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西产黄蜀葵籽油化学成分的GC-MS法分析*

2018-07-03 03:14朱满香王建霞刘一涵田云刚郭洪伟
关键词:蜀葵茶油亚油酸

朱满香,郑 杰,王建霞,刘一涵,田云刚,郭洪伟,魏 华,2

(1.吉首大学生物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湖南 吉首 416000;2.吉首大学植物资源保护与利用湖南省高校重点实验室,湖南 吉首 416000)

黄蜀葵(AbelmoschusmanihotL.)为锦葵科(Malvaceae)秋葵属(Abelmoschus)植物,拉丁异名为HibiscusmanihotL.,别名棉花葵、野芙蓉、黄芙蓉、黄花莲、豹子眼睛花、荞面花、菜芙蓉和金花葵等.[1]该植物原产于我国南方地区,现除西北、东北等地外,在全国大部分地区均有分布或栽培.[2]黄蜀葵具有悠久的药用历史,始载于北宋的《嘉祐本草》,其后《本草纲目》《本草衍义》《医林纂要·药性》《中华本草》等历代药学著作都有记载,今收录于各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3-4].黄蜀葵不同部位有不同的药用功效,全草入药可清热,凉血,解毒;花入药可清热利湿,消肿解毒;种子入药可补脾健胃,生肌功效;叶入药可清热解毒,接骨生肌;茎入药可清热消肿、滑肠润燥.[5]药理研究发现,黄蜀葵具有抗炎、抗氧化、止痛、保肝护肾和保护心脑血管等多种药理活性,主要活性成分包括黄酮类、有机酸类、甾类及挥发性成分.[6]黄蜀葵的种子中含有大量不饱和脂肪酸、氨基酸及多种无机元素,具有较高的食用、药用和保健价值.[7-8]近期,黄蜀葵这一药用植物在湖南省湘西地区成功引种栽培.为评价该地区黄蜀葵籽油的营养品质,笔者对籽油中的化学成分进行了检测分析,以期为进一步开发利用和大规模引种栽培黄蜀葵提供科学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1.1 材料与试剂 黄蜀葵的干燥种子于2016年9月采自湘西州花垣县麻栗场镇沿坝村种植基地,原植物经吉首大学植物资源保护与利用湖南省高校重点实验室陈功锡教授鉴定为黄蜀葵Abelmoschusmanihotvar.Manihot,凭证标本存于湖南省土家医药研究中心.

正庚烷为色谱纯;石油醚、14%三氟化硼-甲醇、氢氧化钾、氯化钠和无水硫酸钠均为分析纯.

1.1.2 仪器 岛津GCMS-QP2010气质联用仪;泰斯特MC02810202型水浴锅;梅特勒-托利多LE204E万分之一分析天平;泰斯特FZ102微型植物粉碎机;昆山舒美超声仪KQ2200E.

1.2 方法

1.2.1 提取方法 将黄蜀葵的干燥种子用粉碎机粉碎,准确称取粉末20.0 g置于三角瓶中,再加入200 mL石油醚,于超声波提取器中超声处理30 min,回收溶剂即得籽油样品.

1.2.2 黄蜀葵籽油甲酯化 根据国家标准GB/T 17376—2008《动植物油脂脂肪酸甲脂制备》方法得甲酯化的黄蜀葵籽油样品供检测.取黄蜀葵籽油样品140 mg于50 mL锥形瓶中,加入4 mL氢氧化钠-甲醇溶液(0.5 mol/L),用干燥氮气吹20 min,80 ℃水浴回流10 min;于冷凝器顶部加入5 mL三氟化硼-甲醇(14%)溶液,继续煮沸3 min;于冷凝器顶部加3 mL正庚烷,取下锥形瓶,加20 mL饱和氯化钠溶液,剧烈震荡30 s;继续加入饱和氯化钠溶液至瓶口,静置分层,取上层油样于试管中,加无水硫酸钠干燥,用0.22 μm有机滤膜过滤制得GC-MS分析供试品.

1.2.3 GC-MS分析条件 色谱条件:SH-Rtx-5MS气相色谱柱(30 m×0.25 mm,0.25 μm),载气为高纯氦气(纯度大于99.99%),载气流量1 mL/min,进样量1.0 μL,进样口温度280.0 ℃,分流比150∶1.程序升温为:初始温度为140.0 ℃,以8.00 ℃/min的速率升温至167.5 ℃,保持1 min;再以0.07 ℃/min的速率升温至188.4 ℃,保持1 min;最后以8.00 ℃/min的速率升温至280.0 ℃,保持6 min.

质谱条件:离子源为EI源,电子能量为70 eV,质量扫描范围(m/z)为2~500 amu,离子源温度为230 ℃.

2 结果

2.1 定性结果

对样品进行GC-MS分析,总离子流图(TIC图)如图1所示.通过岛津GCMS-QP2010化学工作站检索NIST标准质谱图库,同时结合有关质谱文献解析,鉴定了黄蜀葵籽油中共11个化学成分(表1).

图1 黄蜀葵籽油GC-MS总离子流图谱Fig. 1 GC-MS Total Ion Current Graph of Seed Oil in A. Manihot

2.2 定量结果

通过岛津GCMS-QP2010化学工作站数据处理系统,按面积归一化法计算各化学成分在油样中的峰面积相对占比(表1).

