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畅园空间布局与造景手法对现代园林设计的启示*

2018-07-03 03:14王彬屹
关键词:锡山惠山全园

王彬屹

(东北林业大学,黑龙江 哈尔滨 150040)

寄畅园位于无锡城西的锡山和惠山间平坦的地段上,园址占地约1 hm2[1].全园风景逶迤宛转,模拟自然,布局巧于因借,与自然相得益彰,风格疏朗,古朴雅致,是中国江南私家园林的代表之一.我国古典园林讲究“诗情画意与再现自然景色”,陈从周教授曾在《说园》中指出:“中国园林是由建筑、山水、花木等组合而成的一个综合艺术品,富有诗情画意.叠山理水要造成‘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境界.”[2]这句话讲得非常贴切.古典园林建设通过对园址的选择,因地制宜地对园林空间的布局进行合理安排,加之以对园内景物的精心布局与配置,使得园林与自然相互融合,游人步移景异,尽赏园林美景,从而为他们的都市生活提供一个闲暇舒适的乐土.寄畅园正是通过巧妙的选址、合理的空间布局与造景手法所创造出的园林,且独具魅力,不愧为中国古典园林的代表.站在新时代的角度看,它仍然值得当今的园林设计借鉴与学习.

1 寄畅园的空间布局

图1 寄畅园平面示意Fig. 1 Floor Plan of Jichang Garden

寄畅园西靠惠山,南依锡山,地形起伏;西部有惠山“天下第二泉”、东北连大运河,交通与排水十分方便(图1):故而寄畅园属山麓别墅类型的园林.根据《园冶》相地中“园地为山林最胜,有高有凹,有曲有深,有峻有悬,有平有坦,自成天然之趣,不烦人事之工”[3]所说,山地园是最为提倡的园林形式,寄畅园正是如此.因而寄畅园的总体布局抓住了这个优越的自然条件,引惠山泉水为全园水源;应惠山相对锡山高大绵延之特点,寄畅园全园呈南北狭长、东西较窄的总体布局,大有依附惠山山势的用意.故园内假山土石多聚集在靠近惠山的西侧,大有连接惠山余脉之势;而园内水池又依惠山山势而偏向东侧,二者共同构成了全园的山水骨架.曲折回环,参差错落,忽而开朗,忽而幽闭,此类手法常常赋予园林景色空间无限的变化,且都离不开植物与建筑、山石、水体等要素的巧妙结合.以下将从植物、水体山石和建筑等方面对寄畅园的空间布局进行分析.

1.1 寄畅园植物的空间布局

花草树木的布局不仅可以美化环境,而且可以划分空间、创造怡人的景观.寄畅园是以山为重点的人工山水园,故而结合园内外场地的实际状况(既寄畅园以高耸的惠山为依托),将园中的树木多集中在园的西部与西北角.而在地势相对为平坦的靠近水体的东部,植物的分布则较为疏朗,以此来假借惠山之余脉,创造出山野向平原过度的自然景象(图2).从寄畅园的东部的知鱼槛向西放眼望去:近处的水体和疏朗的花草树木形成美丽的近景;稍远处密集的植物分布在园的西部与西北角,富有山林野趣,加之以高低起伏的林冠线,形成画卷中的中景;远处的惠山郁郁葱葱,高耸起伏,形成了美妙画卷的远景.这种因地制宜、巧妙的植物布局不仅使得寄畅园满足了我国古典园林中“模拟自然”的要求,还打破了园墙的界限,使得寄畅园的空间不再局限于内向而扩大到了园外,形成内外兼具的灵活的空间景象,扩展了寄畅园的景观空间,使得景观更为深远(图3).

图2 寄畅园植物布局Fig. 2 Plant Layout of Jichang Garden

图3 寄畅园知鱼槛望西山Fig. 3 View of Xishan Mountain from Zhiyukan in Jichang Garden

1.2 寄畅园水体山石的空间布局

图4 寄畅园水体布局Fig. 4 Water Layout of Jichang Garden

园林在建造时地形的选择是十分重要的,如果没有良好的天然地形,就应该人为地通过堆山叠石、引水开池来改变原有地形,使之具有高低起伏、蜿蜒曲折的空间变化.园林用水,从布局上看可为分集中与分散2种形式,从形态上看则是有静有动.集中而静的水面使人感到开阔宁静,可以使有限的空间具有开朗的感觉[4].寄畅园的水体主要位于全园的东侧,呈长条状,南北长而东西窄,于东北角上做出水尾,以显示水体有源有流[1].水体的驳岸自然曲折,在知鱼槛处又将水体分为南北2个水面,从而避免了水体过于狭长的弊端.其中,北侧的水面湖岸更为曲折.北侧水面又被七星桥划分为大小2个水面.就此将园中水体划分为大小不一,相互交错却又相互联系的水面.这些水面之间经过多次收放,通过大小不一的韵律变换,扩大了水面空间的视觉尺度,丰富水面景观层次(图4).与寄畅园在水体上布局相似的还有江南四大名园之一的瞻园.瞻园的水体呈南北走向,从南向北依次为南部较小的水池,中间的溪流,与北部的大水池.不难发现,通过对水体进行犬牙交错的开合变化,进而模仿自然、丰富水体景观层次的理水手法,在古典园林中运用十分广泛.

