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语文教学语言的使用原则和方法

2018-07-01 15:34苏胜莲
世纪之星·交流版 2018年1期
关键词:教学语言小学语文方法

苏胜莲

[摘 要]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指出:“教师的语言修养,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的脑力劳动的效率。”语文教学的重要的作用就是培养和提高小学生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而语文本身就是一门语言的艺术,语文老师在授课过程中展示给学生的除了知识本身之外,更多的是自己对语言文字的驾驭能力,教师的教学方式、教学风格、语言艺术感染力都会对学生产生深刻影响。对于模仿能力较强的小学生而言,教师的语言具有师范、引导和启蒙教育的多重作用。所以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开展的过程中一定要抓住小学生的学习特点,仔细揣摩小学语文的语言特征,切实把握教学语言的使用原则和方法,为小学生语言能力的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关键词]小学语文; 教学语言; 使用原则;方法

一、教学语言要规范

对于崇师心理正处于鼎盛时期的小学生而言,教师无疑就是智慧和权威的代言,他们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会对学生产生深远的影响。再加上小学阶段是儿童语言习得的关键时期,语言的品质对于后期的学习和发展也会发生重要作用,这两种重要的因素决定了我们一定要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规范化语言环境,促进有效教学的展开。除了规范的发音,不说脏话或者爆粗口,而且在讲话的过程中,吐字清晰、语速适中、语调自然这本身就是对学生的一种言传身教,比絮叨的说教效果要好很多。如果在课堂开展过程中,教师可以做到讲课抑扬顿挫,说话铿锵有力,妙语连珠,那样学生学习的兴趣会更加浓厚。

二、教学语言要富有情感

古人云:“感人心者,莫先乎情。”“夫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建议》中说:“在知识的活的身体里要有情感的血液在畅流,这是教学语言的生命、灵魂。”从以上的名言当中,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出情感性在教育教学当中的重要性。我国很多文章和课文中,都能够体现出作者内心的感情,而学生在学习当中,也必须体会这种感情,如何在教学的过程当中让学生体会到情感性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教学的语言应当充满感情色彩,力求达到“讲到庄严处,学生竦容端坐;讲到豪壮处,学生热血沸腾;讲到义愤处,学生横眉立目;讲到欢快处,学生笑意盈盈”的教学境界。这样的教学境界能够充分地体现出情感性。例如我们在讲故事时,要體现出其中的道理,像《龟兔赛跑》,教师在讲比赛过程的时候,应该利用一些诙谐幽默的语言来叙述,而讲到最后的道理时,应当非常郑重,让学生体会到这个道理的重要性。所以说,在每一个课堂上,针对每一篇文章,教师在教学過程当中所体现出的情感性是不同的,这一点在教学上是非常重要的。在接下来的教学当中,要重视情感性,提高教学水平和质量。

三、教学语言要富有趣味

对小学生的教育不应当过分关注成绩,而要帮助他们学会认知世界,通过语文教学的活动,在帮助学生认知的过程中也能够了解他们的心理状态。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运用语言时要基于对学生心理状态的了解,在适当的时候通过巧妙的语言运用,用来引导学生,通过趣味性的语言能够产生极强的感染力,能够让被动的课堂教学形成成一种追求知识、充满笑声的主动学习氛围,这种语言的运用对学生的启发也是巨大的。比如在唐诗宋词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把统称的“唐诗宋词”称作“唐宋时期的流行乐”,总之,教学语言富有趣味性能够将无聊的课堂变得富有生机,使学生感知到语文教学语言的美。 总之,小学生学习的过程不单是一种以思維为中心的认识过程,而是多种个性心理协调活动的过程。作为小学语文教师,我们的语言要善于从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出发,在恰当的场合、恰当的时机,巧妙地运用幽默风趣的语言引导学生,使整个教学妙趣横生、熠熠生辉。有人曾经说过,完善的语文教学应该有诗歌语言的精炼,小说语言的生动,散文语言的优美,戏剧语言的传神,相声语言的风趣,演说语言的雄辩。这虽然是一种几近苛刻的要求,但它也为我们描画了一个完美的追求境界。

四、教学语言要接近学生的认知和基础

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都试图创造一个情景,吸引学生在其设计的情境中学习,这也是集中学生注意力,便于其理解知识的重要方法,但是很多情况下语文教师运用的语言并不能让学生真正体会到这种情景,关键原因就是语言缺乏接近性,这种接近性也可以理解为亲近的语言,所谓亲近语言就是通过生动、活泼以及其他贴心小学生思维的语言表达方式,让小学生理解,这种语言简单、风趣且浅显易懂。比如在对有关大自然的相关知识进行讲课过程中,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利用优美、亲近的语言将学生引入这种情景,由于小学生对大自然的理解有限,教师在利用语言进行描述时可以结合图画展示、音乐背景等方式。

五、教学语言要多样化

语文教师的教学语言运用的最高境界是口语的艺术性,它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运用各种语言表达技巧,创造性地使用美的语言,给学生以美的享受,从而培养学生感受美、鉴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语文教师对学生进行语言教育本身就具备明显的教学优势。首先,语文课本里面收录了很多朗朗上口的语言巨作,教师可以通过朗读这些文字带给学生很多美的体验,朗读过程中教师饱满的情绪,优雅的体态,清晰的发音都是对学生的教育过程;其次,在教学的过程中涉及了很多优美的风景描写,里面有排比,有比喻,有拟人等表现手法,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们体会这些优美的语句,并试着用自己的语言也来组词造句,在师生之间的亲密互动之中,教师又可以传递给学生很多爱的语言,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第三,随着多媒体教学的深入,课文中涉及的很多名山秀水,虽然我们不能亲临,但是可以通过互联网分享很多视频和图片给学生,这种生动直观的展示加上教师的语言解析,对于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引导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爱护身边花草树木等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总之,小学阶段是小学生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学习能力等各方面能力发展的关键时期,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一定要注意自己的教学语言表达,从教学风格、教学艺术、教学感染力等角度对学生进行熏陶和教育,提高小学生对于语言的把握和运用能力,兴致盎然的开启语文学习新模式,让语文教学焕发出真正意义上的生命力。

参考文献:

[1]李吉林,李兴昌,宁丽荣,姜淑杰.小学语文情境教学[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15,11(09):45-46.

[2]傅惠钧.教师口语艺术[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15,16(23):164-165.

[3]人民教育出版社语文二室.听话和说话(第三册)[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4,06(17):294-295.

[4]王兴国.小学语文教学语言特点研究[J].学周刊,2016(36).

[5]李兴昌.小学语文教学语言特点新探[J].语文建设,2014(29).

猜你喜欢
教学语言小学语文方法
可能是方法不对
如何为我们的教学语言插上飞翔的翅膀
用对方法才能瘦
四大方法 教你不再“坐以待病”!
捕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