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茵场没有什么新闻

2018-07-05 16:37江德洲
汽车周刊 2018年6期
关键词:老电影绿茵场苏联

江德洲

我对俄罗斯的印象基本还停留在1991年以前。

由于娱乐活动的匮乏,童年时期的我特别喜欢窝在家里看老电影,像《莫斯科保卫战》、《斯大林格勒大血战》这些以卫国战争为题材的苏联老电影更是我的心头好。小孩子看这种战争老片往往只是图个热闹,一味期待着结尾苏德两军短兵相接的决胜时刻,对于双方将领在地图前指点江山的情节则几乎没有什么耐心。

这些电影的画面对我影响深远。在后来的很长一段时间里,年少的我只要在书本上看到“战争”一词,脑海中总是会浮现这些意象:高喊“乌拉”英勇冲锋的红军步兵,摧枯拉朽的T-34坦克编队,万箭齐发的喀秋莎火箭炮……这些意象也是我对“苏联”的最后记忆。

时光飞逝,我们生活的世界发生了许多或温和或剧烈的变化。当聚光灯再次照亮这个横跨欧亚大陆的神秘国度时,强大的苏联已经离去了27年,舞台上的主角也从钢铁变成了足球。

坦率地说,我对球类运动是无感的,即便有感也是痛感,因為中学时被人一球踢中过鼻子。但不可否认的是,足球作为一种竞技体育,它在本质上与人类千百年来的战争、宗教、商业、权利乃至荷尔蒙分泌都存在显性或隐性的联系。正是这些联系的存在,为我们溯源其历史脉络提供了可能性,也解释了我们为何会痴迷于这项看似简单的古老运动。

今天,世人的心态是达观的。当互联网的信息爆炸麻痹了我们的感官,当消费主义的风暴裹挟着我们的心智,意义与刺激的阈值已经无限降低了。足球如是,汽车也如是。

“新四化”浪潮冲击下的汽车市场,传统阵营不断出现伤亡与新势力的揭竿而起成为司空见惯的景象,我们甚至来不及撰写悼词与贺词;当人们把目光投向绿茵场,不论在莫斯科,在加里宁格勒,还是在圣彼得堡,摇旗呐喊的背后似乎也并没有什么可供报道的新闻——一切不过都是历史规律的再造与重演。

击碎名利场的桎梏,拨开因果律的迷雾,真正令我肃然起敬的,是那些矢志不渝的战士。虽然他们中的有些已经永远离开了,但留下的光芒却历久弥新,足够照亮我们前行。

有人说过,大师总是成堆来又成堆走,这让我不禁想起了群星闪耀的八十年代——约翰·列侬、大卫·鲍威、迈克尔·杰克逊、邓丽君、张国荣……我是如此地想念你们。

以海子的诗来结尾吧,愿你能明白我是什么意思:

“我要做远方的忠诚的儿子,

和物质的短暂情人。

和所有以梦为马的诗人一样,

我不得不和烈士和小丑走在同一道路上。”

猜你喜欢
老电影绿茵场苏联
到哪里去看老电影?
重温老电影:怀旧,那抚慰人心的吸引力
小草来到绿茵场
绿茵场上见文明
绿茵场上的小巨人
苏联克格勃第五局
挥之不去苏联人心态
关于苏联解体:你所了解的一切都是错的
吴京红 绿茵场上的花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