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影视化妆的艺术特性

2018-06-30 04:56王艺
卷宗 2018年18期
关键词:艺术特点

王艺

摘 要:影视化妆是影视创作过程中一个无法逾越的流程,通过这一艺術创作形式所形成的影视造型,具有多侧面、多层次、多样化的审美特性,同时,作为艺术审美的物化形态,影视化妆又集中表现出大众文化消费心理对影视造型的审美期许,这要求影视化妆的艺术实践不能仅作用于影视作品局限空间,还要加强对受众的心里研究。本文针对影视化妆艺术的特点展开探讨,并进一步阐述影视化妆的表现手段。

关键词:影视化妆;影视造型;艺术特点;表现手段

影视是一种综合艺术,围绕着演员这一主体存在大量创作要素,“化妆”就是其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正所谓“艺术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影视作品在创作过程中必然存在一定程度的艺术夸张,依据一定的时代背景、历史真实、人物特征等进行艺术修饰,如布景、道具、灯光等,针对人物的艺术修饰——化妆——无疑是一个关键,一般来说,人物是影视剧作品的“灵魂”,是表现主体,化妆工作的开展要依据人物职业、性格、身份等多种要素确认;毫不夸张地说,一部影视剧中“化妆师”才是真正的人物创造者,着眼于外形、融合于内心,化妆艺术水平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影视剧的质量。

1 影视化妆的艺术特性分析

影视化妆虽然是一种综合性艺术,但它仍然有自己所能够发挥的范围局限,相比同样着力于表演的传统戏曲的舞台化妆而言,影视化妆具有人物逼真性、造型连续性、装饰生活化三大特征,较为禁忌过度夸张、震撼的色彩运用。究其原因,传统戏曲等舞台表演形式,局限于一个固定的空间,且在布景、道具等方面的准备工作,不及话剧、小品等物态形式丰富,采取震撼力较强的化妆艺术,能够帮助观众快速形成代入感,并冲淡空间局限造成的情感不足;关于表演层面化妆艺术差异研究不属于本文研究范围,论文不做过多分析,影视化妆艺术的艺术特性具体可概括为以下三个方面。

1.1 人物逼真性

电影、电视剧的画面展示是通过银幕、屏幕介质实现,化妆所实现的人物逼真性,或者说影视剧人物与现实人物的贴近性,能够更好地让观众产生共鸣,因此,化妆师要尽量避免影视人物造型的“脸谱化”,通过极其自然的化妆艺术,凸显出人物特征、背景、性格等。当然,这种“逼真性”并不是实实在在的“现实逼真”,而是通过艺术加工而形成的“逼真”——最终的效果呈现,不能让观众发现明显的“被加工”痕迹。例如,在电视剧《平凡的世界》中由佟丽娅饰演的“润叶”这一角色,前期以淡妆为主,眉毛自然、温柔乖巧、妆容素净,衣着比较素雅,加上表演过程中透露出的纯真,为观众呈现出一个不谙世事的少女形象。后期“润叶”这一角色随着剧情跌宕起伏,化妆方面的变化在对比之下立即凸显,自然的眉毛改为略长一点眉,眼线自然上挑,面部化妆的色彩对比变强烈(如肤色的改变),配上八十年代为主的服装,整个人物形象立即变得冷峻;成熟 很显然,真实的年代容装不会出现如此强烈的变化,影视化妆的逼真性,最终仍是为了满足艺术表达的需求。

1.2 造型连续性

影视是“视觉的艺术”,影视作品播放是处于连续动态变化之中的,不存在“中场休息”的情况,因此人物形象也应该是连续性的,同时在连续性的基础上保持“动态变化”。但从拍摄角度分析,整个影视剧的生产过程是断断续续、甚至是跳跃性的,并不会按照播放顺序来执行拍摄顺序——基于此,影视剧中演员的化妆就更需要保持连续性,过于突兀或变化的特征(如脸型、发型等),会严重破坏作品的艺术完整性。

