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重症患者院内安全转运路径的建立与实施

2018-07-04 07:05钟燕玲李红玲
关键词:危重科室问卷

钟燕玲, 李红玲, 伍 静

(广西壮族自治区梧州市人民医院 急诊科, 广西 梧州, 543000)

院内转运是指南中明确指出危重患者院内转运是指为了诊断和治疗而转运至专科病房的运送过程[1]。危重症患者在急诊科进行初步救治后往往需要转运至其他科室进行进一步的诊治和护理,转运过程虽然短暂,但若转运不当,则会引起如坠床、脱管、窒息等意外不良事件。因此规范转运流程,降低转运风险是转运的重中之重。本研究从规范转运流程和安全转运出发,不断整合,制定了危重患者院内安全转运路径,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1月—12月梧州市人民医院急诊科收治的SOFA[2]评分>4分的危重症患者1908例作为研究对象。将2016年1月—6月收治的936例设为对照组,其中男528例,女408例;病情危重程度分级:Ⅰ级612例,Ⅱ级324例。将2016年7月—12月收治的972例患者设为观察组,其中男512例,女460例;病情危重程度分级:Ⅰ级608例,Ⅱ级364例。

1.2 方法

1.2.1 对照组常规方式转运

转运工具为医用4轮平车,转运由医生、护士、护工及家属陪同,输液采用钢针或静脉留置针,供养采用氧气枕,到达转运科室后,与科室相关医护人员交接,转运即完成。

1.2.2 观察组院内安全转运临床护理路径

根据转运目的地的不同,通过查阅文献和经验总结,建立收住院安全转运临床护理路径和送检查安全转运临床护理路径2个版本的安全转运临床护理路径。

1.2.2.1 收住院转运路径: 医生开出收住院医嘱,护理人员在转运前10 min评估患者,采用勾选、简单文字的操作方式填写护理路径表格。①第1步重在评估:按照危重患者转运前评分表对患者进行评估,总分65分,根据评估得分确定患者转运级别,得分<30分为I级:转运高风险,得分30~44分为II级:转运较高风险,得分45~50分为III级:存在风险可能性,得分>50分为IV级:转运风险小[3-4]。②第2步重在沟通:与清醒患者和家属沟通,告知转运的风险,签订危重患者院内转运风险告知同意书;转运团队内部进行沟通,明确职责;和交接的科室沟通,做好接收患者的准备[5]。③第3步根据评估做好相应准备:根据转运级别做好转运前物品、药品以及人员的准备。Ⅰ级准备包括:医生、护士严密监护下转运,告知家属风险,携带急救物品做好急救准备。Ⅱ级准备包括:医生、护士有监护下转运,告知家属风险,做好应急准备,预先联系相关科室。Ⅲ级准备包括:医生、护士陪同转送,高度重视并做好相关的预防措施。Ⅳ级准备包括:护士转运,做好相关的预防措施。④第4步转运观察:做好转运前准备后,转运过程中严密观察患者生命安全,内容包括生命体征、管道引流情况、仪器运作状态等,保障转运人员安全,避免意外伤害。若转运过程出现突发情况时,需要通知科内人员和邻近科室人员参与抢救,同时拨打院内救援电话。第5步转运交接:患者完成转运后,由急诊科医生、急诊转运护士与接收科室医护人员进行交接,交接内容包括:一般情况、生命体征、管道情况、已完成的检查项目、危急值情况、急救处置,用药或其他处理情况、皮肤情况。交接完成后,双方在危重患者转运交接记录单签名。

1.2.2.2 送检转运路径: 第1步到第4步与收住院转运路径相同,⑤第5步内容:根据危重患者转运危险评级确定等待检查的时间,评估为Ⅰ级的患者等待时间≤5 min,Ⅱ级≤10 min,Ⅲ级和Ⅳ级≤20 min。若检查所等候的时间超过上述规定,则需要原路返回,避免等待时间过长,患者发生意外。当危重患者完成检查的时候,护理人员要将满意度调查表交给检查科室当班人员完成。

1.3 观察组指标

比较2组转运后接收科室满意度以及转运存在问题发生率。接收科室满意度根据所转运的科室不同设计2种满意度问卷:①住院部科室满意度问卷:该问卷包括对急诊医护人员服务态度、清楚患者病情、抢救应急能力、操作技术、护送检查的无缝隙护理服务、对患者或家属讲解疾病相关知识的服务、处置费用的告知、提前通知科室做好相关急救准备、到达科室与预定时间延迟情况等内容。②检查科室满意度问卷:该问卷包括对急诊医护人员服务态度、抢救应急能力、操作技术、护送检查的无缝隙护理服务、检查费用的告知、提前通知科室做好相关急救准备、到达科室与预定时间延迟情况等内容。问卷结果分为满意、尚可、不满意和很不满意。同时记录转运过程中存在问题包括5项内容:转运患者的配置设备欠佳、交班病情不熟悉、转运前沟通解释不充分、人员准备不到位、与接收科室衔接不到位。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0.0软件,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检验水准α=0.05,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2组接收科室满意度