园林中的水体如果只有静态这一种形式,那将是不完美的.如果说位于全园东侧的水面是属于静态形式的话,那么位于园中西北部的八音涧则属于动态的水景.八音涧可谓寄畅园在叠山理水上最为成功的作品.“森森古木映台榭,石径盘旋照晚霞;泉水潺潺流不息,八音涧里听琵琶.”[5]八音涧是以模仿自然山间溪流为目的而建造的,行走于八音涧中,两侧的山石就如自然峡谷一般,或是一览而尽,或是千回百转.而涧的溪流,或是流水潺潺,或是飞瀑灌底.这种空间上的千变万化和水声上的叮咚变换,使得寄畅园在山石水体布置达到登峰造极的境地.

在山石的堆筑上,寄畅园讲究“因势造园”的技法.寄畅园的土石多堆砌在园的西侧与西北角.这样形成西北高而东、南部低缓的地势.这不但能够充分的引入惠山“天下第二泉”之泉水为寄畅园提供充足的活水水源补给,还顺应了惠山的走势,将惠山之余脉引入园中,使得寄畅园与周围环境更好地融为一体,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山地园.

在皇家园林的代表——颐和园中也运用了类似的手法.颐和园东北角的谐趣园在山石的堆砌上与寄畅园十分相似.谐趣园池的北岸假山与园西侧的万寿山气脉相连,因而更增加了前者的神韵.[1]除了谐趣园,颐和园中万寿山附近的大小内园都或多或少地采用了“因势造园”的技法.可见其在我国古典园林中运用深远,其重要性是显而易见的.

1.3 寄畅园建筑的空间布局

追求意境的优雅与深邃是中国古典园林主要的特点之一.[6]在江南私家园林中常常使用建筑、游廊、门洞漏窗、桥等来对园林空间进行分割、连通与相互渗透,从而起到加强园林空间的纵深感和丰富园林空间层次感的作用.寄畅园在建筑的分布上也进行了精细地考量:全园建筑多分布在园的北部边缘、园的东侧边缘与园的西南部(图5).特别是位于寄畅园水体的东侧和北侧,布置了全园大多数的景观建筑.这些小体量的建筑、游廊、亭台都紧挨水体东侧、北侧依次分布,大有围合水体之势.这样半封闭的围合,不但使得原本不大的水体显得空旷开阔,扩大了园林的纵深感,而且还引导了游览者的视线,划分了园中景物的空间.另外,在北侧水面上,七星桥横渡其间,不仅划分了水体的空间,而且作为寄畅园北部景观的分层线,加强了景观的层次度与水体的灵动(图6).

图5 寄畅园建筑布局Fig. 5 Building Layout of Jichang Garden

图6 寄畅园七星桥望锦汇漪Fig. 6 View of Jinghuiyi from Qixingqiao in Jichang Garden

与寄畅园建筑空间布局相同的还有江南私家名园之一的网师园.网师园向来以“以小见大”“以少见多”著称.在平面布局上,网师园采用主辅景区对比的手法,以水池为中心的主景区,周围环绕一些较小的辅景区,产生空间的对比,同时形成众星拱月的格局.[7]而这些较小的辅景区都是以建筑围合的形式来实现的,从而使得网师园中不大的水体变得宽广许多.另外,在水体的西北角,又布置以蜿蜒曲折的小桥将原本不大的水体划分为大小不一的2个水体,更增添了小水体的层次度和深远度.寄畅园与网师园,二者的建造时代各有先后,却在建筑空间布局上采用了相似的方法.可见通过建筑空间的布局对景观视线进行引导和扩大景深的方法,在中国古典园林中是时常被运用的.

2 寄畅园的造景手法

2.1 因地制宜,巧借外景

图7 远借锡山景色Fig. 7 Distant View of Xishan

中国古典园林的布局形式包括内向与外向这2个对立的倾向[8],寄畅园采用了内外布局都有的2种方式.明代造园家计成在其名著《园冶》中有提到:“借者,园虽别内外,得景则无拘远近.晴峦耸秀,给宇凌空,极目所至,俗则屏之,嘉则收之.”[1]说的便是要立足于本园,借用园外有利的因素,组织到园林景象之中.借景是园林设计中常用的手法,通过建筑的空间组合,或建筑本身的设计手法将远处的景致借用过来.[9]寄畅园最为成功之处便是因地制宜地考虑到了现有场地中惠山和锡山优越的自然条件,从而巧借外景将锡山惠山纳入全园的景色之中.从寄畅园北部向南望去,通过宽广的水面,远处的锡山上龙光塔与龙光寺正处在画面的中后方,为单调的水景平添了几分风采(图7).而从园东知鱼槛向西望去,惠山就犹如巨大的山峦屏障,为寄畅园增添了更多山林野趣.

