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十六载坚守“和合建筑”创作之路
——中建西北院传承弘扬中华建筑文化侧记

2018-07-06 03:13
中国勘察设计 2018年3期
关键词:中建西北西安

中建西北院成立于1952年,是建国初期国家组建的六大区设计院之一,现有职工1600多人,全院各类注册人员占比全国领先。中建西北院现在隶属于世界500强位列第24位—中国建筑集团公司,主要业务覆盖特大中型工程设计、EPC工程总承包和投资三大板块,在各类大型公共建筑,“高、大、新、特、重、外”现代建筑领域,传统与现代“和合”建筑以及超高层建筑等方面具有显著优势,作品遍及全国34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以及24个国家。

城市的灵魂在于文化,建筑的魅力在于特色。城市建筑是人类生活和工作的空间载体,也是文化的载体,影响着人类的思维和情感。城市因其“有意义”的建筑而被赋予了独特的魅力。作为艺术经典的城市建筑,其影响力已超越了国界,不仅是陕西、中国的骄傲,也是世界建筑的宝贵遗产。

—题记

图1 西安人民大厦及改造提升工程

图2 北京图书馆

图3 陕西历史博物馆

图4 黄帝陵祭祀大殿

当你徜徉在精美建筑与名胜古迹和谐共生的环境中,看着那美丽的天际线,你会自然而然地爱上西安这座城市。西安人民大厦、西安人民剧院、陕西历史博物馆、黄帝陵祭祀大殿、西安大唐芙蓉园西安钟鼓楼广场、西安咸阳国际机场、西安大明宫丹凤门遗址博物馆……这些具有强烈文化感召力和时代特色的建筑,成为了唤醒城市记忆和展望未来的重要符号,成为了树立文化自信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有力注脚。它们,都出自于中国建筑西北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建西北院”)的设计师之手。

经过几代人的务实拼搏、积极进取,中建西北院早已成为西北地区规模最大、实力最强、能够承担国内外各类建筑工程设计的大型综合甲级设计单位。

无论是城市整体规划与城市整体设计,还是大中型民用建筑与工业建筑的建筑设计;无论是背景式建筑,还是标志性建筑,中建西北院的作品,在不同时期都表达着特有的意义和时代的活力,书写着千年的文化厚度,呈现着建筑艺术之美,给城市增添了新的辉煌与荣耀,带来了活力与新生。

图5 西安大唐芙蓉园

图6 延安革命纪念馆

图7 西安灞生态区行政中心

三代建筑师,文化复兴筑经典

中建西北院三代建筑师坚守情怀、努力创作,赋予了城市独特精妙的建筑文化。他们在创作道路上始终坚守对中华建筑文化的传承、弘扬与创新。一方面挖掘中国传统文化,另一方面又推陈出新、着眼未来。他们不仅挖掘了优秀的传统文化,同时对西方先进设计技术和设计理念也进行了集成创新,创作了一大批传承中国文明、展现时代精神、呈现科技创新与艺术创作相结合的优秀作品,在西部大地走出了一条独具中国特色的“和合建筑”创作之路。

建国初期,以留学欧美归国的董大酉、洪青为代表的中建西北院第一代建筑师,创作了西安人民大厦、西安人民剧院、西安邮电大楼、兴庆公园等一批经典作品,经受住了岁月的洗礼,如今仍然是标志性建筑。其中,西安人民剧院和西安人民大厦被载入《弗莱邱建筑史》,并被列为首批“中国20世纪建筑遗产”。

图8 中国佛学院普陀山学院

图9 宁夏自治区党委办公新区

从上世纪80年代起,中建西北院就致力于传统与现代相结合、科学与艺术相结合的探索,践行“天人合一”、“和谐建筑”、“和而不同”的创作观,以中国第三代建筑师的领头人张锦秋院士为代表的中建西北院第二代建筑师,开创了延续盛唐文化、重振东方之都的“新唐风”之路,先后创作了陕西省历史博物馆、西安钟楼邮局、陕西省政府办公大楼、“三唐”工程等经典作品。2000年以后,更是创作了陕西省图书馆与美术馆、黄帝陵祭祀大殿、延安革命纪念馆、西安大唐芙蓉园、西安钟鼓楼广场、丹凤门遗址博物馆、西安世园会天人长安塔等一批经典之作,这些作品都已成为城市的新地标。其中,陕西历史博物馆和“三唐”工程均被列为“中国20世纪建筑遗产”,陕西历史博物馆被载入《弗莱邱建筑史》并荣获全国优秀工程设计铜奖。

