种筛选试验。现将相关试验结果报道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供试材料

参试大豆品种共20个,以“中豆41”为对照,具体信息见表1。

1.2 试验设计

试验设1个品种为1个处理,随机区组排列,小区面积7.5 m2。每小区种植5行,行距0.5 m、株距0.1 m,南北向等行种植,种植密度为19.95万株/hm2。收获时去边株,小区计产面积6 m2。

1.3 试验概况

试验设在华阳河农场农科所试验田内进行,试验田土壤为灰潮土,肥力中等,pH 7.46,碱解氮含量为73.8 mg/kg,速效磷含量为46.66 mg/kg,速效钾含量为238.5 mg/kg,有机质含量为1.0 g/kg;试验田地势较平,前茬为冬闲田。

试验前对试验地进行机耕、机平、机旋各1次,6月2日划行条播,播种量为135 kg/hm2,6月10日间苗,6月20日定苗;7月7日开沟条施复合肥300 kg/hm2,8月4日顺行条施尿素210 kg/hm2,播种后喷施除草剂和土壤封闭剂。试验期间锄草松土2次、治虫4次。大豆成熟后收割4次、脱粒4次。

表1 参试大豆新品种的信息

1.4 气象条件

大豆播种后普降透雨,促使大豆一播全苗。大豆苗期暴雨频繁,雨量大、渍害重,对大豆苗期生长极其不利,需及时进行清沟排水。大豆盛花期和鼓粒期有20 d高温干旱,对大豆结荚、籽粒充实和植株生长非常不利,大豆的产量和株高因此受到影响,产量比往年低。

2 结果与分析

2.1 生育期、株高

由表2、3可知,各参试大豆品种的生育期分布在90~116 d之间,“油春13-5”生育期最短,为90 d,“华豆17”生育期最长,为116 d。各品种株高分布在28.8~82.8 cm之间,其中“皖豆909”最高,为82.8 cm,“油春13-5”最低,为28.8 cm。

2.2 产量结构

由表3可知,各参试大豆品种的单株粒数分布在51.2~118.7粒之间,其中“周10084”最多,为118.7粒,“荷豆33号”最少,为51.2粒。各品种百粒重分布在13.8~28.5 g之间,其中“中豆41”(CK)最高,为28.5 g,“油春13-5”最低,为13.8 g。

2.3 抗逆性

2.3.1 抗病性

由表3可知,各参试大豆品种的紫斑病粒率分布在0~46.17%之间,其中“华豆17”发病率最高,为46.17%,“油春13-5”发病率较低,为0.35%,除“贡770”没发病外,其它品种均有不同程度的紫斑病发生。各品种褐斑病粒率分布在0~10.16%之间,其中“皖豆909”和“油春13-5”发病率较低,均为0.25%,“中豆5301”发病率最高,为10.16%,除“贡770”“荷豆20号”外,其它品种均有不同程度的褐斑病粒发生。各参试大豆品种的虫蚀粒率分布在0~2.28%之间,其中“商豆151”发病率较低,为0.03%,“驻豆22”发病率最高,为2.28%,且“周10084”“驻豆 21”“中黄 302”“皖豆 22518”“南农1501”“商豆151”均有不同程度的褐斑病粒发生,其它大豆品种没有褐斑病粒发生。各参试大豆品种的霉变粒率分布在0~11.28%之间,其中“皖豆909”霉变粒率较低,为0.33%,“中黄302”霉变粒率最高,为11.28%,除“贡770”外,其它品种均有不同程度的霉变粒发生。本试验中没有大豆品种发生花叶病毒病。

表2 各参试大豆新品种时主要性状特征分析

表3 各参试大豆新品种的植株和粒部性状分析

2.3.2 抗倒性

由表2可知,由于试验地常年进行麦豆轮作,土壤肥力较差,各参试大豆品种的株高达不到品种原有的高度,再因天气干旱导致各大豆品种植株营养生长弱、植株矮,故没有发生倒伏。

2.3.3 裂荚性、落叶性

由表2可知,各参试大豆品种中仅有“华豆17”为半落叶,其它品种均为完全落叶;同时均没有裂荚发生。

2.3.4 抗旱性

整个大豆生长期间,共有2次干旱情况发生,各参试大豆品种的叶片均有卷曲、萎蔫现象发生。

2.4 产 量

由表4可知,各参试大豆品种的产量分布在2262~3684 kg/hm2之间,比“中豆41”(CK)增产的大豆品种有4个,增产幅度为0.09%~10.53%,其中“皖豆909”产量最高,达3684 kg/hm2,比CK增产10.53%,达极显著水平,居第1位;其次为“驻豆21”,产量为3600 kg/hm2,比CK增产8.0%,达极显著水平,居第2位。比“中豆41”(CK)减产的品种有15个,减产幅度为2.97%~32.13%,其中“周10084”减幅最小,为2.97%;“中豆5301”减幅最大,为32.13%,达极显著水平。由此可知,安徽沿江地区大豆的产量水平较高、大豆高产潜力大,且不同大豆品种之间产量存在较大差异。

表4 各参试大豆新品种的产量分析

3 结论与讨论

大豆品种与各农艺性状都能直接或间接地影响最终产量;同时,各农艺性状对产量的影响以及各农艺性状之间的相关关系是大豆有机体内部协调统一的外在表现,且各农艺性状之间相互作用、彼此影响。因此,对大豆品种进行考查时,要注意各农艺性状间的相互关系。另外,产量是品种和环境互作的产物,不同品种对环境的适应性也会表现出明显的差异性,只有在适宜的环境条件下,才能发挥出最大的产量潜力。

安徽沿江地区夏秋季的光、温、热、雨资源优越,有利于大豆生长,但也存在诸多大豆病虫害诱发的因素。因此,该地区对大豆品种的抗病性提出了更高要求。试验结果表明,“皖豆909”“驻豆21”表现出较好的产量优势,且综合性状表现也较好,在安徽沿江地区表现出较好的生态适应性、丰产性和综合抗性,因此这两个品种可在安徽沿江地区推广种植。

[1] 李鹏程,王梅春,肖贵.2014-2015年蚕豆新品种引种筛选试验研究[J].农业科技通讯,2018(1):111-114.

猜你喜欢
安徽新品种性状
“7532B”母种不同系统性状比较
《安徽记事》
青菜新品种介绍
抗BmNPV家蚕新品种“川抗1号”的育成
安徽:种子田去杂保纯促增收
宝铎草的性状及显微鉴定研究
不同保育单位“781”“7532”母种性状比较分析
几个杏新品种介绍
5.回声
羽叶三七植物性状及生长动态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