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生为本,搞好小学语文教学

2018-07-01 15:34黄庆华
世纪之星·交流版 2018年1期
关键词:以生为本小学语文

黄庆华

[摘 要]心理学家罗杰斯指出:“学习过程应始终以人为本,应坚信学习者可以自己教育自己,发展自己的潜能,最终达到自我实现。”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我们要自觉转变观念,在基于充分了解学生学情的基础上,善于运用各种教学方法和教学艺术,克服课堂教学中存在的“三多”(即教师讲得多、问得多、控制限制得多)和“三少”(即学生读得少、练得少、自主探究得少)的弊病,让学生在知识的内在联系上,运用已有的知识去分析、思考、理解、掌握新知,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成为真正的主角。

[关键词]小学语文;課堂教学;以生为本

一、构建“以生为本”的小学语文课堂,体现学生的主体性

1.积极互动,构建和谐师生关系,促进学生主动发展

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要建立师生积极互动、立足于促进学生主动发展的和谐教学双边关系。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力争做到以下几点:

(1)注重发展。把学生的发展作为小学语文教学改革的起点和依据,加大对原有传统小学语文教学中不合理的行为方式和思想观点进行改革的力度,确立学生主体性地位。因此,要求教师必须树立以下基本的小学语文教学思想和观念:将学生视为具体的、活生生的、富有个性的、不断发展的个体和群体,需要对其给予充分信任、尊重和关怀,给每个学生提供思考、创造、表现及成功的机会;实现有特色的小学语文教学,从整体、全局出发,使每个学生都能主动学习,积极地发展自我。

(2)强调师生交往。构建互动的、和谐师生关系、教学关系无疑是重要的。小学语文教学过程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统一,这种统一的实质就是交往。教师是学生的朋友,是学生在语文学习道路上的引路人。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是创造和谐气氛的关键,因此教师要尽可能地让课堂走向民主、宽容,给予学生更多的空间。教师要尊重学生,对于学生的发言要给予肯定,对他们的观点要重视,必须清楚地认识到每一个学生都有着自己的独特性,其发展的潜在与可能也不尽相同,要多理解他们存在的不足,尽可能地多表扬他们。

2.“教学做合一”,将学生主体性与生活性结合

语文来源于生活,因此,加强学生对生活知识的积累是构建“以生为本”高效课堂的核心。广大教师要将语文教学融入生活、社会、自然中,打破课堂的局限,将课堂还给学生,体现出学生的主体性。当学生踏入自然时,就能通过实地的考察、询问、观察,感悟大自然的神奇,同时,也有助于他们“听说读写”能力的提升。

生活中自然性的资源主要包括:自然形态(如茫茫大海、冰雪风霜、连绵山峰等等),还有人工打造的形态(如花卉园林、农田果园、大坝水库、人工防林等)。学生通过走进自然,实地考察,感悟自然,拓展了眼界,丰富了课堂教学。他们将实地感受景物的方法以及内心的感悟在班中进行交流,就会加强同学之间的合作精神、创新意识和求知欲望。

二、关注差异,制定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

无论是任何教学,都需要有一定的教学目标,任何科目的教学都需要教学目标辅助,通过不断的实施达到最终的教学效果,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每一个班级中的学生都有不同的特点,学习的动力、态度、个性、能力都存在很大区别,作为教师,一定要充分了解学生的这些特点,根据不同的学生布置差异化的教学任务,可以是识字、阅读或者是写作等任务,依次进行分层教学,指定不同层次的教学任务。例如:可以将一个班的学生根据学习特点分成三个层次,分别是A、B、C,其中A层次的学生学习能力较强,你有很好的学习基础,教师可以重点培养学生对知识的拓展,鉴赏和创造能力,位于B层次的学生学习能力有待提高,基础略微差一点,教师可以重点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要求他们理解,关键的句子和文章的基本内容,C层次的学生学习能力相对薄弱,基础也不好,教师在教学中可以让这些学生先从抄写,识记这些简单的知识点开始,再逐渐展开深一步对知识的练习和学习,每个层次的学生虽然学习能力和基础都存在一定差距,但是可以相互讨论和交流,发表自己不同的见解和看法,相互取长补短,在互帮互助中提高小学语文课堂的学习效率,让每个学生都能逐渐的进步,共同完成各项教学目标。

三、通过互动提高课堂效率

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无论是任何教学,都需要教师以学生的共同配合,任何一方单方面的投入都无法顺利的完成教学任务和教学目标,达到优质的教学效果,关于生本课堂的中心思想以学生为主,作为老师,一定要最大限度地把“教”变为“学”,通过这种方式,有效地释放学生的主体性。在日常的课堂教学之中,教师与学生的教学互动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教师与学生之间所体现的应该是一个良性的互动,教师的教学是对学生所学知识进行有效的引导和启发,帮助学生找到最好的学习方式,感受到学习的种种乐趣,学生通过对知识的学习产生思考和质疑,将自己的学习状态在课堂上及时反馈给老师。除了学生和教师之间的互动,学生之间也可以进行互动和交流,对于老师提出的一些问题,学生可以进行分组,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教师进行适当的引导,还有生本之间的良性互动,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之中,老师组织学生与教学客体,即文本之间的情景交融与认知对话,详细体悟作者透过文字所表达出来的情感与态度。

四、善于评析归纳学生

评析归纳是课堂教学的薄弱环节。学生个体间是有差异的,学生个体间的思维差异也很大,教师不能过于乐观地认为通过讨论与交流,所有学生对所学知识都有全面的认识,全面的掌握。因此,教师应针对学生的讨论交流适时引导学生进行全面清晰地归纳,帮助学生在发散思维后进行必要的聚合思维,在共享团队思维成果的基础上能够对所学知识有比较全面和正确的理解。让学生在抓牢基础知识的同时提高思维能力,整体优化诸要素,有序构建,在动态中不断发展完善。教师要引导学生树立科学的态度,学会评析、学会归纳。教师对于学生小组讨论后的发言进行有针对性的点评,一方面帮助学生形成完整的知识结构体系;另一方面也能够帮助学生整理思路,形成正确的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

总之,语文课堂教学效果有效性是一种过程,更是一种理念。它不仅关注知识的教育,更崇尚智慧的教育。它是语文教学的生命,是一篇大文章。让我们真正走进新课程,树立为学生多方面主动发展服务的教学立足点,把教学过程看作是对话、沟通、合作共享的活动,为学生主动探索和发现提供空间和机会,让学生积极参与学习语文,实现有效的、多向的和高质量的互动,从而实现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吴爱萍.探究当前小学语文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校外教育,2016(32).

[2]刘宗宝.小学语文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6(32).

猜你喜欢
以生为本小学语文
“生本教育”理念下高中有效体育教学模式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