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课小组合作学习的实践尝试

2018-06-27 10:23姚琳
新教育时代·教师版 2018年6期
关键词:小组合作学习实践小学数学

姚琳

摘 要:在当前的教育改革背景下,对于小学数学教学质量与小学生的数学能力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因此需要教师对小学数学的课堂教学模式予以创新。随着小组合作学习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实践尝试,在增强学生的对数学的学习兴趣的同时,也促进了学生团结互助精神与能力的提升,显著提高了小学数学教学质量与效率。

关键词:小学数学 小组合作学习 实践

随着新课改理念的推行,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方法已与当前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不相符,而采取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模式,通过学生进行的团结合作、相互探讨,不仅更能够激发小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探究欲望,同时也能够帮助小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数学知识技能,进而提升小学数学教学质量。基于此,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进行小组合作学习的实践尝试,教师要如何进行小组划分,如何展开教学指导,如何提高教学实效,这些都是本文需要重点探讨的内容。

一、综合考虑学生特点,合理划分合作小组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实践小组合作学习方式,重点在于促进学生与教师、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合作,通过彼此之间的取长补短去实现学生的统统进步。然而由于每一位学生都存在个体差异,其学习能力、性格、兴趣等方面都有着不同的表现,倘若忽略个体差异而随意进行小组划分,则无法凸显出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效[1]。

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应对学生的特点进行综合考虑,在遵循“求同存异”的原则上去确保小组划分的合理性。所谓的“求同存异”是指小组之间应“求同”,也即是确保各小组实力相当;而组内成员应“存异”,也即是不同学习能力、性格特征的学生进行组合,使其彼此间能够有效互助,共同进步。与此同时,教师还应保证小组人数在3-5人作用,为每一位小组成员分配好小组长、记录员、实验员、发言员等角色,使其能够明确自己的职责,确保小组合作学习能够有条不紊地开展。此外,教师还可在一段时间之后,让组内成员进行角色互换,让学生去体验合作学习中的不同分工,这样一来,学生便更加清晰地认识到自己的优势与不足,对于学生的自我提升有着显著的积极推动作用。

二、合理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合作学习兴趣

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而言,唯有在兴趣的驱动下才能够切实提升学习质量与效率。所以,小学数学教学在小组合作学习的实践尝试中,应通过合理地创设教学情境去激发学生对小组合作学习的兴趣,引导学生深入体验情境当中的数学知识内容,进而产生对问题的解决欲望。

比如,在讲解三角形知识的相关内容时,教师可首先向学生提问,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哪些物品的形状为三角形。通过这一问题的提出,小学生踊跃发言的兴致明显高涨,此时教师便可进行情境创设,让学生的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下,利用分发给学生的小棒材料去制作房子,这样一来学生的积极主动性便得以激发,同时在小组同学的帮助之下,一同大家漂亮房子。待小组合作完成,教师便可对学生的作品进行一一评价,对部分小组大量使用三角形的做法表示认可,进而引出“三角形具有稳定性”的数学知识。通过合理创设教学情境的方式,学生便能够在小组合作学习当中提高学习兴趣,并且数学知识的吸收会更加高效。

三、加强有效引导,促进学生合作学习目标达成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对小组合作学习的实践尝试,学生难免会遇到诸多困难与障碍,而要想切实提升小组合作学习的质量与效率,则要求教师在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时要加强有效的引导,在学生合作遇到瓶颈时,提出建设性的解决方案,从面给予正确的引导,进而助推小组合作学习的成功[2]。因此,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为学生的合作学习制定可操作性强且适合的目标,并且对学生的小组合作学习提出具体的要求。从本质上来讲,教学对小组合作学习的引导,实际上就是教师参与小组合作学习的具体体现,有助于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而不至于将教师彻底“孤立”在学生的小组合作学习之外,同时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的自主学习效率会进一步提升,从而有效提高小学数学教学质量。

四、展开比赛竞争,提高合作学习实效性

对于小学生来讲,数学知识往往是较为枯燥与抽象的,所以有时候即便是开展小组合作学习,也难免出现兴致不足的情况[3]。此时,教师便可通过开展针对性的数学比赛竞争活动,去激发各小组学习成员的竞争意识与学习动力。小学阶段的学生胜负欲都较为强烈,所以在比赛当中,会显得尤为兴奋,对教师所提出的难题会集中自己的全部注意力予以解答,通过小组成员之间的相互配合,去感受成功的喜悦。最后,教师便可对比赛获胜的小组提出表扬,对落败的小组给予鼓励。通过比赛竞争的引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会得到空前的高涨,即便是落败的小组,他们也会为了在下一次比赛中获胜而更加努力,进而在竞争的氛围中有效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效性。值得注意的是,教师在比赛开展的过程中要做好友善引导,让学生能够以健康的竞争心态面对比赛。

五、进行科学有效评价,强化学生合作学习主动性

在小组合作学习实践尝试中,教师要对各小组的学习进度、效果进行科学有效的评价。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而言,教师的在言语上的激励能够提升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的自主学习欲望,使其能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得以提升,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从心里认知的角度来讲,小组合作学习中学生所获取的不仅仅是知识技能,更是一种小组为整体的集体荣誉感的形成,是学生合作意识与能力的养成。而这些非智力因素的有效形成,對小学生今后的学习与生活都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在小组合作学习的实践过程中,要对学生所萌发出的合作意识予以积极的激励,切实强化学生合作学习的主动性。

结语

综上所述,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实践尝试,可显著提升小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学习兴趣,以激发其学习主观能动性去促进其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并且在团队合作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与合作能力,在相互帮助、取长补短的合作过程中实现对数学知识的吸收。因此,相关教育工作者对于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应提高重视,并且积极改进与完善小组合作学习方法,进而促进小学数学教学质量的提升。

参考文献

[1]王雪春. 小组合作学习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实践[J]. 新课程:小学, 2010(9):68-68.

[2]李桂峰.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有效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实践研究[J]. 考试与评价, 2016(2).

[3]孙聪. 浅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尝试小组合作学习的实践意义与策略[J]. 教育, 2015(31):287-287.

猜你喜欢
小组合作学习实践小学数学
“合”乐而“不为”
高中历史“自主导学”模式中的小组合作学习反思
刍议初中地理课堂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策略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初中政治教学中强化新八德教育探讨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语文课堂中的小组合作学习研究
培养数学意识发展思维能力的研究
生物专业师范生教学实习的问题与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