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行知教学做合一理论对小学低年级体育教育中儿童社会化发展的价值探讨

2018-06-28 10:23庄昊
考试周刊 2018年55期
关键词:体育教育小学低年级

摘要:陶行知是我国伟大的教育家,他的教育理论对教育实践具有重大的多元的指导意义。本文主要阐释了陶行知教学做合一理论,分析了教学做合一理论引入小学低年级体育教育对促进儿童社会化作用,并尝试地探讨了低年级体育教育中教学做合一的实践路径。

关键词:陶行知教学做合一;小学低年级;体育教育;儿童社会化发展

教育的重要任务就是完成人的社会化。小学体育教育的目的也不仅仅在于锻炼身体和提高运动技能,它在提高儿童心理素质,促进儿童成长等方面都有很大的作用。人的社会化历程是从出生开始的,幼升小阶段是儿童社会化的关键时期。体育教育是小学教学的重要内容,体育课是小学教学的基本课程,而体育教学具有不同于文化课的特点,具有不同于高年级体育教学的特点。体育教育的特点使它对促进儿童成长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一、 教学做合一理念与小学低年级体育教育之契合

“教学做合一”晓庄示范学校的校训,也是陶行知先生教育理念的核心观点。陶行知先生说:“教学做是一件事,而不是三件事。我们要在做上教,在做上学。在做上教的是先生,在做上学的学生。从先生对学生的关系上说,做便是教;从学生对先生的关系上说,做便是学,先生拿做来教乃是真教,先生拿学来做方是真学。不在做上用工夫,教固不成教,学固不成学。”

分析陶行知先生的教育理念,我们可以看到教学做三者有机结合,密不可分。“做”连接了“教”和“学”两头,教——做——学的模式,好比游水,“先生与学生并没有严格分别……游水是在水里做的事,便须在水里学,在水里教”。

从心智成长规律上看,低年级小学生仍保留着幼儿园阶段幼儿的特点,即“玩”。他们的运动技能、规则概念,责任意识都很浅。体育教学尤为如此。如果体育教学是老师在前面进行技能传授,如讲授跑步的技巧、跳绳的技巧、踢球的技巧,小学生在下面听然后再去反复练习,这对低年级小学生来讲,枯燥而乏味,尤其不适合低年级儿童,不但不能达到学习技能和锻炼身体的目的,甚至会适得其反。因此,这个时期儿童的体育教育更应该是“教学做合一”,老师与学生的界限不应该鲜明对立和完全分开。低年级体育必须是老师和学生一起奔跑,一起跳绳,一起踢球、一起游水……教师示范的“教”的作用的只有在共同“做”的基础上才能发挥,学生的模仿能力也只有在共同“做”的基础上才会得到提高。可见体育教学只有在,而且必须在“教学做合一”的理念下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二、 教学做合一理念引入小学低年级体育教育对儿童社会化发展的作用

陶行知教学做合一理念引入小学低年级体育教育对促进儿童社会化的作用是不言而喻的。教学做合一理念以学生为主体,倡导儿童身临其境参与体育活动,摆脱教师和学生对立模式,有利于儿童自我认知,自主学习,自发探索,自信自强,克服困难,磨炼意志,促进儿童的成长,逐步走向“社会人”。

教学做合一理念下的体育教学是开放的团体的,在这样的体育活动中,儿童会在自我认知的基础上,进一步认识到自己的行为及其对他人、团体和环境的影响,能够在课堂常规、队列练习、比赛竞技时养成规则意识、道德意识、责任意识,在团队协作中养成尊重、谦让、真诚、团结、互助等良好的社会品格和社会行为。

总之,教学做合一理念下的低年级体育教学有更加良好的社会化功能,能够使儿童得到熏陶和训练,为儿童升入高年级,步入社会,适应社会生活奠定基础。

三、 教學做合一理念引入小学低年级体育教育的实践探讨

传统体育教学是“填鸭式”教学模式,“在教育界里有不少的办法和填鸭相仿佛,谁要在学生需要之外悬立目的,超出学生自愿容量关注教材,一心一意指望学生们快快地照他主观的模样长成,他便在办填鸭教育”。填鸭式的体育教学不符合儿童身心发展规律,上文已述。教学做合一理念下的低年级体育教学如何进行是值得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尝试。

1. 丰富体育教学方式,合理安排课程设计。陶行知教学做合一理论认为,提倡以人为本,学生才是教学的主体。而体育游戏恰恰就是陶行知教学做合一理论与体育教学的良好契合点。体育游戏、专题项目等丰富多彩,更能激发儿童兴趣和参与的热情,在低年级体育教学中尤为适用。“事实上,就是让孩子一堂课去走和跑,不仅违背儿童的生长发育规律,也违背儿童心理发育规律。小学1-2年级的学生生理发育尚未完全,并且有着注意力分散,兴趣容易转移的心理特征……因此小学低年级宜采用课题教学方式”。一节课以游戏的方式来进行肯定比以讲授的练习的方式进行效果要好;参观、短距离游览等肯定比在操场上练习跑步的效果要好;一节课一个小专题肯定比笼统的满堂灌效果要好。因此低年级体育教学宜采用小专题教学,加大体育游戏、素质拓展训练项目等在教学中分量。

2. 改革体育教学考核,提倡综合素质评价。新的体育课程标准中提出了五个目标,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发展、心理发展、社会适应。其中既有基础运动目标,也有高层次灵魂目标。“许多学校现在将体育考试成绩分为几个部分,包括课堂表现、平日的测验成绩以及期末考试成绩等等,再对这些内容进行科学的比例分配,最终计算出学生的真实成绩。这种综合评价的方式可以更加全面地了解学生的实际水平,提高其对平日课堂表现的重视。”传统的体育教学只重视技能和成绩,对心理素质和社会适应重视不够。而教学做合一的教育理念更重视儿童身心发展规律和儿童社会化发展。因此体育教学的考核方式也应当多元化,注重过程进步,反应儿童综合素质,追求高层次的儿童成长和社会化目标。

参考文献:

[1]陶行知谈教育[J].辽宁人民出版社,2015(1),65.

[2]陶行知谈教育[J].辽宁人民出版社,2015(1),65.

[3]陈磊.硕士论文.南京师范大学,2007(6),26.

[4]高继兰.小学体育教学方法的探究[J].中华少年,2017(36).

作者简介:庄昊,江苏省无锡市,无锡市育英实验小学。

猜你喜欢
体育教育小学低年级
如何开展小学低年级英语的活动教学
如何培养小学低年级学生阅读习惯
小学低年级语文课导入环节的探索
体育课堂中融入礼仪的重要性
西安体院学院体育专业学生人生规划研究
小学体育教学中审美教育初探
河南省高校体育教育专业武术普修课教学现状及改革设想
探寻体育教育的精神内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