表1 黄蜀葵籽油化学成分

表1(续)

3 讨论

本实验从湘西产黄蜀葵籽油中鉴定出11个化学成分,不饱和脂肪酸含量极为丰富,按峰面积归一化法计算,占油脂总量的78.6%,其中油酸43.8%、亚油酸26.3%.而饱和脂肪酸主要是棕榈酸,其峰面积归一化占比为17.2%.现在社会提倡人体需摄取适量的不饱和脂肪酸.不饱和脂肪酸对人体极有好处,其可以降低胆固醇、减少心血管疾病的发生率.[7]油酸作为一种不饱和脂肪酸可以减少血液中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提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并且可以有效减少冠心病和高血压等心血管疾病的发生.[9]亚油酸能抑制粥状动脉硬化、参与脂肪分解和新成代谢,抑制MiaPaCa人胰岛癌细胞增殖、迁移,促进其凋亡,且对人胰岛素癌有一定的效果[10],还可抑制胃溃疡和治疗胃出血,增强免疫力和减肥的效果[11].吴正平[12]报道了黄蜀葵籽不饱和脂肪酸对血脂及肝功能的影响,发现黄蜀葵籽油可逆转高血脂对大鼠肝脏的影响,促进肝脏脂质分解,减少肝脏脂质堆积,具有护肝效果.

茶油和橄榄油都是高品质的食用油.曾虹燕等[13]用不同的方法提取了湖南平江产茶油,再通过GC-MS检测了茶油中的化学成分,结果表明,虽然平江产茶油油酸含量高于湘西产黄蜀葵,但几乎不含有亚油酸,湘西产黄蜀葵亚油酸含量丰富,且棕榈酸含量也高于平江产茶油.岳虹等[14]发现橄榄油油酸含量高、亚油酸含量低,棕榈酸含量低于湘西产黄蜀葵.由于亚油酸是人体所不能合成的,因此富含亚油酸的湘西黄蜀葵籽油具有茶油和橄榄油无法比拟的活性优势.

湘西产黄蜀葵籽油与彭志兵等[15]报道的江西宜春产黄蜀葵籽油中的脂肪酸成分种类略有差异,笔者优化色谱条件分离了大部分的化学成分,较已有文献多鉴定了5个化学成分.另外,笔者测定的油酸含量较文献值稍高,棕榈酸、亚油酸含量稍低.此外,与李浡等[7]报道的河南平顶山产金花葵籽油中不饱和脂肪酸比较,湘西产黄蜀葵籽油多鉴定了4个化学成分,其中油酸含量相近,而棕榈酸含量稍多、亚油酸含量要少.由于湘西产黄蜀葵籽油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很高,特别是人体内不能合成的亚油酸含量较高,因此,黄蜀葵不仅可以作为一种药用植物种植,也可以作为一种油料经济作物来推广种植,以满足人们药用与食用的需要.

参考文献:

[1] 中国科学院中国植物志编辑委员会.中国植物志[M].第49卷第2分册.北京:科学出版社,1984:52-56.

[2] 陈 刚.黄蜀葵花的化学成分和降糖活性研究[D].北京: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2006.

[3]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华本草》编委会.中华本草[M].第5分册.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9:330-333.

[4] 国家药典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5:306.

[5] 刘 爽,江蔚新,吴 斌.黄蜀葵化学成分及药理活性研究进展[J].中国现代中药,2010,12(8):5-9.

[6] 温 锐,谢国勇,李旭森,等.黄蜀葵化学成分与药理活性研究进展[J].中国野生植物资源,2015,34(2):37-44.

[7] 李 浡,胡定煜,李双石,等.金花葵籽油中不饱和脂肪酸的GC-MS测定[J].食品研究与开发,2012,33(5):121-123.

[8] 林文群,陈 忠,陈金玲,等.黄蜀葵种子形态及其化学成分的研究[J].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2002,14(3):41-44.

[9] 李 丽,吴雪辉,寇巧花.茶油的研究现状及应用前景[J].中国油脂,2010,35(3):10-14.

[10] 陈传贵,陈剑秋,孙晋津.亚油酸对MiaPaCa2人胰腺癌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影响[J].天津医药,2009,37(1):34-35.

[11] 张春娥,张 慧,刘楚怡,等.亚油酸的研究进展[J].粮油加工,2010,(5):18-21.

[12] 吴正平.金花葵籽不饱和脂肪酸对实验性高脂血症大鼠血脂和肝功能的影响[J].中成药,2011,33(7):1 245-1 247.

[13] 曾虹燕,李昌珠,蒋丽娟.用GC-MS分析不同方法提取的茶油脂肪酸[J].热带亚热带植物学报,2005,13(3):271-274.

[14] 岳 虹,张玉霞,陈芙蓉,等.GC-MS法分析橄榄油与沙棘油中的脂肪酸[J].华西药学杂志,2016,31(5):521-523.

[15] 彭志兵,吴正平,喻华娟.金花葵籽油中脂肪酸组成的GC-MS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09,37(34):16 753-16 756.

猜你喜欢
蜀葵茶油亚油酸
中国古代蜀葵植物学特性认识和应用考
林安娜 茶油飘香 绿色扶贫
顽强的蜀葵
蜀葵
蜀葵
NH3和NaCl对共轭亚油酸囊泡化的影响
茶油果
茶油飘香
茶油氧化过程中紫外吸收光谱特性
超声场中亚油酸共轭反应的动力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