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消失的爱人》的叙事策略

2018-06-22 09:41于涵涵
西部广播电视 2018年11期
关键词:艾米叙事学尼克

于涵涵

人们对叙事的研究,早在2500多年前就开始了。柏拉图曾在《理想国》提出“纯叙事”和“模仿”两个概念。再后来,亚里士多德在《诗学》里谈到“记叙”和“模拟”两大叙事形态。[1]而电影叙事学的发展大体在上世纪80年代,著名学者有法国的费朗索瓦·诺斯特、美国的大卫·波德威尔等人将文学叙事的研究成果与心理学研究成果引入电影领域。策略的原意是指计策、谋略,在影视艺术中,指有特色的方式、方法。电影是叙事艺术,要把故事讲得引人入胜,就要注意讲故事的方式。

1 多叙事线索的回环式套层结构

影片的叙事结构是影片生命的骨骼和主干,是确立一部影片的基本风貌和风格特征的最重要的方面。同文学的叙事结构理论一样,电影是一种叙事为主的艺术,叙事结构理念众多,研究方法也呈现多样性。李显杰在《电影叙事学:理论和实例》中将叙事结构模式划分为:因果式线性结构、回环式套层结构、缀合式团块结构、交织式对比结构、梦幻式复调结构。

《消失的爱人》在时间维度上使用了回环式设置,两个时空的故事交叉进行,同时又互相交织与渗透。在时间序列上,案发后的侦破与案发前的婚姻矛盾两条线交错并行。影片结构以艾米日记为线索使日期时间往复给观众不确定的结局,明面上案发现场疑点重重,线索层出不穷,尼克的婚外情及缺点暴露,暗地里艾米的主观叙述则将婚后生活的冷漠、家暴重现,一明一暗,一实一虚,时间的回环设置营造出悬疑的气氛。现时空与艾米日记时空交替讲述,在讲述故事的同时,两条线索越来越紧密,直到最后重合为一条线。这样的叙事结构取消了电影叙事中“绝对”和“停止”的两种概念,使得因果相对,首尾相连。

好莱坞影片“在交叉式蒙太奇中通常存在主线索和副线索两个层次,主线索是按照时间顺序展开的”。[2]影片的叙事线索有三条:第一条叙事线索主线索是尼克寻找失踪的艾米一系列的调查,以失踪的时间线索展开,属过去时空;第二条线索是艾米的日记,日记的六段内容与主线索交叉叙事,此时艾米并不在画面之中,通过日记闪回他们相识相遇相爱的前因后果,这本日记推动着剧情,是“误导”观众的关键;第三条线索是周年纪念日寻宝游戏。第一条线索是贯穿整部影片的,几乎全部用字幕的形式展现,这种字幕叙事有利于故事的构成。

2 多聚焦的叙事方式

从叙事学的角度看一部影片所讲述的故事,首先遇到的问题就是这个故事是由谁来讲述的。[3]法国文学理论家热奈特提出使用“聚焦”这一术语并提出三分法,清晰地提炼出“叙述者”与“人物”间关系:“未聚焦的或零聚焦的叙事:叙述者是“全知的”,即他说的比任何人物所知道的要多;内聚焦的叙事:有固定的内聚焦,叙事说明的事件仿佛是经过唯一一个人物只觉得过滤;外聚焦的叙事:读者或观众无法得知人物的思想或情感,是所谓‘行为主义叙事’”。根据热奈特的叙事聚焦分类,三种聚焦方式的视角在电影中均有体现,为了分析这个问题,笔者将电影叙事者与叙事视点列举如表1。

表1 《消失的爱人》叙事者与所使用的叙事聚焦

电影利用叙事聚焦交替变换,被限制的男女主角视角让观众对事实真相的感知更复杂化。开片以尼克的第一人称独白进入后,影片叙述艾米失踪后发生的故事,看似是一个娓娓道来的故事。然而,影片在03:30处通过艾米的内认知聚焦展开日记的叙述,交叉叙事的还有尼克的外认知聚焦。于是荧幕出现两个不同版本的故事。大卫·波德维尔提出,“谜题电影”的核心问题也就在于它更为明目张胆的误导,在电影中用错综复杂的叙事策略使得两个不同人物所呈现出的不同故事,增加观众的好奇心,就像观众也期待着被误导。

