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游:亘故男儿一放翁(五)

2018-06-27 08:18
北广人物 2018年15期
关键词:通判孝宗夔州

前文我们说到在孝宗任命了深孚众望的老将张淮宣抚使,统领江淮东西两路军马,准备北伐后,一时之间,朝野上下,收复中原失地的呼声十分强烈。陆游也以极大的热情,参与到了为北伐做准备的事务当中。他一面积极上书言事,劝谏孝宗要效法历代仁主,“恭俭”、“爱民”,惟“积德深远”方能“卜世长久”;一面为朝廷起草了《与夏国主书》和《蜡弹省札》(前者是为争取西夏与南宋结盟,共同对抗金国的一封国书;后者则是一篇告中原士民书,号召中原人士,特别是据有州郡者,能在不久即将开始的北伐中,配合王师杀敌,同时,也有一些鼓动金军将士起义的内容)。

陆游的千古名篇《书愤五首》也是写于此时。

《书愤五首·其一》:

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隆兴元年(公元1163年)五月,张浚开始督师北伐,而此时陆游却因思治心切,进言过于激烈,触怒了孝宗,而被逐出临安,出为镇江通判了。

不过,陆游并没有马上去镇江上任,而是回了山阴,他想观望一下时局。

张浚的北伐,初期打了一些小的胜仗,也收复了几座城池,但最终由于准备不足,被金军打败。这使孝宗收复中原失地的信心顿失。此时,朝中主和派又借机攻击主战派。

张浚素闻陆游的大名,隆兴二年三月,他在督师过京口时,与陆游会了面,并勉励陆游多学习军事,同时还想邀请他到军中工作,但陆游不知出于什么考虑,却以“素不知兵,又多病,未尝识诸将,恐累及将军”为由,婉拒了。

之后,陆游便去了镇江,通判是知州事的副职,没有什么实权。陆游在那里度过了一段十分无聊,而又内心极其煎熬的日子。

“隆兴和议”签订后,孝宗改元“乾道”。乾道元年(1165年)二月,宰相陈康伯去世,主和派更加得势,汤思退的余党,昔日曾诬告“张浚妄费”,致使张浚罢相的洪适当上宰相后,更是大力排挤张浚一派的官员。陆游也被调往了远离京师的隆兴府(今江西南昌)任通判,不久,更被免职。

官既已罢,陆游在还乡的途中,还写了一首《上巳临川道中》:

二月六日春水生,陆子初有临川行。溪深桥断不得渡,城近卧闻吹角声。……平生怕路如怕虎,幽居不省游城府。……如今自怜还自笑,敛版低心事年少。儒冠未恨终自误,刀笔最惊非素料。五更欹枕一凄然,梦里扁舟水接天。……

其自责自贬、自怜自笑的满腹愁情,在此诗中一表无余。

七、残年走巴峡,辛苦为斗米

之前,陆游曾在镜湖三山筑宅一所,回到山阴后,他就移家到了镜湖三山的新居,开始过“欣然击壤咏陶唐”的山水田园生活了。他在镜湖三山的新居,环境十分优美,多年宦游,初归田园,一边感受着大自然的山水之美,一边体会着农家生活的纯朴与闲适,陆游的心情也渐渐变得开朗了起来。其流传甚广的名篇《游山西村》就是作于此时: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萧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他还把自己书房命名为了“可斋”,为什么叫“可斋”呢?他用一首《书室名可斋或问其义作此告之》的诗回答了这个问题:

得福常廉祸自轻,坦然无愧亦无惊。平生秘诀今相付,只向君心可处行。

更写道:

悟浮生,厌浮名,回视千钟一发轻,从今心太平。 爱松声,爱泉声,写向孤桐谁解听?空江秋月明。

(《长相思》)

看破空花尘世,放轻昨梦浮名。蜡屐登山真率饮,筇杖穿林自在行,身闲心太平。 料峭余寒犹力,廉纤细雨初晴,苔纸闲题溪上句,菱唱遥闻烟外声,与君同醉醒。

(《破阵子》)

在读了陆游的这些诗和词后,我都有点要相信他已“看破红尘”了,一心想要“出世”了。但陆游真的会就此消沉吗?

