茂名港博贺港区西防波堤修复断面稳定性试验研究

2018-06-22 01:11王亚东黄宣军李景辉
中国港湾建设 2018年6期
关键词:护面堤顶防波堤

王亚东,黄宣军,李景辉

(1.中交一航局第三工程有限公司,辽宁 大连 116083;2.中交天津港湾工程研究院有限公司,中国交建海岸工程水动力重点实验室,天津 300222)

1 概述

茂名港西防波堤工程总长3 315 m,防波堤采用抛石斜坡式和沉箱直立式相结合的方案。2015年22号台风“彩虹”过境后,西防波堤0+270—0+650区段受损严重,外坡出现大量块石堆积体,若恢复原貌存在一定施工难度,需在破坏后的基础上设计新的防波堤断面结构,并通过断面物理模型试验研究进行验证和优化。

2 防波堤断面结构

为了方便防波堤修复施工,在堤顶中部留出宽8 m的临时通道,堤顶前后分别安放2排11 t和2排5 t扭王字块体,外侧护面采用11 t扭王字块体护面,底部为100~200 kg的护底块石,坡度为1颐1.5,详见图1。

台风过境后,外坡出现大量块石堆积体,修复方案是在顶高程-2 m位置处设置宽13 m的块石护面戗台,戗台下部采用2~3 t块石护面,其坡度为1颐3,戗台上部采用11 t扭王字块体护面,坡度为1颐1.5,详见图2。

图1 原防波堤断面结构图(堤顶中部为临时通道)Fig.1 Original breakwater cross-section(middle of the top is a temporary passage)

图2 防波堤破坏后初始修复方案结构图Fig.2 Intitial repair plan cross-section after breakwater damage

3 试验研究的依据和条件

3.1 试验水位与波浪

根据JTS 154-1—2011《防波堤设计与施工规设计波高应采用重现期为50 a或25 a,对未成型的斜坡堤进行施工期复核时,计算水位可采用设计高水位和设计低水位,波高的重现期可采用2~5 a。根据试验技术要求,考虑一定安全系数,试验波浪重现期分为使用期50 a一遇波浪和施工期10 a一遇波浪两种。试验水位与对应的波浪要素[2]见表1所示。

3.2 波浪模拟

表1 试验水位与对应的波浪要素Table1 Test water level and corresponding wave parameters

1)波浪模拟按照重力相似律及JTJ/T 234—2001《波浪模型试验规程》等[3-5]有关规定采用不规则波进行,波浪频谱采用JONSWAP谱[6]。

2)作用时间:试验过程中波浪持续作用时间不小于原型3.0 h,以便观察断面在波浪累积作用下的变化情况。

4 试验结果

4.1 初始修复断面稳定性试验

图3给出了初始修复断面在极端高水位4.34 m,H13%=6.5 m、T =10.6 s的不规则波作用下的试验结果。波浪刚开始作用不久,堤顶后部最外侧1排5 t扭王字块失稳,个别被冲到堤后坡面处,随后堤顶的扭王字块体和1~2 t块石也很快被冲刷后移;堤顶外侧的11 t扭王字块体也开始向堤后坡滚落。波浪作用1.2 h(原型)后,坡面上部的3排11 t扭王字块体、2层垫层块石及堤心石均被冲刷后移至后坡面处,堤心石被冲刷掉的厚度约为1.60 m。

4.2 修复断面优化方案稳定性试验

图3 初始修复断面稳定性试验结果Fig.3 Test results of stability on the initial repair breakwater cross-section

1)优化方案1

在防波堤断面修复施工期间,在原修复断面-2.0 m护面戗台上,加护厚度为2 m的2~3 t块石,考虑设计高水位、10 a一遇的波浪作用下断面的稳定性。

试验结果显示,在设计高水位3.2 m、10 a一遇H13%=4.6 m、T =10.6 s的不规则波作用下,堤顶最外侧一排个别11 t扭王字块体发生轻微位移,但未失稳;堤顶中间临时通道1~2 t块石和前坡2~3 t块石均有少量发生位移,断面的其它各部位均稳定。

2)优化方案2

在优化方案1断面的基础上,在堤顶的两侧分别加护1排11 t扭王字块体,以增强堤顶的防台能力。

在极端高水位4.34 m,H13%=6.5 m、T =10.6 s的不规则波作用下,堤顶前部最外侧一排个别扭王字块体后移至堤顶后部的块体前;堤顶后部的块体及其下部1~2 t块石整体向后错动并稍有抬高。波浪作用约0.95 h(原型)后,堤顶后部的5 t扭王字块体成片滚落,堤顶后部的11 t块体和1~2 t块石也相继出现后移滚落,修复断面优化方案2稳定性试验结果详见图4。

