苯唑草酮对玉米田杂草的防除效果

2018-07-06 03:34陈正州
安徽农业科学 2018年19期
关键词:马唐草酮禾本科

陈正州

(安徽省固镇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安徽固镇 233700)

玉米田化学除草主要采用2类模式:一是播后苗前土壤封闭;二是苗后茎叶处理。目前,土壤封闭使用乙草胺、异丙甲草胺、西马津、扑草净、莠去津或其复配剂较多,茎叶处理使用硝磺草酮、烟嘧磺隆、噻磺隆、莠去津、2甲4氯钠盐、2.4D-丁酯或其复配剂较多,也有使用百草枯、草甘膦定向喷雾的。土壤封闭对玉米比较安全,但封闭效果时常不够理想,除受药剂本身影响外,还受整地质量、茬口、还田秸秆、土壤湿度、用水量、农事、气象等多种因素影响,在封闭效果较差的情况下,还必须进行茎叶处理。目前多数茎叶处理剂在使用过程中对玉米生育期和杂草草龄要求严格,否则,防除效果较差且易产生药害[1]。前人对这2类化学除草模式分别进行了药效试验[2-8],但玉米苗后化学除草一直缺少理想的药剂品种。因此,筛选出既对玉米高度安全又能有效防除玉米田杂草的茎叶处理剂并加以推广应用十分必要。苯唑草酮是巴斯夫公司开发的新型玉米田除草剂,为了探索该产品在玉米田使用对杂草的防除效果,确定最佳使用剂量范围、施药时期,评估产品对供试作物的安全性,笔者于2010年7—8月与巴斯夫(中国)有限公司合作对该药剂进行了药效试验。

1 材料与方法

1.1材料

1.1.1试验药剂。33.6%苯唑草酮SC、90%莠去津WG、55%耕杰SC、助剂MSO均由巴斯夫公司提供。

1.1.2防治对象。玉米田常见杂草——禾本科和阔叶杂草。

1.1.3供试作物。玉米品种:泰玉2号。

1.2试验地概况试验地位于固镇县城关镇,土质为砂礓黑土,南北走向。东西宽15.6 m,南北长162.0 m,面积为2 527.2 m2。栽培模式:麦茬夏玉米,起垄栽培。6月22日播种,垄(行)距90 cm,株距22 cm,密度为5.04万株/hm2。前期未使用除草剂。田间杂草以旱稗和青葙为主,约占95%;其次有马唐、野绿豆、田旋花、马齿苋、马瓜、刺儿菜、铁苋菜、野苋菜、香附子等。

1.3试验设计试验设12个处理(表1),3次重复,随机区组排列,共36个处理小区,小区面积为66.7 m2。

表1 药剂处理试验设计

1.4施药方法第1次施药(处理①~⑤)时间为7月21日,此时田间大部分禾本科杂草4叶期,株高10~15 cm,玉米9~10叶,株高60 cm左右。第2次施药(处理⑥~)时间为7月24日,此时田间大部分禾本科杂草7~8叶期,株高20~25 cm,玉米11~12叶,株高80 cm左右。使用工农-16型背负式手动双喷头喷雾器茎叶喷雾,用水量为750 L/hm2。

1.5调查方法药后1~10 d观察、记录不同杂草的死亡速度和症状以及药剂对作物的安全性。施药后15 d调查不同杂草的株数防效;施药后22 d调查处理⑥~⑩杂草的株数防效和鲜重防效;施药后35 d调查处理⑥~⑩杂草的株数防效和鲜重防效。调查时,每小区5点取样,每点随机查20株,记录死亡株数,计算株数防效。每小区称量100株(茎)鲜重,与空白区比较,计算鲜重防效。

株数防效=死亡株数/100株×100%

鲜重防效=(空白区百株鲜重-处理区百株鲜重)/空白区百株鲜重×100%

1.6试验期间气象条件及农事操作7月上、中、下旬,旬均气温分别为30.0、26.5、29.2 ℃,0 cm地面温度分别为33.2、29.3、34.3 ℃,相对湿度分别为68%、78%、75%,降水量分别为65.0、30.8、12.5 mm。8月上、中、下旬,旬均气温分别为30.5、34.1、29.3 ℃,0 cm地面温度分别为34.4、35.3、29.1 ℃,相对湿度分别为72%、74%、78%,降水量分别为26.7、17.6、107.7 mm。7月22日追肥1次,追施尿素210 kg/hm2。

2 结果与分析

2.1药剂对供试作物的安全性7月21日第1次施药后,直至10月3日玉米成熟收获,对各处理区跟踪观察,玉米一直生长正常,无任何药害现象。

2.2杂草死亡速度及症状药后第1天,所有处理区杂草均正常生长。

药后第2天,苯唑草酮单剂处理区禾本科杂草旱稗、马唐稍现黄白色,其他杂草生长正常。苯唑草酮+莠去津混用处理区的旱稗、马唐叶色淡黄,萎蔫;野绿豆、野苋菜叶片萎蔫;其他杂草基本正常。耕杰处理区杂草情况与苯唑草酮+莠去津混用处理区情况基本相同。

