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阅读习惯凸显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2018-07-06 10:20杨成山薛喜广
祖国 2018年9期
关键词:语文阅读习惯小学

杨成山 薛喜广

摘要:小学语文阅读是小学语文教學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阅读,可以开发智力,积累知识,陶冶情操,进而提高理解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但是由于小学生自身的性格特点以及认知条件的限制,以及教师语文阅读指导方式的不得当,使得小学生的语文阅读习惯中存在着诸多问题。如何解决这些问题,让小学生养成良好的语文阅读习惯,是本文意在分析的内容。

关键词:小学 语文阅读 习惯 问题

一、小学语文阅读习惯存在的问题

(一)课外阅读量较少

小学语文阅读包括课内阅读和课外阅读两部分。课内阅读在教师的监管之下,大部分学生能够完成,但是课外阅读,无论是阅读的材料,阅读量,在没有教师的监督之下,阅读执行效果一般。一方面是因为现在大部分小学生的学习任务较重,作业较多,课外阅读的时间不够;另一方面,多数学生家长都是上班族,在辅导学生写完作业后,无暇顾及孩子的课外阅读。而失去了家长的监管,再加上小学生自我约束能力不强,课外阅读也是能省则省。休息时间,他们更多的愿意去看电视、玩电脑、玩手机或者去学别的特长。

(二)热衷于快餐式阅读方式,缺乏深度阅读的意愿

多数小学生的性格特点使得他们坐不住,不能够长时间的专注于一件事情,阅读自是如此。他们不愿意阅读理论性或说明性的一些文章,认为这些晦涩,不愿意去理解;而是倾向于短小的、有趣味性的小文章、小故事,最好带有内页插画的,比较自由、休闲一点的,不需要深度思考或理解的。比如,动漫之类的书籍或是某位明星写的浅显的随笔等等,再稍微好一些的会看一些比如《意林》等比较不需要思考的读物。这种快餐式的阅读方式,透露出小学生的懒惰、浮躁的心理状态,这又无不是受到家庭乃至整个社会人文环境的影响造成的。

(三)阅读内容倾向于网络动漫和影视作品杂志,对文学作品兴趣不高

缺乏阅读兴趣是小学语文阅读习惯中凸显的最根本问题。没有阅读兴趣就失去了阅读的动力,所以即使是教师布置的课内阅读任务,有的学生也很难完成,更别说课外阅读了。因为他们不喜欢阅读,更不喜欢阅读文本作品。相比之下,他们更喜欢看自己感兴趣的内容,例如,网络作品,休闲娱乐性质的文章、杂志,他们喜欢看动漫图画,喜欢图画旁边的文字内容,喜欢娱乐性质的音像资料,明星八卦方面的文章等等。由于网络科技的进步,新媒体的广泛使用,多数学生家庭都配置了各种新媒体设备,电脑、平板电脑、手机,而且小学生拥有自己的手机,使得他们比较容易接触网络游戏和影视作品,由于这些相关的作品比较能够引起小学生的兴趣,因此他们在选择阅读材料时,也多是倾向于动漫、网络游戏以及影视作品。但是,语文阅读应该是阅读文学作品,从文学作品中汲取营养,为自己做知识储备,这有助于提升自己的语文素养。但从目前的情形看,很多小学生不愿意看文学作品,认为它有些枯燥,对其兴趣不大。如此情形,令人堪忧。如何激发学生对有知识含量、与他们成长有意义的资料的阅读兴趣,是值得小学语文教师深思的问题。

二、培养小学语文阅读习惯的策略

(一)结合学生特点,引导或推荐小学生选择适合的阅读内容

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不能将阅读简单的视为教学任务,要求小学生必须怎样,而是更应该关注小学生的阅读兴趣,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结合学生的性格特点和认知能力,推荐或帮其选择合适的阅读资料。例如,低年级的小学生由于认知能力不高,更多的倾向于画面感较强、图文并茂的阅读素材;高年级的学生由于有了一定程度的生活体验和科学知识,理解能力较强一些,可以引导或推荐他们选择一些较高层次的作品。而且,小学生的性格特点的不同,在推荐读物是也要有针对性。例如,有的学生理性思维能力较强,可以适当推荐科普知识之类的文章或书籍;对比较感性的学生,可以引导他们选择文学类的作品等等。只有选择的阅读资料适合自己,小学生才能有阅读兴趣,才能有继续阅读的可能性和动力,从而会积极主动地开展阅读,并且在自主阅读活动中,愿意深入理解、体会文章内容,对所阅读的内容有所感想,有所触动,情感上受到熏陶,思想获得启迪,享受到阅读的快乐。

(二)加强阅读方法的指导

要增强学生的阅读效果,不能只是为了读书而读书,需要教师加强对学生阅读方法的指导。因为单调机械的阅读,时间长了,学生也会失去阅读的兴趣,因此,教师需要重视阅读方法的指导。通常的阅读,根据阅读程度的不同,可以分为泛读、精读、深读;根据阅读形式来分,有朗读、默读、自读、齐读等形式,学生可以变换不同的阅读方式,以改善阅读疲劳,激发阅读兴趣。

阅读的过程也是积累知识的过程,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在阅读时,遇到优美的词句、段落可以进行标注,可以对其进行点评,而后摘抄到笔记本上,更可以写读后感抒发感想,这都有助于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提升自己运用语言的能力。

学生要不断地开展课外阅读,以拓展知识范畴。仅仅限于课本阅读或课内阅读是不够的,还应在课后开展课外阅读,阅读跟课文相关联的拓展内容,有利于更好地理解课文中的人、事、物以及背景,也增加了知识的积累,这些通过网络很容易实现。

(三)让培养学生养成主动阅读的习惯

结合小学生积极活泼的性格,可以组织一些活动来督促他们阅读。例如,每天上课前安排学生讲故事。以组为单位,讲故事的形式不限,可以个人代表小组,也可以小组成员一起表演,表演顺序不定,随机挑选。这种类似比赛的形式,在一定程度上给了学生一种责任和义务,他们必须都要提前准备好。学生需要不断地阅读,找寻素材,还要给以加工,这就需要首先开动思维理解素材,有所感悟呈现的才够生动、到位。这样一来,主动阅读就成了学生习惯,在阅读中,提高了学生的阅读能力,语言组织表达能力,也提升了写作能力等。

总之,阅读习惯的养成并非一朝一夕的功夫,需要教师耐心的指引,需要学生自身的努力坚持。改掉不合理的阅读习惯,养成良好的有益于身心健康发展的小学语文阅读习惯。

参考文献:

[1]何亚琼.小学生课外阅读现状及指导策略初探[J].语文教学通讯,2012,(05).

[2]赖小珍.小学中高段语文阅读拓展教学有效性的实践研究[J].华夏教师,2015,(12).

[3]罗锦明.小学语文阅读习惯的培养[J].读写算:教育教学研究,2015,(14).

(作者单位:山东省临沂市临港经济开发区团林中心小学)

猜你喜欢
语文阅读习惯小学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提升路径探究
浅析高中语文阅读教学功利性问题
阅读反思:新的小学语文教学视角