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设智趣课堂优化语文教学

2018-06-28 10:23郑荣花
考试周刊 2018年55期
关键词:汉语言孔子语文课堂

摘要:教师在语文教学中应依据学生学习心理特点和汉语言文学特点设计问题,注意运用多媒体创设教学情境,应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乐学、主动学。创设“智”“趣”比翼语文课堂,方能打造魅力语文课堂。

关键词:智趣学生学习心理汉语言文学特点创设情境;尊重主体地位

要让语文课堂焕发生命力,教师在语文教学中就必须处理好“智”与“趣”。语文学科具有工具性,教学的根本任务是让学生学会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一切的教学活动都是为了促进这种能力的提高,成功的语文课堂一定要体现语文本色,体现语文学习的知识价值,这是语文课堂的“智”性。同时,语文学科还有突出的人文性,那蕴含在文本中的丰富的人文情感是语文课程让人怦然心动的关键,成功的语文课堂也必定是饶有“趣”味的,语文课堂必须“智”“趣”相携。只重“智”性,不讲求教学设计,极易满堂灌,学生易失学习兴趣;只重“趣”性,热热闹闹过后,学生语文知识、技能无所长进提升,就失却语文教学的价值。“智”“趣”和谐互倚的语文课堂,才是促进学生语文综合素养提升、启迪学生心智成长的成功课堂。

一、 依据学生学习心理特点和汉语言文学特点设计问题,提高语文课堂提问的效用

课堂提问是语文课堂教学的重要内容和方式,高效的课堂提问是高效语文课堂的基本保证。课堂提问应依据学生学习心理特点,做到难易适中、切合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而语文课堂提问还应充分考虑从汉语言文学特点入手,出示的问题能让学生觉得与众“科”不同。如教学《杨氏之子》时有一位老师根据小学生对文言文语言形式充满好奇的心理特点,大胆地革新提问的内容、方式。在教学“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这一重难句时,老师启发学生大胆表达,“如果来的是柳君平,杨氏子又会怎么说呢?”“如果来的是李君平,杨氏子又会怎么说呢?”,学生兴趣盎然,纷纷模仿文言文句式回答。这样不但帮助学生理解体会到了杨氏子应答的自如、大方、机智、礼貌,达成单元的学习目标,而且体验到了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培养了学生热爱传统文化的情感。运用汉字字理学解字析词提问也是促进学生深度阅读的基本途径。如教学《孔子拜师》时,我首先向学生解析课题题眼“拜”字。我出示“拜”字的古体字“”,告诉学生:“‘拜最初的字形是两手相向合并施礼的样子,这是表示敬意的一种礼节。”形象的字理激发起了学生与文本的共鸣:“孔子在当时就很有名了,他还充满敬意地去拜老子为师,他是多么谦虚好学啊!”在理解课文内容时,我又抓住重点词语“风餐露宿”进行字理解析。我出示“风”的古文字体“”,让学生观察字形说说看到了什么。有的说:“风吹起的沙土把太阳都遮盖住了,很可怕。”“风吹起时,天都像要被吹折掉一半似的。”“风很厉害,无处不入,可以从任何看似密闭的东西中穿过”……我又出示“露”字的古体字“”,告诉学生:“‘露是一个形声字,上部表义,表示‘露是一种像雨水的东西,下部兼表声表义,既表示读音,又表示露落在路边的树叶、草叶上。”像图画似的形象的古文字让学生倍感新鲜,此时我启发学生理解和表达:“联系这两个字的字理,再读'孔子风餐露宿、日夜兼程地走了三个多月',你仿佛看到了什么画面?产生了什么感受?”学生的思考想象特别积极,说:“风很大,孔子掩紧了衣服,可是寒风还是从衣领、袖口、裤管钻进去,冷得孔子瑟瑟发抖,但孔子仍继续赶路,饿了就蹲在路边吃点干粮,风沙把他的干粮都弄臟了,但孔子都不以为意;走到天晚了,再也走不了了,孔子就睡在路边,大颗的露珠落在他身上,像雨水一样打湿了他的衣衫。”……有了字理的启悟,一个个方块字变成了一幅幅美妙有趣的画面,学生思维活跃、情惑激荡,不但理解深刻,而且语言也有如活泼的清泉汩汩而出。

二、 运用多媒体创设教学情境,让学习内容贴近学生生活,培养学生自主探究、主动积累的学习习惯

文本中不少内容远离学生的生活,多媒体课件具有声、光、影俱全的优点,可以生动形象地展示文本环境,给学生直观的感受,帮助学生迅速与文本环境建立起联系,使得学生对文本表现的思想内涵、作者的遣词造句有更为深刻的感悟。如教材中有不少写景状物的文本,由于地域差异,学生对作者笔下的景、物很陌生,给学生理解带来很大影响。如我教学《鸟的天堂》,学生在初读后提出了困惑:“绿叶又不是光,为什么会明亮地照耀着我们的眼睛?”“为什么说‘每一片绿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这是学生生活体验的缺失而造成的理解困难。为此,我播放了一段“鸟的天堂”的视频给学生欣赏。欣赏后,我说:“那么刚才的问题现在谁能解答呢?”学生凭借视频内容纷纷谈了对句子的理解,有的说:“榕树长得特别茂盛,叶子得到的营养丰富,很绿,油亮亮的,在反射着光,因此让人觉得它在照耀着我们的眼睛。”有的说:“风一吹,绿叶颤动着,那闪闪的金光就随着颤动,那样子让我觉得像极了《西游记》里人参果树上挂着的一个个人参娃娃,那不就是每一片绿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嘛!”……学生在兴奋的情感体验下形象地理解了句意,积累了优美语汇。

三、 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乐学、主动学

新课标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每一位学生的心里都希望自己是一位成功者,给学生“跳一跳就能摘到果子吃”的学习任务,学生往往能更积极地投入学习。许多文本文字浅显,这时教师最好不要“灌输”,最好给学生驱动深入学习的任务单让他们自主探究。如教学《晏子使楚》,我让学生编排课本剧汇报学习成果。学生为了能表演得更加生动形象,反反复复地读课文、讨论人物形象、自觉地查阅资料……再如,教学《草原》时,我让学生把课文改写成导游词或选取印象最深刻的内容画出画面解说。这样的学习过程化被动为主动,充分培养了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能力,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不但收获了语文知识,更是培养了学生的综合素养。

总之,“智”“趣”比翼,方能打造魅力语文课堂!

参考文献:

[1]语文课程标准[S].

[2]金文伟.我们的系统识字课[D].江西人民出版社,2017(01).

作者简介:郑荣花,福建省漳州市,福建省漳州市漳浦县绥安中心学校。

猜你喜欢
汉语言孔子语文课堂
孔子的一生
孔子的一生
高中语文课堂有效提问要做到“四要”
国家级一流专业 汉语言文学
西南大学汉语言文献研究所简介
来华汉语言预科生学习焦虑考察
让语文课堂之树根深叶茂花嫣然
让快乐走进语文课堂
构建开放的语文课堂
如果孔子也能发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