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路下穿既有铁路工程施工关键技术分析

2018-06-27 07:12王晓锋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 2018年35期
关键词:箱涵基坑路基

王晓锋

中国铁路上海局集团有限公司南京桥工段 江苏 南京 210013

正文:

1、前言

在我国,公路和铁路出现交叉的现象非常普遍。这类工程在施工过程中存在着许多问题,既要维护现有铁路的正常运行,又要保证道路的安全稳定,两者之间相互影响。如何最大限度地保持两者之间的平衡,减少对铁路行车的安全威胁,需要在施工前全面详细考虑。

2、道路下穿既有铁路关键施工技术研究意义

如何做到这一点?通常在遇到既有铁路的情况下采用箱涵顶进技术,对铁路路基的影响较大。在整个施工过程需要解决的难题中最常见的就是路基变形和沉降、轨道几何状态不稳影响列车运行安全、基坑积水、路基坍塌,这些都需要不断提高技术水平,制定出安全可行的施工方案,同时做好充分准备工作。在我国多年的交通建设实践中,虽然一些技术已经得到了改进和发展,但在施工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如土质变化大、路基变形等问题,需要进行深入研究。为了减少工程安全事故的发生,提高工程安全管理水平,必须充分研究施工过程中的一些关键技术,对我国交通建设和工程技术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3、道路下穿既有铁路施工中的关键问题

从施工的角度来看,道路下穿既有铁路存在着许多困难和风险,而且各种因素的综合影响使得施工难度加剧。

3.1 明洞

在进行明洞开挖时,需要对其周边的环境进行先期处理,比如对其周边的树木、危险石块进行处理,并做好临时排水设施。注意与仰坡线的距离应大于5m,将施工范围内地面渗水及时排除,以防对后期的工程安全以及施工环境造成一定困扰。

在进行明洞实际施工时,需要对衬砌结构进行加强,并加大与洞门结构的完整性。一般采用的是钢筋砼结构进行加固处理。在进行内部施工时,我们一般采用的是先进行仰面部分的施工,采用组合型模板进行人工浇筑,其次进行墙角施工,其施工技术基本一致。最后其边墙部分的施工,我们需要结合相应施工技术,用液压模板进行同步浇筑。在进行材料搅拌过程中,我们需要考虑施工环境,进行适量配比,施工时必须将砼振捣密实。施工过程中,我们需要注意加强洞内防水控制,从材料的选取以及对细节的处理,参照对于暗洞防水的处理方式。可以采用止水带进行处理。

3.2 铁路路基引起的列车动态变形

现有铁路条件下的施工不可避免会对铁路路基造成影响,尤其是当列车通过时,直接影响铁路轨道和火车速度。通过相应的技术措施对铁路轨道进行加强,在保证铁路正常运行和工程安全施工的同时,如何最大限度地发挥经济效益,这些都是需要研究的关键技术。

3.3 施工降水引起的铁路路基变形

在跨越既有铁路的公路施工过程中,箱涵一般采用顶进法施工。该方法需要开挖基坑,且开挖深度往往较大,使得基坑底板低于地下水位。特别是在地下水位较高的地区,基坑开挖后容易导致坑内积水,如果积水不能及时得到排除,不仅会影响基坑的稳定性,而且会影响铁路行车安全。

4、公路下穿既有铁路施工关键技术

在公路下穿既有铁路施工过程中,最重要的技术问题是铁路路基变形和施工阶段箱涵路面积水,在整个施工中是最危险的。

4.1 基坑开挖是箱涵顶进过程的关键,其大小取决于箱涵下滑板的大小。为保证施工安全,应尽量减少箱涵两侧土体开挖的数量。当现有铁路路基开挖时,如果施工场地狭窄,可在基坑两侧安装支护墙。在回填施工中,应设置钢板桩,以节约土壤,在此施工阶段控制箱涵顶进挖土长度,根据模型计算出的跨径长度表明,如果将顶进台阶的长度控制在2米以内,线路不会有大的沉降,因此对铁路列车运行不会有很大的影响。这一范围不大可能引起轨道变形。

4.2 安全控制主要从两个方面进行。在实际施工中,需要对施工环境进行科学调查,对数据进行计算,对损伤信息进行综合控制,科学地判断施工环境的承载能力。此外,在施工过程中,应及时预防和控制不稳定因素,避免局部沉降。

5、结束语

道路下穿铁路工程在建设过程中需要多个部门的协调帮助,对其整体施工方案也需进行不断调整优化,以便达到最佳效果。在进行施工作业时,由于其难度较大,为了确保整个工程的顺利进行,需采用先进技术对其进行相关施工处理,且需制定相应应急预案,以达到对施工人员人身安全的有效保护。对道路下穿铁路工程施工技术展开相关研究,有助于进一步提升施工质量,保证施工安全,保障工程建设顺利完成及工期早期投入使用。

猜你喜欢
箱涵基坑路基
市政道路路基质检与控制探析
浅析铁路箱涵顶进控制滑床板技术
微型钢管桩在基坑支护工程中的应用
箱涵埋深对双孔箱涵结构计算的影响分析
全套管全回转咬合桩在基坑支护中的技术应用
基坑开挖及加固方法研究
大跨度多孔箱涵顶进过程基底摩阻力研究
基于非线性FAHP的箱涵下穿铁路顶进施工风险评价
软弱路基加固处理设计探究
基坑开挖对邻近已开挖基坑的影响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