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甲午战争论当代青年学子之信仰

2018-07-04 11:39马军臣
西部论丛 2018年3期
关键词:甲午战争青年信仰

摘要:中日甲午战争是中国近代史上最耻辱的战争之一,自此,中国沦为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劳苦大众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新中国成立以后,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全国人民过上了幸福的日子,但是,广大青年学子的信仰却日渐消失,“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璀璨信条已寻觅不见,这种价值观的滑坡值得人民深思。

关键词:甲午战争 青年 信仰

120多年前的7月25日,中日甲午战争爆发,这场战争的结果使中日两国自此国运殊途,中华民族一步步走到了亡国灭种边缘。甲午年,成了中国的命运转折之年。

中华民族是有信仰的民族

追溯历史,春秋战国时期,中国人性格阳刚勇武。思想璀璨绚丽,极富进取心,也极富创造力。到处是慷慨悲歌、侠肝义胆之士。与之相得益彰的则是直到今天仍令我们神往的诸子百家,洋洋大观,那时的中国人是有信仰的,他们信仰的是中国传统中最健康的东西,如诚信、道义、宽仁等。秦始皇之后,专职皇权大行其道,对人民一代一代进行奴化教育。老百姓只知道有家,不知道有国,孝子太多,忠臣太少,政治权力不允许民众树立信仰与道德,因此成了一盘散沙。尤其是经过元、清两个马背民族的统治,中国人的血性几乎被摧残殆尽。200多年前,一个叫马戛尔尼的英国人到中国走了一趟,回去后,一针见血地说了一句话:“中国人没有宗教,如果有的话,那就是做官。”日本间谍宗方小太郎研究中国后得出一个结论:“人心腐败已达极点。”

甲午战争后,中國人精神开始觉醒,尤其是中国青年学子。正如梁启超所言:“吾国四千年大梦之唤醒,实自甲午战败割台湾、偿二百兆始。”1919年“五四”运动,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中国共产党人找到了马克思主义信仰、共产主义信仰。就在甲午战争发生40年后,有一批中国人做出了这个民族近千年来不曾有过的壮举。这个壮举令世界震惊,也令中国人自己震惊,这就是红军进行的二万五千里长征。中国军队一扫甲午年间中国人的那种懦弱、麻木、贪生怕死,展现出来的始一宗全新的精神面貌。他们是那样英勇,大无畏,那样藐视死亡和苦难。马基雅维利有句名言:“造就最强大国家的首要条件不在于造枪炮,而在于能够造就其国民的坚定信仰。”中国共产党在当代最伟大的历史成就之一,就是再造了中华民族的精神信仰。也正是这群有信仰的共产党人,领导中国人民走出了甲午战争失败的阴影。

当代青年学子的信仰现状及原因分析

而如今,随着物质文明的高度发展,当代青年学子的精神文明却高速滑坡,对未来国家和民族赋予的历史责任和担当一点都不关注,对崇高的价值体系没有过执着的追求,缺少一个积极而又严肃的价值系统,信仰在他们心中只剩下了概念。那些立志于考公务员的青年学子,希望得到的是“旱涝保丰收、高福利的待遇,更有甚者,还惦记着某些灰色收入”,至于为国家、为民族而读书的精神信条,早已埋没在故纸堆里。那些正准备就业的青年学子,眼睛盯着的是北京、上海、深圳等繁华城市,贪图的是灯红酒绿、精神享受,至于西部艰苦地区、基层单位等国家需要人才的地方,他们不为所动,甚至宁可失业也不就业。那些在校就读的青年学子“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只注重专业知识的学习,不注重德性的塑造,图书馆失去了原有意义,成了备战考试的战场;教室里遗留着是随手扔掉的垃圾,宿舍里挑灯鏖战的是“”网游”和“韩剧”,看不到半点思想和价值追求。他们在思想和价值多元化的时代迷失了自我。

为什么会这样呢?纵观,老一辈革命家们之所以具有崇高的信仰,是因为他们经历过国家的浩劫和战火的洗礼,客观环境迫使他们寻找救国存亡之道,马克思主义信仰为他们指明了方向,引导着他们一个理想的国度去追求、奋斗。现如今,80后、90后的青年学子从出生起就远离了灾难和困苦,取而代之的是无尽的物质生活满足,他们不了解苦难生活,没有经历过颠沛流离,一切生活在顺境当中,缺少了危机感和忧患意识,取而代之的是个人主义和功利思想。再加上改革开放后,思想和价值的多元化,家长们缺少理性的培养方式,更多灌输的是追名逐利的思想,他们的人生观、价值观从小就发生了偏离,至于长大后彻底的迷失。

如何构筑当代青年学子的信仰

马克思主义哲学阐明:内因是事物的根本,外因是条件。故此,构筑当代青年学子的信仰,需要从学子本身寻找原因,其根本离不开本人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改造。家长作为孩子的第一启蒙老师,应该理性的对孩子进行价值引导,抛却庸俗价值观和个人主义意识,确立大家观念,抵制小家思想;树立大局意识,抵制眼前主义、实用主义。教育更为重要的内涵是传授思维方法,其目的是让学生能够获取隐藏在各种知识背后的智慧,教师的第一要务是传道,不应该仅仅是知识的传播者,更应该引导学生自己去领悟知识,寻找智慧。只有家长和学校持续不断的正确引导,新一代青年学子才会有正确的价值体系,在今天的中国,这套积极而严肃的价值系统,就是我们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体来说就是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践行这样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能够使他们更具有使命感,才能让他们在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当中具有更大的担当。

作者简介:马军臣 (1979.10),男,山东省济南市,山东工艺美术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高校教育。

猜你喜欢
甲午战争青年信仰
信仰
漫画
浅谈中国在甲午战争中失败的原因
青年怎样传承长征红色基因
弘扬雷锋精神与转型期高校校园文化教育整合性研究
美国在甲午战争中偏袒日本的经济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