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建构主义理论探究《针灸学》翻转课堂教学实践

2018-06-29 06:56王晨瑶汤燕君陈晓军陈勤刘婧
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8年6期
关键词:针灸学腧穴建构主义

王晨瑶 汤燕君 陈晓军 陈勤 刘婧

1.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三医院 杭州 310005 2.浙江财经大学

建构主义是学习理论由行为主义发展到认知主义之后的进一步发展,它充分吸收了皮亚杰、维果茨基等人的观点[1-2]。建构主义不同于行为主义、认知主义等学习理论,与其说建构主义是一种理论,不如说建构主义是一种对学习的认识论或者哲学上的解释[3]。建构主义观点认为,学习是学习者主动地建构内部心理表征的过程,人脑并不是被动地接受和记录输入的信息,而是主动地建构对信息的理解……学习过程是一个双向建构的活动过程[4]。它强调学习者的主动性,在知识文化互动中充实学习的建构理解,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①注重以学生为中心进行教学;②注重在实际情境中进行教学;③注重协作学习;④注重提供充分的资源[5]。另外,建构主义教学观强调,“教”是一种学习情境的创设过程,“学”是学习者自主建构知识的过程,“教学”是师生合作探究的过程[6]。

1 翻转课堂定义

翻转课堂(flipped classroom)又称颠倒课堂,其理念最旱出现在19世纪,直到2001年,麻省理工启动了“开放课件项目”(open course ware project,OCW)[7]。2004年萨尔曼·可汗将辅导资料制作成视频,放在You Tube网站上,并创建了Khan研究所[8]。可汗学院的盛行,推动了翻转课堂的成型和发展。荷特比斯等人认为,翻转课堂是将讲授内容放在课前,而利用课堂上师生面对面的时间进行更多的积极学习策略,如反思、小组活动或讨论。翻转课堂的核心思想包括布置课前学习内容……发展能力,教师在其中扮演指导者的角色[9]。翻转课堂促进了学生和教师的互动,加强了个性化的沟通方法,成就学生自主学习的环境,教师给予一定指导和建议,提供学习的要点和方向,调动所有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并将课堂学习的内容保存,用以查阅修正和复习。

2 针灸学教学中建构主义与翻转课堂实践的必要性

翻转课堂促进了建构主义理论在教育学方面的实施,体现了学生知识吸收与内化的主动性。针灸学是中医学的重要分支,是以中医基础理论为指导,研究经络腧穴、刺法灸法,并且运用这一技术防治疾病的一门学科。其内容包括经络腧穴、针灸技术及治疗等部分。这门学科除了包含丰富的中医理论知识外还包含较高的实践技能。虽然目前中医院校的教育模式已多样化,案例教学、情景教学等方法已有较好的尝试及开拓,但针灸学的教授仍然是以讲授法为主,教师对理论知识进行直接、快速的阐述,大多数情况下学生只是被动掌握,缺乏感性认识,接受知识的过程中少了研究的环节。学生认识度大多停留在表面,学习形式化抽象化,记忆较单一,难以将针灸学与中医基础理论和具体临床实践融会贯通,导致学生一知半解,高分低能,或只会单纯扎针,不会辨证。

建构主义理论颠覆了教学模式,掀起了教学改革浪潮,这一将哲学心理学教育学融为一体的教授思维模式对传统教学造成了极大的冲击,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基础的翻转课堂是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目前在各类教学实践中得到普遍运用,获得较好效果[10-12]。建构主义所推崇的学习者主动性和实践性理念,有利于针灸学内容的开展,调动学生的积极意愿去探求中医基础知识和针灸临床的联系。

