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实送教国培 激活校本教研
——开州区送教国培的实践探索

2018-06-30 02:39重庆市开州区教师进修学校黎万江
重庆与世界(教师发展版) 2018年6期
关键词:开州课例研修

□文/重庆市开州区教师进修学校 黎万江

一、开州“送教国培”基本架构

开州区的送教国培,遵循教育部“诊断示范、研课磨课、成果展示、总结提升”四个阶段的顶层设计,但是,又不完全拘泥于这个阶段划分。我们的送教国培聚焦开州教师特别需要的“课堂教学有效性”这个主题,并针对性地把这个主题分解为“教学目标的确立与达成,教学板块的建构与实施,教学主问题的预设与生成,教学效果的检测与巩固”四个小专题,把每年的12天送教培训分成四轮,每轮3天,每轮聚焦解决一个基于“课堂有效性”的小专题。

我们以“教学目标的确立与达成,教学板块的建构与实施,教学主问题的预设与生成,教学效果的检测与巩固”四个专题为纵向的经线,以“诊断示范、研课磨课、成果展示、总结提升”四个环节为横向的纬线,以“线上自主研修、线下集中研修、返岗校本研修”三个阶段为流程,强化“线上”建构理论框架、“线下”强化实践体验、“返岗”落实转化提升,全过程激发学员参与的主动性,大大提高了送教下乡培训的实效。

这个架构的特点是:每轮的线下集中研修都有“诊断示范、研课磨课、成果展示、总结提升”四个环节,这四个环节并不是按时间先后顺序依次实施,而是交替在进行,并且核心是“研课磨课”和“成果展示”两个环节,学员是在研磨中展示,在展示中研磨,研磨和展示反复循环交替;我们把“诊断调研”主要放在训前开展,“总结提升”主要安排在返岗后完成。在自主研修阶段学员也要研课磨课,比如,学员要准备集中研修的说课、上课展示,必须要在学校内与同伴反复研磨,优化教学设计。返岗后学员要上好汇报课,也要反复进行研课磨课。研课磨课活动这个核心环节,贯穿在全过程始终。

我们区的送教国培初步实现了 “网络研修”“送教培训”“校本研修”的整合,“线上网络研修”——以“四个一的作业”为载体,构建基于主题的理论框架;“线下送教培训”——以“四个环节”为手段,检查自主研修成果,强化实践体验;“返岗校本研修”——以“四个一的任务”为抓手,实现转化提升,培育研修常态。

二、开州“送教国培”方案设计

开州区于2014年与教育部课程教材发展中心签订共建国家课改实验区合作协议,成为国家课改实验区,2015年上半年,课程中心选派南京专家到开州区指导开展“课例研修”活动。

课例研修是立足学校,基于问题,根植课堂,着力改进教师课堂教学行为的行动研究,是以课例作为教师学习和反思的载体,在教学行动中开展理论学习、课堂实践的专业研修活动。课例研修能够契合教师的现实需要,能解决教师实践中的具体问题,是很受广大教师欢迎的研修方式。

开州基于课例研修,做实送教国培,注重激活校本。通过“同伴互助”与“专业引领”“课例研磨”与“课例展示”“多人同课异构”与“一人同课多轮”的有机结合,促成了“教育理念”到“教育行为”,“教学规律”到“教学实践”的有效转化,切实提升了送教国培的实效性,推进了校本研修。

开州的具体做法就是突出“五个注重”:

(一)注重课例研修的文献学习

学习是行动的基础,理论是实践的指南。开州启动送教国培第一步就是研读教育部《送教下乡培训指南》,学习重庆市继教中心田伟主任关于《送教下乡培训指南》的解读。研学“课例研修”方面的理论文献,比如学习顾泠沅著《行动教育 教师在职学习的范式革新》、齐渝华主编《怎样做课例研修》、夏雪梅著《以学为中心的课堂观察》等文献,举办“课例研修”研学论坛,通过论坛交流,集思广益、碰撞智慧、共享感悟,提升理论水平。

