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高职院校大学语文教学的几点思考

2018-06-28 10:23石平群
考试周刊 2018年55期
关键词:教学思考

摘要:本文对高职院校大学语文的教学现状进行了思考,认为大学语文教学应该精选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培养自学能力、加强课外实践。

关键词:高职大学语文;教学思考;选好教材

大学语文课是高职院校开设的一门公共必修课程,它对于提高学生语言文字的应用能力,培养其人文素养具有重要的意义。可在实际教学中,笔者感到:由于受到教材选用不当,教学课时过少,教师教学方法枯燥、呆板等因素的影响,很多学生学习兴趣不高,语文能力的提高成效甚微。如何进行大学语文的教学,发挥好大学语文的课程功能,笔者进行了以下思考。

一、 选好教材,精选教学内容,注重人文性和工具性并举

目前大学语文教材版本众多,大多以文选为主。有的采用以文学史为主线依次编排作品的模式,有的则采用根据文选的主题内容进行统一归类的模式。选入的多为古今中外的经典作品,思想深邃、内涵丰富,题材广泛、风格迥异,具有浓厚的人文性、审美性。可高职院校的培养目标毕竟不同于一般本科院校,高职教育培养的是高技能应用型专门人才。为了贴近高职院校教育的实际,我认为教师所选用的教材应做到人文性和工具性的结合,在注重学生人文素质培养的同时,还应注重学生语文实际运用能力及实践技能的培养。如我校部分专业使用的教材是由杨忠策、王莉主编,北京交通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实用语文》,它将“文学作品阅读与欣赏”“应用文写作”“演讲与口才”整合在一起,实现了人文性和工具性的统一。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首先要保证对经典篇目的研读,但要舍弃篇幅较长、阅读难度较大的古诗文,选择一些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富有时代精神的现当代文学精品;应用文写作方面的教学则主要选择常用的应用文体如公务文书、事务文书等,并可根据学生专业有所侧重。

二、 改进教学方法,激发学习兴趣

改进教学方法是提高课程教学质量的重要体现。语文课堂一定要摈弃教师“一言谈”“满堂灌”的教学模式,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教师除了讲授外,应适当穿插小组讨论、专题讲座等教学模式;组织学生开展诵读、演讲、辩论、影视剧欣赏、课本剧表演、模拟教学等活动,丰富课堂内容,活跃课堂气氛。对同一篇课文的教学,教师还可结合专业确定教学目标的侧重点。以欧·亨利的小说《最后一片叶子》为例,教师除了确定“分析贝尔曼这一人物形象,学习其舍己求人的品德”这一人文目标外,对文秘专业的学生,还应引导其认真体会“欧·亨利式结尾”的艺术特色及“含泪的微笑”的创作风格,提高他们的文学鉴赏能力及写作能力。而针对医护专业的学生则要引导其通过文中苏艾和医生的对话进行思考:作为医务工作者,在治疗过程中,对那些失去治疗意志的患者,应该如何鼓励他们产生生存的欲望,从而认识到要从患者的情绪、情感、心理方面去关心患者,掌握并运用适当的心理暗示法去关心和治疗患者。这种贴近专业需求的教学方式,既培养了学生的人文素质,又培养了职业素质,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 突破教材与课时局限,以学生的课外自学弥补教师课内教学的不足,加强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

高职院校大多数专业对大学语文的开设只有一个学期,教学课时较少。教师为按时完成教学任务,在课堂上与学生互动较少,留给学生动口、动手、动脑的时间非常有限。学生如果仅仅依靠教材和课堂学习,既不能实现对该课程的深入学习和系统的把握,也不利于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思维的培养。湖北大学杨建波教授在其著作《大学语文教学论》中就提出了一种有效的教学模式,即将大学语文的课内向课外延伸。强调要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创造性,促使学生养成终身受用的读写习惯。高职院校大多数专业的学生在第一学期的课余时间比较充裕,大学语文这门课程也多开设在这一学期。教师可在开学之初,给学生列出阅读清单,推荐参考书目和网络教学资源,要求学生课下阅读、浏览,并做好读书笔记,完成相关练习。教师要就如何阅读和获取相关知识给予指导和帮助,并定期對其完成情况进行考核评价,计入平时成绩。还可以结合教学内容,对学生加强拓展阅读的训练,设置问题,让学生通过自学解决。如比较欧·亨利的《最后一片叶子》与莫泊桑的《项链》、契诃夫的《变色龙》在人物刻画上的异同。学生为完成作业,必须对作品进行认真阅读,既拓宽了阅读面,又培养了自学能力。

四、 在丰富的课外实践活动中拓宽学生视野,提升语文能力

高职教育是一种开放式的教育,重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大学语文教学应打破课堂教学封闭式的时空限制,由课内向课外延伸,拓宽语文学习的渠道,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教师要鼓励学生积极参加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如征文比赛、辩论赛、演讲比赛、经典诗文诵读大赛等,并把学生活动参与情况作为成绩考核的一项指标,以激发他们参与活动的兴趣与热情,有效地强化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

语文课堂还应由相对封闭的校园走向开放的社会。如我所在的城市铜仁曾有幸请到著名作家贾平凹撰写了文章《说铜仁》,并建立了贾平凹文学馆,展示贾平凹的主要文学成就。我利用这一资源要求学生在课外赏读《说铜仁》,并实地参观铜仁贾平凹文学馆。认真阅读贾平凹的《浮躁》《秦腔》及《我的大学》等经典作品,并在班上举办了贾平凹文学作品交流会,交流阅读体会,分享读书乐趣。教师还可以将大学语文教学与地域文化相结合,如针对旅游管理专业的学生,可结合本地富有地域特色的文化景观,让学生去实地考察体验,领会其蕴含的民俗文化和深厚的人文精神,撰写出导游词,并进行模拟讲解。这些实践教学活动不仅拓宽了学生的视野,激发了学习兴趣,还使其体验了职业角色,培养了良好的职业素质和说写技能。

参考文献:

[1]陈慕鸿.对高职院校大学语文现状及对策的思考[N].广东农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03).

[2]魏艳伶.关于高职院校大学语文教学内容的思考[J].当代职业教育,2011,(10).

[3]吕继红.突出人文素质教育加强职业能力培养——浅谈高职院校大学语文教学[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1,(01).

作者简介:石平群,贵州省铜仁市,铜仁职业技术学院。

猜你喜欢
教学思考
慕课风暴下“离散数学”课程的教学思考与对策
景观设计发展思考
民歌融入音乐课的教学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