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如何突破“缺芯”之困境

2018-06-29 05:33
职工法律天地 2018年11期
关键词:中兴通讯核心技术芯片

□ 本刊记者综合整理

落后就要挨打!受制于人就会任人宰割!这是被历史和现实反复验证过的真理。

2018年4月,就在中美贸易战不断升级之际,美国商务部的一纸禁令无疑把我国通讯巨头——中兴通讯推向了生死边缘,也再次为快速崛起的中国巨龙敲响了警钟。

此次事件一个关注焦点是,出口禁运触碰到了中国通信产业核心技术缺乏的痛点。面对技术差距,我们既不能盲目悲观,也不能被非理性情绪裹挟,而应该激发理性自强的心态与能力,通过自力更生掌握核心技术。所以,中国如何突破“缺芯”之困境,走上一条国产自主可控替代化的发展之路已成当务之急。

封杀中兴通讯又一次被击中软肋

在中美贸易摩擦的大背景下,特朗普政府对中兴通讯下了重手。当地时间4月16日上午,美国商务部发布通告,宣布将禁止美国公司直接或者通过其他国家向中国企业中兴通讯销售零部件、商品、软件和技术,禁令自宣布当日起立即生效,期限为7年,直到2025年3月13日。

紧随美国的脚步,英国也向中兴通讯发出“围剿令”。英国国家网络安全中心认为中兴的产品可能会对英国的国家安全构成风险,并警告英国电信行业不要使用它的设备和服务。

目前,中兴通讯是全球第四大电信设备生产商,占全球电信设备市场约10%的市场份额,占中国电信设备市场约30%市场份额。美国的制裁措施,恐将对中兴通讯带来重大影响。路透社17日报道称,中兴通讯目前生产的设备中估计有25%~30%的零部件由美国企业提供。美国商务部对中兴通讯施加出口权限禁止令,有可能再次让中兴通讯面临无米下炊的窘境。

对于美国制裁中兴一事,商务部新闻发言人高峰表示,美方的行径引起了市场对于美国贸易和投资环境的普遍担忧。美方的行为表面上是针对中国,但最终伤害的是美国自身,不仅会使其丧失数以万计的就业机会,还会影响成百上千的美国关联企业。更重要的是,将会动摇国际社会对美国投资和营商环境稳定的信心。希望美方不要自作聪明,否则只会自食其果。

高峰还表示,希望美方也不要低估中方的决心。如果想通过单边主义、贸易保护主义的贸易政策,甚至不惜伤害中美两国企业的利益,企图遏制中国的发展,迫使中国作出让步,那是打错了算盘。中方坚决捍卫国家和人民利益的决心和信心不会有丝毫动摇,会进行坚决的斗争。

旧事重提意欲遏制中国制造业升级

中兴犯错是在2016年,当时奥巴马政府已经网开一面,如今特朗普旧事重提,显然是为给中方施压,在核心问题上作出让步。

要知道,中国每年向美国买高级芯片花的钱,就高达2000亿美金,特朗普把这部分砍掉,却还谈减少贸易逆差,这岂不是天大的笑话,就跟一边吃一边说要减肥一样。

在“中国制造2025”战略十大领域之一的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中,中兴、华为为代表的5G技术研发已经处在全球领先地位,这才是其被“盯上”的重要因素。

美英两国封杀中兴通讯,打压中国的高科技公司,就是为了遏制中国未来在通讯领域占据更多的技术话语权。此举,也再次印证之前美国挑起对华贸易摩擦,其目标不是为了缩小所谓的贸易逆差,而是直指“中国制造2025”。

数据显示,中国每年需要进口2300亿美元芯片,且连续多年位居单品进口第一位,几乎是排在第二名的原油进口额的两倍。中兴虽然拥有比较多的专利,事实上不少产品领域还是很依赖美国的厂商,特别是高端芯片90%以上依赖进口,通过本次制裁可以看到,新一轮中美贸易摩擦正向技术产业蔓延,中国在芯片、元器件领域仍然较为弱势,还存在难以启齿的“痛点”:核心技术仍然受制于人。

“我们应该反思为什么总是被击中软肋。”电子创新网创始人、半导体技术专家张国斌说,“这说明我国半导体产业缺乏深刻反思,好了伤疤忘了痛。我们的半导体产业还没那么强大,还没解决被国外芯片供应商‘卡脖子’的问题,却不懂得韬光养晦,甚至盲目自信。”

张国斌认为,这个七年“禁运”的指向很明显,如《纽约时报》文章所言,“美国的真正考量是要遏制中国制造业升级,拖慢《中国制造2025》这一强国战略”。

“坚持《中国制造2025》强国战略,逐步弥补产业差距,才是应对此类风波的终极手段。”张国斌说,“过去几年,我们过分夸大了IC设计的比重,导致我国半导体产业发展不均衡,制造能力落后不止一代。即使你能设计出最牛的芯片也造不出来。所以,振兴IC制造才是根本,因为这才是我们真正的软肋。”