3)优化方案3

图4 修复断面优化方案2稳定性试验结果Fig.4 Test resultsof stability on the optimization plan 2

在优化方案2基础上,将堤顶中部再加护2排11 t扭王字块体,使堤顶形成全掩护形式。

其试验顺序为:设计低水位、设计高水位及极端高水位,以此验证优化方案3断面的稳定性。

淤设计低水位

在设计低水位0.26 m,H13%=6.2 m、T=10.6 s的不规则波作用下,前坡护面戗台肩角附近少量2~3 t块石沿坡面滚落,并有些块石移动至扭王字块体前。在波浪作用3.0 h(原型)后,前坡的2~3 t块石护面基本处于平衡稳定状态,护面戗台肩角附近的块石被冲刷掉一层,最大冲刷厚度约为0.98 m,一部分块石镶嵌在11 t块体的缝隙中,详见图5。

于设计高水位

在设计高水位3.2 m,H13%=6.4 m、T =10.6 s的不规则波作用下,堤顶前部最外侧个别扭王字块体随波浪晃动,前坡块体护面肩角处有轻微扒缝现象;堤顶后部与后坡面相邻5 t扭王字块体中,个别块体被越浪水体掀动后移约1/3块体的宽度,并改变了摆放姿态;前坡2~3 t块石护面表层的少数块石随波浪往复晃动,个别块石发生位移;断面的其它各部位均稳定。

图5 修复断面优化方案3稳定性试验结果Fig.5 Test resultsof stability on theoptimization plan 3

盂极端高水位

在极端高水位4.34 m,H13%=6.5 m、T=10.6 s的不规则波作用下,试验现象与设计高水位相近,经过3个水位及相应波浪的累计作用后,前坡2~3 t块石护面的外轮廓线变化不大,基本处于平衡稳定状态,试验结果详见图5。

5 结语

经过台风破坏后的防波堤恢复原貌存在一定施工难度,最常用的做法是在破坏后的基础上进行新断面结构的设计与施工,通过物理模型试验验证和优化后,试验结果显示:

1)堤顶的临时通道对防波堤的断面稳定性有重要影响。在极端高水位及其相应的波浪作用下,有临时通道的优化方案1和方案2断面,堤后5 t扭王字块体成片滚落,堤顶后部的11 t块体和1~2 t块石也相继出现后移滚落。

2)优化方案1在高程-2.0 m护面戗台上,加护厚度为2 m的2~3 t块石,对底部外侧第一排的11 t扭王字块体有掩护作用。

3)优化方案3的堤顶为11 t扭王字块体全掩护形式下,堤顶及坡面未有块体滚落,断面的整体稳定性明显改善。

4)试验结果也表明,在防波堤的掩护过程中不仅要考虑坡面的块体稳定性,同时也要关注堤顶的块体掩护程度。

[1]JTS154-1—2011,防波堤设计与施工规范[S].JTS154-1—2011,Code of design and construction of breakwaters[S]..

[2] 茂名港博贺港区西防波堤工程台风“彩虹”后修复断面物理模2016.Physical model test on repair cross-section of west breakwater in Bohe harbor of Maoming Port after typhoon"Mujigae"[R].Tianjin:CCCCTianjin Port Engineering Institute Co.,ltd.,2016.

[3]JTJ/T 234—2001,波浪模型试验规程[S].JTJ/T 234—2001,Wavemodel test regulation[S].

[4]JTS165—2013,海港总体设计规范[S].JTS165—2013,Overall design codefor seaport[S].

[5]JTS145—2015,港口与航道水文规范[S].JTS145—2015,Codeof hydrology for harbor and waterway[S].

[6] 李玉成,滕斌.波浪对海上建筑物的作用[M].北京:海洋出版社,2002.LI Yu-cheng,TENG Bin.Wave action on maritime structure[M].Beijing:Maritime Press,2002.

猜你喜欢
护面堤顶防波堤
浅谈深水防波堤护面块体安装控制及修复方法
多孔结构防波堤消浪特性实验研究
路基边坡护面墙施工技术研究
鹤山市西江大堤加固处理工程设计
潜堤传递波高系数研究
低成本的海堤迎潮面护面结构生态化改造方法探讨
干砌石护面结构破坏机理分析及其优化措施
宽肩台防波堤稳定性数值模拟方法研究
水利名词:子埝
关于浮式防波堤消能效果及透射系数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