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愿动词“想”和“愿意”的对比分析

2018-06-23 11:17喻国红
山东青年 2018年2期
关键词:谓语主语主观

喻国红

摘 要:能愿动词“想”和“愿意”是现代汉语中使用频率较高的一对词,因其都有表达“意愿”这一语义特点,外国留学生或汉语初学者在使用这对词时往往容易发生混淆。二者的主要差异在于:语义上,都具有表“希望、意愿”的语义特征,但“想”可以表达一种持续的心理状态,而“愿意”更多地是表达人的一种主观态度,且持续性较弱。句法方面,结构上“想”和“愿意”后面都可直接带谓词性成分,构成述宾短语。“想”不能单独作谓语,不能处于句子末尾。语用方面,二者的语用价值不同。愿意”用在疑问句中,可体现出其礼貌原则。

关键词:能愿动词;“想”;“愿意”

前言

汉语的能愿动词是一类重要并且复杂的动词。对这类词的性质、特点、功用的分析存在着很大的分歧[1]。对于他的名称和分类不同的学者持有不同的看法。至今仍有一些基本的语言事实尚未描写和分析清楚,甚至有些真正反映汉语特点的现象可能还没有触及。[2]目前对能愿动词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对整类词的范围,表达作用、功能等方面,个案研究尚不深入,这导致一些易混淆的能愿动词在使用过程中难以得到正确的归分。本文在已有的对“想”和“愿意”的分析成果的基础上,从语义、句法、语用三个方面对“想”和“愿意”做比较研究,试图较为清晰地描绘其异同,为二者的正确使用提供一些参考。

一、能愿动词“想”和“愿意”的语义辨析

1、作为能愿动词的“想”和“愿意”都表示有意愿做某事或希望发生某种情况,在单纯地表期待发生某事或出现某种情况时,两者可以互用:

(1)a.许多人都[愿意]留在大城市工作,这是办不到的事。

b.许多人都[想]留在大城市工作,这是办不到的事。

(2) a.我[愿意]明天天气好,但明天天气是否真好,却不能由我的愿望來决定.

b.我[想]明天天气好,但明天天气是否真好,却不能由我的愿望来决定.

例(1)(2)中“愿意”和“想”可以互换,语义基本可保持不变,都表示主观意愿。如例(1)中“许多人都[愿意/想]留在大城市工作”,均表示有意愿、希望”留在大城市工作。

2、同样是表心理活动,“想”与“愿意”相比在时间上具有持续性和长久性。

在北大语料库中对“很早就想”和“老早就想”、“很早以前就想”进行开放性搜索,分别得出25、21和4条结果。搜索“很早就愿意”、很早以前就愿意和“老早就愿意”结果都为0.,这说明“愿意”前不能加持续性时间状语。

(3)伊萨贝拉很早就[想]找一位名画家为自己作一肖像画。(《读者》)

(4)这些正在编选周恩来同志的著作,研究和整理他的生平事迹的同志,老早就[想]见见邓颖超同志,希望得到邓大姐的指导和帮助。(赵淮青《中南海畔海棠红》)

(5)我很早以前就[想]跟你见面了。

(6)老王,就我个人说,也很[愿意]早听听你们在这里的情形,老王,开始吧!(知侠《铁道游击队》)

