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析榆次区村名中的语音特征

2018-06-22 09:28雷雅洁
青年文学家 2018年11期
关键词:村名榆次语音

摘 要:榆次位于山西中部的太原盆地,作为山西省晋中市的政治、经济、交通中心,文化底蕴深厚,素有“太原南大门”、“省城门户”之称。本文从语音学的视角下对榆次区乡镇的310个行政村和410个自然村村名进行研究,通过语言分析、对比研究等方法,从音节构成形式、平仄搭配、文白异读三个方面探析榆次地名的语音特征。

关键词:榆次;村名;语音

作者简介:雷雅洁,北方民族大学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专业。

[中图分类号]:H0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8)-11--01

一、引言

1、地名

地名的产生比文字的出现早得多,而“地名”一词被文字记录在古代典籍中的时间则可以追溯到战国时期。《地名标准编制概论》中对地名这样定义:“地名是人们采用文字、符号、数字等对具有特定方位、特定地域、特定范围、特定形态、特定内涵的地理实体赋予的专用名称”。

2、村名,作为地名中有代表性的一类,通过分析某一特定区域的村名,可以找到区域村名的一般规律与特殊规律。村名又可分为自然村村名和行政村村名。为方便研究,本文我们只研究榆次区310个行政村的村名。

二、音节构成

一般说来,古代地名单音节的地名最为常见。榆次村名也如其他地名一样,由“专名+通名”构成,在统计榆次村名的音节构成时,为了统计的方便,我们统一将其通名“村”去掉。

(1)单音节村名

因为我们在本次研究中统统将通名“村”省略掉,于是出现了一批诸如“聂、荣、王、郭、韩、褚”之类的单音节村名,但在日常的谈话过程中,大家习惯于带上“村”字来交流,所以我们把这些村名也认为是双音节的。

(2)双音节村名

如:聂村、荣村、王村、郭村、郝庄、弓村、南沟、北关、南营、后沟、小寨、源涡、杨盘、近城、张庆、侯方、新付、仁乌、安宁、演武等195个双音节村名,占榆次区全部行政村村名数量的62.9%。

(3)三音节村名

如:郭家堡、郝家沟、直隶庄、百草坡、胡乔营、红马营、王家堡、胡家湾、石疙瘩、北合流、西河堡、北胡乔、山庄头、阔子头、小峪口等116个三音节村名,占榆次区全部行政村村名数量的37.4%。

(4)四音节村名

在榆次区310个行政村村名中未发现四音节村名。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榆次区行政村村名中全部为双音节村名和三音节村名。双音节村名在榆次村名中占大多数,这也符合现代汉语词汇发展“双音节”化的发展趋势。双音节村名的优势主要是:简单易读,便于记忆,而且双音节的村名读起来往往有一种乐感。联系人们以“双”为美的心理,双音节占优势也很容易理解。而三音节的村名,区别性更为明显,不易出现重名,而且相对来说也容易记忆,因此,三音节的地名也居多。

三、平仄搭配

(1)双音节中的平仄搭配

①平平

如:荣村、王村、郭村、南沟、杨盘、仁乌、什贴、安宁、桥头、龙田、西荣、王香、神头等。

②仄仄

如:演武、李坊、小壁、下峪、寨底、聂店、小寨、相立、魏岳、圣许、小赵、使赵等。

③先平后仄

如:興治、陶上、王杜、杨壁、王寨、西范、庞志、西郝、中郝、新付等。

④先仄后平

如:富华、峪头、要罗、北胡、紫坑、固庄、马头、寺沟、大发、尚村、上戈、北田、北关、使张、马村等。

(2)三音节中的平仄搭配

①平平平

如:胡乔营、西胡乔、胡家湾、兴隆庄、神堂沟、田家湾、山庄头、苏家庄、罗家庄、榆三庄、张家庄、刘家庄、福元沟、柏林头、刘家坡、西长凝、东长凝、南沙沟、南合流、鱼儿池、阎家坪、兴隆庄、福堂庄。

②仄仄仄

如:北六堡、小峪口、海底岭、大峪口、北要店、南要店。

③平平仄

如:郭家堡、东长寿、王家堡、西河堡、焦家寨、原家峪、韩家寨。

④平仄平

如:直隶庄、红马营、西沛霖、平地泉、东沛霖、东后沟、麻地沟、结岭石、十里沟、南蔺郊、东卜沟。

⑤平仄仄

如:南六堡、西左付、东左付、西蒜峪、东蒜峪、章子垴、黄背岭、西赤土、东赤土、枝子岭、西见子、东见子。

⑥仄仄平

如:百草坡、阔子头、黄土坡、绿豆湾、北蔺郊、豆腐庄。

⑦仄平平

如:郝家沟、小东关、大东关、北合流、北胡乔、李家河、杜家山、郑家庄、葛家庄、小河沟、上怀元、大佛头、紫中坪、小西沟、赵家坡、北砖井、小南庄、冀家坪。

⑧仄平仄

如:小张义、大张义、上黄彩、下黄彩、佃家院、保安寨、郑家岭。

以上对三音节村名的平仄搭配情况进行了穷尽统计,我们得出:平声相连的村名数量占绝对性优势,是因为平声读起来往往语调平缓,易于发音,而仄声读起来往往曲折多变,不易发音。平仄相间的三音节村名数量次之,往往可以构成汉语的音律美,朗诵起来动听悦耳,而且很有节奏感、韵律感,另外,也便于朗读者、听者的记诵。

四、文白异读现象丰富

文白异读,指一个方言中不少汉字(记录的是一个语素)有两个或多个有文雅/俗白风格的语音形式,形成系统的层次。文白形式的使用有语用上和词汇上的区别。例如:演武 弓村 红马营 魏岳 大伽南;加点字在构成地名时和与其他语素组合时的读音是不同的。

五、结语

综观榆次地名的语音特征,我们可见,双音节村名、平声相连的村名数量占绝对性优势,读起来朗朗上口,便于记忆;文白异读现象十分丰富,从语言历史变化的角度看,这是通用书面语对当地放眼影响的结果。本来仅从语音特征一方面对榆次地名做了统计与分析,还不够成熟与完善,有待进一步探讨与研究。

参考文献:

[1]李如龙,《汉语地名学论稿》[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8.

[2]程莹,《晋中村名的语言与文化分析》,河北大学,2015年5月1日。

[3]李玉明,《山西古今地名词典》[M].太原,三晋出版社,2009.

[4]帕尔默,《语言学概论》[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3.

[5]榆次区图书馆,《榆次县志》[M].榆次,榆次图书馆.

猜你喜欢
村名榆次语音
The Spirit of National Defense Is in Our Hearts
魔力语音
基于MATLAB的语音信号处理
基于MQ3与MP3的价廉物美的酒驾语音提醒器
对方正在输入……
大惊小怪说晋商——游榆次常家庄园有感
云南摩梭语村名中的修辞格及其体现的具象思维
石楼村名中的u?类音探源
文化语言学视角下的莱阳村庄地名探究
榆次地区广告设计中汉字造型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