观察组共发放问卷972份,有效回收940份,有效回收率96.71%(940/972),其中回收住院部科室满意度问卷735份,回收检查科室满意度问卷205份。对照组共发放问卷936份,有效回收909份,有效回收率97.16%(909/936),其中回收住院部科室满意度问卷571份,回收检查科室满意度问卷338份。观察组住院部科室满意度69.39%(510/735)、检查科室满意度74.63%(153/205),高于对照组的63.92%(365/571)和60.65%(205/338),(P<0.05)。见表1。

2.2 2组转运过程存在问题例次

除与接收科室衔接不到位外,观察组转运患者的配置设备欠佳、交班病情不熟悉、转运前沟通解释不充分、人员准备不到位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见表2。

表1 2组接收科室满意度[n(%)]

表2 2组转运过程存在问题例次[n(%)]

与对照组比较,*P<0.05。

3 讨论

研究[6]表明31.00%的危重患者院内转运过程中发生的不良事件与细节相关。细节贯穿整个转运过程,从对患者进行转运前评估,和患者或家属进行沟通,到转运前物品、药品、仪器等的准备,转运路程的病情观察,到最后完成转运的交接班,每一步都需要仔细、耐心。实施院内安全转运路径,护士根据清单式的表格作业,按步骤执行,避免了按个人经验和习惯操作,同时路径的设计对复杂病情患者的转运进行了规范,避免了如仪器没带足够、患者药物遗漏等准备补充事件,有效缩短转运时间,为患者的救治争取更多宝贵时间。

张亚卓等[7]研究表明,合理的分工合作能提高急救监护的效能。实施危重症患者安全转运路径后,无论哪个层级的护理人员,无论年资长短,包括轮科的人员,都需要通过培训和考核掌握安全转运临床护理路径表格内容,以便合理安排转运人员以及执行流程。路径的合理实施不仅提高了各级护理人员的积极性以及主动性,充分挖掘了各自的潜能,还能有效避免过去工作的盲目性。

本研究在实施院内安全转运路径后,调查了接收住院患者科室以及辅助检查科室的满意度,调查发现,观察组较对照组在对转运的医护人员态度、掌握病情程度、操作技术、与患者或家属对于费用和病情沟通程度均有所提升,说明实施安全转运路径后,各转运人员职责明确,检查项目完成迅速,有效提高了接收科室的满意度。

[1] QUENOT J P, MILESI C, CRAVOISY A, et al. Intrahospital transport of critically ill patients (excluding newborns) Recommendations of the Societe de Reanimation de Langue Francaise (SRLF), the Societe Francaise d'Anesthesie et de Reanimation (SFAR), and the Societe Francaise de Medecine d'Urgence (SFMU)[J]. Annals of Intensive Care, 2012, 2(1): 1.

[2] VINCENT J L, MORENO R, TAKALA J, et al. The SOFA (Sepsis-related Organ Failure Assessment) score to describe organ dysfunction/failure. On behalf of the Working Group on Sepsis-Related Problems of the European Society of Intensive Care Medicine[J]. Intensive Care Med, 1996, 22(7): 707-710.

[3] 赖天为, 韦柳青, 龙琼, 等. ICU危重患者院内转运前护理评估的方法与体会[J]. 护理管理杂志, 2012, 12(12): 882-883.

[4] 王月微, 周妍红. 转运急危重症患者护理质量评价标准的建立与实施[J].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2011, 27(6): 46-47.

[5] 急诊危重症患者院内专业共识专家组. 急诊危重症患者院内转运共识—标准化分级转运方案[J]. 中华急诊医学杂志, 2017, 26(5): 512-516.

[6] 陈文红, 赵树娟, 孙晔. 急诊科患者院内转运专职护士岗位设置效果分析[J]. 中华护理杂志, 2014, 49(9): 1087-1090.

[7] 张亚卓, 赵雪生, 李冰, 等. 创伤链式抢救流程在急救护理中的运用[J]. 解放军护理杂志, 2006, 23(9): 13-15.

猜你喜欢
危重科室问卷
消毒供应中心与临床科室建立有效沟通的实践与探讨
脐静脉置管在危重新生儿救治中的应用
科室层级护理质量控制网的实施与探讨
俯卧位通气对36例危重型COVID-19患者的影响
爱紧张的猫大夫
问卷网
“合作科室”为何被坏了名声
床旁介入超声在老年危重患者中的初步应用
问卷大调查
147例危重新生儿转运的临床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