还真不是!此时的他,作为一个爱国诗人、一个素懷大志的中年知识分子,仍时刻关心着国事,他在等待时机。

乾道四年十月,张浚的旧部陈俊卿升为右相,五年八月,复升左相。主战派又在朝中抬头,陆游与陈俊卿早就认识,而且私交一直很好。陈俊卿的拜相让他仿佛又看到为官报国的希望。于是,他赶紧给陈去了一封贺信,并在信中表达了自己的愿望:“某孤远一介,违离累年。登李膺之舟,恍如昨梦;游公孙之阁,尚觊兹时。敢誓糜捐,以待驱策。”(李膺是汉末名士,时有“士有被其容接者,名为登龙门”之说。)

应该就是这封信发生了效力,不久,陆游又被重新起用了,虽然是远奔夔州(今四川奉节),而且担任的也还是通判一职,这与他当初直言触怒了孝宗皇帝当不无关系。孝宗皇帝虽不好驳陈左相的面子,但也不会愿意一个喜欢多嘴多舌的名诗人留在朝中。

陆游是在乾道五年十二月被召用为夔州通判的,但由于久病(更可能是因为夔州不仅遥远,又是一个荒僻的地方,他肯定是极不愿意前往的),他直到第二年闰五月才起程。李白早有“蜀道难、难于上青天”的慨叹,山阴离夔州路途遥远,又只能走水路,随时有风涛之险,陆游携全家大小十口,不能不视为畏途。他甚至还希望朝廷能够收回成命,哪怕改派为军职也可。所以,在经过临安时,他还投了一首诗给当时的参知政事梁克家,吐露了他心惮远役的苦衷和从戎立功的志愿:

浮生无根株,志士惜浪死。……流离鬃成丝,悲咤泪如洗。残年走巴峡,辛苦为斗米。远冲三伏热,前指九月水。回首长安城,未忍便万里。……士各奋所长,儒生未宜鄙。复书草军书,不畏寒堕指。

但诗投了,却没有回音,时年已经45岁的陆游只好上路了。他们一家沿长江西上入蜀,路上走了近半年,才到夔州。好在这一路上的风光不错,不断触发着诗人的雅兴,使他心中的悲苦有所释放。

陆游是个有心人,他用日记的形式将途中的山川、风俗、名人遗踪、寺观、典故传说,乃至轶闻趣事及自己的感受,都记了下来,而成《入蜀记》六卷。其文笔简洁清隽、平实自然,既有生活气息,又具知识性、趣味性,颇有可观之处。

在入蜀的过程中,陆游也作了许多诗。比如在经过枫桥时,他作了《宿枫桥》一诗:

七年不到枫桥寺,客枕依然半夜钟。风月未须轻感慨,巴山此去尚千重。

夜泊巴东,他吟道:

半世无归似转蓬,今朝作梦到巴东。身游万死一生地,路入千峰万嶂中。

他的名篇《黄州》,亦是作于此时:

局促常悲类楚囚,迁流还叹学齐优。江声不尽英雄恨,天意无私草木秋。万里羁愁添白发,一帆寒日过黄州。君看赤壁终陈迹,生子何须似仲谋。

这首诗,既有苏词豪放悲壮的气势,又有杜诗沉郁顿挫的情怀。“江声”大,“天地”广,“万里”遥,“一帆”孤,巨大的反差构成了诗人情绪上的大起大落。

就这样,陆游怀揣着他的_肚子牢骚与惆怅,终于走完了这万里征途。到了任上,不唯有了俸禄,也有了事业,有了寄托,甚至可以说也有了一些新的盼头。诗人总是爱幻想的,正是带着这种幻想,抑或说是梦想,诗人开始了他新的生活。(未完待续)

猜你喜欢
通判孝宗夔州
浅谈北宋前期通判的职能
浅谈2022年全国乙卷第26题考查方向与复习启示
文彦博相关文献勘误(一)
夔州精神与杜诗本色
明弘治时期的藩王赏赐与国家财政
明弘治时期的藩王赏赐与国家财政
“法治中国”视域下宋代监察制度的特色及意义
唐五代时期夔州军事初探
千眼观音
南宋孝宗朝的政治生态与周必大的政治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