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踝臂指数、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相关性研究

2018-06-29 02:59陈莹吴艳婷范丽娟黄裕立
系统医学 2018年8期
关键词:半胱氨酸颈动脉硬化

陈莹 ,吴艳婷 ,范丽娟 ,黄裕立

1.南方医科大学附属顺德医院体检中心,广东顺德 528300;2.南方医科大学附属顺德医院第二门诊部,广东顺德528300;3.南方医科大学附属顺德医院心内科,广东顺德 528300

当高血压患者血压过高时会促进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和发展,因此高血压是导致动脉粥样硬化的重要原因和主要危险因素[1]。近年来,踝臂指数(ankle brachial index,ABI)越来越受到医学界的重视,它是通过测量踝/臂血压的比值,诊断评价外周动脉的重要指标,具有简单、便捷、客观、可靠的特点。研究发现,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水平是形成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2]。该研究选取2016年3月—2017年4月期间于南方医科大学附属顺德医院心内科收治的100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析其颈动脉粥样硬化病变,与其踝臂指数、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之间的相关性,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100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这些患者于南方医科大学附属顺德医院心内科收治。纳入标准:①年龄在80岁以下;②符合《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1]中原发性高血压诊断标准的患者;③同意并愿意配合完成该次研究者。剔除标准:①继发性高血压患者;②冠心病患者;③有缺血性脑卒中病史的患者;④患有心、肝、肾等重要脏器功能不全的患者;⑤血压已经控制良好的患者;⑥有感染性疾病患者;⑦近3个月服用过影响HCY水平的食物或药物患者。患者进行颈部动脉超声检查,按检查结果分为斑块组和无斑块组,其中斑块组50例,平均年龄(60.8±9.2)岁,年龄介于42~76岁,包括男28例,女22例,患者的高血压病史 2~13 年,平均(6.2±3.3)年;无斑块组50 例,平均年龄(61.2±8.9)岁,年龄介于 45~73 岁,包括男24例,女26例,患者的高血压病史1~15年,平均(6.5±3.9)年。斑块组患者根据斑块性质分为稳定斑块组和易损斑块组,分别为27例和23例。稳定斑块组、易损斑块组、无斑块组3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家属均签订知情同意书,符合该院医学伦理委员会的相关要求。

1.2 方法

1.2.1 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及生化指标检测 在研究患者早晨空腹时抽取其静脉血,血液样本送该院检验科,检测的血清生化指标包括:血清总胆固醇(TC)、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浓度 (参考值为5~15 μmol/L)、低密度和高密度蛋白胆固醇的浓度 (LDL-C、HDL-C)、三酰甘油(TG),该项检验使用奥林巴斯AU760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器。

1.2.2 踝臂指数测量 ①使用软垫支撑患者肢体;②分别测量左侧、右侧的胫后动脉和足背动脉收缩压,分别取高值作为(左/右侧)踝部收缩压;③测量双侧肱动脉收缩压,取其平均值,如果两侧测量的血压结果之间差距在10 mmHg(1 mmHg=0.133 kPa)以上的,则取高值;④(左/右侧)踝臂指数=踝部收缩压/肱动脉收缩压。取指数低的值作为预测心血管风险的指标。

1.2.3 颈动脉粥样硬化测量 使用美国GE公司LOGIQ9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对研究患者进行颈动脉彩超检查:①研究患者仰卧位,双肩垫枕,头略后仰;②采用7.5 MHz高频率探头;③选取颈内动脉近端(分叉上方)和双侧颈动脉远端(分叉下方),距离起始膨大部位远端1.0~1.5 cm处的血管壁,测量内-中膜厚度(intima-media thickness,IMT),以判断颈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程度;④诊断标准采用2003年美国放射学年会超声会议公布的标准[3]:粥样硬化斑块形成的判断标准是血管管腔内膜局部隆起增厚向管腔突起,IMT>1.2 cm;斑块性质的判断标准是局部呈高回声伴或不伴声影的为稳定斑块,局部呈低回声、等回声或混合回声的为易损斑块。

1.3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或方差分析;计数资料以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无斑块组和斑块组患者临床资料比较

根据检验结果将患者分为无斑块组和斑块组,比较他们一般资料,包括年龄、吸烟史、有无患糖尿病、血清总胆固醇(TG)、低密度和高密度蛋白胆固醇的浓度(LDL-C、HDL-C)等,结果显示两组数据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其中斑块组有21例(42%)吸烟,无斑块组有18例(36%)吸烟;斑块组患糖尿病的有 13例(26%),而无斑块组有 11例(2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793,2.371;P=0.176,0.165)。

