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类抗原125在子宫浆液性癌诊断和预测中的价值

2018-07-02 06:06郑泽纯李小毛
新医学 2018年6期
关键词:性癌肌层浆液

郑泽纯 李小毛

子宫浆液性癌属于Ⅱ型子宫内膜癌,其发病率较低,占子宫内膜癌的1%~10%,但占子宫内膜癌相关死亡的39%[1]。文献报道,55%~87%子宫浆液性癌患者在诊断时已存在子宫外转移[2]。肿瘤标志物糖类抗原125(CA125)在子宫内膜癌高表达,目前对CA125是否与子宫内膜癌病理高危因素相关及是否有助于预测子宫内膜癌预后存在争议[3]。为此,本研究探讨CA125与子宫浆液性癌的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关系,现报告如下。

对象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收集2000年1月至2010年12月广东省子宫内膜癌防治项目协作医院经术后病理活组织检查(活检)确诊的子宫浆液性癌且在术前进行血清CA125检查的66例患者。

二、研究方法

对该66例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记录患者的年龄、手术范围、手术病理分期、肌层浸润、淋巴脉管间隙受累、附件转移、淋巴结转移等资料。随访包括电话随访、信件随访、门诊复查等方式。总体生存时间定义是手术治疗之日至死亡或末次随访日的时间,无进展生存时间定义是手术治疗之日至疾病进展或末次随访日的时间。随访截止时间是2012年12月31日。

三、检测方法

术前血清CA125 0~35 kU/L为正常范围(阴性),超过35 kU/L为阳性。

四、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6.0处理数据。计数资料以百分比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将单因素分析P<0.05者纳入多因素分析,多因素分析采用多自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用Kaplan-Meier法计算生存率,生存分析采用Log-rank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 果

一、66例子宫浆液性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

66例患者年龄(56.7±10.5)岁,术前血清CA125阳性29例,阴性37例。均行手术治疗。其中行全子宫和双侧附件切除25例,行次广泛性子宫切除7例,行广泛性子宫切除34例,行盆腔淋巴结切除和(或)腹主动脉旁淋巴结切除46例。采用2009年FIGO推荐的子宫内膜癌手术-病理分期标准,Ⅰ、Ⅱ、Ⅲ、Ⅳ期患者分别有31、6、19、10例。深肌层浸润36%(24/66),淋巴脉管间隙受累17%(11/66),附件转移率27%(18/66),淋巴结转移率26%(17/66)。

二、子宫浆液性癌Ⅰ~Ⅱ期和Ⅲ~Ⅳ期者的术前血清CA125阳性率比较

子宫浆液性癌Ⅰ~Ⅱ期和Ⅲ~Ⅳ期者的术前血清CA125阳性率分别为22%(8/37)和72%(21/29)。Ⅲ~Ⅳ期子宫浆液性癌患者血清CA125阳性率高于Ⅰ~Ⅱ期者(χ2=17.027,P<0.001)。多因素分析显示,手术病理分期Ⅲ~Ⅳ期是血清CA125阳性的影响因素(OR=14.476,95%CI3.207~65.344,P=0.001)。

三、子宫浆液性癌患者术前血清CA125水平与病理特征的关系分析

有深肌层浸润、附件转移、淋巴结转移患者的术前血清CA125阳性率分别高于无或浅肌层浸润、无附件转移、无淋巴结转移患者(P均<0.05),术前血清CA125阳性与淋巴血管间隙受累无关(P>0.05),见表1。多因素分析显示,术前血清CA125阳性与深肌层浸润、附件转移、淋巴结转移无关(P均>0.05)。

四、术前血清CA125水平和子宫浆液性癌的预后关系分析

本研究13例失访,失访原因均为电话空号且收信地址变迁,随访率为80%。其中血清CA125阳性组7例失访,CA125阴性组6例失访,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CA125阳性组的5年无进展生存率为59%;CA125阴性组的5年无进展生存率为75%,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图1A。CA125阳性组的5年生存率为58%;CA125阴性组的5年生存率为83%,组间比较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图1B。

讨 论

CA125是来源于体腔上皮的表面抗原,是肿瘤相关性抗原,主要存在于宫颈上皮、子宫内膜、输卵管、卵巢和腹膜,常用于卵巢癌的诊断、鉴别诊断和治疗后监测[4]。文献报道,CA125在子宫内膜癌高表达,与分期和组织学分级相关[5]。有文献提出,CA125对预测肿瘤的预后无帮助,对预测肿瘤的转移有一定帮助[6]。

表1 术前血清CA125水平与子宫浆液性癌病理特征关系 例(%)