在谈及此次“禁运”事件时,《通信产业报》总编辑辛鹏骏表示,通信产业的国际化合作、供给是产业常态,携关键技术为贸易壁垒大棒“敲打”产业生态,是典型的技术领域的霸权主义,体现的是保守和后退,无论从技术还是商业角度,均不可取。

但是,辛鹏骏强调:“中国通信产业在一些核心关键器件、高端芯片处理器和决定生态的基础软件领域,还受制于人,对国际供给存在依赖。所以,在大力集成创新的同时,也要夯实基础研发根基,特别是关键、高端、基础领域,必须形成自给能力或配套能力。”

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经济上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不少大国重器纷纷出炉,如大飞机、天眼、港珠澳大桥等世纪工程……但不可否认的是,有些领域还被人掐着脖子,互联网核心技术是我们的一大“命门”。

一个人被掐住脖子,必然难受。突破核心技术肯定会带来阵痛,但现在的短痛将换来长远的主动权。只有把核心技术掌握在自己手中,才能从根本上保障国家经济安全、国防安全和其他安全,才能真正掌握竞争和发展的主动权。

在我国第一次升起“蘑菇云”时,毛主席曾幽默地说:“应该给赫鲁晓夫发一个一吨重的大勋章。”而这样的大国重器正是我们在国家一清二白、美苏技术封锁之际,抱着“当掉裤子也要搞出原子弹”的决心实现的。现在我们不必为今天美国的封锁惊慌失措,以前能够克服从无到有的困难,难道现在还不如半个世纪前?

真正的核心技术必须自力更生

《新华社每日电讯》刊发署名为周琳的文章指出,集成电路是我国第一大进口商品,美国这项禁售令的影响可想而知。可对中国制造来说,“缺芯少魂”之痛从未远离。

集成电路制造技术代表着当今世界微细制造的最高水平,相当于在头发丝百万分之一的精度上进行精细操作。集成电路产业被誉为现代工业的“粮食”,是信息技术产业的核心。它是支撑经济社会发展和保障国家安全的战略性、基础性和先导性产业,也是一个国家高端制造能力的综合体现。因此,集成电路产业一直是全球高科技国力竞争的战略必争制高点。

近些年来,我国集成电路行业发展迅速,一批集成电路制造关键装备实现了从无到有的突破,技术水平全面提升,与国外差距不断缩小。还有一批重大产品使我国核心电子器件长期依赖进口的“卡脖子”问题,得到一定缓解。制造领域的中芯国际、华虹集团,装备领域的中微半导体、北方华创,设计领域的华为海思、寒武纪,封测领域的长电科技等企业,均已初现竞争力。

正因为我国在科技领域取得了不少进步,在部分关键领域实现了并跑甚至领跑,这也导致时不时有人抛出“中国赶超论”。但此次的“中兴危机”提醒我们,中国在不少关键领域还有很多“卡脖子”的技术没有掌握,必须客观认识到我们与其他国家的差距。

以集成电路为例,当前的实际情况是,高端装备和关键材料仍然严重依赖进口,高端芯片设计能力和先进制造工艺等与国际先进水平差距仍然很大。核心技术的缺失,严重制约我国集成电路企业自主创新发展。

核心技术受制于人是最大的隐患,但是,在建设科技强国的过程中,真正的核心技术靠“化缘”是要不来的,必须自力更生。

核心技术是吹不来的。自主创新不是今天喊一喊,明天就能有成效的。美国宣布对中兴的禁售令之后,有些人竟然认为这种封锁对中国产业链是“重大利好”,甚至还有认为“这是中国产业链最大机遇”“可以破涕为笑”的声音。这些非理性的认识,并不利于高科技产业的发展。

核心技术也哭不来。面对技术差距,一味悲观、妄自菲薄也解决不了问题。那些炒作“只能用茅台反制”“我们只有二流技术”的论调,对技术攻关无法添一块砖、增一片瓦。挑战面前,更不应对我国高新技术发展失去信心,而应该在认清差距的基础上奋力拼搏。

须知,扩大开放与自力更生并不对立,产业链上下游的国际合作和自主可控也并不矛盾。现如今,创新资源在世界范围内加快流动,任何一个国家都不可能孤立依靠自己的力量解决所有创新难题。芯片行业工艺复杂,上下游分工专业、联系紧密,封闭只会走进死胡同,要在开放中合作、以合作求共赢。

核心技术是买不来的,是干出来的。打好核心技术研发攻坚战,中国已经吹起了“冲锋号”。制裁,可能短期会对部分企业产生影响,但不会影响中国半导体产业的发展步伐,不会打乱对产业的投入节奏,更不会减少我们立志掌握核心技术、“咬定青山不放松”的半点决心。