(二)注重送教国培的问题导向

“送教国培”必须基于问题导向,因此,首先必须摸准一线教师的课堂短板和问题需求。

开州区通过教研员深入乡村学校教学视导、乡村教师课堂教学水平测评等方式开展诊断调研。这里特别要说明的是,开州区从2015年就开始开展了义务教育学校教师课堂教学水平测评,两年一轮要把全区学校测评完,测评工作由进修校牵头,根据学校规模每所学校随机抽6-12位教师作为测评样本,比如一所较小规模的小学,要随机抽取2名语文、2名数学、1名科学、1名英语(或道德与法治)共6位教师参加测评。测评结果作为学校综合考核的重要权重。这个测评过程就是一个系统全面的诊断过程,因此,进修校对全区教师课堂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了解比较全面深入。通过专家的分析论证,我们发现,开州教师教与学的普遍性问题是课堂低效问题,亟待解决的问题是课堂教学的盲目性、随意性、碎片化。

(三)注重送教国培的顶层设计

找到了问题就找到了行走的方向。如何高效快捷、有的放矢地解决问题?顶层设计就是解决问题的路线图。

开州“送教国培”顶层设计包含四方面的核心内容:

一是明确研修方向。我们基于提高课堂有效性目的,针对课堂教学的盲目性、随意性、碎片化、低效化等亟待解决的问题,就送教国培每年的四个轮次,每轮确定了一个小专题:通过“教学目标的确立与达成”研究,解决课堂教学盲目性问题,通过“教学主问题的预设与生成”研究,解决课堂教学碎片化问题,通过“教学板块的建构与实施”研究,解决课堂教学随意性问题,通过“教学效果的检测与弥补”研究,解决课堂低效化问题。

二是拓展研修时空。为了保障送教国培效果,我们针对性地拓展了研修的时空,训前自主研修——备课试课,训中集中研修——研课磨课,训后返岗研修——学课仿课,始终围绕课堂下功夫、做文章。

三是保障研修效果。首先是时间保障:线上自主研修、线下集中研修、返岗校本研修相结合。其次是专业保障:一是“小班化”教学、“2+5+1”团队、“ABC”协同;二是教研员、辅导老师、培训师都必须提前踩好点、备好课。再次是服务保障:班主任管理服务,基地校后勤服务,辅导老师专业服务。

四是规范研修路径。

(1)课例准备

一是确立课例。根据课堂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选择亟待解决、切入口较小、可操作的具体问题确定研修主题。根据研修主题选择合适的课例。

二是研制量表。根据研修主题,优化实施方案,编制合适的课堂观察量表。

三是自主设计。培训师和所有参培学员根据确定的主题和课例,先行备课,做好说课、讲课准备。

(2)课例研磨

一是说课展示。先是分组人人说课,再是每组随机抽取1人班级说课(每人用PPT展示),说课时把握诊断学员的问题,互动建构新的课例。

二是课例初展示。每位教师在小组内展示教学片断。同时观课教师按照观察量表,客观记录课堂呈现的真实数据和细节。课后及时汇总数据,依据数据对课堂教学进行量化与质性相结合的具体分析,及时重新建构课例。

三是课例再展示。重构后的教学设计,每组随机抽取一位教师展示,与培训师同课异构。课堂观察者依照前次观察表、观察任务和观察点,再次实施课堂观察,记录、统计、汇总观察数据。

对前后两次课堂观察记录的数据进行对比分析,观课组重点从“变化”的角度汇报,让老师们感受到原来的问题是否改进,是怎么变化的,是否呈现新的亮点,这个主题还有没有存在其他问题?

(3)课例转化

一是提炼策略。对比分析两次观察记录的数据,重点分析问题呈现的原因及变化背后的设计理念,从“变化”的角度进行深度追问、反思,提炼出解决教学问题的经验和策略。

二是撰写报告。每位学员在完成以上各项活动后,将两次教学设计、两份数据分析、生成的方法策略、个人感悟等整理成完整课例研修报告。

三是推广成果。培训结束后,学员将送教国培的这种研修方式以及研修成果在自己学校予以推广应用。

(四)注重送教国培的工具开发

“研课磨课”是集“学习、研究、实践”于一体的体验式研修。学什么?研什么?课堂观察量表就是导向性工具。

我们先后开发了“教学目标的确立与达成观察量表”“教师课堂提问观察量表”“教学效果观察量表”“教具学具使用观察量表”“教师课堂语言课堂观察量表”“教师课堂行走路线观察量表”“师生互动情况观察量表”“小组学生合作学习观察量表”“学生学习状态观察量表”“优化教师教学行为再建构记录表”等多个课例研修观察量表,有效提高了研课磨课的针对性、有效性。

