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规划建筑设计的地域性探讨

2018-07-03 01:03
山西建筑 2018年14期
关键词:景观规划校园

陈 晓 虹

(晋思建筑咨询(上海)有限公司,上海 200021)

0 引言

“真正的地域主义,不是简单地恢复已消失或者将要消失的乡土风格的形式,而是间接地选取某一特定地点的特征要素当作设计的切入点,并与现代的科技文明很好的结合,从而形成一种新的形式,并赋予场所及建筑新的精神意义。”

——肯尼斯·弗兰姆普顿[1]

我国校园规划建筑设计在较长时期内均以绝对的功能分区来进行规划,以各功能分区泾渭分明的分区为佳,校园建筑风格也大都追求现代设计手法。规划结构的雷同、校园建筑的零辨识度等,都为人们所诟病。在经过因21世纪初的高校扩招带来的近十几年学校建设的高峰期后,学校的规划设计从原来的功能分区的基本要求提升到整体和谐并特色发展的高层次追求。

1 建筑的地域性

建筑作为人类历史及文化生活的缩影,深深扎根于其所处地域的风土、气候、人文、历史和经济等环境中并受其制约。建筑的地域性来源于自然,来源于历史文化,可使建筑具有本土性。所以地域性一直是建筑师在思考并探索建筑如何与城市文脉、地区文化历史结合,且拥有地区特色的主要出发点和构思来源。建筑师在创作中积极地呼应自然并注重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建筑技术的应用,用现代科技和文化的方式体现出地域风格和特色,从而使得传统建筑具备新的精神意义。

2 校园规划空间演绎

校园不仅是物质的象征,更是精神的寄托。我国的校园规划在较长的一段时间内均按照教学区、行政办公区、生活区、体育运动区、后勤服务区等进行功能分区,比较专制和单一,缺乏对师生的精神需求关怀及校园特色。随着学校管理模式及教学理念的变化,传统功能分区的壁垒逐渐被打破,形成了拥有复合功能的多元布局形式。

在苏州高等幼儿师范迁建校园规划中,原来以行政管理为主轴的规划模式得到改善:校园规划通过以图书馆、艺术楼以及教学楼等为主体所形成的知识中心作为发展主轴,同时结合教学服务设施,不仅有利于各部门之间的资源共享和交流,而且有助于从精神和物质两个方面形成真正的校园中心,有利于校园形象的塑造。

除整体规划结构的改变外,校园空间规划的另一趋势体现在对交流空间的注重;另外,生态景观区作为新的功能分区融入了整体规划布局之中,且与其他功能分区并重。它既可发挥生态调节作用,又能充分发挥校园土地优势,实现生态、人、空间的统一发展以及美化环境、遮阴、促进交流等综合效益。

3 中国传统园林空间对校园规划的启示

中国自古以来的文人,均以“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作为人生信条,这种超然的处事哲学影响了千载年来的中国文人,而中国的传统园林也是在这种哲学理念的影响下逐渐发展成熟的,其历史传统源远流长,也是中国传统文化对现今校园规划的启示。

“虽由人作,宛自天开”,中国的传统园林中蕴含着极大的多样性和灵活性,而这从某些角度来看便是“现代性”所追求的。因为这种秩序可以随着时间的推移而自我变化和调适,它能够给校园的发展带来新的内涵和动力,是当今校园规划的灵魂所在。

4 地域性校园规划实践

苏州幼儿师范高等学校(以下简称“苏州幼师”)迁建投标项目的规划建筑设计遵循“以人为本”的原则,注重对场地自然环境的选择,以及对人文环境的管理和对传统文化理念的继承。通过对苏州园林空间与校园空间的拓扑同构研究,使得设计方案在延续苏州的地域文化和历史文脉的同时,反映出校园的人文特色和时代特征,两者有机结合,塑造出当代苏州大学校园建筑的特色。

4.1 项目背景

苏州幼师本部位于“吴中第一名胜”虎丘风景区内,原名塔影园,因园中一池可倒影虎丘塔而得名,是苏州园林文化瑰宝中不可缺少的部分。新校区位于苏州相城区教育园区内,距阳澄西湖约800 m。基地南邻城市主干道华元路,东临园区干道学府路,西面学院路,北环野巷路。基地南北贯穿泄洪河,东、南、北三面均有水体环绕,基地南北散布若干水塘,水系发达。

4.2 总体规划设计

4.2.1总体布局

在苏州幼师规划中,以基地内部的泄洪河和东西向道路形成两条景观绿轴,将基地分割为三个部分:1)以中央水景为核心的教学区,包括图书馆、三系教学楼、综合实验楼、培训中心及学员楼、艺术楼、食堂;2)生活区:包括8栋学生宿舍以及食堂;3)运动休闲区:包括由体育馆和演艺中心组成的建筑及沿河休闲广场。基地内部形成水袖状环绕基地的水系,主要的景观围绕水系自然生成,泄洪河的休闲绿化带和教学区内部的景观长廊,在蜿蜒前行中,给人十足的园林意象(见图1)。

