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层次生态修复实践模式探讨

2018-06-30 06:18钟倩文
卷宗 2018年15期
关键词:多层次实践模式生态修复

钟倩文

摘 要:生态修复工作作为当前全球自然生态、经济生态和人文生态退化等威胁的基本手段,并且孕育着巨大的研究和应用前景。我国修复生态学的研究,对生态系统退化的总体框架已有所认识,但是对生态修复与社会经济系统之间的相互关系研究较少,也缺乏对现有的修复模式。本文根据我国当前经济发展水平,对修复实践中出现的新方法、新技术、新问题不断从理论上加以总结升华,为提高我国生态修复项目的成功率和投入产出率作深入性思考。

关键词:多层次;生态修复;实践模式;探讨

生态修复是当前生态学和环境科学领域研究的热点问题,并且孕育着巨大的研究和应用前景,然而由于工程时空跨度大、修复对象复杂等特点,生态修复实践仍然存在着理论研究滞后、投入产出率相对低下、修复模式单一、项目达标情况难以监测等问题。在总结归纳实践经验的基础之上,根据生态修复的不同层次和阶段,将生态修复的实践模式由开始启动阶段到修复終点,自下而上串联成一个相互独立而又彼此联系的模式,即包含“点 ”、“线 ”、“面 ”和“多维立体 ”四种模式在内的多层次生态修复模式。多层次生态修复模式有以下两方面特点 : ①修复的对象在现有的物种、种群、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基础之上,增加了人类这一生态系统的重要组分,同时把社会经济等因素放在与科学技术同等重要的位置进行考虑,将其作为指导理论之一融入到生态修复的具体实践步骤中; ②与以往静态的单一修复目标不同,论文提出了一种层层递进、彼此联系而又环环相扣的动态、多层次修复模式,每一种模式都对应着生态修复的不同层次和阶段,层层递进共同构成生态修复的全部内容。

一、现阶段生态修复理论及实践模式中存在的问题

1.修复理论有待深入完善。恢复生态学的理论研究和生态修复的工程实践被认为是目前该领域研究的两极。作为生态学的分支理论,恢复生态学较少考虑到人类以及社会经济的因素;而生态修复作为一项综合性强、时间跨度大的实践工程,还须考虑社会经济学方面的理论;并且人不但是生态修复的设计者和参与者,而且作为“社会-经济-自然复合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成为被修复的对象之一。因此,需从社会、经济等层面加强生态修复理论研究。

2.修复目标和模式偏于静态。修复目标通常趋于静态是目前生态修复模式存在的重要缺陷之一,而自然界的发展规律极少是静态的,生态系统也永远处于发展变化中,这就导致了生态修复也须是一种动态的过程,偏静态的生态修复模式不符合自然发展规律。因此按照发展的观点,提出一种动态的、连续的修复模式是提高生态修复项目成功率的必然选择。

二、多层次生态修复实践模式的构建

在总结前期生态修复实践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一种新的修复模式,一方面将社会、经济、政治和文化等因素与生态修复的科学技术综合考虑;另一方面根据发展的观点,将生态修复的实践模式由开始启动阶段到修复终点自下而上串联成一个相互独立而又彼此联系的发展式修复模式,每一个模式都是修复的步骤和层次之一,相互连接、层层递进共同构成修复的全部内容。根据生态修复的不同层次和阶段,将生态修复实践分为四种模式,其形象的表述为“点”模式、“线” 模式、“面”模式和“多维立体” 模式。这四种模式相互联系,并呈递进发展的关系,可以是从较低的起点,如“点”模式逐步向前推进(用实线箭头表示);对生态系统保护较好的区域做进一步的改良,则可从较高的起点,如从“线” 模式起实现跨越式发展(用虚线箭头表示),详见下图所示。

图 1:多层次生态修复实践模式

1.“点 ”模式

“点 ”模式是在物种层面上对退化生态系统进行的生态修复。生态修复对物种层次的研究是较为基础的阶段,其中对植物修复的研究较为普遍,具体的研究和实践内容可以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1)选择能够适应特定区域环境的物种,并在时间和空间层面上进行合理的乔灌草搭配。这方面已经开展了广泛深入的研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适合工业废弃地修复的植物,有些物种层次修复的研究还受到了遗传学和进化论思想的影响,认为要实现修复目标,首先要了解当代各物种的遗传结构,即要了解遗传的多样性的空间模型。

