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环境下小学体育教学中“问题解决式”教学设计分析

2018-06-28 10:23林卓伟
考试周刊 2018年55期
关键词:问题解决小学体育教学设计

摘要:小学体育课程是以身体练习为基础,以体育技能的学习为手段,以提高学生健康水平和身体素质为目标的基础课程。新课改强调了要培养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性,但是落实到具体的教学中并没有采取问题解决式的教学方法,另外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信息技术与教学相互结合能够帮助学生对问题的认识更加深刻,信息技术能够把问题可视化和立体化,在信息技术的基础上建立问题模型,从而帮助学生解决所遇到的问题。由此小学体育教学应立足于信息技术,积极引导学生主动解决问题,提高学生自主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

关键词:信息技术;小学体育;问题解决;教学设计

就目前的学校体育教学实践中,大部分的教师积极参与新课改下的体育教学,积极主动地学习新课改下的优秀经验,改革教学方式,倡导一种全面、和谐的新型体育教育。但是在实际的体育教学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新问题”。教师一味地追求现象和形式,并没有采用问题式教学模式进行教学,对体育的本质以及培养学生自主解决能力培养却没有重视起来,学生没有得到充分的发展。如今,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学校的硬件设施齐全,但是能否将先进的信息技术与体育教学有效地结合起来并在日常的体育教学中应用推广开来仍然是一个难题。因此,本文对信息技术环境下的问题解决式教学法进行阐述分析,为提高小学体育课堂教学提供参考。

一、 问题解决式的来源

问题解决式教学方法的来源是主体教育理论和情境认知理论,第一,主体教育理论指的是人与自然与社会关系和谐共存,传统的教育模式割裂了人与自然与社会的良性关系,随着教育水平的不断提升,这种传统的教育模式理应被摒弃,主体教育平衡了人与自然与社会的关系,具体到体育学科,不能单单讲体育的“更快、更高、更强”,而应该将体育融入我们的生活,使体育回归自然,返璞归真。另外在解决问题的同时,需要充分发挥主体的创造性和能动性。第二,情境认知理论认为情境、学习、实践三者是三位一体的,这三者不是孤立的,学习一定是来自实践和具体的情境,脱离具体情境和实践的认识是主观的、片面的。情境认知理论能够帮助我们的知识向日常具体生活转化,解决现实中遇到的问题。情境认知论在体育教育的各个方面都有体现,比如说具体的体育游戏中,逼真的情境,为学生在游戏中提供了不同的扮演角色,这就促进了学生在游戏中不断进行思考和加强了同学们之间的竞争和合作。

二、 问题解决式的内涵

问题解决式顾名思义是指问题的释疑者利用自身的知识储备、天赋和后天的天赋来确定方法来解决面对着的问题和困难。在小学体育教育中也是如此,为学生解决问题应从学生本身和教师主体两个方面来分析解决,学生应该在面对问题的时候独立思考、做出选择,教师在提出问题和学生解决问题的时候应该换位思考,积极引导学生去解决问题。

三、 信息技术环境下小学体育教学中“问题解决式”教学设计分析

(一) 巧设情境,激发学生求知欲望

利用不同的教授内容和现有的体育器材来创建不同的情境。创建问题情境不是单纯地让学生去解决问题,而是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时候不会因为问题的复杂而失去兴趣和信心,培养学生对探究问题的兴趣和热情,对体育学习能够保持积极的学习态度,而不是一味地怕苦怕累地逃避体育。创建特定的情境,激发学生兴趣,在创建情境时教师应该结合小学生的生活实际,把需要探究解决的问题设计到一些学生能够接纳的日常情境,问题的设计难易程度不宜过高,问题应该进行创新,能够激发学生思考的问题,另外问题的设计应该遵循一种由易到难,逐渐提升的原则。例如:在一堂体育课中,应该以简单有趣的活动开始,比如一些有趣而简单的体操、游戏。通过简单的体育活动来激发学生对接下来活动的热情,体验到体育活动的快乐。

(二) 引导自主探索,加强合作交流

如何帮助学生树立自主探索意识和培养合作交流意识,自主探索意识指的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发现问题,而不是以重复无聊的体育训练来教授学生。在发现问题后,利用自身的知识和努力去解决问题。给学生足够的探索空间,在学习过程中不要把全部答案解答出来,留出一部分思考空间,鼓励引导学生探索,激发学生对体育的热情,举一反三。但是由于小学生自身的知识储备和思维能力都不够完善,因此引导学生进行合作交流是非常必要的,引导学生寻求同学乃至教师的帮助,在教师和同学的帮助下共同解决问题。再次要培养学生遇事先思考,事后要总结的好习惯,加上教师的正确引导,这让学生在体育课堂的学习效率便能大幅度提高,也有助于学生能够树立终身学习的好习惯。

(三) 实践运用,内化到日常生活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课本上的任何内容,如果不能在实际中应用出来和不能提高学生素质,触发学生对体育学习的兴趣,那这个课本无疑是废纸。如何把体育课堂上的内容运用到日常生活中呢?首先体育知识和教师教授内容不能脱离生活,要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另外就是教师积极引导学生将体育知识应用到日常生活中,利用特定的情境,帮助学生建立体育知识和实际生活之间的联系。

四、 结语

在经济社会高度发展的当代,少年强则国家强,如今的高压力和高竞争的种种外界因素都在要求着学生拥有较强的身体素质。因此为了能满足社会需求,实现个人价值,体育教育必须抓起来。在小学体育课堂中,教师要有营造良好的体育课堂氛围和和谐的师生关系的能力,在教学中教学相长。体育课堂的設定应该结合教学任务和学生的心理、生理特点,以学生的兴趣为入手点,扩宽学生的视野,满足学生的爱好,促进学生身心素质的全面发展。本文结合前人的研究成果,以问题解决式的教学方式为研究对象,结合信息技术的大环境,最后提出一些关于“问题解决式”教学设计的思路,为体育教育工作者提供新思路,从而促进体育教学事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季浏.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M].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2002.

[2]课研开发中心.体育与健康教师培训手册[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

[3]李祥.学校体育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4]辛白强.问题解决与知识建构[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5.

作者简介:林卓伟,广东省汕头市,广东省汕头市南澳县教育局。

猜你喜欢
问题解决小学体育教学设计
浅谈小学数学问题解决认知模型
如何培养小学生的数学问题解决能力
高中化学“问题解决”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
构建游戏课堂加强体育快乐教学的探究
基于快乐教学的投掷课教学研究
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研究
快乐体育教学策略探讨
优化体育教学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