江南著名私家园林拙政园,因其地处平原,造园者因地制宜地远借北寺塔作为全园的背景,极大地丰富了拙政园的景观层次.这与寄畅园巧借锡山龙光寺有异曲同工之妙.二者都是明正德年间所建造的私家园林,却都不约而同地选择借景这一造景手法,说明了借景在中国古典园林造景中运用广泛且深远.

2.2 无处不在的框景

框景是中国古典园林中常用的造景手法之一.古典园林中,远景常需借助白墙衬托,门窗框之,方能引人入胜.[10]古典园林中有许多门洞漏窗,它们往往成为最佳的观景点.框景有两种构成方式,一曰设框取景,如留园揖峰轩“雨打芭蕉”窗洞框景;二曰对景设框,如拙政园中“梧竹幽居”的门洞等.寄畅园中的框景二者兼具,却又更多的偏向对景设框的方式.寄畅园北部的嘉树堂,坐北朝南,游人站在嘉树堂向南望去,南面秀丽的锡山,山顶的龙光塔和园中的知鱼槛、郁金亭等融合在一起,形成了“山地塔影”的奇妙景象.而嘉树堂的门框,恰好就是这幅画卷的边框所在.寄畅园东侧的郁盘,在游廊的一侧开有连续的镂空花窗,这些镂空花窗形态各异,却又形成了不同的相框,将寄畅园中的美景收于其间.游人在行走之间,可透过不同形式的漏窗,步移景异,观赏园中的美景.

2.3 丰富的夹景与对景

夹景是一种带有控制性的构景方式,它不但能够限定视线的范围,还可以使景观视线得到延伸.寄畅园中的夹景多运用在植物的布置上.园中水体的视界较为宽阔,为了达到控制视线,突出景色的目的,寄畅园水体附近的植物多向水的一侧倾斜,这样不仅使得水体更有狭长之感,还突出了远处锡山、惠山的作用.而在景观的布置中,往往会在一定的景观轴线的尽头处安排景物,这种布置方法被称为对景.寄畅园中涵碧亭对面的七星桥,知鱼槛对面的鹤步滩,东南角园墙尽头的美人石等,无不运用对景的手法.

3 对现代园林设计的启示

寄畅园是我国古典园林中的优秀典范,通过以上分析,结合当代园林设计与建设的实际,笔者以为,至少可以得到以下3点启示:

(1)园林设计需追求与周围自然环境相结合.中国传统造园的思想就是再现自然山水以创造人间天堂.这就要充分地考虑园址周围的自然环境,由外及内,合理的进行园林设计,做到园林与周围自然环境相协调.

(2)园林设计需注重民族传统文化,富有人文趣味.任何形式的园林都要根植于它所在地域的民族文化与风土人情,这样才能使得园林被大众所接受、所理解,更好地服务于大众,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人间天堂”.

(3)园林设计需注重空间变化,重视景观与人的交流.现代园林中,游人匆匆,无暇顾及景观的情况十分常见.而古典园林往往通过曲径幽通的变换手法,丰富景观的层次与趣味,增大了游人与景观的交流,这是十分可取的.园林设计只有做到与人交流,才能回归园林的本意.

参考文献:

[1] 周维权.中国古典园林史[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

[2] 陈从周.说园[M].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2017.

[3] 计 成.园冶[M].南京:苏凤凰文艺出版社,2005.

[4] 阚 蔚.寄畅园的理水艺术[J].农业科技与信息(现代园林),2008(3):12-15.

[5] 陈从周.中国园林鉴赏辞典[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6] 居春莹.苏州古典园林空间布局特点浅析[J].绿色科技,2014(3):219-220.

[7] 施佳男,周 培.中国园林建筑之美[J].山西建筑,2009,35(2):345-346.

[8] 彭一刚.中国古典园林分析[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8.

[9] 徐 清.景观设计学[M].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2014.

[10] 封 云.园景如画——古典园林的框景之妙[J].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5):1-4.

猜你喜欢
锡山惠山全园
“侨”见惠山:“云”游桃花源 同筑“根魂梦”
丁林鑫:争当惠山智能制造“创业先锋”
江苏省锡山高级中学
端行肃纪 法治护航
———江苏省惠山中等专业学校学生养成教育掠影
果树冬季深翻有哪些方法
冬季葡萄园如何清园
不同降雨条件下红壤坡地养分垂向流失规律
安吉竹博园无线Wi—Fi全园覆盖
扇画惠山古镇情
Micro RNAs in colorectal canc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