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国学经典与小学语文教学的巧妙融合

2018-07-06 10:20韩丽梅
祖国 2018年9期
关键词:实践活动传承课堂教学

摘要:国学经典,是传承中华灿烂文化的瑰宝,将国学经典与小学语文巧妙融合,成为摆在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项重要课题。而强化课堂教学,传承优秀文化;开展实践活动,强化国学教育;表达明理结合,拓宽学习领域;注重知行结合,践行国学教育,则成为探寻适合自身的小学语文改革之路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课堂教学 传承 实践活动 明理 知行结合

1988年7月1日,法国《堪培拉日报》刊登了75位诺贝尔奖获得者发出了联名倡议:“如果人类要在21世纪生存下去,必须要回到2500年前,从中国孔子那里寻找智慧!”如今,中国传统文化的圣火已经在全世界燃起,而身为传播中华文化的小学语文教师,更应该将传承这一灿烂的文化作为自己的责任,从而在学生的文化性格和行为方式上打上了深深的烙印。

一、强化课堂教学,传承优秀文化

课标明确规定“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和审美情趣。”而部编小学语文教材更是加重了传统文化的学习,从一年级开始就吸纳了优秀古诗文篇目。为此,在古诗文教学的探索中,我不仅逐渐引导了学生学习的方法:“知诗人,解诗题;抓字眼,明诗意;想意境,悟诗情。”而且还注重了诵读的指导,在“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 的朗读指导中,感受到古诗的无穷魅力。

例如,在教学《望天门山》一诗,通过品味“望”的含义,使学生通過不同层次的读,感受到一“望”天门山之远,二“望”天门山之高,三“望”山与江的气势磅礴,进而感受到古诗用词精确,推敲含义之深刻。

而这并非是我的教学停留,此时,适当地引导学生发散思维,还有哪些古诗也感受到了这种用词的巧妙与精确?学生们自然而然地联想到了“僧敲月下门”与“僧敲月下门”的故事;谈及了“飞流直下三千尺”中“直”的巧妙,把庐山的高,角度的陡和瀑布水流的急都写出来了。

就这样,我由品词析句,引导学生进一步拓展,走进李白,走进杜甫,走进自己所喜爱的诗人,更走进古诗,为其改写,为其配画,更为其大声诵读,记在自己的脑海深处。

二、开展实践活动,强化国学教育

中华民族的文化源远流长,中国的经典诗文,是每一个中国人的骄傲,每个中国人的自豪,更是华夏财富,祖国的瑰宝。学习古诗文仅靠教读教材中的篇目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老师们去"加码"。这就需要教师依托教材,或者按照作者,或者按照类别,或者按照时间,或者按照主题,将精心选取的国学经典篇目进行分类推荐,作为课堂的补充。并将课堂中所学到的习读国学经典的基本方法自主运用,进而使语文课的国学经典习读向课外延伸,向学生的语文生活延伸,真正做到课内外相结合。

不仅如此,还将结合拓展活动,恰如其分地开展系列实践活动,为学生开启中华古诗词的大门,引导学生爱上这一中华瑰宝。例如:每日的晨读,课前的积累,晚睡前的国学经典故事品读……还可以为国学经典诵读达标人员发放积分卡,为挑战成功人员发放纪念章,为传承国学经典小状元发放状元帽,更为学生提供尝试创作古诗词的平台,为优秀选手颁发一份古色古香的喜报……

就这样,在古风古韵的渲染中,学生们不仅咀嚼诗文,积累经典,学以致用,更进一步探寻文字背后的内涵。

三、表达明理结合,拓宽学习领域

国学经典的范围很广,不仅包括古诗文,更有取之不竭的优秀文化等待我们去采撷。学校教育的一个重要目标就是教学生做人。被誉为“人生第一步,天下第一规”的《弟子规》,无疑成为规范中国孩子的范本!而小学生正处在记忆黄金时期和人格雏形待塑时期,让小学生在思想最单纯、记忆力最好之时去记下国学中永恒的经典,使每一颗心灵沉浸其中、口诵心合、含英咀华,对其终身学习与人格塑造功不可没。

鉴于此,我将直抵孩童心灵的《弟子规》融入到日常的教学活动之中,通过弟子规故事的诠释,弟子规行为的规范,用以雕琢学生的心灵,陶冶学生的情操,并定期开展了“国学大讲堂”活动。活动中,教师与学生共同参与其中,结合资料的整理,进行声情并茂地讲义,并引导学生大声诵读。日积月累,既熟其文,又知其义,从而使《弟子规》在学生幼小的心灵里生根发芽。不仅如此,还对学生的掌握情况采取验收、展示等方式加以呈现,评选中最佳讲师,最佳践行者,这样就巧妙地将学生的口语表达和搜集资料、内容明晰等结合到一起,进一步提升了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四、注重知行结合,践行国学教育

古诗文饱含着诗人的浓且真情,是灿烂文化的瑰宝,既可以在学生习作中恰当运用,更可以在日常交际中加以思想情操的洗涤与引领。而《弟子规》则是依据儒家代表人物孔子的教诲编成的生活规范,文中列举了为人子弟在家出外,待人接物处世、求学时应有的礼仪规范,特别讲求家庭教育和生活教育,是教育孩子养成优秀品质的好读物。

纵观耳濡目染接受国学经典熏陶孩子们的表现,你会感到一次次的惊喜与激动。课堂上,“国学小先生”带来汪伦写给李白的书信“先生好游乎,此地有十里桃花,先生好酒乎,此地有万家酒店”,让师生更加深切地感受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的友谊;答疑解惑时,一句恰当的鼓励“山穷水尽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感受到了评价的魅力;习作课上,“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写出了大自然的美景;诗词大会上,“胜日寻芳高尔山,树木茂盛人人看,等闲识得绿松树,一片风光高尔山”又看出了学生们的创新能力……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教师对学生的鼓励和夸奖激起了他们对经典国学的热爱,激发了他们动笔写作的热情,在古诗文积累诵读中,学生们会从牙牙学语的孩童成长为一个浸满书香的少年。

不仅如此,我们还将《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内容溯源到《弟子规》。课堂上,用其引领学生遵守课堂秩序;作业展墙里,将学生以国学经典为内容的优秀书法作品规范展出;活动中,引导学生相互友爱;在日常的秩序管理中,更是巧妙地选择好结合点,有机地结合《弟子规》教育实践活动,灵活地渗透优秀传统文化精髓。

可以说,这一切的践行活动,都源于对中华古诗词的那一份喜爱,踏着诗人的脚步去追逐,去品味,去阅读。

(作者简介:韩丽梅,辽宁省抚顺市大自然小学,小学高级教师。多年来致力于小学语文教学研究,在习作教学、阅读教学、写字教学等多项领域形成自身独特教学方式,曾被评为市政府优秀教师、市百花奖教师。)

猜你喜欢
实践活动传承课堂教学
青年怎样传承长征红色基因
谈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且行且思,让批注式阅读融入课堂教学
把“三个倡导”融入课堂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