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数学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

2018-06-27 10:23韩雪张喜忠赵永江
新教育时代·教师版 2018年6期
关键词:阿凡提勾股定理皇帝

韩雪 张喜忠 赵永江

加强中华传统文化教育是深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宣传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初中阶段主要以增强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理解为重点,提高自身认识,引领学生了解我国是多民族统一的传统文化的基本国情。作为当代教师需要积极地培养学生对数学的热爱,逐步迁移到对数学知识的热爱和追求,从而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开发学生的智力,从而达到育人的目的。那么教师如何在课堂教学中渗透中华传统文化、如何在初中阶段数学学科对青少年进行传统文化教育,是每个数学教师应该思考的问题。因此,我将深入展开对中华传统文化的认识,并结合自己的教学体验,谈谈在数学教学中对中华传统美德的渗透。

一、巧用中华传统文化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根据青少年青春期的成长特点他们会对比较新颖的和已有经验有关联的内容感兴趣, 教师应抓住这一特点,在课堂上抓住时机巧妙的渗透中华传统文化知识。

例如,在学习图形的对称、旋转等有关的内容时,可以引入故宫、天坛、京剧脸谱、福娃等具有中国特色的图片使学生在学习欣赏的过程中,既体验到图形对称美的存在,又了解古代建筑、文化的底蕴深厚。这无疑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是一举多得的教学方法。

又如,在学习数学转化这一重要思想时可以引入曹冲称象的故事:曹冲五六岁时,知识和判断能力所达的程度可以比上常人了。孙权送来一只巨大的象,曹操想要知道象的重量,向他的下属询问这件事,可众大臣都想不出办法。曹冲说把象安放到船上,在水没过船的地方刻上记号,称实物装上船,比较之下就知道结果了。曹超听了很高兴,立刻按这个办法实施行动。实际上,聪明的曹冲用的是等量替换法,这一转化方法在解决数学问题时经常被用到,更体现思维的重要性,教师要善于用传统文化吸引学生,注重学生数学思维的培养。

二、妙用中华传统文化增强学生民族自豪感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动人以言之,其感不深”,榜样是看得见的真理,用榜样去教育人,才能起到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效果。青少年有必要认识中华民族的传统历史,了解对历史发展起作用的人物事迹,这对于学生认清国情,实现中华民族复兴的理想具有重要意义。

在讲解“勾股定理”时,教师可以介绍我国是最早发现并实用勾股定理的,我国古称直角边为“勾”与“股”,因而将这条定理成为勾股定理。古今证法400多种,在我国西汉《周髀算经》中勾股定理比西方早了500多年,并且东汉时的赵爽用弦图证法很直观、简明的得出结论,他表现了中国古代数学家高超的证题思想和对数学的转眼精神,是民族的骄傲。

在认识无理数时,教师可以介绍魏晋之际杰出的数学家刘徽在《九章算术》中利用割圆术得出准确的圆周率值=3.1416,为圆周率研究工作奠定坚实可靠的理论基础,在数学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在刘徽之后,南北朝时期杰出的数学家祖冲之把圆周率推算到更加精确的程度3.1415926。在讲解如何注重数学学习方法时可以引入宋代著名数学教育家杨辉,他主张数学教育中要贯彻理论联系实际、主张循序渐进的原则,要求学习者抓住要领,反复练习。他的“司算纲目”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数学教学大纲。在生活中用到合理安排工作进程时我们可以借鉴华罗庚的统筹法这一数学方法,

三、深挖教材,渗透中华传统文化

在数学教学中,传统文化并不突显,这就需要教师认真专研,充分挖掘出中華传统文化因素,在教学中应用,让学生潜移默化的接受传统文化的教育。

在学习方程组时,教师可以让学生解决百鸡问题:“今有鸡翁一,值钱五,鸡母一,值钱三,鸡雏三,值钱一,今百钱买鸡百只。问鸡翁、鸡母、鸡雏各几何?”教师说明这是著名难题,以此激发学生好奇心,增强学生挑战困难的意识,树立解决问题的信心,这样学生既学习了知识,又感受到中华传统文化的历史积淀。

在讲解最短路径问题时,教师可以引入古代数学中这道数学题,有一棵枯树直立在地上,树高2丈,粗3尺,有一根藤条从树根处缠绕而上到达树顶,请问这根藤条有多长?同学们为解决问题会将大树展开成平面图在利用学过的勾股定理进行计算。学生不仅学会在平面的基础上计算最短路径,又认识到立体图形上最短路径问题要转化为平面图形上的最短路径去计算,又感受到中华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四、教与学中,感受中华传统文化

当下的教学更注重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不仅要学到知识指导我们做好事,更应该得到品德修养上的文化提升引领我们做好人。作为课堂的主导者要抓住课堂教学活动激发学生求知欲树立自信心,我国古代许多杰出的实例值得教师去引入,值得学生感受、学习。

比如,在讲解乘方时,让学生去感受当底数大于1时,乘方的结果增大的越来越快。教师可以引用这样的历史故事:从前,新疆有个非常聪明的人叫阿凡提,那时有个很坏的皇帝欺压百姓,阿凡提可不怕总想找机会收拾一下皇帝,有一天,阿凡提偶得机会与皇帝下棋,皇帝说这样下棋不够刺激,赌点什么吧,阿凡提说好啊,皇帝说如果我赢了你就给我打长工,阿凡提说行啊。皇帝问阿凡提你赢了呢,阿凡提看看皇帝的粮仓,说如果我赢了你就在棋盘的格子里放米就行。皇帝问怎么放,阿凡提说,棋盘上一共这么多格子,你要输了,就在第一个格子上放一粒米,第二个格子上放两粒米,以后每个格子上的米粒都是上一格的一倍,放完就行了。皇帝想,我家粮库那么大,别说一个小小棋盘了,就是再大很多的棋盘也装得下啊。于是他欣然答应。结果阿凡提赢了棋,皇帝在兑现承诺时发现,别说他一个粮库,就是再多几个粮库也装不满她的棋盘。故事讲完可以让学生去思考里面蕴含的数学知识并试着去计算解决。在学生计算时会发现乘方的结果增大越来越快特别是底数很大时增大的很快。这样学生在听故事的同时会感受数学的智慧又会充分参与并试图解决,这个过程学生不仅自身价值得以体现,又能感受到中华传统文化。

总之,中华文化五千年历史,是我们的国粹,是中华儿女的精神财富。在传承中华传统文化的责任上,初中数学教学也应承担起来。渗透文化的方法、形式多种多样,作为数学教师,不仅要充实自身文化底蕴,提高自身文化修养,更要在数学课堂教学中一点一滴的渗透。因为我们有责任让传统文化体现到教学中,让学生接受知识的同时受到国文化的侵染,为自身成长奠定基石。

猜你喜欢
阿凡提勾股定理皇帝
聪明的阿凡提
勾股定理紧握折叠的手
用勾股定理解一类题
应用勾股定理的几个层次
皇帝需要帮忙吗
女皇帝
《勾股定理》拓展精练
皇帝怎么吃
阿凡提的故事之再次吃亏
阿凡提巧装盘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