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新课程下的小学语文教学新观念

2018-06-27 10:23赵晓姝
新教育时代·教师版 2018年6期
关键词:新观念新课程小学语文

赵晓姝

摘 要:现代化的社会对人才的需要发生着改变,这就要求教育的观念和方式也要随着社会发展的需要做出相应的调整。如今的小学语文教学观念已经落后于时代的发展和整个教育事业的发展。文章将对现行的小学语文教学观念进行分析,简单介绍传统语文教育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一些新的观念。

关键词:新课程 小学语文 新观念

一、传统的语文教育观念

任何一种新观念的确立,都是对旧观念、旧模式的变革。当我们把视角投向新课程的时候,用新理念来透视教师备课的真正意义、诠释教学设计的本质内涵。在新的课程背景下,我们必须冲破传统备课的种种清规戒律,以崭新的教学设计代替传统的教案。可以说,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所进行的教学设计,是对整个教与学过程的一种规划或实施步骤的一种预设,是展示教师个性化创造过程的真实记录,是教师教学行为和学生学习方式的“点子库”;一篇好的教学设计恰似一幅蕴涵师生人文素养、观念想法、情感态度及价值观的立体风景图。[1]

传统的小学语文教学有着一定的弊端,首先教师只注重授课,只关注学生的学习成绩,一切顺着教师预先设计好的教学思路进行维护着严格的课堂秩序,其次,学科之间缺乏一定的沟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只按照一定的语文课本走向进行传授,这样是语文与其他学科之间缺乏沟通,学生难以融会贯通。再次忽视课堂学生的情感活动只关注客观世界而忽视了自我意识,在教学环节过程中,肇事往往忽略了过程和方法只注重得到的结论,授课的过程中大量灌输前人的理论,学生机械地记忆缺乏自主学习能力和创造性。[2]

二、小学语文教学的新观念

1.关注学生主体

教育必须走进儿童的心灵世界。儿童纯美的心灵在尚未遭到破坏前的卓越表现,应是一切教育和教学的出发点。《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语文教育实质是对人的培养和塑造,其根本目的就是要把学生培养成具有鲜明个性、完善品格的人。由此可见,如果我们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关注学生的发展,去建构新型的课堂,那么我们的语文教学就会真正迈向一个崭新的境界!

学生主动学习的前提,是在日常教学中,教师与学生要建立一种平等和谐的关系。比如有些教师在上课前,先用幽默的语言与学生沟通。记得著名特级教师于永正老师在上公開课前,先让学生猜猜老师姓什么?在学生七嘴八舌中,于老师即在黑板上写了一个大大的“于”字,然后问学生用什么办法来记住老师的姓呢?学生一下子嚷开了,有的说:“二横加钩‘于”,有的说:“于是的‘于”,有的说:“干钩‘于”。在这样的学习氛围中,老师与学生的距离一下子就拉近了。这样做便有利于教学,会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关注学生学习的发展性,尽量呵护学生创新的灵性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主要目标之一是“培养具有创新意识的一代新人。”要实施好这一目标,教师首先必须在教育教学活动中用心去呵护学生创新的一切灵性。因为,呵护学生创新的灵性是唤起学生创新意识的起点,也是创新能力培养的基础。可是实际的教学中,有许多扼杀学生创新灵性,破坏“宝贵财富”的做法。如:有位教师问学生,冰融化了变成什么?有的学生说变成水,有的学生说变成小河,有的学生回答变成春天。结果回答出来水和小河的学生受到表扬,说成春天的被老师斥为“胡说八道”。这个教师的做法令人悲哀——惟一有灵性的孩子被他狠狠打击一番,其结果,或许这个世界上因此少了一位诗人。可与其相反的,一位老师在上完《两只鸟蛋》之后,看到学生仍兴致勃勃,便利用几分钟让大家说说心里想说的话。一位学生要求上台背诵白居易的诗:“谁道群生性命微,一般骨肉一般皮。劝君莫打枝头鸟,子在巢中望母归。”这位教师抓住契机,引导学生进行一番热烈的对话。大家从“不能打枝头鸟”到鸟妈妈怎样照顾小鸟,又说到“我们的好妈妈”。这时,一个学生突然说:“我们的妈妈就像鸟妈妈一样好,因为我们都是鸟蛋。”全班哄堂大笑,当老师询问“为什么”时,他一本正经地说:“因为我们现在还小,比较容易被坏人带走,如果被坏人带走了,妈妈也会像鸟妈妈一样着急的。”其他学生赞同了:喔!那我也是鸟蛋……我不禁为这位教师关注学生、尊重期待,善于呵护学生的创新灵性的言行而喝彩。[3]

2.倡导自主探究

教师倡导学生用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进行学习,在这一过程中,尽量为学生营造一片自由探索的空间新课程的重要特点之一,是学生在课程学习方式上由过去的以接受性为主向“自主、探究与合作”的方式上转变如何才能做到让学生自由地去探索,主动去合作,自己获取?我们知道,学贵有思,思贵有疑。凡是学生能够自己学自己想的,都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做;凡是能撞击学生智慧火花的地方,教师都应该想办法为其提供机会,那么学生的终身受用的知识就会自然而然地建构起来了。小学阶段,向学生提供了许多现实的、有趣的、富有挑战性的学习内容,这些内容成为学生探究性学习活动的主要素材,以“问题——探究——新问题——新探究”的基本模式展开。这一过程不仅能使学生学习了知识,重要的是在“自主、探究、合作”学习过程中学会解决问题的方法和许多生活必备的经验。例如,《穷人》一课的结尾只写“桑娜拉开了帐子”便戛然而止,这给读者留下了一片自由探索的空间也给学生提供了尽显个性的好机会。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回顾全文,根据渔夫和桑娜的思想变化过程,选择自己的认知情感,推测想象“拉开帐子”后会发生什么事情呢?由于教师善于利用教材留下的自由选择的空间,去开启学生的认知情感,课文体现的夫妻情、邻里情,才尽显其美!在这里,学生学会了自主感悟,学会了合作交流,这为学生创新能力的形成和可持续性发展奠定了基础。[4]

总之,语文是中华民族的骄傲,是生活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为了追求高水平的教育,要求教师不断的向新课程、新观念学习。只有教师认真落实小学语文教学的新观念,才能促使学生对语文学习有更好的理解,从而达到一个较好的语文水平。

参考文献

[1]小学语文“读”与“写”能力培养[J]. 刘辉,田进龙. 课程教育研究 2014年16期.

[2]小学语文多媒体教学浅析[J]. 郑成军. 中国信息技术教育 2014年06期.

[3]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让课堂充满魁力[J]. 程贵盘. 神州 2014年05期.

[4]以精阅读引领小学语文的进步[J]. 尹艳宏. 新课程(下) 2014年05期.

猜你喜欢
新观念新课程小学语文
2021聚焦新课程 专注新高考 欢迎订阅全新《新高考》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
优化朗读技巧,提升语文实效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让多媒体课件为阅读教学助力
拨动情感之弦,让语文课堂绽放精彩
发挥自制教具在初中数学新课程实施中的作用
我区初中化学新课程实施中典型问题的思考
企业财务管理新观念 开拓财务管理新思路
解放思想与全面深化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