药后第3天,苯唑草酮单剂处理区禾本科杂草旱稗、马唐全部白化;阔叶草野绿豆、野苋菜心叶开始白化,但青葙、刺儿菜、马齿苋、马瓜、田旋花、铁苋菜生长正常;莎草科香附子生长亦正常。苯唑草酮+莠去津混用处理区的旱稗、马唐开始枯黄;阔叶草野绿豆、野苋菜叶片开始变暗,边缘枯卷;其他杂草基本正常。耕杰处理区杂草情况与苯唑草酮+莠去津混用处理区情况基本相同。

药后第4~6天,苯唑草酮单剂处理区禾本科杂草旱稗、马唐依旧呈白化状态;阔叶草青葙、野绿豆、野苋菜心叶呈黄白,马瓜、田旋花心叶白化,刺儿菜、马齿苋、铁苋菜、香附子生长正常。苯唑草酮+莠去津混用处理区的旱稗、马唐、青葙、野绿豆、野苋菜、马瓜开始枯死;铁苋菜稍微卷叶萎缩,田旋花叶有白斑出现,香附子正常。耕杰处理区杂草情况与苯唑草酮+莠去津混用处理区情况基本相同。

药后第8天,苯唑草酮单剂处理区少部分旱稗、马唐叶部开始枯萎;阔叶草青葙、野绿豆心叶开始枯萎,少部分叶开始脱落;铁苋菜萎缩明显;田旋花叶枯白,香附子正常。苯唑草酮+莠去津混用处理区的旱稗、马唐、青葙、野绿豆、野苋菜、马瓜等基本枯死;铁苋菜萎缩,田旋花叶稍黄白,香附子正常。耕杰处理区杂草情况与苯唑草酮+莠去津混用处理区情况基本相同。

药后第10天,苯唑草酮单剂处理区旱稗、马唐开始死亡;阔叶草青葙、野绿豆亦开始死亡、落叶;铁苋菜明显矮缩;田旋花叶黄白色,香附子正常。苯唑草酮+莠去津混用处理区的旱稗、马唐、青葙、野绿豆、野苋菜、马瓜等基本完全枯死;铁苋菜萎缩,田旋花叶黄白,香附子正常。耕杰处理区杂草情况与苯唑草酮+莠去津混用处理区情况基本相同。

2.3药剂对杂草的防除效果

2.3.1杂草低叶龄时期(7月21日)施药各处理防效(表2)。

表2 杂草低叶龄期施药各处理防除效果

注:同列数据后不同大、小写字母分别表示处理间在0.01、0.05水平差异显著

Note:Different capital letters and lowercase letters at the same column indicated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at 0.01 level and 0.05 level,respectively

2.3.1.1对禾本科杂草旱稗的防效。

(1)株防效。施药后第15天调查,处理①~⑤对旱稗均有较高的株防效,防效均超过90%。随着苯唑草酮用量从90 mL/hm2增加到180 mL/hm2,平均防效也从93.7%增加到100%。同时处理④(270 mL/hm2苯唑草酮)和处理⑤(60 mL/hm2苯唑草酮+750 g/hm2莠去津)的株防效均高达100%。经F测验,二者差异达极显著水平(F=116.42>F0.01=5.99,α=0.01),但处理③、④、⑤之间防效无显著差异。

施药后第22天调查,处理①~⑤对旱稗的株防效进一步提高,平均株防效在99%~100%。经F测验,各处理间差异不显著(F=2.17

(2)鲜重防效。施药后第22天对各处理区取样调查,处理①~⑤的鲜重防效均在95%以上,以处理⑤防效最高。经F测验,不同处理间的鲜重防效差异极显著(F=13.83>F0.01=5.99,α=0.01)。

2.3.1.2对阔叶杂草青葙的防效。

(1)株防效。施药后第15天调查,处理①~⑤对青葙的株防效均超过90%。随着苯唑草酮用量从90 mL/hm2增加到270 mL/hm2,平均防效也从93.3%增加到100%。同时处理⑤(60 mL/hm2苯唑草酮+750 g/hm2莠去津)的株防效也高达100%。不同处理间平均株防效差异很大,经F测验,其间差异达极显著水平(F=29.67>F0.01=5.99,α=0.01)。但处理①、②之间,处理③、④、⑤之间对青葙的株防效差异不显著。

施药后第22天调查,处理①~⑤对青葙的株防效进一步提高,平均株防效在98.3%~100%。经F测验,其间差异不显著(F=2.63

(2)鲜重防效。施药后第22天对各处理区取样调查,处理①~⑤对青葙的鲜重防效均在95%以上,以处理④最高。经F测验,不同处理间的鲜重防效差异极显著(F=32.35>F0.01=5.99,α=0.01)。处理①、②之间的防效差异极显著,它们与处理③、④、⑤之间的防效差异也极显著,但处理③、④、⑤之间的防效差异不显著。

2.3.2杂草高叶龄时期(7月24日)施药各处理防效(表3)。

2.3.2.1对禾本科杂草旱稗的防效。

(2)鲜重防效。施药后第22天对各处理区取样调查,处理⑥~的鲜重防效均在90%以上,以处理最高。经F测验,不同处理间鲜重防效差异极显著(F=274.74>F0.01=5.06,α=0.01)。处理⑥、⑦、⑧之间防效差异极显著,它们与处理⑨、⑩、之间差异也极显著。但处理⑨、⑩之间,处理⑩、之间防效差异不显著。

