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交授粉方式对辣椒制种效果的影响

2018-07-05 14:40陈卫国刘克禄
甘肃农业科技 2018年6期
关键词:果率花蕾制种

陈 琛,陈卫国,刘克禄

(1.甘肃省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研究所,甘肃 兰州 730070;2.甘肃绿星农业科技有限责任公司,甘肃 兰州 730070)

辣椒是我国重要的蔬菜作物之一,每年种植面积约150 万~160 万hm2,约占我国蔬菜种植面积的10%左右[1]。辣椒杂种优势较强,杂交品种通常比常规品种增产30%~50%。种子生产是杂种优势利用的前提[2],蕾期人工去雄杂交授粉是当前辣椒杂交种子生产的主要形式,杂交用工的数量和费用构成种子生产的主要成本。辣椒完成一朵花的杂交过程必须依次经历4个工序,即选择合适的花蕾—人工去雄—杂交授粉—做标记,各个工序之间彼此连贯通常一次完成。深入分析杂交授粉过程每个工序,挖掘每个工序的潜力,对于提高杂交速度和效率有重要的意义。通常选择杂交花蕾和完成杂交授粉2个工序用时较短,而完成人工去雄和做杂交标记2个工序过程比较费时费工。不同的去雄和标记方式对杂交速度有重要影响。有关辣椒杂交制种技术的研究鲜见报道[3-6], 陈卫国等[7-13]研究了不同育苗方式、 不同授粉时期、施肥量、种植密度、2,4-D处理、不同天气与时间段、杂交花蕾大小与授粉时间等因素对辣椒杂交制种产量及质量的影响,有关不同杂交方式的制种效果、杂交速度和效率的研究尚未见报道。本试验对辣椒杂交种子生产常用的3种杂交方式进行了比较,旨在为辣椒制种提供科学指导。

1 材料和方法

1.1 试验材料

以辣椒甘科5号杂交制种的双亲(父本P0635、母本P0608) 为试验材料[14]。 父本P0635于2014年1月20日在日光温室内进行直播育苗,4月25日定植于塑料大棚。母本P0608于2014年2月28在日光温室内进行穴盘育苗。育苗温度25~30℃,出苗后实行正常管理。幼苗第1片真叶展开时进行间苗,每穴只留1棵苗,3~4片真叶期开始每天喷施营养液,第7片真叶展开时定植露地,苗龄65 d。

1.2 试验地基本情况

试验设在位于张掖市甘州区的甘肃省农业科学院张掖试验场进行。属荒漠绿洲井灌区,砂壤土,海拔1 400 m。整地时施磷酸二铵525 kg/hm2、普通过磷酸钙375 kg/hm2、硫酸钾225 kg/hm2、尿素75 kg/hm2作基肥。按垄高25 cm、垄宽65 cm、水沟宽45 cm做垄,垄面呈弓圆型,覆盖地膜。母本露地定植,于2014年5月6日按株距35 cm、行距55 cm在垄两侧各定植1行。定植密度为51 900株/hm2。对椒坐果后结合灌水追施氮、磷、钾三元复合肥(N、P2O5、K2O质量比例为1∶1∶1,总有效成分45%,下同)150 kg/hm2、硝酸铵钙(N≥15%、Ca≥19%,下同)300 kg/hm2。授粉结束后结合浇水追施氮、磷、钾三元复合肥225 kg/hm2、硝酸铵钙450 kg/hm2。试验地定期叶面喷施农药以预防病虫害发生。

1.3 试验方法

选择适宜进行杂交授粉的花蕾(花蕾发育形态在E、F阶段)[15],按不同去雄及标记方式设3个处理,处理①镊子去雄-栓线标记(传统法)。即用镊子轻轻剥开杂交花蕾的花冠,夹去花药完成去雄,杂交授粉后在花梗上拴上不同颜色的毛线做杂交标记。此方法的优点是标记清晰,缺点是费工耗时,速度较慢。处理②为徒手去雄-涂抹印油标记(改良法1)。即左手拇指和食指配合固定杂交花蕾,右手食指、拇指和中指配合轻轻拔取花冠完成去雄,杂交授粉后在花梗上涂抹红色印油做标记。此方法的优点是去雄与标记速度较快,缺点是拔取花冠易损伤花柱,而且印油产生的化学刺激可能影响座果率和结实率。处理③为剥冠去雄-撕萼片标记(改良法2)。即用指甲剥去授粉花蕾的花冠和萼片,一次性完成去雄与标记,只进行授粉即可。此方法的优点是去雄与标记工序合二为一一次性完成,杂交速度较快,缺点是常造成花器官(子房)的局部创伤,可能影响座果率和结实率。每个处理杂交授粉100朵花,重复3次。试验在同一天上午进行,仅在第3层花(四门斗)上进行杂交试验,杂交花蕾的花梗基部挂牌标记。

