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快车谋杀案》:经典“IP”重启后的叙事比较

2018-06-29 07:42杨潇璇
戏剧之家 2018年16期
关键词:波洛谋杀案旧版

杨潇璇

(上海大学上海电影学院 上海 200072)

2017年11月10日在北美和中国大陆同步上映的电影《东方快车谋杀案》改编自英国小说家、剧作家阿加莎·克里斯蒂的同名小说。作为全球范围内一部相当著名的小说,《东方快车谋杀案》曾先后多次被改编为各种版本登上大荧幕,最著名的无疑是1974年西德尼·吕美特执导的版本。时隔多年,好莱坞汇集全明星阵容,重新将这一大“IP”搬上银幕。但是,作为一部翻拍电影,新版《东方快车谋杀案》所面对的最大的问题就是如何在观众已知故事结局的情况下再次讲述这个著名的谋杀案件,让原著粉丝和看过旧版电影的观众对文本产生“陌生化”,让翻拍的电影具备更多新意。

一、新版《东方快车谋杀案》叙事方法

(一)聚焦

新版《东方快车谋杀案》采用了内聚焦叙事,即叙述者等于人物的叙事,每件事都严格地按照一个或几个人物的感受和意识来呈现。内聚焦叙事的最大特点是能够充分敞开人物的内心世界,淋漓尽致地表现人物激烈的内心冲突和漫无边际的思绪。在影片中,列车上的谋杀案发生以后,电影创作者选择以侦探波洛作为“视角中心”,讲述他所知道的,让观众产生在场感,跟随波洛的目光来侦查,并逐步解开谋杀案件的谜团。随着故事发展,当波洛对列车上的“嫌疑人”进行讯问时,这些人在提供证词时又加入了多重的内聚焦。内聚焦能够逐渐地澄清事件,因此成为‘侦查’的首选形式。”

(二)倒叙

几乎所有的侦探片和有关破案内容的影片都会涉及到案情回顾,破案者通过案发时在场者的回忆回到案发前后,进行一种逆向的线索搜集与推理。热奈特用倒叙一词指对故事发展到现阶段之前的事件的一切事后追述。电影《东方快车谋杀案》中存在着两种倒叙方式:内倒叙和外倒叙。根据新版影片可以发现创作者将“侦探波洛在东方快车上破解谋杀案”这一电影自身的叙事作为第一叙述层;而穿插在这一叙事中,由波洛在电影中几次讲出的五年前的阿姆斯特丹案件则作为第二叙述层(由第一叙事的一个人物承担),如下图。

列车谋杀案发生A B成功破案(第一叙述层)

阿姆斯特丹案件开始a b阿姆斯特丹案件结束(第二叙述层)

如上图所示,波洛在破案过程中让列车上的“嫌疑人”回忆/讲述自己在案发时的行为这一倒叙处于AB段之中,属于内倒叙;而波洛在破案过程中提及的阿姆斯特丹案件发生的始末不处于东方快车谋杀案这一叙事中,即b≤A,属于外倒叙。在电影中采用倒叙可以提供用其他方式难以介绍的情况,戏剧性地表现过去的事件甚至在讲述的过程中填补语言不足以表达实情的时刻,以及将过去和现在连接起来,因为没有一个人物了解足够的情况来担任叙述者。电影的最后,谜底揭晓,创作者又一次在电影中使用倒叙的方法让画面返回到案发时刻,并通过凶手自身的描述使电影观众具备一种在场性,清楚了解到案件发生时的状况。

(三)表述/功能

叙事学研究的问题是“谁说”和“怎么说”,而在电影叙事中,我们首先也要明确故事是被讲述出来的。

如图,首先根据文学叙事的方法来分析这部电影,“真实的作者”是原著小说作者阿加莎·克里斯蒂,“假托的作者”是本片导演肯尼思·布拉纳,他用自己所理解的方式重新演绎这个读者和观众熟知的故事。“叙述者”在电影开头可视为电影本身在叙述,而当列车上的谋杀案件发生后,“叙述者”就变成了对这一案件进行侦查的侦探波洛,他根据自己的调查将所见所想讲述出来。“假托的听者”为邀请波洛乘车并一直跟在波洛身边的列车董事布克先生,在破案过程中,波洛一直将自己的推理向布克讲述。“真实的读者”即坐在银幕前的观众。因为电影不是小说,所以此处省略了文学叙事中“假托的读者”这一参与者。

二、新、旧《东方快车谋杀案》叙事比较

选择比较1974年版的《东方快车谋杀案》和2017版的《东方快车谋杀案》,不仅是因为1974版是忠实于原著的经典版本,而且两者同属好莱坞出品的电影。十分擅长刻画群戏中的不同人物形象的导演西德尼•吕美特在1974版《东方快车谋杀案》中对原著改编的完成度很高。

(一)人物功能

新版去掉了原版中康斯坦丁医生这个非嫌疑犯的角色,而是直接把这个身份合并到另一位嫌疑犯身上——黑人医生,同时也是一名退役军官。这一改动不但直接影响了波洛破案的动机,也使电影中的人物功能发生改变。在旧版的《东方快车谋杀案》中,当命案发生后,布克先生不断恳求波洛在警察到达前找到凶手,波洛才决定查案,从而推进故事的发展。而在新版中加入了这一黑人角色,当命案发生后,布克对波洛说“你得在警察到达前找到凶手,不然他们(警察)会认为这个黑人是凶手,只因为他的肤色”,这一改变让波洛决定查案的原因带有了反种族歧视的因素。新版电影赋予黑人医生和退役军官的双重身份后,这使得影片中人物的嫌疑具有了更多的不确定性,产生悬念。

