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历史与社会教学探究

2018-06-28 10:23周晓娟
考试周刊 2018年55期
关键词:初中历史核心素养

摘要:实际上,初中历史教学不仅是对历代史实的弘扬,其中也包含着大量的公民综合教育课程,其中所涉及的很多人文地理、社会科学等知识都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形成具有重要影响,对于提高学生们的社会责任感具有重要作用。但就目前来看,大多数的历史课堂中,都未将其与社会教学相融合,使得历史以及社会教学效果无法提升。为此,本文笔者结合多年教学经验,就初中历史教学中人文素养培养的重要性以及具体的培养措施进行分析,希望能给同行教育工作者提供一些帮助。

关键词:核心素养;初中历史;社会教学

一、 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性

(一) 是历史教学的重要目标

历史作为一门人文学科,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作为初中历史教师,应善于发现历史课程中对提高学生人文情怀有用的素材,并结合实际,让学生对其中所蕴含的哲理有一个更为深刻的理解,让学生们在认识到历史重要性的同时,逐渐提高他们的核心素养。比如说在学习卢沟桥事变内容的过程中,我们便可以了解日军侵华的嚣张跋扈、蛮横无理,但在了解這些史实的同时我们也可以让学生认识到我们抗战英雄临危不惧、坚持抗战的爱国情怀。

(二) 是素质教育的根本要求

新课改推行多年以来,素质教育已经成为当今各阶段教育的一项主要内容,而对学生核心素养、人文精神的培养就是衡量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指标。历史教学不仅能够让学生的视野变得更加开阔,还能够让学生在历史文化的熏陶中学习到更多的人类发展的经验,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而且,历史课堂中所涉及的唯物主义不但能够帮助学生解决现实中遇到的问题,还能够培养学生的问题处理能力。比如说在学习鸦片战争的过程中,就要让学生明白“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

(三) 是学生未来的发展需要

初中阶段,学生正处于青春期,较为叛逆,并且这个阶段也是他们形成个性的重要时期,稍有不当便很容易走上“歪路”。那么在历史的学习过程中,我们便可以利用优秀的历史人物以及故事来提高学生的思想觉悟,让他们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价值观念。

二、 初中历史与社会教学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措施

(一) 以教材为本,挖掘人文视点

实际上,在我们的“历史与社会”的教材当中蕴含着大量的对提高学生核心素养有用内容,包括文学、艺术、科技、哲学等多方面的发展史,包含着丰富的人文内容。因此,作为初中历史教师,应善于挖掘教材中的人文观点,并将其与当地的教学资源相融合,陶冶学生情操,培养学生的修养。并且要充分挖掘历史课本当中所蕴含的和谐、仁爱、自谦等我国经典的传统美德,让学生充分感悟历史课程当中所蕴含的人文视点。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以组织学生去参观一些文明古迹或者是纪念馆,让学生通过实地感受来体会身边事物所蕴含的人文观点,从而提高他们的核心素养,达到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教育目的。

(二) 尊重学生,创设良好的人文环境

新课改推行多年以来,学生成了课堂当中的主体,并且课堂当中老师与学生的互动也更加频繁,让学生能够更好地敞开心扉,与老师进行沟通交流。那么作为初中历史教师,必须要懂得如何才能够与学生更好地沟通,应对学生的特点有一定的了解,学会分享。教学过程中,老师应对学生充分尊重,面对学生的疑问应充分理解,对于学生的个性发展要及时了解和关心,充分表现出现代教育的人文利益。并且要控制好自己的情绪,无论面对什么情况,都要以和蔼的状态、积极的心态来面对学生,让学生处于一个和谐、融洽的学习氛围当中,为学生提供良好的自由发挥、自由创造的空间。

(三) 将人文精神的培养渗入课堂教学目标

历史教学需要丰富的情感渲染,若只是单调的照本宣科则使得历史课堂变得空洞、乏味;如果师生无法产生情感上的共鸣,学生对知识点一味地死记硬背,历史课堂则索然无味。历史作为一门社会科学,是富有生命的学科,若将其变为对历史故事的枯燥讲解,不仅无法让学生感悟其中所蕴含的核心素养,甚至还有可能会逐渐让学生对历史产生厌烦情绪。要想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情感教学,首先老师在课堂讲解时应有丰富的情感,要利用生动的语言和音调来对文章进行讲解;其次是要借助一定的教学工具,或者对历史情节进行模仿,让学生亲身地去感受,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所谓:“情寓于史,情随事迁。”若历史中缺乏情感,那历史事件也很难继续下去,所以,在进行历史讲授的过程中,老师应注意好其情感的表达。比如学习“人类迈入电气时代”一节内容,课前老师可以将从古至今所用到的照明工具发展的样本准备好,让学生感受到技术革命对人类发展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四) 注重培养学生互助合作的能力

对于初中阶段的学生来说,教学活动是他们最喜欢的学习模式之一,不仅能够让课堂氛围变得更加活跃,还能够让学生的注意力更加集中,让学生的个体差异表现得更加明显。在进行互助合作教学的过程中,老师应对活动的小组人数、分组、分工等内容进行科学地安排。比如说学习“寻找身边的历史”这一课题时,老师可以规定每组去寻找各自感兴趣的历史遗迹,可以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方法进行相关资料的收集,之后做成PPT,派出代表来进行演说。在这样的小组活动中,不仅能够让每位学生的特长有所发挥,有的来照相、有的来制作PPT、有的来演讲,让他们拥有更多展示自己的机会,还能够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对历史知识有一个更加深刻的印象。

三、 结语

总而言之,初中阶段的历史与社会教学是一门提高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的学科,单调的引导是远远不够的,在新课改的教育背景下,老师应转变教学理念,将学生人文素质的教育重视起来,利用更多的现代信息技术,为学生提供更加丰富的学习空间。

参考文献:

[1]费光道.初中历史高效课堂的构建[N].江苏教育报,2012.

[2]王靖其.初中历史与社会教学中加强人文素养的研究[J].《新课程·中旬》,2017(8):227.

[3]丛吉兰.初中历史高效课堂的几点尝试[N].天津教育报,2013.

作者简介:周晓娟,浙江省温州市,浙江省温州市龙湾区第二实验中学。

猜你喜欢
初中历史核心素养
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探析初中历史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模式
作为“核心素养”的倾听
“1+1”微群阅读
向着“人”的方向迈进
核心素养:语文深度课改的靶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