3 针灸学翻转课堂实施策略

现就《针灸学》第二篇章刺法灸法学中“毫针刺法”为例,报告渗透建构主义理论思想的翻转课堂教学实践。

3.1 课前预习,布置任务 与传统教学模式相比,翻转课堂的教学步骤更为繁琐和精密。传统教学模式是主要由教师讲授知识,学生通过课后复习或练习完成知识的掌握。翻转课堂则打破了这一流程,并使教师和学生间的联系更密切,而且需要教师对教学内容有更整体的把握,对学生的整体水平、知识背景和接受程度有相应的了解,在此基础上布置预习内容以及相关的课外考查内容。作为中医学专业的学生,之前已经学习过中医基础知识,特别是学习《黄帝内经》等经典书籍时,对针灸学的部分内容已经有所了解,比如《素问·宝命全形论》曰:“针有悬布天下者五……一曰治神,二曰知养身……”提到针灸者练气练意;《灵枢·九针十二原》中提到,“持针之道,坚者为宝”,所曰持针之法,等等。但这种了解一定是不完善的,可以通过学生前期所了解的相关知识入手,教师针对学生原有认知经验、知识基础,精心设计教学,和学生共同商议,提前接触要学习的内容,例如可以提供一些书面的学习提纲、资料、读物或录制好的视频等,让学生对教学内容有形式和概念上的印象,引导学生进行相关认知的“顺应”与“同化”。并根据现有的知识背景,对新信息进行认知,建构自己的理解,提出有意义的问题,往往就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3.2 课中引导,融会贯通 由于学生在课前已对讲授内容有了一定的了解,有些学有余力的学生甚至对部分知识还会进行拓展,那么教师就已经不是讲台上的“圣人”,而是身边的导师。建构主义思想渗透下的翻转课堂的主旨:学习的主动性已经慢慢显现。刺法灸法章是针灸学的中篇,前有经络腧穴篇,后有针灸治疗篇,对整体内容起到了承上启下、理术合一的作用。刺法灸法是针灸临床必须掌握的基本技能和治疗方法,毫针刺法是刺法灸法的基本内容,无论是对针灸推拿学专业的学生还是非本专业的学生来讲都是必学应掌握的技法。针、灸、药是中医之精髓,对于中医学专业的学生而言,学好针灸是拓展治疗手段的方法之一。传统授课方式难免空洞乏味,学生感受不深,且缺乏对知识间的衔接和融会贯通。翻转课堂中,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对学习内容做准备,以便较好开展交流讨论,深入拓展,比如对“针刺的角度”的理解,可结合腧穴部分内容,引入相应的穴位。

举例来说,直刺是针身与皮肤表面呈90°左右垂直刺入。此法适用于人体大部分腧穴,比如环跳、足三里、曲池穴、夹脊穴等,教师可以让学生一起举例回忆可以直刺的穴位,对有些腧穴做特别引导,比方说夹脊穴的操作方法可以是直刺,此穴位于背腰部,学生在学习腧穴篇后留下的印象主要是穴位的大致位置,由于教师在教授中会强调后背腧穴主要以斜刺为主,夹脊穴是特例,学生可能会疏忽,那么在此篇教学中,教师可以适当从具体定位开始引导:此穴“当第一胸椎至第五腰椎棘突下两侧,后正中线旁开0.5寸,一侧17个穴位”;并且对为何可以直刺展开形式多样的讨论,比如叙述式:描述其各穴纵面位置不同,肌肉、血管、神经也各不相同,大致分三个层次:浅层 (斜方肌、背阔肌、菱形肌);中层(上、下锯肌);深层 (竖脊肌、横突棘肌),因此可以直刺;或者引入多媒体、短视频展现,不仅加深对穴位纵面的理解,还结合针刺动态图,进一步说明直刺穴位的解剖结构以及直刺的深度,使学生对夹脊穴有比较全面的认识。由此为始,对“斜刺”和“平刺”内容也可做同样的交流讨论,并且可以分成小组形式,引入激励机制,比赛哪个小组提到的穴位多,并向同学分享自己查阅到的相关信息、学习到的东西,教师则进行点评和纠正。

3.3 反复探究,技术实践 翻转课堂是一种开放性的教学模式,教师和学生对课程内容的熟知度也往往高于传统教学,将课堂讨论素材(主要来自学生)经过教师修正后,整理成综合文稿、幻灯片或视频,发布到共同的平台,供学生课后查阅。信息化的模式,使学习内容具有可延续性和可重复化。由于这些发布的学习内容大多是学生自己查考和内化的产物,可令学生产生主动学习的成就感,从而无形中加强了学习的自制力。教师可以继续引导将学习内容横向及纵向结合,加强针刺的深度、手法等操作与腧穴的定位及解剖层次之间的有机联系,在实践中不断强化穴位的归经、具体的定位,学生可以随时利用碎片时间,练习针刺手法,尤其对于个别无法亲临上课的学生,也可以借助平台有所弥补,跟上授课进程。由于中医系的学生已经接触过中医内科学的内容,还可初步联系一些疾病,引导学生拓展思路,同时从学生各自的兴趣点出发,查阅古代和现代临床案例,观察穴位的不同运用和操作,更有助于联想和记忆,进一步了解进针的和行针手法,使技术实践过程内容丰富,避免了单一和乏味。