1.4 花粉制备保存与杂交授粉过程

花粉制备、保存及杂交授粉技术参考陈卫国等[16]的方法进行。

1.5 制种效果测定

杂交后第15天统计各处理的坐果数,计算座果率。2014年9月20日采收各处理的杂交授粉果实进行考种,种子干燥后统计单果种子产量和质量,种子千粒重、发芽率和发芽势按GB/T3543.4-1995农作物种子检验规程发芽试验要求测定[17]。

1.6 杂交速度和工作效率定义及计算方法

记录完成各处理的用工时长,计算杂交速度与工作效率。

杂交速度定义为1个正常授粉工人(劳动力)在单位时间内所完成的杂交花蕾的数量。计算公式为:杂交速度= 100朵花/用工时数,单位为:杂交花蕾数量(朵)/(人·h)。

工作效率定义为:1个正常劳动力在单位时间内所生产的杂交种子数量(产量),计算公式为:工作效率=杂交速度×座果率×单果种子质量,单位为:g/(人·h)。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杂交授粉方式对座果率的影响

由表1可知,处理①,即镊子去雄-栓线标记处理(传统法)的座果率较高,为72%;处理②即徒手去雄-涂抹印油标记(改良法1)和处理③即剥冠去雄-撕萼片标记(改良法2)的座果率较低,分别为40%和36%。处理①与处理②、处理③差异均极显著,表明不同去雄与标记方式对辣椒杂交座果率有较大影响,可能对杂交花蕾(子房、花柱及花梗部分)造成的创伤和化学刺激均不利于坐果。

表1 不同杂交方式对辣椒座果率、种子产量及质量的影响

2.2 不同杂交方式对种子产量的影响

由表1可知,处理①的单果种子数量和质量最高,分别为119粒和1.236 g;处理②的单果种子数量和质量较高,分别是101粒和1.063 g;处理③的单果种子数量和质量较低,分别是84粒和0.842 g。处理①的单果种子数量和质量比其余2个处理的均高,方差分析结果为差异显著,表明不同的去雄与标记方式对辣椒杂交结实率有较大影响,对杂交花蕾造成的任何损伤和化学刺激都会降低杂交结实率。这可能与杂交花蕾(器官)组织中水分、营养和植物激素等的分布与变化有关,损伤和化学刺激引起植物生殖器官中的水分、营养和植物激素等物质从伤口流失,改变了花器管中正常的物质平衡,进而对授精过程产生影响。

不同杂交授粉方式种子千粒重为10.0~10.5 g,发芽率为99.0%~99.5%,发芽势为97.5%~99.5%,3个处理间差异不显著,表明不同的去雄与标记方式对种子质量各项指标没有显著影响。

2.3 不同杂交授粉方式对杂交速度的影响

由表2可以看出,不同杂交授粉方式各处理的杂交授粉速度差异较大。处理①的杂交速度为55朵花/(人·h),处理②的杂交速度为81朵花/(人·h),处理③的杂交速度为136朵花/(人·h),三者之间的差异极显著。处理③的杂交速度分别是处理②的1.67倍和处理①的2.47倍,处理②的杂交速度是处理①的1.47倍。处理①的杂交速度最慢,处理③的杂交速度最快,处理②的杂交速度居中。

表2 不同杂交授粉方式对杂交速度和工作效率的影响

2.4 不同杂交授粉方式对工作效率的影响

从表1和表2可知,不同杂交方式下的座果率、结实率和杂交速度完全不同,产生的工作效率也不同。处理①的工作效率最高,为49.0 g/(人·h);处理③的工作效率次之,为41.3 g/(人·h);处理②的工作效率最低,为34.4 g/(人·h)。3个处理间工作效率差异均达到极显著水平。

3 小结与讨论

试验结果表明,3种不同杂交方式所产生的杂交速度、制种效果和工作效率不同,差异很大。镊子去雄-栓线标记方式(传统法)的杂交速度较慢,但其座果率、单果种子数量和工作效率均最高。徒手去雄-涂抹印油标记方式(改良法1)的杂交速度虽然较快,但是其座果率和单果种子数量均较低,工作效率最低。剥冠去雄-撕萼片标记方式(改良法2)的杂交速度虽然最快,但其座果率和单果种子数量均最低,工作效率不高。