2.2 踝臂指数、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颈动血管病变的关系

根据患者各项检测数据显示,踝臂指数的比较中,斑块组患者 ABI为(0.72±0.24),低于无斑块组患者ABI为(1.19±0.51);同型半胱氨酸水平的比较中,斑块组患者 HCY 为(19.11±5.62)μmol/L,高于无斑块组 HCY(12.26±2.47)μmol/L,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2。

表2 患者踝臂指数与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比较(±s)

表2 患者踝臂指数与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比较(±s)

组别 踝臂指数 同型半胱氨酸(μmol/L)斑块组(n=50)无斑块组(n=50)t值P值0.72±0.24 1.19±0.51 5.896 0.000 19.11±5.62 12.26±2.47 7.890 0.000

2.3 踝臂指数、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斑块性质的关系

以踝臂指数与同型半胱氨酸水平、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性质分别最为应变量、自变量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与踝臂指数无关 (P>0.05);与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呈负相关性(r=0.653,P<0.01),见表 3。

表3 稳定性斑块组和易损性斑块组患者踝臂指数、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比较(±s)

表3 稳定性斑块组和易损性斑块组患者踝臂指数、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比较(±s)

组别 同型半胱氨酸(μmol/L) 踝臂指数易损性斑块组(n=23)稳定性斑块组(n=27)t值P值23.15±6.85 18.13±3.06 3.431 0.001 0.76±0.24 0.73±0.18 0.504 0.616

3 讨论

动脉粥样硬化是一种具有危害性的疾病[4]。动脉粥样硬化可发生在全身各处,是动脉内膜的慢性炎症性增生病变,导致血管壁内膜增厚变硬,给相应器官带来损害,若治疗不及时会带来严重的后果。颈动脉粥样硬化早期症状并不明显,但颈部动脉位置浅表,可通过超声检查颈动脉内-中膜厚度来预测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和严重程度[5]。而且超声检查的价格低廉,因此,彩超检查用于检测颈动脉硬化病变不但方便、经济,还具有可重复性优势。当高血压患者血压过高时会促进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和发展,因此高血压是促进动脉粥样硬化发生发展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

踝臂指数(ABI)是通过无创的测量方式探测下肢外周动脉无症状缺血的发生,判断下肢动脉是否硬化及硬化后狭窄及阻塞程度。当动脉发生病变时,踝动脉压会降低,而且病变程度越严重,踝动脉压会越低。ABI的测量方法是通过测量踝部胫后动脉或胫前动脉以及肱动脉的收缩压,得出踝/臂血压的比值(比值的正常范围为1.0~1.5),这种测量方法简单、有效。Hong等[6]在2016年做了一项META分析,结果显示踝臂指数显著降低时,脑卒中的发生率大大提高。Qiu等[7]在同年对5 440名汉族人群患颈动脉病变情况进行研究,研究发现踝臂指数降低是老年人、男性颈动脉硬化病变的重要危险因素。Hooi等[8]的研究报道指出,当踝臂指数降低到0.9以下时,患各种心肌梗塞和心血管疾病的风险会大大提高。该研究结果显示,踝臂指数的比较中,斑块组患者ABI为(0.72±0.24),明显低于无斑块组患者 ABI为(1.19±0.51),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样印证ABI下降有可能预示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

表1 患者临床资料比较(±s)

表1 患者临床资料比较(±s)

组别 年龄(岁)TC(mmol/L)HDL-C(mmol/L)LDL-C(mmol/L)斑块组(n=50)无斑块组(n=50)F值P值59.7±8.3 60.9±7.2 1.862 0.611 6.02±0.42 5.35±0.65 0.832 0.243 1.06±0.17 1.21±0.22 0.632 0.174 2.66±0.67 2.53±0.56 1.135 0.232

血液同型半胱氨酸(HCY)是人体健康的一项重要指标。当同型半胱氨酸浓度明显升高时,诊断为高同型半胱氨酸,它是心脑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是发生动脉粥样硬化的独立危险因子。高HCY通过多种途径损失血管内皮细胞,刺激血管平滑肌细胞生产,从而阻塞血流通路;加速动脉血管壁内酯质沉积;影响动脉壁蛋白分子结构,加速斑块钙化;促进血管壁炎症反应等引发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9]。该研究结果显示,同型半胱氨酸水平的比较中,斑块组患者HCY为(19.11±5.62)μmol/L,明显高于无斑块组 HCY(12.26±2.47)μmol/L, 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同样印证同型半胱氨酸水平(HCY)的升高可能导致动脉粥样硬化形成。有研究显示[10],颈动脉易损斑块会有大量炎性反应,形成新生微血管,是引起血管栓塞的重要原因,血栓会导致急性心血管病发病。此外,易损斑块也是引发脑卒中的重要因素。该研究对斑块组患者分为稳定组和易损组,作进一步的斑块稳定性与踝臂指数、同型半胱氨酸水平相关性分析,分析结果显示: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与踝臂指数无关(P>0.05);与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呈负相关性(r=0.653,P<0.01),即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可以进一步预测斑块稳定性。