(2)加强对参照系植被组成与生态因子的研究

人工干预下的植被修复只能在遵循其内在自然规律的基础上改善其中的某个或某几个因子,从而改善其生存环境,促进植被的自然繁衍、演替,使整个生态系统向良性方向转化。这就要加强对参照系的研究,选择合理的参照系,按照参照系的物种组成结构和环境特点来组织设计植被生态修复的具体步骤。

2.“线”模式

“线 ”模式是根据生态系统内部的食物链、能流、物流以及营养级等相互关系对退化生态系统进行的修复,即在通过“点 ”模式对物种进行修复的基础上,加强对生态系统中物种组成结构及其相互关系的研究,以期通过修复或重建物种之间的各种相互关系,加快修复的速度、提高修复的质量。“点 ”模式起到了保护重点物种的作用,同时开启了退化生态系统向良性方向的修复和转化,但仅靠某种或某几种物种的修复还不足抗衡生态系统的复杂性及其所带来的波动,在“点 ”模式基础上进行“线 ”模式的修复。

3.“面”模式

(1) “面 ”模式的内涵及其价值

“面”模式是指结合社会、政治和经济等方面的因素共同促进生态系统的修复。作为一种跨学科的修复模式,是促进生态修复成功的必然性选择。目前生态修复在科学技术方面研究较为集中,然而若要使修复工程顺利进行,则不能忽略社会、政治和经济等因素对工程实施的绝对影响与干扰制约,因此须加强对“面 ”模式的研究和应用。跨学科的研究,势必不能抓住历史机遇取得突破,因而会被边缘化。当前“面 ”模式可以使用生态修复系统技术实践工程通过合理有效的产业化运作获取社会、经济和政治层面的支持,增加人们对于生态修复的兴趣和热情,并且突出了生态修复对人们社会的价值,从而大大提高生态修复的力度和进度,并使生态修复的胜过得到不断的巩固。

4.多维立体 模式

“多维立体”模式认为生态修复还需要从思维的思维立体的空间角度来出发,这四个维度分别为:土壤、水、大气以及生命体。将这四个维度融合在一起并进行铜盘考虑才是生态修复的最高的层面,这种修复的模式称为“多维立体”模式。这种模式上的点、线、面修复阶段完成的基础上,通过改变人们的思想和一定的行为,使人类的每一项的活动都能达到综合性的控制境界,从而实现全球生态系统整体的生态修复。

生态修复的四种模式相互联系,而且是一个个层层递进、环环相扣、不可分割的综合体。纵观这4种模式:“点”及“线” 模式时技术性层面的生态修复工作,是相对较为基础性的阶段控制措施。而“面”模式是跨学科的修复,主要是借助科学性的技术控制措施与社会经济等学科的合力共同来促进生态修复工作,而“多维立体” 模式则是全球范围内对人类文化的修复工作,是生态修复的最高境界,只有一次遵循四步原则才能使生态修复能成为促进生态平衡、社会进步以及经济发展的催化剂。

三、结语

总之,生态修复的四种模式之间是相互进行联系的,而且由于实践经验以及数据资料不足,依据四种模式的具体研究内容还不够全面的前提下,还要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有待于后续相关的研究进行扩展补充。生态修复是一个永远处于发展阶段的实践工作,不断的提炼新技术、新理论,使生态修复的理论获得更多的补充和更新。

参考文献

[1]张文波,孙楠,李洪远.多层次生态修复实践模式及其理论探讨[J].自然资源学报,2009,(11)

[2]王霖琳,胡振琪.资源枯竭矿区生态修复规划及其实例研究[J]. 现代城市研究,2009,(7).

猜你喜欢
多层次实践模式生态修复
辽河生态廊道景观恢复之路
《无机材料物理性能》教学方法与实践模式初探
关于构建我国公共法律服务体系的思考
多层次案例教学法在独立学院统计学教学中的实践
景观都市主义思想下的“废弃景观”修复研究
滨水驳岸景观生态修复及空间艺术设计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