正如一位芯片行业领军人物所言,“我们要正视中美差距,尊重美国同行。不因为取得了一点成绩就谁都不理,也不因为落后就妄自菲薄。老老实实干上十年,中国芯片业一定能有自己的国际位置”。

唯有掌握核心科技才能在国际竞争中实现弯道超越

“科技攻关要摒弃幻想、靠自己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一些重大核心技术必须靠自己攻坚克难”。日前,习近平总书记在武汉考察时再次强调核心技术、关键技术、国之重器必须立足于自身,引发热烈反响。自主创新这份中华民族念兹在兹的追求,成为全社会最为关注的话题。

新一轮科技革命的兴起极大改变了世界产业格局,是否掌握核心技术不仅影响全球产业布局,更成为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曾在多个场合反复强调,从两年前的4·19讲话中指出“核心技术受制于人是我们最大的隐患”,到近日的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会议上强调“核心技术是国之重器。要下定决心、保持恒心、找准重心,加速推动信息领域核心技术突破”,以中国制造2025布局高端制造业,以深化改革释放各类主体创新活力,自主创新能力大幅提升、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著名时评员沈慎在人民网撰文指出,成绩不容忽视,但也要看到,不少领域与国际一流的差距依然明显,核心技术的短板依然突出。前段时间,中兴遭遇美国制裁,就暴露了中国通信产业“缺芯少魂”的问题。的确,核心技术靠化缘是要不来的,也是花钱买不来的,以往那种“轻研发、重应用的拿来主义”虽能获取短期利润,却难以真正掌握核心技术。经过40年改革开放的高速发展,中国实现了从“跟跑”到“并跑”再到一些领域“领跑”的转变,但“在别人的地基上盖房子,楼越高风险越大”,不掌握核心技术,迟早会被别人卡脖子,国之重器不立足于自身,容易动摇发展的根基。

基础科学研究强,综合国力才能强;自主研发能力强,国际地位才稳当。揆度全球,在历次科技革命中,各国都把攻克核心技术作为不二的战略选择,信息化时代,各国对核心技术的保护更是不遗余力。二战时期,美国接收大量世界一流科学家,促成战后美国科技创新成果密集出现,奠定了相当长时间美国在全球的领先地位。日本虽是在学习西方模式中崛起,但是围绕核心技术的长久攻关才是其走向现代化强国的关键,不仅造就了一大批顶尖科学家,而且迅速在前沿科技领域取得突破,连续17年17个诺贝尔奖。这都说明,要想真正成为现代化强国,自主创新是必经之路,唯有掌握核心科技,才能在国际竞争中实现弯道超越。

事实上,在攻克“两弹一星”载人航天等核心技术中,中国也形成了许多成功经验。但从当年的“中星微”“龙芯”,到如今的“申威”“海思”“君正”“寒武纪”,中国在攻克芯片技术上屡战屡败,折射出当下自主创新还需要进一步探索。一方面,核心技术的较量,最后拼的是产业体系的高下,单兵作战不行,必须要靠整个产业体系,尤其是要在基础研究领域下大气力打牢根基。另一方面,攻克核心技术绝非一朝一夕,久久为功方能实现飞跃式突破。从政府层面来说,就是要谋大局、谋长远,保持战略定力、做好战略规划、优化创新环境;对于企业来说,就是要摈弃短视思维,以布局核心技术重塑商业模式。当然,任何技术的发展,缺少人才就如同无源之水,营造尊重人才的良好环境、培育一大批科技人才、在人财物上给予充分保障,惟其如此,才能让创新创造的活力充分涌流。

机遇前所未有,挑战前所未有。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所有关键岗位、重要产业,都要有一份责任感、使命感。在攻关核心技术这条路上,政府、社会、企业、科研工作者,每一个人都需要一份使命意识,以中国改革发展的辉煌成就增强攻坚克难的信心,以实现民族复兴的伟大梦想凝聚团结拼搏的力量。这个目标,一定会实现。(据人民网、新华通讯社、《新华社每日电讯》、凤凰网、《科技日报》、澎拜新闻等)

补记:美国商务部长罗斯6月7日宣布与中国中兴通讯公司达成新和解协议。根据新的和解协议,中兴公司支付10亿美元罚款,另外准备4亿美元交由第三方保管,然后美国商务部才会将中兴公司从禁令名单中撤除。

中兴公司付出的代价可谓相当惨痛。但是客观来讲,这是一家跨国企业因为违背契约精神而必须买的单,因为这是对法律法规的轻视而必须承受的后果,值得中国企业和所有跨国企业引以为戒。

猜你喜欢
中兴通讯核心技术芯片
芯片会议
人体微芯片
关于射频前端芯片研发与管理模式的思考
《中兴通讯技术》2020年专题计划
掌握核心技术 赢在精益制造
影响规模化猪场收益的核心技术探讨
颠覆式创新: 集汽车级十项核心技术的ROBYF1
欣锐特:掌控新能源核心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