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水书院
——修水中学设计构思

2018-07-03 01:03
山西建筑 2018年14期
关键词:教学区综合楼入口

徐 田

(南昌铁路勘测设计院有限责任公司,江西 南昌 330000)

1 项目背景

本基地位于县城宁红大道中心地带,基地南邻宁红大道,北接山谷大道,交通非常便利。整个地块呈三角形,用地面积约为25 814 m2,地势高差较大。基地周边四面环山,其自然景观十分丰富,有因地势起伏而形成的山体,又有水资源丰富的修河。环境优美,交通便利,是一个理想学校建设用地。根据项目任务要求,主要建筑包括综合楼、教学楼、体育馆、素质教育楼等。

2 问题

该项目位于城市道路的交叉口,基地南面宁红大道路面情况较好,而基地北面山谷大道由于旁边的菜市场以及居民区的原因,道路上人流车流十分拥挤,且道路面宽较窄,不适合学校集中疏散。同时,修水县第三中学原有校园面积也过于狭小,校舍建筑陈旧,建筑风格单一,已经无法满足现代中学的教学要求。如何在紧张的用地条件下合理安排功能,这是设计师将要面对的挑战之一。

其次,对于有着“文章之奥府”的修水地方文化来说,如何传承其千古的优秀文化传统,设计出一个具有浓郁地域特色的校园,或者说是以什么样的形式与传统文化进行对话,也是设计师面对的一个难题。

3 解决

3.1 规划设计

3.1.1规划理念

我们的规划与建筑设计建立在“以人为本,生态校园”的基础之上,同时遵循了以下理念:

1)适用、经济、生态、美观。

2)功能分区明确,完成各功能区域之间相互交融、渗透。

3)突出地域特色以及黄庭坚文化及书画艺术特色。

3.1.2规划布局

该方案采取“一轴两院三片区”的布局思路,将校园的各个功能有效地联系起来,达到“有机联系、交通方便、互为独立、避免干扰”的布局目的。

一轴:将主入口、校园大门、综合楼串成一线,强化主轴线。

两院:利用建筑与景观围合出两个相对静谧的园林作为校园院落,形成内部的生态景观节点,将园林景观与建筑群体组合布局,形成了古典的中式园林景观,优美的园林景观不仅能给师生带来耳目之娱乐,还是各功能建筑之间形成相互联系及渗透的纽带。

三区:由东到西分为静区教学楼、中间区综合楼与素质教育楼、动区室外运动场及体育馆。

3.1.3布局思想

1)入口布局。

基地的形状呈三角形,且南北面都临近城市道路。按任务书要求,主入口须在南大门开设在宁红大道上,而且人流车流将在南大门实现分流,南大门以西,将开设机动车入口,直接通入综合楼地下车库;其中南大门只作为老师以及学生的步行出入口。从南入口进入校园,依次为校园大门,集散广场,综合楼。而次入口设在北面的山谷大道上。

2)轴线布局。

8月28日,湖北省发改委已正式同意“东风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在武汉市建设乘用车扩建项目”,据了解,该项目将用于提升东风日产的在华产能,但是具体运营模式仍处在内部探讨阶段。新工厂位于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凤凰工业园,分两期建设,年产能30万辆,能够生产包括乘用车(含传统燃油车和纯电动车型)及其他类乘用车(含传统燃油车和混合动力车型),建设期为2019年1月至2022年12月。该项目总投资为98.51亿元,其中东风公司持有66.86%的股份。

轴线从南大门引入,通过校园大门、集散广场、综合楼以及运动广场的层层递进,并通过左右对称的形式,突出校园主轴线。

3)功能片区布局。

根据入口位置和轴线设置,我们将整个校园分为三个片区,分别为静区“教学区”“运动区”和“行政办公及素质教育区”,如图1所示。

教学区——教学区位于场地的北面,由三栋建筑组成,利用教师办公区域将教学区域相连接,即集中布置功能区域的同时又将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相接近,更方便联系。

行政办公及素质教育区——具有隔离运动区与教学区的作用,综合楼正对南面主入口,作为校园的形象面,东面是素质教育楼,素质教育楼与教学区域相接近,方便学生的书画美术课程。