图1 术前血清CA125阳性和阴性子宫浆液性癌患者的生存曲线分析

A:无进展生存曲线;B:总体生存曲线

子宫浆液性癌是一种少见的子宫内膜癌亚型,1982年Hendrickson等提出“子宫乳头状浆液性癌(USPC)”的名称及诊断标准:①肿瘤组织的主要构成部分是复杂分支的乳头,其纤维血管轴心宽阔而粗糙,其表面被覆的上皮细胞有明显异型性;②乳头表面有上皮细胞“出芽”现象和散在或成团的游离细胞;③部分肿瘤组织含有砂粒体。确定肿瘤原发于子宫并非卵巢的依据为:①肿瘤主要位于子宫;②卵巢的浸润仅表现为卵巢门淋巴管内有瘤栓,或在广泛腹膜播散的同时,卵巢皮质有微小浸润灶。之后病理学家发现,UPSC的结构除了典型的分支乳头状结构,还可表现为腺管状结构。故1988年国际妇科病理协会(ISGP)在子宫内膜癌的分类中,将UPSC定名为“子宫内膜浆液性腺癌”。2003年WHO在子宫内膜癌分类采用“浆液性癌”这一名称。

子宫浆液性癌是Ⅱ型子宫内膜癌的典型代表,与Ⅰ型子宫内膜癌相比,确诊时多为晚期,深肌层浸润、淋巴血管间隙受累、附件转移和淋巴结转移更为常见。研究发现,38.1%临床Ⅰ期患者术后分期升高。38.5%无肌层浸润的患者发生子宫外转移[7]。由于发病率低,CA125与子宫浆液性癌在诊断中的作用研究较少。

本研究中,子宫浆液性癌患者手术病理分期越高,术前血清CA125阳性率越高。单因素分析发现,有病理高危因素(深肌层浸润、附件转移、淋巴结转移)的子宫浆液性癌患者术前血清CA125阳性率高于无病理高危因素者。多因素分析中,手术病理分期Ⅲ~Ⅳ期是术前血清CA125阳性的危险因素。预后分析中,术前血清CA125阳性的子宫浆液性癌者比术前CA125阴性者的无进展生存率和总体生存率均低,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不排除由本研究样本量少,检验功效较低所致。结果提示,术前检测CA125水平对预测子宫浆液性癌的病理高危因素有一定帮助,至于术前血清CA125水平与子宫浆液性癌预后的关系,未来需更大样本量的研究加以探讨。

[1] Roelofsen T, van Ham MA, de Hullu JA, Massuger LF. Clinical management of uterine papillary serous carcinoma.Expert Rev Anticancer Ther,2011,11(1):71-81.

[2] Hamilton CA, Kapp DS, Chan JK.Clinical aspects of uterine papillary serous carcinoma.Curr Opin Obstet Gynecol,2008,20(1):26-33.

[3] 叶辉霞, 李小毛, 邓柳枝, 叶敏娟,杨晓辉. CA125在子宫内膜癌诊断预测中的价值. 广东医学, 2014,35(16):2562-2563.

[4] 胡鹏, 李菲, 莫凌昭. 恶性风险指数-4在卵巢上皮性肿瘤中的诊断价值及影响因素. 新医学, 2016,47(1):47-51.

[5] 刘运华. 糖类抗原125在子宫内膜癌患者血清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中外医学研究, 2011,9(7):2-4.

[6] 欧阳婧, 李小毛. 术前病理联合血清CA125诊断子宫癌肉瘤的价值. 广东医学, 2015,36(8):1210-1212.

[7] Fader AN, Starks D, Gehrig PA, Secord AA, Frasure HE, O’Malley DM, Tuller ER, Rose PG, Havrilesky LJ, Moore KN, Huh WK, Axtell AE, Kelley JL, Zanotti KM; UPSC Consortium.An updated clinicopathologic study of early-stage uterine papillary serous carcinoma(UPSC). Gynecol Oncol,2009,115(2):244-248.

猜你喜欢
性癌肌层浆液
胰腺实性浆液性囊腺瘤1例
脱硫系统用浆液循环泵汽蚀分析
子宫内膜癌的ADC 值与肌层浸润深度的相关性研究
乳腺腺样囊性癌1例
盾构法单液同步注浆浆液的对比分析
SRSF2、HMGA2和Caspase-3在卵巢高级别浆液性癌及其前驱病变中的表达及意义
误诊为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的孤立性脉络膜血管瘤1例
294例老年人腺样囊性癌的统计学分析
经口内镜黏膜下隧道食管固有肌层肿瘤切除术的护理体会
腹腔镜下贲门肌层切开术及Dor胃底折叠术治疗贲门失弛缓症临床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