(五)注重送教国培的过程优化

开州“送教国培”环节,注重抓了三个方面,一是强化“人人参与”,在参与的体验中生成经验,在经历中生成能力。二是注重“过程展示”,展示与研磨反复交替进行,以“晒”促学促研。三是重视课例理论研学与实践探索的有机结合,用理论优化实践,在实践中升华理论。

三、开州“送教国培”实施流程

下面以第一轮培训,“教学目标的确立与达成”培训专题为例,具体介绍开州“送教国培”的实施流程。

(一)线上“自主研修”

作业1“一份资料汇编”:研究学习有关“教学目标”“课例研修”理论文献,收集相关学习资料,整理汇编不少于1万字的学习资料小集子。

作业2“一个研修汇报”:根据理论学习,结合实践体验,做好“教学目标知多少”10分钟的PPT汇报准备。

作业3“一个说课课例”:基于培训主题,对指定的课题备好课,做好10分钟PPT说课准备。

作业4“一份讲课课例”:教师在自己的学校先行试说试讲,在教研组内研课磨课基础上,做好上课展示的准备。

教研员(培训师)、辅导教师同期做好备课准备、研制观察量表,特别是做好针对性微讲座和示范课准备,年轻教研员还要进行试讲。

(二)线下“互动体验”

互动体验,我们主要以“晒”的方式推进,晒准备、晒过程、晒成果,以晒激发自尊,生成培训的主动性、能动性。

学员报道时展示学习汇编的资料。“晒”学员的学习态度、学习深度,达成资源共享、交流共进的自我研修效果。

1.互动体验第一天

分组、分班人人展示,“晒”学员的学习能力、感悟能力,达成“教导别人就是教导自己”的互相培训效果,这个环节特别具有对于每个学员的培训基础的诊断功能。

上午:组内展示,随机抽取部分位教师汇报研学心得“教学目标知多少”,另一部分教师说课展示。辅导教师逐一点评,然后辅导教师主持研讨交流,取长补短,小组集体优化说课课例。

下午:班级展示,随机抽取代表参加班级说课展示,每组1人,晒小组课例共建成果,拓展思路与策略。小组代表抽签确定,确保人人精心准备,代表的得分就是该组内每位教师的得分,促使同伴真诚互助。随后,教研员逐一点评指导。

然后教研员基于主题、基于课例,生成微讲座:“教学目标统领教学行动”,帮助学员梳理思路、统整观点、破解疑难。

晚上:学员统整自主学习、交流分享和专家引领的智慧,及时优化教学设计,准备第二天课堂教学展示课例。

2.互动体验第二天

全天:小组内课堂教学片段展示,辅导教师进行逐一点评和个别指导。然后研讨交流,第二次小组集体建构教学设计。“晒”学员及辅导老师对课题、对培训主题的理解能力、把握能力。

晚上:学员深度反思,继续优化教学设计,准备第三天班级展示。

3.互动体验第三天

上午:每组随机抽取一名学员参加班级同课异构展示。实际操作中是分成两个大组同时进行,这样才能在一半天内完成5位教师的集中展示。其他教师开展课堂观察,观课教师合理分工,按照观察量表,客观记录课堂呈现的真实数据和细节。

下午:前半程班级集中,观摩名师同课示范,其他教师继续进行课堂观察;

后半程在辅导教师主持下,分小组进行课例重建,进行深度追问、反思,提出解决问题的策略和课堂重构建议。

“晒”学员、辅导老师以及教研员的课堂艺术、综合素质和课例建构能力,进一步唤醒自尊心、激发能动性、体验获得感。

晚上:学员对比反思自己与同伴、与培训师课例的差距,再次优化教学设计。同时,总结自己的实践体验与研修收获,选择自己感受最深刻、最受用的方面,撰写《教学行为改进方案》 (后续逐步完成)。