2.3.2.2对阔叶杂草青葙的防效。

表3 杂草高叶龄期施药各处理防除效果

注:同列数据后不同大、小写字母分别表示处理间在0.01、0.05水平差异显著

Note:Different capital letters and lowercase letters at the same column indicated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at 0.01 level and 0.05 level,respectively

7、8月正值高温、高湿、多雨季节,杂草受药吸收后,逐渐中毒枯萎死亡,上述环境条件加快了杂草腐败、分解速度,在施药后第35天调查,各处理区杂草均腐烂。

3 结论与讨论

3.1苯唑草酮对玉米的安全性高试验观察,在苯唑草酮用量为90~270 mL/hm2时玉米无任何药害症状。

3.2杂草死亡速度与杂草种类、草龄、药剂品种和药剂浓度有关总体上看,耕杰处理区和苯唑草酮+莠去津混用处理区的杂草死亡速度快于苯唑草酮单剂处理区,说明莠去津与

苯唑草酮混用有增效作用。耕杰处理区和苯唑草酮+莠去津混用处理区药后4~6 d主要杂草开始死亡,苯唑草酮单剂处理区药后9~10 d主要杂草开始死亡;在苯唑草酮单剂处理区中,高浓度(剂量)施药区杂草死亡速度稍快于低浓度(剂量)施药区;相同使用浓度(剂量)下,小叶龄杂草死亡速度快于大叶龄杂草;对于同一种药剂,不同杂草对药剂的敏感程度不同,死亡速度也不同,禾本科杂草死亡速度快于阔叶杂草。

3.3苯唑草酮杀草谱宽试验观察,苯唑草酮对玉米田禾本科杂草旱稗、马唐等,阔叶杂草青葙、野绿豆、田旋花、马齿苋、马瓜、刺儿菜、铁苋菜等均能有效防除,完全杀灭。

3.4苯唑草酮对杂草的活性高,施药时限范围宽,持效期长无论是小叶龄(3~4叶期)杂草还是大叶龄(7~8叶期)杂草,按90~270 mL/hm2进行茎叶喷雾,均能有效防除。而且该药剂传导性好,持效期长,能够彻底防除,一次使用,一季无草,是玉米田理想的除草剂。

在充分保障防除效果的前提下,为减少农药使用量和用药成本,建议:①在杂草低叶龄(3~4叶)时期采用低剂量90 mL/hm2;在杂草高叶龄(6~8叶)时期采用中高剂量135~270 mL/hm2。②在低密度杂草田采用低剂量90 mL/hm2;在高密度杂草田采用中高剂量135~270 mL/hm2。③在禾本科杂草为主的田块采用低剂量90 mL/hm2;在禾本科杂草与阔叶杂草混发的田块采用中等剂量135 mL/hm2;在阔叶杂草为主的田块采用高剂量270 mL/hm2。④降低苯唑草酮用量与莠去津混配使用(60 mL/hm2苯唑草酮+750 g/hm2莠去津),以降低成本,提高药效。

苯唑草酮无论单用还是与莠去津混配,均能根除杂草,值得大力推广。

[1] 谭艳波,姜文国,曹恩芝.除草剂药害发生原因及对策[J].中国农技推广,2010,26(1):45.

[2] 林福学,张广兴,张超,等.3种除草剂防除玉米田杂草药效试验[J].甘肃农业科技,2006(3):23-24.

[3] 杨秀花.夏玉米田杂草的防治方法[J].河南农业,2008(13):22.

[4] 戴景诗,曲明明,王强,等.15%磺草酮水剂防除玉米田杂草田间使用技术研究[J].杂粮作物,2009,29(2):139-140.

[5] 张志华,冯桂梅,张丽滨.烟嘧磺隆悬浮剂防除春玉米田杂草药效试验报告[J].中国农村小康科技,2010(5):54-56.

[6] 李朝辉,顾丽嫱,张淑玲.硝磺草酮·莠去津550克/升悬浮剂防除夏玉米田杂草田间药效试验[J].农药科学与管理,2010,31(6):45-48.

[7] 赵维,刘同金,戴争,等.不同除草剂防除玉米田杂草药效试验[J].山东农业科学,2011(8):90-92.

[8] 叶照春,王楠,陆德清,等.不同除草剂对玉米地杂草防除效果[J].农药,2013,52(5):371-373.

猜你喜欢
马唐草酮禾本科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25%硝磺草酮·莠去津可分散油悬浮剂
250 g/L氟咯草酮乳油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方法
苯唑草酮对玉米田一年生杂草活性及其安全性测定
马唐水提取液对高粱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影响
禾本科植物遗传中根癌农杆菌介导法的应用
欧盟拟修订菊芋和萝卜中吡喃草酮残留限量要求
马唐生物学特性初步研究
豆科与禾本科牧草混播组合筛选试验研究
花生田禾本科杂草田间药效试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