例句(3)(4)(5)中的“想”前面都带有表持续性的时间状语,用来修饰“想”,表示“想”这个心理状态从产生开始一直持续了很长时间。例(5)中,“我很早以前就想跟你见面了”,这说明说话人想跟说话对象见面这个心理意愿并不是在他开口说话时或说话前一会儿才有的,而是有一个很长的时间跨度。在这个很长时间跨度内,“想见面”这个想法一直都存在,直到见到对方的面之前。这表示“想”是一种可持续的心理状态。而做能愿动词的“愿意”在表示“希望”这个义项时,倾向于表示做某事或发生某种情况符合心意,并不只是简单地表达一种意愿或倾向,而是对这种意愿和倾向持有一种主观的肯定态度。也就是说,“愿意”的表达义较“想”相比更为复杂。比如,“我想哭”。这个句子不能写成“我愿意哭。”谁也不会认为“哭”这件事符合自己的心意,而只是表示自己某个时刻的一种心理倾向。因此,由于“愿意”表示做某事或发生某种情况符合心意,它一般是说话人在某事或某种情况将要发生前较短的时间内用来表明自己的意愿和态度,故前面一般不能加表示持续时间的状语。如例(6),“老王,就我个人说,也很愿意早听听你们在这里的情形,老王,开始吧!”在这个句子中,说话人“我”在表示很愿意听“这里的情形”时后面有一个分句“老王,开始吧”,这说明老王这时已经要打算或马上要告诉“我”“他们的情形了。而“我”是在这样一个前提或者说条件下,用“愿意”来表达“我”的意愿的。不能说我很早以前就愿意听老王讲他们的情形,因为我以前根本不会知道老王是否要讲,也就谈不上愿意与否。综上所述,例句(3)(4)(5)中的“想”都不能换成“愿意”,例(6)中“愿意”的前面也不能加表示持续性的时间状语。

二、能愿动词“想”和“愿意”的句法研究

能愿 动词“想”和“愿意”后面都只能接谓词性成分,不能接名词性成分。都可以接单个动词、动宾结构。前面都可以受程度副词很,只、真、非常、特别等程度副词修饰。

(7)当我看见你们坐在桥头,心里真[想]上去听听你们的谈论,但又不敢大模大样地走过去。(洪禹平《如同月运行》)

(8)我们都很好,我们只[愿意]它永远烧下去,永远能使我们快活下去.:(靳以《火》)

(9)他的表现让我以为他非常愿意谈这个话题。(安顿《绝对隐私》)

1、 只用“愿意”而不用“想”的情况。

在表示假设时,愿意后面可以直接加“的话”,而“想”不能。因为“想”不能独立作谓语,要构成“想+VP”格式。位于句尾的“愿意”后面可以加语气词“的”,常跟有加重肯定语气的“是”配合使用。“想”一般不会出现在这种结构中。

(10)如果能够帮助你,我当然是很[愿意](*想)的。(周而复《上海的早晨》)

(11)志摩说,如果徽因[愿意](*想),他想把保存完好的“康桥日记”交给徽因。

“愿意”可以单独作谓语,可以不带宾语。在假设句中,“愿意”的内容可以出现在“愿意”之前,也可以出现在“愿意”之后,不一定要紧接在“愿意”后面。如例(10)中“愿意”的内容“帮助你”就是出现在前面的。“想”不能独立作谓语,“想”的内容一定要紧接在其后。因此,假设句中“想”的后面不能直接加“的话”,也不能直接加语气词“的”,放在“是……的”中间。

2、 只用“想”而不用“愿意”的情况

“想”前面可以加“极力”、“竭力”,表示做某事的强烈意向 ,“愿意”前不能加。

(12)他们的这种态度和他们极力[想](*愿意)遮掩什么的做法,激起了旅客们的愤慨。

(13)看得出,维克多·雨果写《悲惨世界》的时候,曾经竭力[想](*愿意)描绘出一个并不悲惨的世界。(白桦《天上一人间》)

用在“想”前面的“竭力”和“极力”并不是作为程度副词来修饰“想”的,他们本身也不表示程度。把他们用在“想”的前面,实际上展示了主语为自己的意愿所作出的实际努力,以此来反映主语希望达到某种结果的意愿的强烈程度。在例(13)中,“维克多·雨果写《悲惨世界》的时候,曾经竭力想描绘出一个并不悲惨的世界”。雨果竭力想描绘一个不悲惨的世界,是他在写完《悲惨世界》这本书这后,后人根据他的书,分析得出的结论。这说明他在写书的时候为了“描绘出一个并不悲惨的世界”,做了很多努力。也就是说他为自己的“意愿”做出了实际行动,而不仅仅是一种主观臆想,也不是只停留在心理阶段的想想。作为能愿动词的“愿意”表示“希望”这个义项时,仅仅指希望发生某种情况,而这种情况往往还没有出现,也就谈不上为此做出了努力。因此“愿意”前不能加“竭力”和“极力”。

三、能愿动词“想”和“愿意”的语用价值差异

作为能愿动词的“想”和”愿意”除了在语义和句法结构方面有一定差异外,在语用方面也有不同之处。因此,在不同的情境下,有时会选用“想”,有时会选用“愿意”。

1、 在询问对方不想做某事时,如果问话人希望对方给出的答案是肯定的,这时一般用“愿意”而不用“想”。

(14)你愿意嫁给我吗?