例如,一部电影通常为90-120分钟,整个故事架构要完整的叙述,必然存在时间比例扩大和缩小两种情况。以《集结号》这一部战争题材电影来说,大陆地区版本为124分钟,从连长“谷子地”组织阻击战开始,到影片结束找到烈士遗体,整个故事架构的时间跨度为十几年,排除特定场景下的人物化妆需要(如战场受伤)之外,还必须要从细节入手,来表现出主角“谷子地”的年龄增长、衰老状态,这种造型的连贯性是存在较大的“跳跃性”的。相应的,一些电影造型的连续性几乎是“恒定状态”,如《罗拉快跑》这部电影中,设定主角“罗拉”必须在20分钟内完成任务,而整个电影的放映时间为80分钟,所以时间比例呈现出“扩大”的状态,正常情况下人在20分钟之内会发生多大的改变?因此从化妆角度上分析,“罗拉”这一角色的化妆几乎是“定版”。

1.3 装饰生活化

装饰是影视剧化妆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影视剧与戏曲之间的最大差异,后者强调“粉墨登场”,而影视剧中尽管有一些服饰、配饰方面的要求,但整体上仍与生活化保持一致性。即便在影视剧之中,戏曲表演仍与影视剧中人物有明显区别,这就要求化妆师具有全局性观念,在注重人物化妆造型整体性的同时,能够深入观察生活。

2 影视化妆艺术的表现手段

结合前文内容,可知影视化妆艺术并不局限于演员的面部,还需要综合考虑人物性格、社会背景、剧情定位等要求,以演员的身体为“载体”,容纳全部需要展示的要素。当然,演员头部是最主要的表现空间,也是最能够突出人物特点的化妆部位,眼睛、鼻子、眉毛、嘴唇、发型等,既要符合时代背景,也要符合人物背景,因此化妆师实现需要结合演员自身的情况(如体态、身高等),给出一个较为合理的定妆方案。其中,在表现手段方面难度较大的是“变化”,从中年到老年的变化,从一种身份到另一种身份的变化,例如一个“阔少爷”沦落为“街头乞丐”,仍然是同一个演员,但在角色定位上却差之千里;具体的化妆表现手段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绘画化妆手段。这一手段较为常见,即采用色彩绘画的方式进行化妆,具有一定的夸张色彩。例如在一些神话题材、魔幻题材、武侠题材等影视剧中,表现人、神、魔不同角色的身份特征,绘画化妆手段具有明显的效果。国内绘画化妆普遍采用的是底色材料,突出润滑性、透明性,以此来展示皮肤质感。

第二,整形化妆手段。绘画化妆的方式具有一定局限性,无法突出立体质感,而“整形化妆”的方法是采取一些辅助工具实现的,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弥补演员的“先天条件”不足,如口腔、眼睛、鼻腔、发套等工具,可以更加接近角色定位要求。此类化妆手段的应用具有明显目的性,如主角脸部受伤要求表现出“浮肿”,可以安装假牙来改变脸型。

第三,塑形化妆手段。这类化妆手段主要在一些特殊造型中使用,如神话题材中的“妖魔鬼怪”,塑型化装的主要工具是橡胶造型零件,或者采用肤蜡等化妆材料来进行装扮,将演员原本的面貌遮掩起来,如六小龄童版《西游记》中的“孙悟空”造型、“猪八戒”造型等,都是用了假胡须、假耳朵、假毛发等来进行装扮。

第四,气氛化妆手段。这一手段的应用通常结合场景需要展开,如战争影视剧中常见的伤痕、流血、绷带等化妆,观众能够感知到演员“受伤很重”,又如情感戏中的“流眼泪”、“吐血”等化妆,都能够很好地渲染场景氛围。

3 结束语

整体而言,随着近年来我国影视产业的快速发展,竞争也越发激烈。影视作品中人物造型是首当其冲的评价对象,这就要求加强影视化妆艺术的水平提升。事实上,许多国内外经典影视作品,都与其所塑造的经典荧幕形象密不可分,如林青霞之“东方不败”、费雯丽之“乱世佳人”、奥黛丽赫本之“罗马假日”、马龙白兰度之“教父”,而这些经典的形象又恰恰佐证了化妆艺术的重要性。

参考文献

[1]王宝峰.试析化妆造型在影视剧中的运用[J].教育观察(上半月),2017,6(17):140-141.

[2]赵丹妮.浅谈戏剧舞台化妆与影视化妆[J].黄河之声,2017(07):122.

[3]赵丹妮.基于审美特性分析影视化妆造型[J].西部广播电视,2017(07):122.

[4]孙小平.论影视造型艺术与审美特性[J].电影评介,2012(08):45-46.

猜你喜欢
艺术特点
浅谈工笔女画家蒋采萍的绘画
浅析贝多芬奏鸣曲《悲怆》第一乐章
文学作品与舞蹈的艺术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