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小学生作文水平研究

2018-07-01 15:34刘欣
世纪之星·交流版 2018年1期
关键词:语言积累写作兴趣提升策略

刘欣

[摘 要]作文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一个难点,是学生观察生活、积累生活、品味生活以及运用语言文字表达生活的统一体,它是听说读写能力的综合运用。想方设法提高学生认识生活、反映生活的水平,让学生学会用自己独特的、敏锐的触角去感受世界,在感悟中去发现美,进而去表现美,让作文回归生活,让个性回归作文。教会学生观察的方法,提高观察兴趣,训练观察能力,形成初步的探索大自然的能力,教师引导学生体会方法,指导学生扎根在社会生活这个大课堂,让学生运用自己的生活体验来理解所学知识,将所学知识去实际应用,写出自己的生活感受。教师要善于利用各种手段开阔学生视野,拓宽学生思路,指导学生习作,不断提高学生的习作能力。

[关键词]小学生;写作兴趣;读写结合;语言积累;课外阅读;提升策略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指出:“作文就是指练习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内容或亲身经历的事情,用恰当的语言文字表达出来。”但是对学生而言,说的容易,做起来就很难了,学生写作文难或作文水平不高,是较为普遍现象。那该如何提高小学生作文水平呢?下面,我结合多年小学语文教学实践,谈谈我在作文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作文水平的策略,与同行交流。

一、培养学生写作兴趣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也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学习兴趣是学生学习自觉性和积极性的核心因素,学生一旦对学习产生兴趣,学习便不再是一种负担,而是勤奋的探索,执着的追求。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精神状态下,绕有兴趣地学习,充分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是小学作文教学的第一步,也是作文教学成功的向导。所以我们要认真备好每一节作文课,充分调动学生习作的兴趣。在作文讲评中我们可以找出学生作文中的好词好段,在班上给予公开表扬,找出孩子的闪光点,让学生树立我能写我写的好,有自信心,让他们感受写作的喜悦,激发写作的积极性。尤其对于后进生来说,老师更要用放大镜去欣赏、发掘。比如一句情感真挚的句子,一个亮丽的词语,一处妙不可言的标点等,都不能错过,而且要小题大做,大张旗鼓地夸奖他们,让他们感到自己也有优点,自己也能成功,从而勇敢地抬起头来走路,满怀信心地面对今后的作文。在作文批改时,学生尤其需要激励,给予学生鼓励性评语,比如巧妙的构思,新颖的选材,丰富的想象,精采的个性化表达等,如:多读书细观察勤思考,你的习作很快就会在报刊上发表……题目新鲜,像春天的竹笋,又嫩又脆……等等像这样鼓励的话语。

二、指导学生读写结合

叶圣陶先生说:学生读得好,才能写得好。阅读得其方,写作之能力亦即随而增长。这就明确地告诉我们,阅读是习作的基础,阅读好像蜜蜂采花,习作好像蜜蜂酿蜜,读和写是相辅相成的。

1.读中悟写,以写促读。阅读和写作是密不可分的。常言道: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可见,只要多读书,就能理解其中的深刻含义。但是,只读不写也不能真正提高学生的语文水平。因此,教学中教师要注意通过读引导学生进行文字表达,把两者有机结合起来,这样才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课例一:教学《父亲的菜园》时,教师先让学生围绕精心侍候一词学习课文,通过品读文章中的重点词句体会父亲的辛苦。学生在自主学习中,对精心侍候有了自己个性化的理解,这时,教师让学生写下自己这个词的理解。这样的教学将学生在文本当中获得的理解认知通过文字表达出来,既升华了对文本的理解,又训练了学生的文字表达能力。课例二:我执教过的《去年的树》一课,为了引导学生体会大树和小鸟之间的情感,我设置了情境教学,电脑显示:假如我是这只小鸟,当看到树桩,我会说……。当看到火柴棒,我会说……。当看到油灯,我会说……。学生在情境中,展开想象,续写句子,在书写中,内心中对它们们的情感有了更深的体会,并将自己的情怀倾诉于纸上。

2.指导阅读,模仿范文。中外作家历来强调创造,但在写作中可以适当摹仿。例如在写作《参观××公园》时,学生一开头就可以描写参观前的天气情况,这时就可以引导学生摹仿课文《第一次跳伞》中的第一自然段。虽然公园里没有“机场”、“飞机”等景物,但可以有“蓝天上飘浮着朵朵白云,正从东方升起的朝阳……”也可以引导学生摹仿课文《参观刘家峡水电站》中的第一自然段,用开门见山的方法点题,什么时候,我和谁高高兴兴地去参观××公园。在这样的引导下,学生很快就学会,为本次作文开了个好头,亦为主题思想的进一步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在指导仿写的同时也注意求创,写出具有自己特色的习作。

3.总结经验,挖掘潜能。为了提高学生的阅读和写作水平,教学中,教师要不断总结读写经验,从中找出一定的规律,使学生尽快进入读写结合的快车道。同时,教师还应注意开发学生的智力,挖掘学生的内在潜能,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以便适应迅速生长的读写萌芽。

三、引导学生课外阅读

俗话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这话言简意赅地向我们说明了一个深刻的道理:书读得多,语言积累到一定程度,文章就会写得好,笔下就会生花。阅读是吸收最主要的方式之一。作文所需要的遣词造句、布局谋篇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阅读。阅读,架起了由模仿到创作的桥梁。但仅仅靠多读是不够的,唐宋八大家之一的韩愈说:学以为耕,文以为获。这是说阅读是写作的先导,没有读的耕耘,就没有写的收获。因此强调学生对所读之书还要进行熟读精思,融会贯通,积累材料,让它成为自己写作的源头活水,学会迁移,并运用到作文中去。作文时,吾意所欲言,无不隨意所欲,内容应笔而生,如泉之涌,滔滔不竭。教师有必要帮助学生全方位、多角度的广泛搜集素材,让学生提高主动选择、分析素材的能力。学生自己看到、听到、想到的内容丰富了,亲身经历的事情多了,并掌握良好的积累方法,养成良好的积累习惯,作文的素材也就多了起来。然而,在作文教学中,教师除帮助学生获得足够的素材外,更应教师学生主动选择和分析有用的素材并养成习惯。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非一朝一夕课造就的,需要循序渐进,长期训练,同时它也是教师和学生一个互动的过程,需要师生的共同努力。这样作文教学才能拨开迷雾,奔向胜利的彼岸。

猜你喜欢
语言积累写作兴趣提升策略
让学生真正采到“语言的花蜜”
小学作文教学策略的探究
小学生语言积累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
如何提高高中语文作文能力
谈学生敏锐的观察力与写作兴趣的培养
关于师幼互动的文献综述
高职英语写作教学中的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