运动区——运动场设置在场地的西北位置,包括200 m标准运动场,具有一个足球场,两个篮球场,两个羽毛球场及部分乒乓球场,在运动区的南侧靠近综合楼区设置体育馆,所有的运动区域位于场地的一侧,与教学区相隔,同时加上树木的遮挡有效的避免了运动场对教学区的干扰。

3.2 交通系统

学校内部采用人车分流的交通系统,南大门西面设计机动车道,车辆直接驶入综合楼的地下车库,南大门东面设计非机动车道,便于学生日常上下课的自行车及非机动车的行驶及停放,基地内部全部采用步行系统,有效地保证了学生的安全,给予了孩子们一片可以自由奔跑的快乐天地。同时场地里面的非机动车道承载消防车道的功能,围绕建筑一圈,保证救援车辆的通达性。学校的机动车停车位设置综合楼的地下车库,非机动车位主要设置在素质教育楼及教学楼旁,满足停车位数量要求。

3.3 景观设计

组团景观采用统一化设计,以中式园林的雅致为特点,将是学生晨读、晨练、聚会、散步、交流的最佳场所。各功能区内精心设计了风格古典、主题统一、特色鲜明的庭院空间,创造了活泼轻松的校园学习气氛。

学校前广场宽敞开阔,是整个学校文化精神的表现,同时也是学校的集散广场,可为学校的集体活动提供良好的室外空间。

中心绿地也是此次设计的重点,该绿地以立体景观、多维开放、自然形态为景观设计要点,将其设计成为孩子愿意去的室外活动场所,并兼有室外自然课堂的功能。

3.4 造型设计

本方案在修水古书院的文化启迪下,将修水县第三中学校园定位成一座具有中式园林风格的山水书院。

1)山——形象鲜明式校园。

建筑以群体或单体形式结合山形,可以形成起伏有致、收放开合的空间韵律[1]。根据修水县山,结合修水县的自然文化景观,创造出优美的校园环境,建筑造型上采用坡屋顶,对比山体的起伏,将建筑屋顶高差与山体相呼应,创造出一个形象鲜明的校园轮廓,展现出校园一种积极向上的风采,如图2所示。

2)水——高效灵动式校园。

水代表的是流动,代表的是生机,校园就是一个充满生机、创造无限可能的地方,在此设计中,建筑的总平面布置及景观布置上吸取水的灵动,将校园打造成一个高效灵动式的校区。

水的运动就像我们的学生一样在成长,流畅性的建筑功能流线及景观将大大提高学生的效率。

3)书院——中式园林式校园。

在校园的空间设计中融入中国造园技巧。中国园林平面构图中建筑群主体多基于整个园林的一侧或一角,而保留大片的开敞空间布置水面、草木等园林环境。这种轻重对比极为悬殊的构图不同于西方园林的构图,通过集中的建筑群控制整个构图,最终达到均衡。本方案建筑群的布局以院落来组织空间,起承转合,层层推进。园林式的校园环境烘托出浓浓的书院氛围。

依据山水书院的启发,设计中通过现代材料和手法修改了传统建筑中的各个元素,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必要的演化和抽象化,外貌上看不到传统建筑的原来模样,但在整体风格上,仍然保留着中式建筑的神韵和精髓,如图3所示。空间结构上有意遵循了传统庭院与建筑相结合的布局格式,延续的传统一贯采用覆瓦坡屋顶,但不循章守旧,根据修水特色吸收了当地的建筑色彩及建筑风格,能自成特色。

参考文献:

[1] 陈 晨.中国传统山水建筑景观意象研究[D].哈尔滨:哈尔滨工业大学,2016.

猜你喜欢
教学区综合楼入口
高速公路入口疏堵解决方案及应用
基于新一代称重设备的入口治超劝返系统分析
关于某综合楼外墙贴面砖脱落原因的探讨
BIM技术在某大型商业综合楼施工中的应用
秘密入口
高校教学区景观探讨——以西南交通大学犀浦校区教学区为例
第九道 灵化阁入口保卫战
某综合楼内气体灭火系统设计
建在美国斯坦福大学教学区屋顶的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
素质教育与幼儿的主体性活动刍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