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津冀一体化背景下区域协同创新能力测度与评价研究

2018-06-27 10:13司秋利杨孟阳
报刊荟萃(上) 2018年6期
关键词:京津冀一体化创新

司秋利 杨孟阳

摘 要:京津冀协同发展贵在京津冀协同创新。本文构建以知识创新能力为基础、技术创新能力为核心、产业创新能力为关键、创新环境能力的评价指标体系,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对京津冀协同创新能力进行评价,结果显示整体上北京地区创新能力水平最高,其次是天津地区、河北地区,天津和北京地区的差距较大,河北和天津地区的差距较小,北京地区的虹吸效应依然存在,导致京津冀地区发展的不平衡。

关键词:区域协同;创新;京津冀一体化

创新是经济结构转型升级的核心动力。自2014年国家提出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京津冀协同发展就不再是传统理念下的发展,而是创新驱动、创新支撑、创新引领的协同发展。京津冀地区的创新要素最集聚、创新产出最丰富,但是内部分布不均衡,地区创新协作不强,协同创新有利于打破区域发展壁垒,解决区域内部发展不均衡的问题。美国Peter最早提出协同创新概念,引起国内外研究学者的关注。国外的研究起步较早,研究集中在区域协同创新的机制机理、测度与评价及协同创新模式等方面。在指标体系构建上,主要以《国际竞争力》和《欧洲创新排行榜》为依据。在评价上,Pinto and Guerreir(2010)用因子分析法评价欧洲15国175个地区的创新能力。国内学者在指标体系的构建上,以《国家创新能力评价报告》为基础,主要涉及创新投入、创新产出、创新潜能和创新效率四方面。陈丹宇(2009)构建长三角协同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研究发现各地区的有序度较高,但是整体协同度低。

国内外研究丰富了协同创新能力理论,增加了评价的要素,扩展评价的空间,研究多是比较各地区创新差距,较少涉及地区间协同创新。研究并没有形成权威的评价指标体系,研究方法选择有时过于主观,研究内容缺乏针对性。本文在京津冀一体化的背景下,基于协同创新的角度,科学构建针对京津冀发展实际的区域协同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测度和评价京津冀区域协同创新能力,助力京津冀区域协同发展。

一、京津冀区域协同创新能力测度与评价

(一)京津冀区域协同创新能力测度

区域协同创新是指区域内创新要素相互作用,进行合理配置,使创新产出最大化的过程,是整合创新资源、优化创新资源配置和提升创新效率的有效途径。京津冀的协同创新既是缩小区域内创新水平差距,协调区域内创新结构,也是促进区域内创新资源的合理流动,提高创新的产出效率。本文在借鉴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基于京津冀协同创新的视角,立足京津冀地区创新的实际,构建了以知识创新能力为基础、技术创新能力为核心、产业创新能力为关键、创新环境能力为前提的京津冀协同创新能力测度与评价指标体系。

鉴于指标的可观测性,分别选择了R&D;人员全时当量、高等院校科研人员数、教育经费支出占GDP比重和国际三大检索科技论文数来综合反映知识创新能力;选择技术市场成交额、研发经费投入强度、每百万人专利授权数和R&D;经费内部支出来综合反映技术创新能力;选择高技术产业利润总额、新增固定资产、模以上工业企业新产品销售收入和R&D;项目来综合反映产业创新能力;选择科普专职人员、年度科普经费筹集额、万人互联网用户数和万人移动电话用户数来综合反映创新环境能力。

国内学者的研究为区域协同创新能力评价提供了很多方法,如全局熵值法、主成分分析、能力结构关系模型、复合系统协同度模型、协调度和管理熵等等。本文从各省统计年鉴以及中国科技统计年鉴中搜集了2008-2016年的各个二级指标的数据,京津冀协同创新能力评价的指标体系较复杂,涉及的指标较多,为达到降维的目的,本文选择主成分分析法对京津冀协同创新能力进行评价。

(二)京津冀区域协同创新能力评价

根据构建的京津冀协同创新能力测度与评价指标体系,采用SPSS软件进行主成分分析对京津冀协同创新能力进行评价。根据SPSS软件输出结果可知,各个指标的相关性较强,公因子方差的提取率大多在83%以上;方差贡献率表和碎石图显示,可以提取的三个主成分,累计方差可以达到90.57%;最后结合各个主成分的方差及得分系数矩阵计算得出京津冀三个地区的知识创新能力得分、技术创新能力得分、产业创新能力得分、创新环境能力得分和协同创新能力综合得分,如下表2-1所示:

从京津冀区域协同创新能力评价结果可知,在知识创新能力得分上,北京得分最高,其次是河北、天津,北京由0.49增加到1.83,增幅达到1.34,河北和天津的知识创新能力相差不太,增幅分别有1.09和1.18;在技术创新能力得分上,北京得分最高,其次是天津、河北,差距较大,北京由0.39增加到2.22,增幅达到1.93,天津由-0.61增加到0.11,河北由-1.01增加到-0.74;在产业创新能力得分上,三个地区在2008年都为负值,北京得分最高,其次是河北、天津,之后各个地区高新技术企业迅速发展,天津地区后来居上,在2016年天津达到1.54,而北京和河北达到0.49,天津地区的产业创新能力占优势地位;在创新环境能力得分上,北京得分最高,其次是河北、天津,河北省的增幅最大,达到了1.35。

从北京、天津和河北各地区创新能力评价结果来看,2008年北京地区的知识创新能力最强,其次是技术创新、创新环境和产业创新能力,2016年北京地区的技术创新能力最强,其次是创新环境、知识创新和产业创新能力;天津地区在2008年各创新能力得分为负值,技术创新能力最强,其次是产业创新、创新环境和知识创新能力,在2016年产业创新能力提升最大,其次技术、知识和创新环境能力;河北地区在2008年产业创新能力最强,其次是技术、知识和创新环境能力,在2016年产业创新能力最强,其次是创新环境、知识和技术创新能力。从综合得分上来看,北京地区得分最高,从2008年的0.19增加到2016年的1.5,增幅達到1.31;其次是天津地区,由-0.79增加到0.02,增幅达到了0.81;最后是河北地区,由-0.92增加到了-0.08,增幅达到了0.84。

二、结论及相关政策建议

整体上北京地区创新能力水平最高,其次是天津地区、河北地区,天津和北京地区的差距较大,河北和天津地区的差距较小,表现出了较大的梯度差,随着时间的推移北京和天津地区的差距不断扩大,河北和天津的差距有缩小的趋势,北京地区的虹吸效应依然存在,导致京津冀地区发展的不平衡。从2016年各地区创新能力得分来看,基于京津冀地区各自的创新优势,强化各地区的功能定位:北京地区发挥技术和知识创新能力强的优势,强化科技创新中心的功能定位,提高北京地区的自主创新能力;天津地区发挥产业和技术创新能力较强的优势,强化技术研发和成果转化的功能定位,促进技术创新和产业创新转化为生产力;河北地区发挥产业和创新能力环境较强的优势,全面提升河北区域创新能力,补齐河北地区的短板。京津冀按照各自的功能定位,全面提升协同创新能力,真正实现京津冀的协同发展。

作者简介:司秋利,河北金融学院经济贸易系。

猜你喜欢
京津冀一体化创新
京津冀协同发展中的司法合作问题研究
京津冀一体化进程中的财政支出情况分析
京津冀一体化进程中的财政支出情况分析
评剧在京津冀三地文化协调发展视域下的音乐生态环境现状
京津冀一体化下的内容创业激发下的创新创业
京津冀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