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课堂有效提问的艺术

2018-06-28 10:23陈瑞英
考试周刊 2018年55期
关键词:有效提问策略课堂

摘要:教师要精心设计能激发学生思考的问题。教师在层层设问,步步深入,启发引导,解析疑难等方面,尽量多用较直观、形象的提问法。让学生大胆设问,或教师回答,或其他学生回答。学生印象深刻,更有利于学生牢牢地掌握知识。

关键词:课堂;有效提问;策略

初中历史课程具有故事性的特点,课程的设计是具体、生动的。因此,初中历史的教学也应该是具体的、生动的。然而,“多年來,我们的学校教育……在教学方法上不善于实现启示式的有效提问,在不同程度上还是用灌输式或填鸭式,上课听讲义,下课背讲义,考试主要靠死记,受教育者的主动性很不够……”为了改变这种教与学的状态,我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在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生动、有趣等方面,做了一些探索。现将我在课堂上引导学生积极思维的情况和收获,简单陈述如下:

学源于思,思源于疑。初中历史课堂有效提问意味着问题本身能达到抛砖引玉,一石激起千层浪,甚者可以达到一针见血的效果,课堂中所设计的问题不但要能引起学生的注意力和学习兴趣,更要能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整个教学过程中来。学生学会“带着问题学习”,边学习边思考,这对于培养和提高学生阅读、分析、思考、概述、运用和创新能力,有着非常大的作用。从而使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的质量和学生的历史综合素质得到有效的提高。

一、 教师要精心设计能激发学生思考的问题

课堂授课是一个师生互动的过程,而课堂教学设问的设计与提出是完成师生互动的一个重要方法与途径。教师要精心设计能激发学生思考的问题,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让学生的思维在教师精心设问中得到发展。由此可见,教学有效性的实践与实现,很大程度上依赖于课堂提问的有效设计与实施。比如,我在讲八上历史《宁为战死鬼,不作亡国奴》中的南京大屠杀时,我先提供日本右翼分子否定战争罪行的资料,然后提出了一个问题:日本右翼分子的行径,给我们什么启示?有几个学生回答:“我们要铭记历史,勿忘国耻。珍爱和平,反对战争。”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能作出这样的回答,已经很不错了,但还不够完整。所以我继续引导:“对于日本右翼分子否定战争罪行的行径,我们应该要怎么做?”课堂上出现了罕有的沉默。接着,展开热烈的讨论。最后,学生又补充一点:我们要对日本这一行径予以坚决地反对,时刻警惕日本军国主义的抬头。课堂有效提问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发挥其主体能动性作用,提高课堂的教学效果,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努力创设良好的教学环境和学习氛围,精心设置问题情景,提出具有针对性、计划性、启发性的问题,达到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欲望的目的,有助于帮助学生进一步培养创造性思维。

二、 教师在层层设问,步步深入,启发引导,解析疑难

在九年级世界历史上册《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第三子目授课中,在学生阅读完课本知识的基础上,我给出了第一个设问:“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一场什么性质的战争?”一个学生举手回答:“是一场帝国主义战争。”学生根据课本中的知识信息做出了这样准确的回答,这达到了设问的第一目标。接下来教师可以就这个问题继续设问:“那么,对塞尔维亚来说又是一场什么性质的战争呢?”学生先是一愣,接着就说:“那当然是一场维护民族独立战争。”“那能不能说第一次世界大战既是一场帝国主义战争,又是一场维护民族独立战争呢?”我又进一步追问着。这一下课堂热闹了,学生们情不自禁地七嘴八舌议论开了。我趁热打铁给几分钟时间让他们“畅所欲言”,发表自己的看法。经过一番争论,最后师生终于得出如下结论:战争性质的决定因素是战争双方的动机、目的,是战争所要解决的矛盾的性质。一战爆发的交战双方的目的是争夺世界霸权和殖民地,所以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一场非正义的帝国主义掠夺战争。尽管在这次战争中塞尔维亚是为了保卫自己的主权和独立而战,它所从事的战争具有正义的民族解放性质,但这并不能从根本上改变整个战争的非正义性。教学中,教师不断设问,步步深入,逐步解析疑难。这不仅有利于学生加深对知识本身的理解与掌握,并能初步构建知识框架,从而培养学生善于思维的习惯与能力。

三、 尽量采用直观、形象的提问方法。运用实物、简笔板书、幻灯片投影等途径进行提问,可以将抽象的事物具体化。这样做可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加强接受历史基础知识的效果

以九年级上册复习英、法、美资产阶级革命为例,对于这一目的讲授,我是这样处理的:首先直接在大屏幕上展示精心设计的问题。

问题1:英、法、美资产阶级革命的根本原因?导火线和开始事件是什么?

问题2:英、法、美资产阶级革命的共同点和意义?

问题3:英、法、美资产阶级革命中颁布的三部法律文献及共同之处?

问题4:英、法、美资产阶级革命给我们什么启迪?

一连四问,让学生把“问题”贮存在脑子里,带着问题有目的地来学习这堂课,使得学习具有针对性。然后教师指导学生分组讨论,逐渐形成正确的历史观念,并充分结合教材和教师所给的历史材料,小组探讨后,要求学生抢答,最后由教师进行总结和提升。这堂课通过这样的导学设计,激发学生主动思考,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中达到培养学生学会学习目的,从而突出了重点知识的教学目的;通过引导学生对“英、法、美资产阶级革命给我们什么启迪?”的辩论,让学生在思辩讨论中提出观点,并逐步修正,最终得出正确或比较正确的观点,培养学生运用史实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从而让抽象的事物具体化,既化解了难点,又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

四、 让学生大胆设问,或教师回答,或其他学生回答。学生印象深刻,更有利于学生牢牢地掌握知识

在九年级历史复习课堂中,比如我在复习七上中国古代史时,讲到三国鼎立,我明确告诉学生这里有一个考点,然后让学生大胆出考题,有一个学生非常积极地提出一个改错题:三国时期,曹操与袁绍展开了官渡之战,打败了袁绍。我故意说没错。有一大部分学生蒙了,大部分学生都会大声地叫道:“老师,曹操是东汉末年的人物,而不是三国时期的人物。”在复习课中,教师和学生可以经常通过互换角色提出实用有效的问题,从而促使学生认真学习、独立思考,并不断总结归纳,把所学历史知识系统化,通过有效的课堂提问,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拓展学生的历史思维,实现课堂教学的高效性。

参考文献:

[1]罗超,魏授章主编.历史教材与教法[M].

[2]金相成,陆满堂,陈雪良著.历史教学法概论[M].

作者简介:陈瑞英,福建省福州市,长乐华侨中学。

猜你喜欢
有效提问策略课堂
甜蜜的烘焙课堂
美在课堂花开
例谈未知角三角函数值的求解策略
翻转课堂的作用及实践应用
我说你做讲策略
最好的课堂在路上
高中数学复习的具体策略
关于初中物理课堂的提问策略研究
Passage Fou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