(15)他郑重其事地问闯王:“自成,你真愿意同我合伙么?”(姚雪垠《李自成第二卷》)

一般来说,在询问对方是否同意跟自己结婚时,如果求婚者情感是真挚的,都会用“愿意”。求婚者肯定是希望对方能够跟自己结婚才会去求婚,这说明求婚者希望对方给出肯定的回答。例(15)中“他郑重其事地问郑王”,说明“他”的态度是很认真的,并且“郑王”的回答对“他”来说很重要,那“他”一定希望得到“郑王”的肯定回答。因为,如果“郑王”的回答对“他”来说无关痛痒,他就不会这么认真地问,也不会用“真”来再次确认。另外,用“愿意”暗含了问话者想得到肯定的回答,这也让回话者感受到自己的回答是很重要的,体现了一种问话者对回话者的尊重。

2、在第一人称做主语的疑问句中,用“想”而不用“愿意”。“想”有“欲”的语义特征,当主体有某种欲望而不强调态度时,一般用“想”。

(16)我[想]陪他们逛逛,能不能请个假?

(17)定国说:"妈,我[想]拿点钱放高利,你同不同意?(郭味农《李定国传》)

(18)我[愿意]您在我府里头教教孩子,可我又害怕,我这孩子到时对不起您。(《雍正剑侠图》)

例(16)(17)都是第一人称作主语的疑问句,发问人向听话人表述自己做某事的意向,以期得到听话人的意见或许可。在这样的句子中“想”有商量、征询意见的意味,并不强调主观态度。作为能愿动词的“想”的义项是“希望,打算”。这几个例句中的“想”更多地帶有“打算”的意味。打算做某事比希望做某事更具有行动性,更突出了主语做某事的决心,因此征求他人的意见。如果只是表达主观的想法,则不必征求或询问他人的意见,也不需要他人的许可。“愿意”用在第一人称作主语的句子中就只是陈述说话的的主观态度,无需他人许可。如例(18)中,“我愿意您在我府里头教教孩子”,是陈述“我”的意愿,表明“我”对“您在我府里教教孩子”这件事表示认可。如果这个句子变成疑问句,则是“*我[愿意]您在我府里头教教孩子,可以吗?”,这就是个病句。因为“愿意”没有表“欲”的语义特征,更多的是表达一种主观意愿而不是欲望。

四、结语

本文从众多的能愿动词中,挑选了使用频率较高并且较难区分的“想”和“愿意”作为研究和分析对象,做了较为细致的分析。得到的结论主要有:

语义方面,能愿动词“想”和“愿意”都有表“希望”的义项,区别在于“想”有表“欲”的语义特征,“愿意”有表主观态度的语义倾向,且“想”在表达主体意向时在时间上具有较长的持续性。句法方面,“想”和“愿意”都只能接谓词性成分,前面都可加程度副词。但“想”不能单独作谓语,不能用在句子末尾,“愿意”可单独作谓语。语用方面,“想”不能用于第一人称做主语的疑问句中。在单纯表达主语欲望多时用“想”,表达主语意愿或态度时多用“愿意”。

[参考文献]

[1]吕宏声.谈“能愿动词”[M].沈阳师范学院学报,1986年,第4期.

[2]徐冶琼.能愿动词想和要的比较[M].语言教学研究,2009(6):120-122.

[3]吕叔湘.现代汉语八百词[M].增订本.北京:商务印书馆,2013.

(作者单位:贵州师范大学文学院,贵州 贵阳 550025)

猜你喜欢
谓语主语主观
谈谈引导主语从句的连接词的用法
巧用无灵主语,让续写更灵动
非谓语动词
“美好生活”从主观愿望到执政理念的历史性提升
非谓语动词
加一点儿主观感受的调料
刑法主观解释论的提倡
非谓语动词
英语中的虚主语“it”和汉语中的虚主语“他”异同之比较
主观指导与优劣转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