(三)返岗“转化提升”

学员返校后要完成基于培训主题的“四个一”的任务:上一堂汇报课(将反复打磨优化的课例展示汇报),举办一次基于培训专题的微讲座,以送教培训的流程为样板,组织一次基于培训主题的课例研修,写一篇小文章或研修心得。学员要上传相关资料的电子文本和过程的影响资料,送培团队在其间要深入乡村学校跟踪督导。以此推进培训成果的转化应用,实现教师教学行为的持续改进,推进校本研修常态化。

四、开州“送教国培”实践体会

(一)助推了从“培训”向“研修”的理念转型。在关系上,变“上对下训导”为“平等互助”;在身份上变“培训教师”为“研修同伴”;在态度上变“被培训”为“真研修”;在效果上变“关注共性”为“共性与个性发展相结合”。改变了“被培训”“被学习”的被动局面。

(二)体现了成人“任务驱动下的愿景嵌入式学习”特征。通过训中 “晒准备”“晒过程”“晒成果”的多轮晒事活动,其核心是“晒自尊”,让每位学员站到了舞台的中央,站到了聚光灯下,充分激发了学员研修的积极性和自主性,保障了线上自主研修,线下互动体验,返岗成果转化的深度。

(三)达成了“自己培训自己、同伴互助共进”的效度。乡村教师的教学环境、教学对象、教学内容都相似,在教学上遇到的问题也类似,教师们展示分享的想法、经验和创新点,更接近乡村教师专业发展的生长点,很多时候能让老师产生“情理之中、意料之外”的惊喜,这种展示交流、智慧碰撞,能够有效推进乡村教师的共同发展。

(四)提供了基于“送教国培”的“校本研修”范式。基于“课例研修”开展的送教国培,为乡村学校提供了有效的校本研修范式,送教下乡培训学员掌握了这种方式,也自然成为了推进校本研修的中坚力量,发挥了送教国培对校本研修的示范引领作用。开州的各送培学校,以送教下乡培训学员为骨干,基于送教国培的范式引领,校本研修正蓬勃开展,常态化的校本研修生态正在形成。案例.高桥小学活动:备课试课—抽签上课+课堂效果测试—集体建构课例—课例再上+课堂效果再测试—名师同课示范+课堂效果测试—比较评课议课,发现差距,总结经验,形成共识。

五、开州“送教下乡”培训成果

(一)评价认可。在教育部匿名测评中,2015年开州区中西部送教培训,学员满意度位居重庆第二名;2016年中西部和幼师国培送教培训,学员满意率分别达98.96%、99.02%,均位居重庆市第一名;2017年开州中西部和幼师国培送教下乡综合排名居重庆市第一名。

(二)组织认可。2017年开州区报送的“联·挂·帮”构建高效协同支持服务体系被教育部评为“国培计划”首批优秀案例;这个项目同时还荣获2017年重庆市人民政府教学成果二等奖;我校郑贵成校长负责的课题基于“联·挂·帮”机制的区域教研深度转型实践研究被列为全国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7年度单位资助教育部规划课题。

(三)媒体报道。开州的送教国培,于2016年7月18日、2017年10月23日两次被《重庆日报》、2017年11月9日被重庆电视台宣传报道。

(四)质量提升。因为送教国培“课堂有效性”问题的解决,校本研修的有效激活,促进了育人质量的全面提升。在教育部发布的2016年义务教育质量监测报告中,我区学生学业水平评价属于良好水平,综合评价为7星,达到了创建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区县“学业水平必须达到Ⅲ级要求”的标准。其中,在教师的教学行为、艺体课时达标和语文课时超标的评价中获得了10星的优秀评价。◇

猜你喜欢
开州课例研修
中小学骨干教师“双减”项目式研修模式探索
开州:提升能级 跑出高质量发展“加速度”
花开烂漫——彩墨画瓶花课例
不谋全书者不足以谋一课——“整本书阅读导读课”研修心得
“研训导一体化”教师研修方式的实践与探索
课例
开州区“五建五化”扎实推进党性教育基地建设
开州清河店重建龙泉寺记碑简考
开州名人林贵福
只是“看起来很美”——由课例《蒹葭》引发的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