戴雄泽等[18]将杂交速度定义为单位面积制种产量/单位面积授粉用工量。并对影响杂交速度的因素进行了相关性和通径分析,认为座果率和日授粉花数是影响杂交速度的主要因素。本研究认为,对杂交速度的这种定义不够科学,没有准确反映在杂交制种的不同时期、授粉工的技术熟练程度、窝工浪费等。本研究将杂交速度定义为1个授粉工人(劳动力)在单位时间内所完成的杂交花蕾数量,将工作效率定义为1个劳动力在单位时间内所生产的杂交种子产量,更能科学地反映杂交速度和效率。本试验表明,不同杂交授粉方式的杂交速度和工作效率差异极显著。

在辣椒杂交种子生产实践中,制种户为了省工,盲目采用一些杂交速度较快的方法,忽略了座果率和结实率因素对制种产量的影响,虽然每日完成的杂交花的数量较多,但是工作效率不高,造成种子减产和大量人力财力资源的浪费。徒手去雄-涂抹印油标记(改良法1)和剥冠去雄-撕萼片标记(改良法2)处理的杂交方式虽然杂交速度快且省工,但是座果率和结实率均较低,造成了大量适宜杂交授粉花蕾的浪费,制种产量不高,为得不偿失之举。授粉工投入不足是近年来辣椒杂交制种产量不高,甚至严重下降的主要原因,其后果就是造成大量土地资源、人力资源浪费和种子生产的低效化(制种面积不少,制种产量较少)。不同杂交方式其实质就是对杂交工序的改进和优化,也就是杂交技术的科学改进,更为快速高效的杂交方式(杂交技术)尚需进一步研究。

[1]耿三省,陈 斌,张晓芬,等.我国辣椒品种市场需求变化趋势及育种对策[J].中国蔬菜,2015(3):1-5.

[2]邹学校.杂交辣椒的理论与实践[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9.

[3]邹学校.中国辣椒[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2.

[4]戴雄泽.辣椒制种技术[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1.

[5]周群初.辣椒规模制种及栽培技术研究[J].长江蔬菜, 1992(2): 42-44.

[6]李雪峰,梁成亮.杂交辣椒制种技术研究及应用现状[J]. 湖南农业科学, 2012(22): 20-22.

[7]陈卫国,刘克禄,田 斌,等.不同育苗方式对辣椒杂交制种产量及质量的影响[J].长江蔬菜,2015(12): 20-22.

[8]陈卫国,刘克禄,田 斌,等.辣椒不同时期杂交授粉的制种效果[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7, 45(3): 111-125.

[9]刘克禄,陈卫国,田 斌,等.氮磷钾配施对制种辣椒种子产量和质量的影响[J].甘肃农业科技,2015(10): 10-12.

[10]刘克禄,陈卫国,田 斌,等.种植密度对甘科5号辣椒杂交制种产量和质量的影响[J].甘肃农业科技, 2016(8): 20-22.

[11]陈卫国,刘克禄,陈 琛,等.2,4-D处理对辣椒杂交制种产量和质量的影响[J].西北农业学报,2017,26(7): 1041-1046.

[12]陈卫国,刘克禄,田 斌,等.辣椒授粉时期和天气及时间段对杂交制种产量的影响[J].甘肃农业科技, 2017(4): 46-52.

[13]陈卫国,刘克禄,田 斌,等.辣椒杂交花蕾大小与授粉时间对座果率、结实率及种子质量的影响[J].甘肃农业科技,2017(5):14-17.

[14]陈卫国,赵保全,张国和,等.辣椒新品种甘科5号的选育[J]. 中国蔬菜, 2011(18): 95-98.

[15]陈卫国.辣椒花蕾发育过程的研究[J].甘肃农业科技,2016(12):18-20.

[16]陈卫国,刘克禄,田 斌,等.甘科5号辣椒杂交种子生产技术规程[J]. 甘肃农业科技,2016(11):84-88.

[17]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国家技术监督局.农作物种子检验规程:发芽试验:GB/T3543.4—1995[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1996.

[18]戴雄泽,马艳青.影响辣椒规模制种杂交速度的因素及其相关性分析[J].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6, 26(5): 355-357.

猜你喜欢
果率花蕾制种
新疆兵团制种玉米获丰收
中央财政下达奖励资金10亿元支持制种大县建设
枣树如何提高座果率
我来了
蔬菜制种废弃物无害化处理措施
Paper blossoms
我来了
枣树杂交育种中提高着果率和种子得率的措施
风媒对猕猴桃授粉作用微弱
蔗糖和硼酸混合溶液可提高核桃着果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