(二)倒叙方式

新旧两个版本的《东方快车谋杀案》基本都是采用线性的叙事方式,在不动摇线性叙事走向的前提下,影片中加入了部分倒叙以解释说明案情。波洛在询问嫌疑人他们各自的回忆以及案件真相大白后的谋杀回顾这一倒叙方式在两版中都有所体现。然而后者最大的不同就在于阿姆斯特朗案件这一倒叙在影片中的放置。在旧版影片的开头,阿姆斯特朗案件就通过画面和文字叙述给观众,紧接着故事过渡到伊斯坦布尔,波洛准备搭乘东方快车。这种处理的方式可以给观众造成一种悬念,在波洛没有提出阿姆斯特朗案件和快车谋杀案件有所关联之前,观众会忍不住猜想影片开头讲述的故事究竟有什么作用。新版中,导演选择在电影开头用一桩盗窃事件展现主角波洛的特性,将阿姆斯特朗案件放在快车谋杀案发生之后,波洛在询问嫌疑人时才被提及。这种改动目的在于多数观众都十分熟悉这个故事,阿姆斯特朗案件于其已不再是一个悬念,因此创作者必须在这一悬念设置上做一些减法以确保故事能够具备新意。

(三)聚焦方式

旧版《东方快车谋杀案》采用了内认知聚焦和外认知聚焦的双重聚焦法。“在文学上,有时外聚焦被定义为事件是从外部描述的,我们不能进入人物的头脑。如果依据这一标准,则意味着任何影片只要不处于原生内视觉聚焦,就只能是外认知聚焦的。”在旧版电影中,画面经常向观众展示角色的各种神情,此时,观众能够通过演员的动作、表情等感受人物的情绪。有时嫌疑人所表现出的神情及动作会让观众产生“他/她可能就是凶手”的猜测,这不但为电影增加了许多悬念,也让观众充满了参与感。新版的《东方快车谋杀案》摈弃了这一聚焦方式,选择让观众全程跟随波洛的视角查案,波洛所知道的也就是观众所知道的,此外,观众无法获得更多的信息。

(四)叙事空间

新版《东方快车谋杀案》对于旧版最大的突破就是打破了旧版从始至终都处于封闭空间(故事的发展始终在列车中进行)的叙事,而新版中的雪中露天询问、大桥追逐以及最后的“审判”,这些打破旧版叙事空间的做法让电影的叙事具备了更多的可能性,同时也让电影画面更加丰富,特别是大桥上的“枪战”,让新版电影还带有了些许类型片的元素。

三、《东方快车谋杀案》重启之后

相对于原著小说和1974版电影,新版《东方快车谋杀案》的故事将原本丰满的探案和推理情节大大压缩。旧版正是通过大侦探波洛对每一个乘客详细的探询和盘问,对每一条线索认真的思考和追踪,从而带出一个个性格鲜明的乘客形象,让观众能和波洛一样,掌握同样丰富详细的案件信息,更容易代入剧情和角色,享受探案的乐趣。新版缩减了这一过程和内容,使得角色形象和案件线索显得格外凌乱和碎片化,造成观众无法收集足够的案情信息,只能被大侦探波洛带着走,享受不到自我思考的乐趣,在这点上,对于那些看过以往版本的观众来说更甚。不过,每一部翻拍电影都会面临着珠玉在前的困境,旧版电影依托原著的经典叙事,用声画为观众还原了一场精心设计又饱含人性探讨的谋杀案件,并对观众产生了先入为主的影响。

2017版《东方快车谋杀案》作为一部翻拍电影,在经典既成的情况下,必须解决很多文本转化的问题。故事由谁讲、怎么讲,在不同的情况下得到的结果也不同。新版电影在原著和旧版电影的基本结构上从叙事和表现方式上做出了很大的改变,有可行之处也有差强人意的地方,在摒弃了1974版的一些叙事方法后,新版电影所采用的内认知聚焦、倒叙方式以及表述和功能的叙事方式结合全新的电影特效技术为观众呈现了一出奢华的《东方快车谋杀案》。观众可以在影片中看到老版不曾展现过的宏伟辉煌的伊斯坦布尔风光,火车穿行在莽莽群山和冰天雪地的壮美景观。全新的视听享受配合着阿加莎笔下的完美谋杀案件,新版《东方快车谋杀案》对于那些从未看过其他版本的电影观众来说还是极具吸引力的。

注释:

①同一个事件根据不同人物的视点被多次提及。——笔者注

②⑤(加)安德烈•戈德罗,(法)弗朗索瓦•若斯特.什么是电影叙事学[M].刘云舟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5.

③(法)热拉尔•热奈特.叙事话语新叙事话语[M].王文融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0.

④(美)贝•迪克.电影的叙事手段——戏剧化的序幕、倒叙、预叙和视点[J].华钧译.世界电影,1985(03).

⑥⑦列文.《东方快车谋杀案》:翻拍需要足够创意和诚意[N].北京日报,2017-11-16(016).

[1](新西兰)西蒙•劳伦斯.节点或面:张艺谋翻拍《血迷宫》的跨文化误读[J].马修伦译,周学麟校.上海大学学报.

[2]张冲.改编学与改编学研究[J].外国文学评论,2009(03).

[3](美)沙•科兹洛夫.叙事理论与电视[J].苏汶译.世界电影,1993(02).

猜你喜欢
波洛谋杀案旧版
关于旧版远程管理系统中的稿件说明
关于旧版远程管理系统中的稿件说明
阿加莎·克里斯蒂游戏改编作品
害怕
冰冷的椅子
女盗贼的把戏
321号房间在哪?
GB50057-2010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与旧版内容对照(关于建筑物的防雷分类)
小区谋杀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