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信息技术在小学教学中的应用

2018-06-28 10:23陈进春
考试周刊 2018年55期
关键词:应用思路小学教学信息技术

摘要: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以网络技术、多媒体等为主的信息技术在各个领域得到了普遍的应用,人们在当前信息社会中的生活方式和工作方式都受到了信息技术的影响,对于学生的学习来说,也是如此。在小学教学中将信息技术与教学进行结合不仅为学生的学习创造了更好地环境,在教学过程中应用信息技术还缩短了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距离,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生带来了更丰富的学习资源。教育不仅是要注重学生的学习成绩,更要注重学生的未来发展,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帮助学生更好地适应当前社会的发展。课堂教学在社会信息化的背景下,教学的形式和学习的方式都受到了影响,教师不仅要转变教育的理念,更要创新教学的方式,这样才能为学生的学习发展创造更有利的条件。

关键词:信息技术;小学教学;应用思路

一、 轉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利用信息技术优化教学的环境

传统的小学课堂教学,教师是课堂的“主导者”,课堂的大部分时间学生都是在听和背,究其原因,教师的教学观念是一方面,另一方面就是教学的资源不足,教学的内容过于单一,教师不能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学生的学习兴趣得不到激发,学习的效率自然得不到提升。通过利用信息技术,教师可以视频、声音、动画等方式为学生提供更丰富的教学内容,教学的方法也更加灵活。传统教学模式下的小学课堂教学,枯燥的课堂氛围、单一的教学模式导致教师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信息技术却能从根本上改变课堂教学的模式,教师利用信息技术可以为学生创造独立获取知识的机会,这样不仅突出了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教师还能结合学生的学习规律以及学习的特点及时完善教学的内容,优化课堂教学的环境。

二、 对信息技术在小学不同阶段教学中的具体运用展开探讨和分析

1. 将信息技术运用到小学低段教学中,创设真实情境有效调动学生学习兴趣

对小学基础教育来讲,首先应对小学生心理和性格特点展开透彻分析和了解,从而采取针对有效的教学形式和方法才能获得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兴趣是学生积极主动学习知识的原动力,更是学习知识的基础和前提。所以,在小学教育教学中应更加重视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和激发,首先让学生从内心深处产生对学习的兴趣,再加上教师及时正确的指导和引导,这样学生的学习效率和效果将获得显著提高。特别对小学低年级学生来讲,他们对具体形象的事物比较敏感,并且对各种新鲜事物有着较强的好奇心,在小学低年级段教学中就可充分利用互联网信息技术和各种多媒体设备来打造现代化的多媒体课堂,让学生在声形并茂的真实情境中自然而然地学习和理解知识,并且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也更加深刻,很大程度上提高教学效率和学习效率。比如,可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和多媒体,精心设计课堂导入环节,从而有效调动学生好奇心和学习兴趣,将学生吸引到课堂中来积极主动地去学习知识。多媒体信息技术自身具备的功能和优势,让以往教材中死板生硬的知识变得活灵活现起来,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的声音、视频、图片和文字播放和展示等多种功能,对学生听觉和视觉产生强烈地刺激,并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感性材料,从而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教学及学习效率。

2. 将信息技术运用到小学中段教育教学中,帮助学生更好的展开自主探究式学习

当学生从小学低年级升入中年级后,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知识基础,可以展开自主探究式学习。所以,在小学中年级教育教学过程中,学生在日常各个学科的学习过程中可以更多地运用互联网信息技术展开自主探究式学习,同时使学生在这一过程中有效培养实践动手能力、自主思考能力、学习能力以及创新能力等。比如,当教学“对称图形”相关知识点的时候,教师就可在课前运用互联网搜索一些对称物体和非对称物体的图片,等到上课时利用多媒体设备让学生运用自己的常识进行分辨哪些是对称图形哪些不是对称图形,让学生展开讨论并总结对称图形和非对称图形有哪些特点,而后教师在进行详细地讲解,从而帮助学生更好的学习和理解这部分知识;教师还可以在正式讲解这部分知识前,让学生在课前进行自主学习和预习,并运用电脑上网的方式搜索一些在生活中常见的对称物体的图片,让学生利用互联网信息技术获得学习资料展开自主探究学习,起到良好的课前预习效果,有效提高学习效率。

3. 将信息技术运用在小学高段教学中,拓展学生学习途径和资源

在小学基础教育阶段可以依据不同学科教学的实际需要,运用信息技术把学生学习内容和教学内容通过多媒体课件和超文本等形式制作成数字化的资源,让学生利用精简扼要的数字化资源有效提高学习效率。对小学高年级的学生来讲,他们已经具备一定知识基础和自主学习能力,同时也具备独立使用和操作计算机的能力,在平时教学中教师也应重视引导高年级段的学生善于利用互联网获取丰富的学习资料,从而有效拓展学生知识面和知识获取途径,提高学习效率。例如,在学习“圆”相关知识的时候,可以让学生自己上网搜索圆周率相关的历史背景等多方面的知识,使学生不但学习圆相关知识同时也了解相关历史知识,学生知识面获得有效拓展,推动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升。

4. 小学教师也应提高自身信息技术水平,保证信息技术在教学中顺利有效运用

想要保证信息技术在小学教育中顺利有效的实施,就必须要求小学教师自身应具备良好的信息技术水平。首先学校应对已有教师的信息技术水平有一个足够的了解,针对教师教学需求展开针对性的信息技术培训,从而有效提升信息技术总体水平,保证信息技术在小学各学科教学中顺利有效的运用,推动教学质量的全面提升。学校可通过定期组织教师参与计算机信息技术培训班的形式来提高教师的计算机综合能力,让教师从学习和运用简单的计算机基础知识开始,逐渐加强和提高。使教师学习制作教学课件的基本方法,并在教学中加以运用一边学习一边运用不断提高,应从教师学习最基本的Power Point软件着手,做到熟练掌握和运用,能够依据教学内容和教学需求制作出优质多媒体教学课件,实现多媒体教学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同时学校也应构建校内网站,将学校教师制作出的优秀教学课件汇总到一起,成立校内教学资源库,实现教学资源的共享,在这一过程中各学科教师都应参与其中,使之掌握教学的重难点,当教师在未来的教学中讲解这部分知识点的时候,就能够直接在资源库中获得教学课件,省时省力极大提高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王丽英.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应用探索[J].中国新通信,2016,18(7):74.

[2]覃艳苗.浅析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广西教育:小教版,2015(33):75.

作者简介:陈进春,福建省漳州市,福建省漳州市北京小学。

猜你喜欢
应用思路小学教学信息技术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信息技术在幼儿教育中的有效应用
游戏教学法在幼儿教育中的应用实践
关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对于文本细读的运用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