中建西北院总建筑师张锦秋是首批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中国工程院首批院士,首届梁思成建筑奖获得者;曾荣获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成就奖、陕西省最高科学技术成就奖。2015年5月8日,国际编号210232号小行星以她的名字命名为“张锦秋星”,这是世界建筑界的骄傲。张锦秋是引领中建西北院不断创新发展的一面旗帜,她的设计思想代表了当代中国建筑设计创作的主流价值取向,她和她所在的集体更是为中华建筑文化复兴作出了卓越贡献。

中建西北院总建筑师赵元超是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在创作一线成长起来的西部地区首位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以赵元超为代表的中建西北院第三代建筑师承继多元、风格各异、视野开阔,其作品凝聚着建筑理论创新和探索的成果,彰显着中华文明的自信、自觉。他们先后创作了杨凌国际会议展览中心、西安灞生态区行政中心、西安市行政中心、西安市南门广场综合提升改造项目、寰球中心、西安咸阳国际机场T5航站楼等作品,并完成了30余所高校新老校区的规划与建筑设计工作。其中,咸阳国际机场T5航站楼成为建筑创作本土化和国际化相结合的成功范例,反映了张锦秋、赵元超、安军等建筑师对城市建筑文脉的理解与传统文化的情怀。

纵观60多年的创作历程,中建西北院在工程设计中始终坚持科学技术与建筑艺术的和谐统一,始终坚守着“天人合一”、“古今和融”、“中外和协”的“和合建筑”创作理念,其深刻的文化理念、强烈的建筑文化与艺术追求,已深深扎根于每一位中建西北院设计师的理念和行为之中,他们赋予了建筑新的意义,而建筑又让优秀中华文化更富有生命力。

图11 西安市南门广场综合提升改造工程

图12 西安寰球中心

企业领路人,传承创新续发展

只有在传承的基础上不断改革创新,企业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十二五”期间,中建西北院前瞻性地调整经营战略,创新发展理念,进行结构转型升级,确定了“拉通主业链条,完善产业结构,提升整体效益,建设和合队伍”的发展新思路,并在新思路的引领下推动了一系列实践创新。第一,“主业链”实现了上下游纵向拉通。第二,通过成立专业化研究中心、名人工作室,积极调整经营机构等平台建设,走专业化创作之路。第三,前瞻性地布局“1+N”业务板块等,开展工程总承包、投资等业务,实现以投资为动力,创新EPC模式来带动主业链条、板块之间的大联动,促进设计主业向社会供给更优质作品,最终达到规模与效益的和谐发展。

中建西北院在供给端的改革创新取得了重大发展成就,2016年凭借“基于绿色与‘和合’文化的中华建筑创新发展管理模式”而荣获陕西省质量领域最高奖——陕西省质量奖,成为了勘察设计行业首家获此殊荣的设计单位。陕西省质量奖专家组作出了三点评价:

一是始终坚持绿色建筑设计理念。将绿色技术与设计创意高度融合,立足绿色建筑技术专项研究与应用、绿色建筑星级标识评价、绿色建筑标准编制,整合资源、引领绿色设计产业,成为行业标杆。

二是形成了以“和谐传承共生,合作创新共赢”为内核的“和合”企业文化体系。凝聚人心、激发创新潜能,践行“天人合一、古今和融、中外和协”为灵魂的“和谐”建筑理念,拓展幸福空间,极大提升了企业软实力,成为文化引领创新发展的楷模。

三是首创了中建西北院特色的“两全一站式EPC”模式。聚集、整合、管理建筑全产业链的资源,关注建筑全生命周期,从根本上避免了窝工、返工现象,缩短了工期、降低了成本、确保了质量,极大地节约了社会资源,树立了行业供给侧改革创新发展模式的典范。