凌聪等[11]对同型半胱氨酸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早期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做出大量研究,结果发现,斑块组患者HCY水平 (18.78±3.42)μmol/L 明显高于无斑块组(12.05±3.05)μmol/L,易损斑块组患者血浆HCY水平(22.05±5.76)μmol/L明显高于稳定性斑块组(17.06±4.96)μmol/L,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该文结果相一致。另外,廖富彪等[12-15]在近两年的研究中以表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与 HCY水平呈负相关性(P<0.01),暗示HCY对斑块稳定性的早诊具有重要意义。

综上所述,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可以通过测量ABI和测定血浆HCY,更早地预测、诊断颈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程度,尤其对于无症状患者可早期识别斑块性质,做好疾病治疗。但由于该研究病例样本量偏少,存在证据力度不足的缺点,尚须要进一步进行更大规模的前瞻性临床研究。

[1]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修订委员会.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10[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11,39(7):579-616.

[2]Waid Ds,Law M,Morris JK,et a1.Homocysteine and cardiovascular disease:evidence on casuality from a meta analysis[J].BMJ,2002,325(7374):1202-1206.

[3]Grant EG,Benson CB,Moneta GI,et al.Carotidartery stenosis:grayscale and doppler ultrasound diagnosis.Society of Radiologists in ultrasound consensus conference[J].Ultrasound Q,2003,229(4):190-198.

[4]Libby P,Okamoto Y,Rocha VZ,et al.Innanunation in atherosclerosis[J].Circ J,2010,74(2):213-220.

[5]张敏青,颜橙红.老年患者动脉弹性与颈动脉斑块超声分型分析[J].中华老年医学杂志,2013,32(12):1283-1284.

[6]Hong JB,Leonards CO,Endres M,et al.Ankle-brachial index and recurrent stroke risk:meta-analysis[J].Stroke,2016,47(2):317-322.

[7]Qiu J,Zhou Y,Yang X,et al.The association between ankle-brachial index and asymptomatic cranial-carotid stenosis:a population-based,cross-sectional study of 5440 Han Chinese[J].Eur J Neurol,2016,23(4):757-762.

[8]Hooi JD,Kester A,Stoffers H,et al.A symptomatic perip heral arterial occlusive disease predicted cardiovasc ular morbidity and mortality in a 7 year follow up stud[J].J Clin Epidemiol,2004,57(3):294-300.

[9]McCully KS.Homocysteine and the pathogenesis of ather osclerosis[J].Expert Rev Clin Pharmacol,2015,8(2):211-219.

[10]王怡,段云友,张莉.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及弹性定量指标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诊断的预测价值[J].中华医学超声杂志:电子版,2013,10(9):735-740.

[11]凌聪,薛亮,李小悦.血清胱抑素C和同型半胱氨酸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早期诊断中的应用[J].中国医学创新,2016,9(26):108-111.

[12]廖富彪,周颖玲,陈竹君.血清CRP与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颈动脉粥样斑块的相关性分析[J].锦州医科大学学报,2017,38(1):26-29.

[13]彭镇委.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压变异性和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性研究[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2017,28(6):675-676.

[14]李文静,赵统兵,吴华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压变异性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关系[J].实用临床医学,2017,18(6):16-18.

[15]易月婵,李勤,徐宁,等.原发性高血压并发缺血性脑卒中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研究[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6,9(2):43-44.

猜你喜欢
半胱氨酸颈动脉硬化
山东:2025年底硬化路铺到每个自然村
血清高同型半胱氨酸在多发性骨髓瘤治疗及预后中的临床意义
Apelin-13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磨削硬化残余应力分析与预测
额颞叶痴呆伴肌萎缩侧索硬化1例
三维超声在颈动脉内膜剥脱术前的应用价值
脑微出血与颈动脉狭窄的相关性分析
S-异戊烯基-L-半胱氨酸对辐射诱导小鼠DNA损伤的保护作用
同型半胱氨酸与慢性心力衰竭合并肾功能不全的相关性分析
祛脂定斑汤联合辛伐他汀治疗颈动脉粥样硬化痰瘀互结型3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