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辨证治疗心血瘀阻型风湿性心脏病的效果研究

2018-06-28 06:35
关键词:风湿性心脏病心功能

张 丽

(长春市中医院,吉林 长春 130052)

心脏病属于临床较常见的一种循环系统疾病,主要由心、血管、调节血液循环神经体液组织,具有较高的发病率,临床表现为心悸、心绞痛、咳嗽咯血、胸痛、呼吸困难等症状,主要由动脉硬化、感染、呼吸道疾病、高血压等引发,对患者身体健康造成严重影响[1]。从中医学角度来讲,多数心脏病均为心血瘀阻型风湿性,属于心痹、喘证等范围。故将中医辨证施治应用于心血瘀阻型风湿性心脏病中,对提高治疗效果具有积极作用。本次研究主要针对中医辨证治疗心血瘀阻型风湿性心脏病的效果进行分析,现汇报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12月~2017年12月我院收治的心血瘀阻型风湿性心脏病患者66例,所有患者均符合心血瘀阻型风湿性心脏病诊断标准,并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n=33)、治疗组(n=33)。对照组男13例、女10例,年龄32~60岁,平均年龄(46.3±8.2)岁;治疗组男14例、女9例,年龄31~61岁,平均年龄(45.9±7.9)岁,对比分析两组患者基线资料,不具有明显差异,P>0.05。此次研究经本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同意。参与本次研究的患者均了解研究内容,并与我院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即给予患者静脉滴注400~800万U的青霉素,1次/d,连续治疗10~14天;再以肌注80万U的青霉素,每天两次,连续治疗28天。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实施中医辨证治疗,主要以利湿除痰、活血化痰治疗,药方:枳实、麦冬、赤芍、制半夏、川芎、五味子各9 g,沙参、丹参各15 g,茯苓30 g,将诸药合用后,取水煎制,每天一剂。如患者病情较重,可每天两剂服用。临床治疗14天为一个疗程,共治疗两个疗程[2]。

1.3 分析指标

分析两组治疗总有效率、心功能(FS、LVEF、LVESD)。总有效率评价标准:临床症状及体征全部消失,活动功能恢复正常,且对日常生活没有影响为显效;临床症状及体征有所改善,能进行轻微体力工作为有效;临床症状、体征较治疗前无变化为无效[3]。治疗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

1.4 统计学方法

统计软件:SPSS 21.0,采用(±s)表示、行t检验计量资料(心功能);采用(±s)表示、行x2检验计数资料(治疗总有效率),若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比较治疗总有效率

治疗组显效22例、有效10例、无效1例,治疗总有效率97%(32/33);对照组显效17例、有效10例、无效6例,治疗总有效率81.8%(27/33),组间对比有差异,x2=3.995,P<0.05。

2.2 比较心功能

心功能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心功能比较(±s)

表1 两组患者心功能比较(±s)

组别 n FS(%) LVEF(%) LVESD(mm)研究组 33 25.4±2.0 47.7±3.0 41.1±2.1对照组 33 20.3±1.5 41.0±2.1 46.2±2.5 t - 11.719 10.510 8.973 P - <0.05 <0.05 <0.05

3 讨 论

随着中医学的发展与进步,中医认为心脏病多为心血瘀阻型风湿性,主要是由于风湿热累及于心脏瓣膜,从而导致心脏瓣膜出现病理性改变,此病症在发病初期没有明显改变,随着病情的发展,至后期患者会出现双下肢水肿、乏力、咳嗽、心慌气短等症状。在临床治疗中,应以增加心脏代谢功能为主要治疗原则,有效减少心脏负荷。

在临床治疗心血瘀阻型风湿性心脏病时,以患者病理特点为治疗方案,突出利湿、化痰,即活血必利湿、利湿兼活血为主要治疗措施。将相应的中药应用一心血瘀阻型风湿性心脏病中,以快速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提高治疗效果。

综上所述,中医辨证治疗心血瘀阻型风湿性心脏病,临床疗效显著,对改善患者心功能具有积极作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1]岳国荣.中医辨证治疗心血瘀阻型风湿性心脏病的效果分析[J].河南医学研究,2017,26(04):683.

[2]张 颖.中医辨证治疗心血瘀阻型风湿性心脏病临床疗效观察[J].心血管病防治知识(学术版),2016(04):92-94.

猜你喜欢
风湿性心脏病心功能
“心慌”一定是心脏病吗?
中医新解心脏病
慢性风湿性心脏病瓣膜的超声特征及其临床诊断分析
参麦、参附注射液在老年慢性心功能不全治疗中的疗效观察
肌骨超声检查在风湿性膝关节炎患者中检出率及与膝关节功能的相关性
大负荷训练导致肌酸激酶异常升高对心功能影响的研究
老年心力衰竭患者BNP及乳酸水平与心功能的相关性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右心功能不全的研究进展
重视先天性心脏病再次开胸手术
治风湿性头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