以上评价是对中建西北院改革创新成果的高度肯定。“十二五”期间的改革创新,将该院的整体发展水平推上了新高度,为新时期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改革创新是企业发展的不竭动力,登高才能望远。“十三五”期间,中建西北院正沿着党中央深化改革的指引方向,以更宽广、更长远、战略性、前瞻性的眼光思考和把握企业未来发展,坚定“四个一”发展新思路,以前所未有的决心和魄力,革新企业发展战略理念,开启新一轮系统性改革,担当起新时代行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发展重任。

“道虽迩,不行不至”。中建西北院将砥砺前行,坚持创新发展:一是推动思维模式再造,革新企业组织结构形式,把中建西北院建设成为一个开放、流动和国际化的平台型组织,并充分发挥自身优势,通过品牌延伸,聚集、整合和资源管理。二是在“两全一站式EPC”业务模式基础上进行创造性运用,以生产过程和成果要素的数字化进行信息管理来实现对全生命周期的关注,以对工程全过程进行主动管理来实现全产业链资源的整合,实现对相关方的“一站式”服务。三是关注以文物保护为核心的既有建筑改造、提升和保护领域,让更多优秀的建筑遗产永续留存。四是通过平台、模式、领域等创新路径,始终坚守“中华建筑文化的传承、创新与弘扬”这一核心理念,做优、做强设计主业,实现基业长青。

2017年5月,住建部决定在8省(市)以及40家企业中开展全过程工程咨询试点,中建西北院成为西北地区唯一一家试点单位。

目前,中建西北院正在全过程技术咨询、全过程管理咨询、全过程综合服务咨询等方面进行探索,从全过程工程咨询的角度,继续探索完善中建西北院特色的“两全一站式”模式。 还从城市发展的角度,重点研究城市规划、城市设计、城市建筑、城市基础设施、城市产业和城市管理的融合,提出了“四位一体”的概念,即城市规划、城市设计、城市建筑设计、城市基础设施设计“四位一体”。在实践中倡导和力推建筑师主导“四位一体”,以期将文化性、艺术性、地域性和科学性融于城市功能之中,为中国的城市建设探索出一条创新发展之路。

图13 西安咸阳国际机场东航站区规划暨东航站楼建筑设计

特色新时代,合作共赢写新篇

中建西北院扎根西部66年,始终坚持“适用、经济、绿色、美观”的建筑创作方针。以作品立世,无论年代如何变化,都始终坚守着“中华建筑文化的传承、弘扬与创新”之路。精心设计,用智慧将一座座享誉海内外的建筑屹立于祖国大地。中建西北院不仅是城市建筑的创造者,国家建设事业尤其是西部城市建设、经济建设的参与者和见证者,也将成为持续推动行业发展的改革者。

目前,中建西北院正依托于全产业链要素比较优势,发挥地域、资源和专业的品牌优势,聚合各类优势资源,着力推动“五化”建设;加快以投资为牵引,规划、设计、建造、运营、服务等纵向一体化的“全产业链”发展步伐;突出“和合建筑”,绿色建筑,城市基础设施、综合管廊管网、海绵城市、城镇规划与设计、园林与景观设计、特色小镇、PPP项目、新能源研究等优势领域的建设、融入与服务。

城市建筑是“胸藏经纬绣华屋”的智慧结晶,优秀的建筑作品源于优秀的人才;优秀的人才依赖良好的发展平台和国家社会、经济、文化等发展环境。中建西北院今天的骄人成绩和良好品牌得益于国家良好的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生态环境和改革开放、西部大开放、城镇化建设等顶层设计;得益于陕西这片肥沃土壤和西安这座文化底蕴深厚的城市。

中建西北院始终以“服务社会、报效国家”为永恒追求,以“拓展幸福空间”为使命,坚持“品质保障,价值创造”的企业核心价值观,坚持以“和谐传承共生,合作创新共赢”为基本内涵的“和合”企业文化,凝聚各相关方、各界力量,在服务于区域经济发展中贡献力量,在融入国家重大战略、持续为国家城乡建设、社会经济、文化、生态等建设中实现合作共赢,共创中华建筑新辉煌,拓展人类幸福空间。

猜你喜欢
中建西北西安
西安2021
Oh 西安
新年感怀
一座西北小城
缠海鞭杆—西北棍
《西安人的歌》突如其来?
黔西北行吟
追根溯源 回到西安
三角板“牵手”直尺
中建五局广东公司“十三五”瞄准新目标:打造“三个数一数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