4.2.2交通流线

传统校园规划的交通流线,为了提高教学中心区的交通可达性,往往在校园中心布置机动车主干道,这种布局常会因为人车无法分流而造成交通恶化以及破坏校园中心区的整体感。本项目针对此问题对交通流线系统进行了优化调整,使机动车流线与行人流线可以相互独立又实现有机结合。校区主入口位于城市主干道华元路,校区东北侧及西南侧各设次入口。校区沿基地形成中央主环路,北侧为次级环路,沿教学区设人车混行的景观林荫道,东西向的景观道路成为连接校区西侧远期发展用地的重要道路。人行流线沿水系、景观布局,蜿蜒曲折,步移景异。

4.2.3传统园林空间与校园空间拓扑同构

设计过程中将苏州拙政园与本项目进行了空间拓扑研究。通过水系、内向性构图、疏与密、藏与露、渗透与层次、空间对比、借景与对景等七个方面将传统园林空间以神似形不似的效果引入到了本规划设计中。

本案中的水系如同一条飘带环绕基地,在基地中央形成以水系为中心的内向性构图,各组建筑群沿着蜿蜒灵动的水系生长,反主为客,点缀于园林山水之中。各单体建筑之间成组成团,疏密结合,有序有趣。组团之间以连廊和底层架空创造视觉通廊,相互联系和渗透。进入各组团时先抑后扬,创造诗意画面展现在眼前的惊喜。环绕水岸有多处对景,意味深长。

4.3 建筑设计

建筑单体设计从苏州古典园林中提取精华,整体建筑风格简洁清新,深色金属屋顶,灰白色混凝土墙面,通透的玻璃幕墙,木质格栅,以现代材料通过写意的方式表达对江南传统建筑与文化的敬意。

图书信息行政中心(如图2所示)作为学校的中心建筑,由图书馆、信息中心和行政中心三大功能对应的体块穿插形成。通过三层通高的中庭连接,形成良好的光环境,中庭及围廊成为学生们自由读书及交流的愉悦场所。底层架空形成的草坡平台联系各个体块,将景观和人流引向入口平台,创造亲人的公共空间。

教学办公楼及综合实验楼(如图3所示)组成院系学科群,中间以别致的开放式架空连廊串联。主入口位于东侧,面对景致盎然的山水园林;次入口位于北面和西面,毗邻饶有情致的河岸风景;西面布置与主体建筑相连的大小阶梯教室,教学楼室内走廊相互连通,便于师生到达任何区域。

艺术楼位于校园中央景观湖东岸,由4栋高低错落的单坡建筑环形围合而成,分别为琴房、舞蹈、美术、音乐教室,之间由连廊连接。内庭院中设计以竹为题的艺术装置,并提供给学生教师展示的舞台空间。

体育馆与演艺中心建筑组群位于校区内泄洪河西侧,造型宛如一对羽翼,羽翼之间以阶梯式平台连接,由东向西成发散之势,向东作为水岸景观轴的空间围合元素,向西形成文体广场连接二期的空间节点。

另外,学生公寓位于校区北侧,中央带形水景延续校区南北向景观视线。造型上融入中式博古架形态,构建多层次的公共交流空间。

5 结语

校园作为一种大型的建筑集群,除满足多种建筑功能外,还会受到许多外在因素和内在因素的制约和影响,而校园的空间秩序及形态往往与这些影响因素相对应。当这种对应关系可被观者或参与者解读时,空间的感染力和对参与者的影响会更加持久。因此,富有地域性及文化内涵的校园建筑,会使使用者在感受到当地文化的同时能够产生一定程度的归属感,更容易激发在其中生活的教师学生的情感。

参考文献:

[1] 肯尼斯·弗兰姆普敦.现代建筑:一部批判的历史[M].张钦楠,译.上海:三联书店,2004.

[2] 江 浩.从城市设计的角度浅析大学校园规划的几种立场[J].城市建筑,2010(3):20-22.

[3] 王世英,赵志坤.规划构建具有生态型的现代园林式大学校园[J].安徽农学通报,2007,13(19):249-250.

[4] 寿劲秋,马 宁.校园规划的地域性思考[J].城市规划·园林景观,2010(2):118-123.

[5] 王伯伟.校园环境的形态与感染力:知识经济时代大学校园规划[J].时代建筑,2002(2):14-17.

[6] 张津奕,张 建.新型大学校园空间形态规划研究[J].天津建筑论坛,2009(sup):62-65.

猜你喜欢
景观规划校园
景观别墅
火山塑造景观
沙子的景观
包罗万象的室内景观
规划引领把握未来
快递业十三五规划发布
校园的早晨
春满校园
多管齐下落实规划
迎接“十三五”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