艾米设计“谋杀”自己的真相暴露时,片中的交叉蒙太奇转换为平行蒙太奇,对两人采用外认知聚焦叙事。而艾米的外认知聚焦转回到失踪第一天开始,讲述了从她策划到返回的一个过程,艾米被抢劫也成为本片的转折点。“外在性为了在叙事信息的安排上保持合理性,必须使我们的认识局限于人物的认知,以此产生一些叙事效果。”这里的外聚焦方式是一种客观的、充满好奇心与期待性的探寻。影片结尾“零聚焦”将外认知聚焦造成的认知不对等变为对等,两人“疯狂”地重新生活在一起,使得电影情节更接近现实生活。

3 “黑色幽默”式风格

大卫·芬奇认为《消失的爱人》是一部“伤痕”电影,他认为这种所谓的“伤痕”,不仅包括演员演出之后的感觉,同时也包括观众在观影后心中留下的淡淡的悲伤。整部电影的基调是黑色的,人物设定也是有一定的扭曲性。

弗洛伊德认为人的心理结构分为“本我”“自我”和“超我”三个部分。所有人都处在三种人格的博弈之中,健康的人的“本我”与“超我”可以大致处于平衡状态,而一旦两者矛盾难以调和,人可能会处在精神失调状态。片中女主角艾米由于艾米父母一直追求“神奇艾米”,她在大家的期望下保持超我的表现;而尼克由于父亲的不良形象,自己也努力做一个学识渊博、幽默完美的男人。在相识阶段,男女主角用最理想的“超我”面对对方,内心的“本我”处于压制状态,两人处在对对方美好的幻想之中;结婚后,日常生活中繁琐事务的累积使得两人“本我”自身隐藏的缺点开始暴露,艾米的唠叨、尼克的懒散,两人难以接受对方的“本我”,“本我”暴露后婚姻走向灭亡。然而艾米看到屏幕上尼克对自己深情告白,她觉得那个“超我”的尼克又回来了,这对“好莱坞式”的夫妻带着自己的双面继续生活,表现出一种绝望的幽默。

“大众媒体”这一主角也在电影中充当着不光彩的角色。艾米失踪后,几乎每天都有媒体在尼克家门前,展示了电视观众最期待的一幕。这里的“媒体”在影片中甚至超越了司法的这个界限,对尼克进行“审判”。公众和舆论不负责任的评价几乎可以扭曲毁掉一个人的生活,这个角色大大增加尼克了在观众面前的嫌疑程度,大卫·芬奇把这个普遍性的心理体验精致的嵌入黑暗故事中,同时也是他在用影像白描一个充满病态、恶趣味的媒体和世界。

4 结语

《消失的爱人》是一部涉及了婚姻、感情、媒体、司法和阶层文化差异等多个层面的电影,它的成功与大卫·芬奇使用的电影叙事策略密不可分。影片通过多种叙事策略暗中运用,控制观众的思维和情绪,同时大卫芬奇用一贯的雷厉风行的剪辑手法和叙事方式展现给观众一个重口味的且带有黑色幽默的故事。并不是每个人都能潇洒地从失败的婚姻中抽身而出,两位主角注定要面对人生的悲剧,黑色又现实。

[1]宋家玲.影视叙事学[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7:1,190.

[2]李显杰.电影叙事学[M].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2000.

[3]安德烈·戈德罗,弗朗索瓦·若斯特.什么是影视叙事学[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5:175,193.

猜你喜欢
艾米叙事学尼克
一部女性成长与救赎的见证录——《证言》的女性主义叙事学阐释
艾米未来农业文旅小镇
请善待艾米
叙事学与文体学双重视域下的小说“三要素”教学模式重构
叙事学与文体学双重视域下的小说“三要素”教学模式重构
一只叫尼克的狗
请善待艾米
后经典叙事学在国内的传播研究
尼克·杨的时尚生活
鲨鱼尼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