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原数学学习本质,回归朴实课堂探究

2018-06-27 16:20陈敏
神州·中旬刊 2018年6期
关键词:合作探究小学数学

陈敏

摘要: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之中,提升日常课堂教学的实效性,让学生的学习从单纯的行为参与转向积极的情感体验和深层次的认知参与,注重体验性、交互性和生成性将是广大小学数学教师应当重点思考的内容。

关键词:小学数学;合作探究;有效;朴实

说起课堂探究,我们往往会与复杂的情景、丰富的材料、曲折的过程、深刻的思辨等联系起来。公开课上课堂探究随处可见,家常课中,课堂探究则往往难觅踪迹,我们大多会以准备太烦,引导太难,效率太低为由,压缩、消除、甚至丢弃常态教学中的课堂探究。而事实上,探究作为数学学习的重要方式,我们无需追求形式的华丽,而更应该关注其内在隐含的力量。无论公开课还是家常课,形式简约,内容真实丰富都应是我们数学课堂探究的价值追寻。

一、朴素自然的问题情景,让课堂探究事出有因。

在课堂教学中,创设良好的问题情境能有效地激发并维持学生的学习兴趣,为课堂教学创设一种和谐、生动、张弛有度的理想气氛,进而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只有当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被激发起来时,也就是学生思维最活跃的时候。

比如《按比例分配》教学片段有位教师创设了这样一个情境:

师:同学们,你们会分东西吗?

生:会

师:六三班体育老师要我把18根跳绳分给男、女两组同学进行练习,你们能帮老师分分吗?

生:男同学9根,女同学9根。

生:我和他的分法一样。

师:大家分的一样多,这种分法叫“平均分”可以吗?(可以)大家都得9根跳绳,你们有没有意见?(没有学生表示有不同意见)真的没有意见?

师:可是六三班的同学意见很大,因为六三班的男同学有28个,女生只有16个。(学生开始躁动起来)

生:这样太不合理,男同学人数多,但他们只分到9根,所以他们有意见。

生:我也认为这样不合理,应该按男女人数的多少来分,人数多的多分点,人数少的少分一点。

师:我赞成大家的意见,这里按人数的多少来分,也就是按人数的比来分,这样的确比较合理一点。

此案例没有华丽的开场白,也没有亮丽包装的“情境创设”,更没有花哨的教学手段的应用,朴素自然的课堂却一下子吸引了孩子们.利用简单、有效的的生活中的问题情境引发了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在不同的分法的争议中,感悟按比例分配的合理性、公平性,顺应学生的心理需求,这样的数学课堂毫不矫揉造作,充满着数学的真实美和智慧美。

二、从学生生活体验切入,还原真实有效的数学课堂探究。

新课程指出,教师的作用在于学生知识获取的引导,而不是知识的传授,学生学习的过程不是被动接受知识的过程,而应该是一个探究发现的过程。在日常中,我们常听老师们抱怨:这些问题反复的讲了好多遍为什么还是要错,其实归根结底的原因还是学生理解没到位,通常只是我们自己讲完了,但其实学生并未理解,这是我们应该深思的问题。

例如:我们在教学小学二年级教材中用两种方法解决连减问题时,我们有共同的体会是不管你怎么强调,有一部分学生老是掌握不了这两种算法,其实这个知识对二年级学生来说,是一个抽象的知识,如果教师非常抽象地对学生说:“这种连减问题,我们可以从被减数中减去第一个减数,然后用它们的差减去第二个减数,再得到它们的差。也可以先把后两个先加起来,再用被减数去减相加的和,”这就把一个简单的问题搞复杂,学生难免就云里雾里了。

对于这个问题教学,我的设计是这样的:课堂伊始,教师创设了两个不同生活情景。一个是妈妈带孩子上菜市买菜的情景:妈妈带了100元钱,买了一个西瓜,花了20元,接着又去烤鸭店买了一只烤鸭,花了40元,那么还剩下多少钱呢?”另一个情景是:妈妈带了100元,和孩子去新世纪超市购物,买了一个20元的西瓜和一只40元的烤鸭,还剩多少钱?

我先引导学生思考这两种购物在付钱的方式有什么不同?学生马上就明白了,因为学生有相关的生活经验,在菜市购物由于商品属于不同的独立个体所有,所以在付钱的时候,买一样就得付清一样的钱后才能离开去下一个商家处接着买,这时用的钱就是前一次买后剩下的钱来接着支付;而“我们去超市买东西,超市是怎么收银的呢?是一次性收的,先把你买的所有东西的钱全部加起来以后,用100 元去减这个数,这个一起减的过程就是找钱的过程。”然后引导他们讨论交流怎样用算式描述这两个购物的过程,在交流探索中把算式與头脑中的形象记忆联系起来,再自主探究出解题的办法,学生很容易理解这一知识,自然就轻而易举的掌握了这类问题的不同解题方法。只有像这样通过自身思维的主动参与数学活动而获得的知识才是最清晰、最深刻、最难忘的。

三、在细腻指导中跟进,让课堂探究有思考。

数学教学是数学思维活动的教学,其最基本的目标就是使学生学会数学地思考,发展数学思维。对处于未成年状态的学生而言,方向需要引领,疑惑需要教师来点拨,重点需要教师强化,深度需要教师来促进,在以生为本的数学课堂里,教师适时的价值引领尤为重要。充满数学味的点拨,可以引领学生聚焦问题本质,一步步往问题的纵深处探索;可以诱发学生思维的积极性,促使学生努力证明或解释自己的观点;教师通过不断抛出的阶梯式问题,让学生在学中思、思中悟、悟中创,提升思维层次,有效避免思维流于表面的现象发生。

豪华落尽见真淳,铅华洗却见天真。真实的课堂也许不是完美的课堂,但只要是真正的为学生着想,真正的为了促进学生的发展,即使不完美,也像断臂的维纳斯、像倾斜的比萨塔,同样具有一种独特而真实的生命本色,一如“锈迹”的古钱币生命本色。任何事物,只要保留了自己的生命本色才最有价值。数学教学,请保留课堂的真实本色!

参考文献:

[1]薛正斌.小学数学“自主探究、小组合作”教学模式的探索[J].教育实践与研究(a),2014(1):57-58.

[2]郭朝悦.小学数学“自主、合作、探究”式课堂教学模式实践[J].飞(素质教育版),2012(12).

[3]李行兵,李立兵.浅谈小学数学自主合作探究的导学案教学模式[J].中华少年,2016(17).

猜你喜欢
合作探究小学数学
高中政治课“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教学模式初探
初中生物学案编写的一些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