4 教学实验

4.1 一般资料 本研究对象分别来自同一年级中医学专业的学生,课程为《针灸学》(包括经络腧穴篇、刺法灸法篇和针灸治疗篇),随机选取一个班作为实验组,另一个班为对照组。两班共计45人,其中实验班25人,对照班20人,他们在相关专业考试中成绩无统计学差异(P>0.05)。期中考试前两组均采用传统教学(经络腧穴篇内容为主),期中考试后则实验组是采用翻转课堂教学(主要是刺法灸法篇和针灸治疗篇),对照组是按照传统教学模式完成授课。

4.2 观察指标

4.2.1 教学过程的评价 主要评价学生对课堂教学喜欢程度和课堂教学对学生自学能力的影响。根据Deslauriers等[13]编制的问卷题项,自制评价标尺进行评估,将有10个面部表情图案(从哭到笑)的一面朝向学生自己,标有0~100cm刻度(分别对应0~100分)的一面为背面,由学生滑动尺上的游标确定分值,并记下。其中评价喜欢程度的标尺“0”表示不喜欢,“100”表示喜欢;评价自学能力的标尺“0”表示无用,“100”表示非常有用。每隔10cm为1个等级,共分成10个等级:0~10分为一级、11~20分为二级、21~30分为三级、31~40分为四级、41~50分为五级、51~60分为六级、61~70分为七级、71~80分为八级、81~90分为九级、91~100分为十级。

4.2.2 学习结果的评价 主要是实验班与对照班的成绩差异。在期中及学期结束分别进行百分制(满分100分)测试。

4.2.3 对翻转课堂教学效果的整体评价 根据问卷调查拟定评价标准。非常满意:对翻转课堂教学非常满意,学生课堂参与非常积极,主动性非常强;满意:对翻转课堂教学很满意,学生课堂参与积极,主动性强,对自学能力有较大提高;一般:对翻转课堂教学比较满意,学生课堂参与较积极,主动性较强,对自学能力有一定提高;不满意:对翻转课堂教学不满意。

4.3 统计学分析 所有资料数据采用SPSS 16.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自身前后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

5 实验结果与分析

5.1 教学过程的评价 实验班学生对翻转课堂的教学方式比较喜欢,与前半学期的传统教学比较,其喜欢程度从九级升到十级,分值有大幅提高,有统计学差异(P<0.05),变化率达8.60%,与对照班相比,也有统计学差异(P<0.05)。在学生自学能力方面,实验班期末分值相较期中有所提高,从九级达到十级,并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其变化率也远高于对照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表2。

表1 学生对翻转课堂教学喜欢程度的评价(±s,分)

表1 学生对翻转课堂教学喜欢程度的评价(±s,分)

注:与同组期中比较,*P<0.05;与对照班比较,#P<0.05。

表2 翻转课堂对学生自学能力的影响(±s,分)

表2 翻转课堂对学生自学能力的影响(±s,分)

注:与同组期中比较,*P<0.05;与对照班比较,#P<0.05。

5.2 实验班与对照班的成绩差异 在期中及学期结束分别进行课程测试,可以看出通过翻转课堂教学提高了学生的成绩,实验班期末成绩明显好于期中,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其变化程度与对照班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见表3。

表3 实验班与对照班的成绩差异(±s,分)

表3 实验班与对照班的成绩差异(±s,分)

注:与同组期中比较,*P<0.05;与对照班比较,#P<0.05。

5.3 对翻转课堂教学的整体评价 经过翻转课堂教学的实施,学生总体满意率达到96.00%,其中整体评价非常满意有5位,占20.00%;满意的有13位,占52.00%;一般为6位,占24.00%;评价此教学不满意的有1位,占4.00%。

6 讨论

翻转课堂作为一种自下而上的教育模式改革,顺应教育信息化的大背景迅速流行,这种教学模式很大程度上需要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和交流讨论完成对知识的建构,一方面满足了学生的个性化需求;另一方面,有效地促进了师生间、学生间的互动,利于学生进行反思,且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性思维[14]。它为师生提供了开放、轻松的教育环境,通过课堂的互动交流,学生主动攫取知识,并提出疑问,解决问题,改善了学习效率,增进对课程的喜欢程度,自学能力进一步提高,而教师组织和引导学生掌握知识点,再针对某些难点进行重点指导,与传统教学相比有明显的优势。

针灸学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学科,临床活动主要是手法操作技术的输出,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及能动性显得特别重要,建构主义思想引导下的翻转课堂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有效内化知识,并且可以反复查阅课授的知识点,加深印象,并通过不断的技术实践,使各部分内容融会贯通,给了学生更大的学习空间,这是一种思维模式的创新,有利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本研究结果提示,翻转课堂在《针灸学》教授中的应用取得了一些成效,学生对教学方式的喜欢程度、学生自我为主导的自学能力以及期末成绩等方面均有明显提高,增加了对《针灸学》课程的学习兴趣,通过课前的预习,基础知识的融汇,既提高了效率,同时在课堂上可以节省教师讲授的时间,增加提问、解答、讨论和操作的时间,增加师生互动,学生获得更多的实践,课后根据自己的情况通过回放等方式对知识点巩固掌握。

虽然翻转课堂教学实践取得了一定的效果,显然还不够全面。而且基于翻转课堂自身所限,人数过多可能不利于课程较好地实施,因此本研究的样本量不大,未来还需要在更多时间和实践中进行更加精确和深入的分析,将此项教学工作再逐步完善和细化,以获得更充足的资料和更有力的证据。

[1]高文.维果茨基心理发展理论与社会建构主义[J].外国教育资料,1999(4):10-14.

[2]王光荣.维果茨基与现代心理科学[J].西北师范大学学报(社科版),2003,40(5):38-41.

[3]Dale H S.Learning Theories:An Educational Perspective[M].London:Pearson Education Limited,2012:459-460.

[4]温彭年,贾国英.建构主义理论与教学改革——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综述[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2,22(5):17-22.

[5]杨维东,贾楠.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述评[J].理论导刊,2011(5):77-80.

[6]温雪梅.基于建构主义教学观的探究式课堂教学设计[J].大学教育科学,2013,5(5):34-37.

[7]焦建利,贾义敏.国际开放教育资源典型案例:一个研究计划[J].现代教育技术,2011,21(12):9-13.

[8]宋艳玲,孟昭鹏,闫雅娟.从认知负荷视角探究翻转课堂:兼及翻转课堂的典型模式分析[J].远程教育杂志,2014(1):105-112.

[9]Hurtubisel L,Hall E,Sheridan L,et al.The Flipped classroom in medical education:Engaging students to build competency[J].Journal of Medical Education Curricular Development,2015,2(2):35-43.

[10]宋金璠,郭新峰,石明吉,等.翻转课堂在大学物理实验教学中的应用[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5,32(3):33-36,39.

[11]熊庆秋.“翻转课堂”在高师基础心理学教学资源设计中的应用[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6,32(11):47-49.

[12]谭波涛.翻转课堂在生理学案例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7(52):126-127.

[13]Deslauriers L,Schelew E,Wieman C.Improved Learning in a large enrollment physics class[J].Science,2011,332(6031):862-864.

[14]乔纳森·伯格曼,亚伦·萨姆斯.翻转谋堂与慕课教学:一场正在到来的教育变革[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15:1.

猜你喜欢
针灸学腧穴建构主义
经络腧穴学腧穴定位的学习心得*
基于建构主义理论的计算机教育
针灸学教材中行针手法来历考证
基于Unity3D技术的移动端数字人体腧穴仿真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重庆市针灸学会刮痧、推拿、耳穴专委会举行2019年学术年会
旁批:建构主义视域下的语文助读抓手——以统编初中教材为例
旅途止泻按脾腧
课堂学习与案例教学法相结合在《针灸学》教学中的应用
翻转课堂在高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研究——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基础
建构主义下高校体育舞蹈专业教学模式的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